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6909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范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范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范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范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范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全唐文》存其文3卷,30多篇。

《全唐诗》存其诗1卷,30多首。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文学》)二、补充注释

  .求木之长者。

长:

另有一种解释,认为“长”应读chá

ng,即“高大”之意,可能考虑到与“流之远”的“远”相对。

但从文意推敲,仍理解为“生长”之意为好。

“固其根本”,与树是否能存活生长有关;

而有些树,即使“固其根本”,也是长不高大的。

  2.戒奢以俭。

以:

另一种解释是把“以”看作介词;

“戒奢以俭”意为“用节俭来戒掉奢侈”,也通。

  3.诚能见可欲。

“诚能”二字是贯穿整个“十思”的,即“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的意思。

4.三驱以为度。

三驱:

另有两种解释。

其一认为“三驱”是狩猎时从三面驱赶,让开一面,以示好生之德;

其二是认为“三驱”指为了三个目的而狩猎:

一供祭祀,二享宾客,三充君之庖厨。

比较优长,还是以课本中的注释较符合文意。

三、参考译文

  我听说:

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

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

既已成功,则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

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

(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

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

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

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

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

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

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

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

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

  .字词及文言现象。

  2.引导学生理清的思路。

  3.学习本文运用的援引和设喻的论证方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居安思危”,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敢于进逆耳之善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①援引和设喻的论证方法;

②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本文的理论结构。

  

(二)难点:

①援引内容的理解;

②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③“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的把握。

  (三)解决办法:

①讲读结合;

②结合史实和现实,讲清道理。

学生活动设计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

  2.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3.探讨“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4.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要点

  .疏通字词;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本文的论证结构。

  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同学们一定特别熟悉,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什么呢?

(纳谏)。

纵观贞观一朝,诤臣如云,而魏征秉性耿直,无所忌讳,堪称第一人。

魏征跟随太宗十余年,先后陈谏二百多条,言辞切峻,颇中弊端。

更为难得的是,他的有些言论疏奏并非一事一时而发,而是高瞻远瞩,充分展示出他的政治远见。

这篇《谏太宗十思疏》作于贞观十一年,当时,所谓的“贞观之治”正处于颠峰期,天下大治,而魏征却提出要居安思危,实在是具有战略眼光的。

二、明确目标

  .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

  2.理清的结构。

三、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用铅笔画下有疑问的字词。

  2.本文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心论点是什么?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使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1)固:

培土加固。

根本:

树的根。

(2)德义:

德政与信义。

  (3)明哲:

明智的圣人。

  (4)不胜:

不堪。

  (5)景命:

大命。

  (6)殷忧:

大忧。

道著:

道行显著。

  (7)克:

能够。

(8)胡:

北方民族;

越:

南方民族。

比喻相距遥远。

  (9)董:

督责。

  (10)苟免:

苟且免罪。

怀仁:

怀念仁德。

  (11)奔车朽索: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飞奔的马车,比喻事情的危险。

  (12)高危:

居高位的危险。

谦冲:

谦虚。

自牧:

自己调养。

  (13)盘游:

游乐盘桓,此指打猎。

(14)敬终:

终了时仍不忘恭敬。

  (15)谬赏:

错误的赏赐。

(16)不言而化:

不多言语而百姓受其教化。

  2.理清的结构

  全文三个自然段,自然地分为三段。

  

(1)分析第一段。

  ①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师生共同完成。

  ②教师小结第一段旗帜鲜明地揭示中心论点:

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开篇连用两个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说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

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说明“积其德义”的重要性。

  补充讲解史料:

太宗称帝不久,召集魏征、封德彝等大臣讨论如何治国的大政方针。

太宗说:

“现在处在天下大乱之后,想要治理好国家实在不易。

”魏征说:

“不然。

人民遭受了战乱之后,治国正容易见效。

这比如给饥人吃饭,给渴人喝水,是不费力的事。

”封德彝说:

“不对。

三代之后,风气坏了,所以秦朝要用严刑峻法来治理。

汉朝也不能恢复三代用道德、文教来治国。

这不是不愿意恢复三代的德治,而是想恢复,但形势不许可。

”魏征听丁,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

“德治、法治,在人倡导,德治就得出德治的结果,法治就得出法治的结果。

如果说秦汉时风气已坏,不能变好,那么现在的人早该变成魔鬼丁。

”唐太宗赞成魏征的意见,注重德治,所以造成了唐初天下大治,边地蛮夷都来归服的局面。

该事例说明魏征非常重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治国主张以及这个主张的正确性。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

而要完成治国的重任;

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

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十分强调地提出这一问题,是很有眼光的。

  

(2)分析第二段

  第二段论述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提醒太宗要予以高度重视,创业与守成,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

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

魏征在这道上疏中尖锐地提出了“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

“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竭诚则胡越为一体”,阐述了“善始者实繁”的原因,讲的是创业。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则阐述了“克终者盖寡”的原因,讲的是守成。

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

  “创业难守业更难”,因为在胜利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终于丢掉江山者大有人在。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真是引经据典,苦口婆心。

反复玩味这段文字,一个封建时代的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义士的形象,呼之欲出。

  (3)分析前三段

  第三段提出“十思”,系统阐释“积其德义”的具体内容。

(展开分析下一课时)总结、扩展

  补充影音材料,对比唐太宗和周厉王对待谏谤的不同态度。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2.总结的论证结构。

  附:

板书设计谏大宗十思疏

  魏征

  一、提出中心论点: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二、创业与守成

  三、十思

  积其德义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要点

  .阐释“十思”内涵及现实意义;

  2.援引内容的理解;

  3.设喻方法的分析及把握。

  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2.文意的把握。

  解读援引内容;

阐释“十思”;

学习设喻的论证方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请学生阐释对“十思”的理解。

  2.教师归纳如下

  这“十思”是:

为人君者,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戒自己;

在将要大兴土木、营建宫室的时候,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得到安宁;

考虑到居位的崇高而且危险,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以修养自己的品德;

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襟怀广阔应像能容纳滔滔百川的浩瀚江海;

外出游猎,要想到网开一面,不要赶尽杀绝;

担心懈怠情绪的滋长,就要想到做事情应善始善终;

不愿自己耳目蔽塞就应想到虚心采纳下边的意见;

畏惧邪恶奸佞之人干预朝政,就想到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

对臣下的加恩,要想到不因个人的喜好而谬加奖赏;

进行惩罚,要想到不因个人的恩怨而滥施刑法。

  3.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

  4.请学生回答对援引内容的理解。

  5.教师总结

  ①“载舟覆舟”,暗引《孔子家语》:

“孔子曰:

‘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以水喻民,以舟喻君,申居安思危的鉴戒之意,紧扣起段。

  ②“谦冲而自牧”活用《易经》“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语。

“江海下百川”,暗引《老子》语,作为比方。

这两句,是两两相对的对偶句,都指出了培养自己谦虚德性的重要。

  6.教师讲解设喻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结合本文一例解释。

开头三句,形成排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