历史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7405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历史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2.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

“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C

【解析】1018根据材料“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和所学知识可知是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C正确;

儒家与材料中“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符,A项错误;

道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与材料中“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不符,B项错误;

法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错误。

所以选C。

3.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作者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

A.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B.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产生离心力

C.推动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

D.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潮流

【解析】材料认为,由于北魏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推行“汉化”政策,重文轻武,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国势之衰实始于此”,即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是因为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反映“产生离心力”,也没有反映“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排除B、C项;

材料不是从历史发展进程来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排除D项。

4.汉武帝时期,史官司马迁写《史记》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作为“世家”来记载。

与之相关的背景是

A.司马迁记史不严谨

B.孔子被追封为诸侯

C.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D.世家大族掌握权力

【解析】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重用儒学家,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思想受到重视,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因此司马迁将孔子作为“世家”来记载。

故答案为C项。

这是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不存在记史不严谨,排除A项;

孔子没有被追封为诸侯,排除B项;

D项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信息没有关系,排除。

5.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

“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答案】D

【解析】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

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故选D;

ABC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6.《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

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

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解析】根据材料”菩提老祖”的形象是道教中人,“忠心不二”是儒家思想,“西行取经”取的是佛经,反映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故答案选C。

题干没有体现“个性解放”和“世俗化”,排除AB;

明清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7.清代学者戴震说: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

儒学发展到“以礼杀人”最有可能是在

A.先秦

B.秦汉

C.隋唐

D.明清

【解析】宋明理学是明清时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用纲常名教等道德规范严格约束人的行为和思想,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了人的自然追求,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故答案为D项。

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人的本性,材料中的“后儒”是指宋明理学,其他三项在时间上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

8.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

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答案】B

【解析】A表述不恰当,错误;

“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正确,D错误;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C错误。

9.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界拥有享有独立行政权力的工部局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市政管理运转良好。

这里有很好的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良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

对租界分析错误的是:

A.客观上促进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

B.租界的存在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危害

C.为保障国人生活的安全舒适树立了榜样

D.作者对租界市政管理的赞美体现其立场

【解析】上海租界采用现代化方式进行市政建设,客观上加快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A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又乘机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在上海设立了租界,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B正确;

根据材料内容,1886年的上海租界市政管理运转良好,受享有独立行政权力的工部局和议会管理,可见作者对租界持赞赏的立场,D正确;

租界并不保护中国人的权益,因此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10.“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阏血脉,害虽加于一人,病实施于子孙,生理所证,岂得云诬。

至因缠足之故,动作竭蹶,深居简出,教育莫施,世事罔问,遑能独立谋生,共服世务……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尤其先事革除,以培国本。

”这个禁令应出自于

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国民政府

【解析】中华民国建立后,作为移风易俗的一个重要举措,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发布“劝禁缠足令”,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C、D项。

11.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挑战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及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B.“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C.“历史都是思想史”

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解析】材料说明孔子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曲折沉浮,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历史中寻求合理的理论和史实依据,因此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故答案为D项。

A、B项强调历史研究的主观性,C项强调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12.下图是某历史著作第十九章的部分子目录,该章总标题(?

处)最合适的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存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论战,介绍各式各样的“主义”,其中著名的就有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维新变法鼓吹变法与改良,追求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

辛亥革命提倡民主共和,追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B项;

国民大革命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排除D项。

13.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体现出反对满族贵族统治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体现出各五族共和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B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制的实质,排除A;

材料主张“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

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4.1932年1月9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决议:

“过去正确的不占取大城市的策略,现在是不同了,要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取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

这一决议

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形势

B.要求战略转移以反对日本侵华

C.指出了农村革命道路不足

D.反映了革命道路探索的曲折性

【解析】20世纪30年代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要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取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说明是对农村包围城市的背离,说明革命道路探索的曲折性,故D正确;

材料没有正确分析革命道路,故A错误;

日本侵华是九一八之后,C错误;

C不符合材料主旨。

15.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

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

这一变化表明

A.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C.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入画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受到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获得了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所以我们可以直接选出答案B项。

16.“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

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

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

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解析】人们由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串门拜年方式到之后的用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和微信等拜年方式,这是由于网络通信手段的发达导致的,所以D符合题意;

邮政与电信合一的时代是在1949年开始的,故排除A;

电信缩短的不是人们的心理距离而是人们交流的空间距离,故排除B;

题干说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城市,也发生在农村,所以与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