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研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7397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教研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教研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教研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教研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教研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研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化学教研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教研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教研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优生,确保化学达到或接近其它科目的成绩;

同时要做好学困生的补习工作.

6,做好化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要以出成绩,出人才为目标.

7做好化学课外辅导资料的编写整理工作

化学课外辅导资料的质量对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高一化学备课组的全体教师要根据分工,认真做好化学课外辅导配套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编写和整理工作.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基于对《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教材的认识,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我校化学教学的实际,我们就如何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做出如下计划,并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一)如何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与传统的备课要求相比,新课程的备课强调以下几个特点:

1.新课程备课目标更强调实效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前要找到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

最近发展区"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备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

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备课应该围绕着如何组织和设计有效的化学活动来展开.

2.新课程备课应注重问题设置的阶梯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尴尬的场面:

我们设置了一个"

简单"

的题目,而学生却无从下手,这通常都是由问题设置的梯度不当引起的.新课程备课中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尽量让问题处在学生的"

内.

3.新课程备课评价应更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

传统的备课评价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备课要求几乎都是一律的.如"

环节"

都要求有"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引入"

教学过程"

教学小结"

作业"

等,缺一项就视为不合格,这样做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科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我们认为新课程下的备课评价应把握以下原则:

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促进教师,学生的发展目标要明确.

4.新课程备课要注重感情投入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先获得学生的信任,最后形成一条感情的链条,紧紧把师生连接起来,也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5.新课程备课要树立"

团队"

精神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教师要树立"

精神,注重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推出新的教案模式,要求教师在教案中写教学设想,设计理念,并及时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进行教学反思,并大力提倡"

集体备课"

方式.

(二)如何上课

1.新课程理念下的上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2.新课程理念下的上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

《课程标准》中的化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化过程的活动,同时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

3.新课程理念下的上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另外,通过课题研究和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猜测力,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新课程理念下的上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化学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应用,因此上课应注重发展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每一个化学系列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新课程理念下的上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是新课程的新理念.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体现出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创作,是一个"

考察"

与"

做"

的过程,以思维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

作业的布置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作业一定要适量,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2.层次性.首先,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其次,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也要分出层次,使各种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

3.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

4.实践性.作业要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必要时还可以自编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5.探索性.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每次作业都要尽可能设计一道难度适当的探索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逐步培养分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作业批改要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与学生订正相结合;

对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在批改后及时具体指导,及时补差.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教师在课堂没有解决或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习和课外辅导则可以完成.课外辅导应做到四个结合,即一般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自习辅导与活动辅导相结合,辅导求知和辅导做人相结合,教师辅导和家长,社会辅导相结合.课外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针对几个尖子生.个别辅导除了针对个别学生解决个别问题外,重点是面向学困生.要帮助学困生解疑惑,上台阶.在做好自习辅导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学生的各种活动的辅导,如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社会活动小组等.不仅要辅导学生的文化知识,也要辅导学生做人的道理.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职能,也是家庭,社会的义务,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才能使辅导更持久,更有效,更广泛.

(五)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当然,我们也不能把

考试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大型考试应该适当减少,学生的成绩应该结合学

生的平时成绩.

四,授课计划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

时数

教改试验安排

备考

第一周

第一章

化学实验方法

1节

第二周

第一节归纳整理

2节

蒸馏、萃取

第三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第四周

归纳与整理第一章

第五周

第二章

物质的分类

胶体的制备

第六周

国庆放假

第七周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八周

氧化还原反应

第九周

归纳与整理第二章

复习迎期中测验

第十周

期中测验及试题讲评

第十一周

第三章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与水的反应

第十二周

金属铝的两性

第十三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氧化铝的两性;

氢氧化铝的两性

第十四周

复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

第十五周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十六周

第四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十七周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水的漂白作用;

氯离子的检验

第十八周

硫和氮的氧化物

雨水PH值的确定

第十九周

硫酸和硝酸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二十周

第二十一周

知识归纳与小结、期末考试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和形成未来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必须有利于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化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有创造性的发展。

教学措施

(1)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

(3)体现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4)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