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研究生考试试题库之遥感试题及答案部分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年研究生考试试题库之遥感试题及答案部分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研究生考试试题库之遥感试题及答案部分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8m/s;
4.像点位移
即目标点在像片上的构像点位与其正确点位坐标之差。
摄影图像多为地面中心投影,地
面常有起伏,物体多有高度,相片又有倾斜,则导致像点位移、图像变形。
5.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就是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
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点是分辨率高,能全天候工作,
能有效地识别伪装和穿透掩盖物。
是一套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工作频率为5.3GHz,属C
频段,HH极化。
SAR扫描左侧地面。
它有5种工作模式,5种模式的照射带分别为:
500km,
300km,200km,300km与500km,800km。
地面分辨率分别为28m×
25m,28m×
25m,
9m×
l0m,30m×
35m与55m×
32m,28m×
31m。
6.后向散射
在两个均匀介质的分界面上,当电磁波从一个介质中入射时,会在分界面上产生散射,
这种散射叫做表面散射。
在表面散射中,散射面的粗糙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不是镜面的
情况下必须使用能够计算的量来衡量。
通常散射截面积是入射方向和散射方向的函数,而在
合成孔径雷达及散射计等遥感器中,所观测的散射波的方向是入射方向,这个方向上的散射
就称作后向散射。
7.太阳同步回归轨道
太阳同步轨道指的就是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轨道的倾角
(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接近90度,卫星要在两极附近通过。
近地轨道的遥感卫星
绝大部分都采用太阳同步回归轨道。
这类轨道由于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半长轴将不断地衰
变并导致地面轨迹的东漂,为保持回归特性需周期性地对半长轴进行调整。
另一类长期变化
是太阳引力引起的倾角变化,这是太阳同步轨道特有的。
倾角长期的变化又进一步导致回归
轨道的标称半长轴和降交点地方时的相应变化。
-2-
8.大气校正
遥感所利用的各种辐射能(这里主指太阳短波辐射能)均要与地球大气层发生相互作用
——或散射、或吸收,而使能量衰减,并使光谱分布发生变化。
大气的衰减作用对不同波长
的光是有选择性的,因而大气对不同波段的图像的影响是不同的。
消除这些大气影响的处理,
称为大气校正。
大气校正是遥感影像辐射校正的主要内容,是获得地表真实反射率必不可少
的一步,对定量遥感尤为重要。
9.植被指数
是指选用多光谱遥感数据经分析运算(加减乘除等线性或非线形组合方式),产生某些
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
无量纲的辐射测度来反映绿色植被的相对丰
度及其活动,其中包括叶面指数(LAI)、绿色覆盖百分比、叶绿色含量、绿色生物量等。
10.遥感信息模型
结合RS和GIS所建立的模型称为遥感信息模型。
遥感信息模型是集中地形模型、物理
模型和数学模型、应用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影像化的方法,建立起来的一种模型。
11.灰度波谱
答案略
12.独立变量
独立变量,即一个量改变不会引起除因变量以外的其他量的改变。
13.遥感平台
是指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用于安置各种遥感仪器,使其从一定高度或距离对地面目标进
行探测,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和工作条件的运载工具。
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可分为航天平
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
14.微波遥感
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
识别地物的技术。
15.辐射亮度
16.光谱反射率
每一个反射物体对光的反射效应,能够以光谱反射率分布曲线来描述。
光谱反射率定义
为在波长λ的光照射下,样品表面反射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
17.合成孔径雷达
18.假彩色遥感图象
根据加色法原理制成的彩色合成仪(加色观察器)来合成假彩色影像:
将3张不同波段
的黑白透明正片(如对应于绿、红和近红外波段)分别匹配以蓝、绿、红滤色镜,经投影合
成于屏幕上,则显示出具有彩色红外影像效果的假彩色影像。
19.大气窗口
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
-3-
口。
20.立体观察
立体观察是指通过观察立体像对来获得人造立体效应的过程。
原理是人双眼的“生理
视差”会产生立体视觉。
当立体像对满足下列条件时,就会建立起人造立体效应;
①眼基线
平行于摄影基线;
②左、右眼分别观察左、右像片,并“凝视”同名点;
③两张像片比例尺
基本一致,互差<15%。
除借助于立体观察仪器,如桥式立体镜、反光立体镜、偏振光立体
镜、变焦距双筒立体镜等外,还可用互补色法(如用双投影器法或互补色像片等)来实现。
21.图像空间分辨率
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22.NDVI
即归一化指数(NDVI),被定义为近红外波段与可见光红波段数值之差和这两个波段数
值之和的比值。
NDVI=(NIR-R)/(NIR+R)。
实际上,NDVI是简单比值RVI经非线性的
归一化处理所得。
在植被遥感中,NDVI的应用最为广泛。
23.遥感
即“遥远的感知”,它通过遥感器“遥远”的采集目标对象的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
析来获取有关地物目标、或地区、或现象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24.选择性辐射体
对任一波长,定义发射率为该波长的一个微小波长间隔内,真实物体的辐射能量与同温
下的黑体的辐射能量之比。
发射率为介于0与1之间的正数,一般发射率依赖于物质特性、
环境因素及观测条件。
如果发射率与波长无关,则可把物体叫作灰体,否则叫选择性辐射体。
25.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序列,将所有的电磁波排列成谱,即
电磁波谱。
波谱区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物理定义,因而界线并非严格、固定,是一种相互渗透
的过渡关系。
26.光谱分辨率
遥感信息的多波段特性,多用光谱分辨率来描述。
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
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
即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
带宽,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
27.静止轨道卫星
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且方向亦与
之一致,卫星在每天同一时间的星下点轨迹相同,当轨道与赤道平面重合时叫做地球静止轨
道,地球同步轨道是倾角为零的圆形地球同步轨道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因为在这样的轨道上
运行的卫星将始终位于赤遑某地的上空,相对于地球表面是静止的。
28.准回归轨道
回归轨道是卫星星下点的轨迹每天通过同一地点的轨道,而每隔N天通过的情况叫准
回归轨道。
要覆盖整个地球适于采用准回归轨道。
29.被动式传感器
被动传感器(如红外、声纳等)本身不发射电磁波,它通过接收以目标为载体的发动机、
通信、雷达等所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或目标所反射的外来电磁波,来探测目标的位置。
较主动传感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好等优点。
30.视场角
视场角即镜头所能覆盖的范围,通俗地说,就是物体超过这个角就不会被收在镜头里。
31.真彩色合成
根据彩色合成原理,可选择同一目标的单个多光谱数据合成一幅彩色图像,当合成图像
-4-
的红绿蓝三色与三个多光谱段相吻合,这幅图像就再现了地物的彩色原理,就称为真彩色合
成。
32.非监督分类
也称为聚类分析或点群分析。
即在多光谱图像中搜寻、定义其自然相似光谱集群组的过
程。
33.雷达
雷达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
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
的电子设备。
34.热红外遥感
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之内的遥感。
探测波段一般在0.w6——1000微米
之间。
是应用红外遥感器如红外摄影机、红外扫描仪探测远距离外的植被等地物所反射或辐
射红外特性差异的信息,以确定地面物体性质、状态和变化规律的遥感技术。
电磁波谱中,
通常把波长范围为0.76~1000微米这一波谱区间称为红外波谱区。
其中,又分为近红外
(0.76~3.0微米)、中红外(3.0~6.0微米)和远红外(6.0~15.0微米)和超远红外(15.0~
1000微米)。
也可把近红外和中红外统称反射红外;
把远红外称为热红外(8~14微米)或
发射红外。
远红外(热红外)由于是地物自身辐射的,主要用于夜间红外扫描成像。
35.遥感平台
36.成像光谱仪
成像光谱就是在特定光谱域以高光谱分辨率同时获得连续的地物光谱图像,这使得遥感
应用可以在光谱维上进行空间展开,定量分析地球表层生物物理化学过程与参数。
成像光谱
仪主要性能参攐是:
(1)噪声等效反射率差(NEΔp),体现为信噪比(SNR);
(2)瞬时
视场角(IFOV),体现为地面分辨率;
(3)光谱分辨率,直观地表现为波段多少和波段谱宽。
37.电磁波谱
38.近极轨卫星
极轨卫星在离地面720至8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它们的轨道通过地球的南北极,而且
它们的轨道是与太阳同步的,也就是说,它们每天两次飞越地球表面上的一个点,而且总是
在同一个钟点。
美国、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拥有极轨气象卫星。
39.光谱分辨率
遥感信恭的多波段特性,多用光谱分辨率来描述。
40.色调
是色彩彼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