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物理选修34同步学案 第11章 第2节 简谐运动的描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630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考物理选修34同步学案 第11章 第2节 简谐运动的描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考物理选修34同步学案 第11章 第2节 简谐运动的描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考物理选修34同步学案 第11章 第2节 简谐运动的描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考物理选修34同步学案 第11章 第2节 简谐运动的描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考物理选修34同步学案 第11章 第2节 简谐运动的描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考物理选修34同步学案 第11章 第2节 简谐运动的描述.docx

《人教版高考物理选修34同步学案 第11章 第2节 简谐运动的描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考物理选修34同步学案 第11章 第2节 简谐运动的描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考物理选修34同步学案 第11章 第2节 简谐运动的描述.docx

人教版高考物理选修34同步学案第11章第2节简谐运动的描述

一、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①

1.振幅

(1)定义: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动的振幅。

用A表示,单位为米(m)。

(2)物理意义:

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反映了振动系统能量的大小。

2.全振动:

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

3.周期(T)和频率(f)

内容

周期

频率

定义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需要的时间

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单位

秒(s)

赫兹(Hz)

物理含义

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关系式

T=

4.相位:

表示振动物体不同状态的物理量,用来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

[说明]

1.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数值上等于最大位移的绝对值。

2.正确理解全振动,应注意把握全振动的五个特征

(1)振动特征:

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

(2)物理量特征:

位移(x)、加速度(a)、速度(v)三者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

(3)时间特征:

历时一个周期。

(4)路程特征:

振幅的4倍。

(5)相位特征:

增加2π。

①[判一判]

1.振幅就是指振子的位移(×)

2.振子从离开某位置到重新回到该位置的过程为一次全振动过程(×)

3.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等于振幅的4倍(√)

二、简谐运动的表达式┄┄┄┄┄┄┄┄②

简谐运动的一般表达式为:

x=Asin(ωt+φ)。

1.x表示振动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2.A表示简谐运动的振幅。

3.ω是一个与频率成正比的量,称做简谐运动的圆频率,表示简谐运动振动的快慢,ω=

=2πf。

4.(ωt+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表示t=0时的相位,叫做初相。

[说明]

1.相位差是指两个相位之差,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用到的是两个具有相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相位差,设其初相位分别为φ1和φ2,其相位差Δφ=(ωt+φ2)-(ωt+φ1)=φ2-φ1,它反映出两个简谐运动的步调差异。

(1)同相:

表明两个振动物体步调相同,相差位Δφ=0。

(2)反相:

表明两个振动物体步调完全相反,相位差Δφ=π。

2.简谐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用余弦函数表示成:

x=Acos

,注意同一振动用不同函数表示时相位不同,而且相位(ωt+φ)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变量。

②[选一选]

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幅为0.2cm

B.f=0.2Hz

C.周期为0.2s

D.0.2s时刻的速度方向为正

解析:

选C 由图象可知A=0.2m,A错误;T=0.2s,f=

=5Hz,B错误,C正确;t=0.2s时速度方向为负,D错误。

1.简谐运动中振幅和三个常见量的关系

(1)振幅和振动系统的能量关系

对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来说,系统能量仅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振动系统的能量越大。

(2)振幅与位移的关系

振动中的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

在数值上,振幅与振动物体的最大位移的大小相等,但在同一简谐运动中振幅是确定的,而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

(3)振幅与路程的关系

振动中的路程是标量,是随时间不断增大的。

其中常用的定量关系是:

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4倍的振幅,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倍的振幅。

2.弹簧振子四分之一周期内的路程

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在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取某一位置开始计时,质点在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A;在远离平衡位置的过程中,取某一位置开始计时,质点在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A。

[典型例题]

例1.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间做简谐运动,BC相距20cm,某时刻振子处于B点,经过0.5s,振子首次到达C点,求:

(1)振子的振幅;

(2)振子的周期和频率;

(3)振子在5s内通过的路程及位移大小。

[解析] 

(1)振幅设为A,则有2A=BC=20cm

所以A=10cm

(2)从B点首次到达C点的时间为周期的一半,

因此T=2t=1s

再根据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可得f=

=1Hz

(3)振子一个周期通过的路程为4A=40cm,则振子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

s=

·4A=5×40cm=200cm

5s的时间为5个周期,振子又回到原点,位移大小为零。

[答案] 

(1)10cm 

(2)1s 1Hz (3)200cm 0

[点评] 求振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路程时的3个注意

(1)振动物体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一定为四倍振幅,则在n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必为n·4A。

(2)振动物体在半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一定为两倍振幅。

(3)振动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可能等于一倍振幅,还可能大于或小于一倍振幅,只有当初始时刻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时,

内通过的路程才等于一倍振幅。

[即时巩固]

1.一个质点做简谐运动,振幅是4cm,频率为2.5Hz,该质点从平衡位置起向正方向运动,经2.5s,质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4cm、24cm     B.-4cm、100cm

C.0、100cmD.4cm、100cm

解析:

选D 由f=

得T=

=0.4s,Δt=2.5s=6

T,每个周期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4cm=16cm,故质点的总路程s=6

×16cm=100cm,质点初始时刻从平衡位置向位移正方向运动,经过6

周期运动到正向最大位移处,即位移x=4cm,D正确。

1.简谐运动两种描述方法的比较

(1)简谐运动图象即xt图象是直观表示质点振动情况的一种手段,直观表示了质点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

(2)x=Asin(ωt+φ)是用函数表达式的形式反映质点的振动情况。

(3)两者对同一个简谐运动的描述应该是一致的。

应掌握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振动方程作出振动图象,二是根据振动图象读出振幅、周期、初相,进而写出位移的函数表达式。

2.由简谐运动图象可获取的两种特性

(1)对称性

①速率的对称性:

系统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位置具有相等的速率;

②加速度的对称性:

系统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位置具有等大反向的加速度和回复力;

③时间的对称性:

系统通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正向通过振动过程中任意两点A、B的时间与逆向通过的时间相等。

(2)周期性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经过一个周期或几个周期后,能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到多解的可能性。

[典型例题]

例2.有一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的B、C之间做简谐运动,已知B、C间的距离为20cm,振子在2s内完成了10次全振动。

若从某时刻振子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t=0),经过

周期振子有负向最大位移。

(1)求振子的振幅和周期;

(2)画出该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

(3)写出振子的振动方程。

[解析] 

(1)弹簧振子在B、C之间做简谐运动,故振幅A=10cm

振子在2s内完成了10次全振动,振子的周期

T=

=0.2s

(2)振子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故t=0时刻,位移是零,经

周期振子的位移为负向最大,故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3)由函数图象可知振子的位移与时间函数关系式为

x=10sin(10πt+π)cm

[答案] 

(1)10cm 0.2s 

(2)见解析图

(3)x=10sin(10πt+π)cm

[点评]

(1)为了写出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Asin(ωt+φ),首先要明确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找到各物理量对应的数值,根据ω=

=2πf确定三个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间的关系,有时还需要画出其振动图象来解决问题。

(2)在给定振动图象条件下,可由图象直接读出振幅A、初相φ0及周期T,从而写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Asin(ωt+φ0)。

初相即t=0时由sinφ0的值来判定φ0的取值。

[即时巩固]

2.物体A做简谐运动的振动位移为xA=3cos

m,物体B做简谐运动的振动位移为xB=5cos

m。

比较A、B的运动(  )

A.振幅是矢量,A的振幅是6m,B的振幅是10m

B.周期是标量,A、B周期相等为100s

C.A振动的频率fA等于B振动的频率fB

D.A振动的频率fA大于B振动的频率fB

解析:

选C 振幅是标量,A、B的振动范围分别是6m、10m,但振幅分别是3m、5m,A错误;周期是标量,A、B的周期T=

s≈6.28×10-2s,B错误;因为TA=TB,故fA=fB,C正确,D错误。

1.[多选]下列关于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振幅是矢量,方向从平衡位置指向最大位移处

B.周期和频率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C.振幅增加,周期必然增加,而频率减小

D.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频率固定,与振幅无关

解析:

选BD 振幅A是标量,A错误;周期与频率互为倒数,即Tf=1,B正确;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振幅没有关系,周期的长短、频率的大小由系统本身决定,C错误,D正确。

2.如图所示,弹簧振子以O为平衡位置在BC间做简谐运动,则(  )

A.从B→O→C为一次全振动

B.从O→B→O→C为一次全振动

C.从C→O→B→O→C为一次全振动

D.从D→C→O→B→O为一次全振动

解析:

选C 由全振动的概念可知C→O→B→O→C为一次全振动,C正确,A、B、D错误。

3.[多选](2016·温州高二检测)一个弹簧振子的振幅是A,若在Δt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是s,则下列关系中可能正确的是(包括一定正确的)(  )

A.Δt=2T,s=8A        B.Δt=

,s=2A

C.Δt=

,s=2AD.Δt=

,s>A

解析:

选ABD 简谐运动物体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4A,在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A,在

周期内的路程可能等于A,可能大于A也可能小于A,但不可能是2A,C错误,A、B、D正确。

4.[多选]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Asin

t,则质点(  )

A.第1s末与第3s末的位移相同

B.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相同

C.3s末至5s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

D.3s末至5s末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解析:

选AD 由表达式x=Asin

t知,ω=

,简谐运动的周期T=

=8s。

表达式对应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质点在第1s末的位移x1=Asin

×1=

A,质点在第3s末的位移x3=Asin

×3=

A,A正确;由前面计算可知t=1s和t=3s质点连续通过同一位置,故两时刻质点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B错误;由xt图象可知,3~4s内质点的位移为正值,4~5s内质点的位移为负值,C错误;同样由xt图象可知,在3~5s内,质点一直向负方向运动,D正确。

5.如图所示,A、B为两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求它们的相位差。

解析:

由图象可知这两个振动的周期相同,均为0.4s,因此有确定的相位差。

而相位差为初相之差。

t=0时,xA=AsinφA,xA=0,φA=0

t=0时,xB=AsinφB,xB=-A,φB=-

π

φA-φB=

π

答案:

π

[基础练]

一、选择题

1.关于简谐运动的频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频率越高,振动质点运动的速度越大

B.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方向变化的次数越多

C.频率是50Hz时,1s内振动物体速度方向改变25次

D.弹簧振子的振动频率与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解析:

选B 质点的频率与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