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6928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甘肃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17年,58个贫困县中的49个马铃薯种植县区预计种植马铃薯970万亩,鲜薯产量102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89%和81%,其中脱毒种薯生产基地68万亩,预计推广一级脱毒种薯568万亩,产值77亿元,约占全省总产值的81%,预计马铃薯种植对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贡献130元。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组织实施了《全省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项目,全省马铃薯生产、贮藏、加工和营销一体化生产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1.区位优势明显。

主产区自然资源条件特别适合马铃薯生长,同时我省中东部及河西高寒阴湿区海拔高、降雨相对较多、病害发生率低、隔离条件好,是种薯扩繁生产的理想区域。

2.商品品质优良。

马铃薯淀粉及干物质含量平均为17%、24%,有些品种淀粉含量高达22%~26%,与德国、美国等马铃薯产业发达国家的指标接近,高于我国东北、内蒙等其他主要产区。

薯块均匀,口感醇厚,是各种淀粉和食品生产的上乘原料,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销售体系,市场对甘肃马铃薯认同度不断提高。

3.政策优势突出。

我国划定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恰与我省马铃薯主产区的分布高度契合。

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提出,给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不断延长产业链,逐步实现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将成为贫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产业特点

1.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已初步形成了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河西及沿黄灌区全粉、薯条(片)加工型,陇南、天水早熟菜用型和高海拔区脱毒种薯扩繁等马铃薯生产四大优势区域,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到了全省的70%以上。

2.贮藏能力稳步提高。

已建成1000吨的种薯贮藏库共388座,新增种薯贮藏能力38万吨,种薯贮藏体系进一步完善。

新建10、20、60吨三种类型农户贮藏窖共1.7万座,新增商品薯贮藏能力50万吨,减少了贮藏损失,提高了商品薯质量和农户收入。

3.品种繁育体系基本健全。

先后培育出陇薯等七大系列70多个新品种,有的品种在国内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

建立健全了四级脱毒种薯扩繁体系,每年向外省供应原原种3亿粒以上。

4.加工能力稳步提升。

已建成加工企业100多户,其中年收购3万吨以上的27家,年加工淀粉20.7万吨;

建成批发市场10多个,购销网点1500多个,每年销往20多个省(市)的鲜薯350万吨,稳定占领了中原、华南、西南等市场。

5.种薯质量检测体系初步建立。

全省初步建成1个省级、4个市级、28个县级的三级种薯质量检测体系,原原种合格率从2013年的92%提高到了2016年的98.6%,原种合格率从2013年的56.3%提升到2016年的75.7%,种薯质量稳步提升。

(三)制约因素

一是马铃薯脱毒种薯市场不规范,种薯质量不高,脱毒种薯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群众购买脱毒种薯的积极性。

二是品种布局不合理,区域优势不明显,现有品种还不适应主食化要求,品种选育亟待加快进程。

三是脱毒种薯生产成本高、种植投入大、群众购买力低、补贴政策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推广应用。

二、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及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2018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80万亩,其中适宜种植马铃薯的49个贫困县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面积达到202.47万亩,生产鲜薯207.15万吨,贫困人口人均种植面积0.9亩,人均鲜薯产量919.55公斤,马铃薯产业对贫困人口新增人均纯收入40元;

扶持开展专用型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筛选工作,引进专用型新品种或材料10个以上;

继续加大种薯质量监管体系与市场监管体系扶持力度,提高种薯质量。

2019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90万亩,其中适宜种植马铃薯的49个贫困县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面积达到204.34万亩,生产鲜薯220.55万吨,贫困人口人均种植面积0.91亩,人均鲜薯产量979.1公斤,马铃薯产业对贫困人口新增人均纯收入45元;

2020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100万亩,其中适宜种植马铃薯的49个贫困县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面积达到206.22万亩,生产鲜薯235.5万吨,贫困人口人均种植面积0.92亩,人均鲜薯产量1045.4公斤,马铃薯产业对贫困人口新增人均纯收入50元;

三年马铃薯产业对贫困人口累计新增人均纯收入135元。

(二)产业布局

贫困地区马铃薯产业主要分布在10个市、州,适宜马铃薯种植的49个贫困县区,覆盖贫困乡镇583个,覆盖贫困乡镇农业人口数979.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数40.5万户,贫困人口168.3万人。

(附表1:

马铃薯产业覆盖贫困县(区)乡(镇)一览表)

1.高淀粉及菜用型区域,主要分布在兰州、临夏、定西、平凉、庆阳、甘南、白银及武威等市州的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广河县、积石山县、临夏县、东乡县、和政县、康乐县、宁县、合水县、镇原县、华池县、环县、庆城县、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静宁县、陇西县、舟曲县、临潭县、卓尼县、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古浪县、天祝县等28个贫困县区的旱作区域。

2.全粉、薯条(片)加工型区域,主要分布在白银、武威、定西、天水、平凉等市的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古浪县、天祝县、临洮县、安定区、陇西县、通渭县、渭源县、甘谷县、武山县、庄浪县、静宁县等14个贫困县区水肥条件较好的区域。

3.早熟菜用型区域,主要分布在天水、陇南等市的麦积区、甘谷县、武山县、秦安县、清水县、张川县、文县、西和县、徽县、康县、武都区、礼县等12个贫困县区。

4.高海拔高寒阴湿种薯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定西、平凉、陇南、临夏、天水等市、州的安定区、通渭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庄浪县、宕昌县、西和县、礼县、永靖县、张家川等12个贫困县种薯生产适宜区域。

(三)主要任务

突出产业发展,创新扶贫模式,探索推广“政策驱动、龙头带动、品种创新、强化监管、能人引领、培训造血”等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马铃薯产业经营,形成政策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新格局。

1.“政策驱动”模式,完善补贴政策机制,提高商品薯生产能力和水平。

通过“以奖代补”扶持政策与推广专用加工型马铃薯种薯对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使用高质量脱毒种薯予以补贴,推动专用型品种优质脱毒种薯和集成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商品薯的产量和品质,促进贫困地区农户的持续增收。

2.“龙头带动”模式,实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完善马铃薯加工和贮藏体系,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引导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创建品牌、开发新产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支持加工企业建立生产、销售、加工对接机制,在贫困地区建立商品薯生产、加工基地,并与农户签订订单,形成龙头企业加基地、基地带农户快速发展模式,通过订单生产销售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鼓励马铃薯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减少贮藏损失。

3.“品种创新”模式,加强专用型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筛选,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支持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具有马铃薯新品种选育能力的单位开展马铃薯专用型新品种选育,通过建立引进、选育和筛选相结合,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选育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专用型新品种,实现主推品种更新换代,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我省马铃薯品种选育水平和竞争力;

二是开展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展示示范,充分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增效潜力,提高种植农户选用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推动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提高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

4.“强化监管”模式,打造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大省和种业强省。

一是对已建成标准化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的进行补贴,支持种薯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逐步提高对省外供应种薯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加强种薯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改善市场监管手段,确保种薯质量安全。

5.“能人引领”模式。

按照“产社融合、村社融合”的要求,能人大户以村为基础,成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通过引导贫困户以自有土地、帮扶资金、自有资金等资金作为股金入社,将贫困户劳动力组织起来,统一组织生产经营,按照马铃薯“六化”标准(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加工主食化、营销品牌化)及“一村一品”的要求,建立专用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实现贫困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连接,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利益分红。

6.“培训造血”模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自我脱贫能力。

一是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地膜覆盖、膜侧栽培、种植密度、苗期管理、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全方位指导贫困户科学种植和管理,组织现场观摩学习,进行实地教学,建立省上培训贫困县区政府领导和农业部门相关人员,县区培训相关乡镇、村社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指导服务贫困户的培训和技术服务机制,不断更新贫困地区马铃薯种植观念,将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形成用新品种、新技术增收致富的态势;

二是利用县、区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技术优势,采用技术推广+合作社培训指导服务贫困户的模式,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引导和技术培训,更新贫困户观念,做到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加强正面引导,提高贫困户的思想认识,巩固自我发展基础,杜绝“等靠要”思想,真正把扶贫措施精准到贫困户的志气、精神和骨头,带动贫困户勇于尝试将培训中学到的新技术用于马铃薯种植。

三、扶持原则、环节、标准及方式

(一)扶持原则

1.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已有的发展基础,合理布局种薯生产基地、专用型商品薯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最大限度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产业开发。

2.支持关键环节。

从解决影响和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重点扶持品种选育、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种薯质量监管、种薯基地培育、专用和主食化品种推广、精深加工储藏等环节,本着高起点、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的思路,组织我省马铃薯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生产、栽培、贮藏、加工和营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其他科技力量,通过整合队伍、联合创新、集成技术、强化服务,组建全省马铃薯产业化开发的科技联合团队,力争在短期内创出名牌,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

3.规范使用资金。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集中扶持一批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4.实施绩效考评。

建立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制度,对扶持补贴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科学评价验收,并采取相应的奖惩办法。

(二)扶持环节、标准

各贫困县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扶持贫困农户发展马铃薯产业,支持带动农户发展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经营大户及种薯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1.专用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引进、选育和筛选。

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完善的品种选育体系,按照市场需求、加工需求实现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在有条件的安定区、渭源县、宕昌县、西和县、武山县、庄浪县、会宁县等7个县区各支持1家单位开展新品种选育和种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