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5815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79 大小:27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1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

第一章 中药与方子

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 在《本经》基础上,增补了大批药物采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开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系统、全面地整理增补了《本经》内容,反应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定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期间唐朝的本草代表作。

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创始了图文比较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期间宋朝的本草代表作。

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宽泛收集医家常用和民间惯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件中整理出大批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从前。

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朝本草代表作。

作者:

赵学敏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载药921种,此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拥有很高的适用价值和文件价值。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即对中药作用的基天性质与特色的高度归纳。

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含四气、五味、起落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四气  四气的所示功效

  1.寒凉药拥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2.温热药拥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3.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五味(重点)

一、五味的含义 五味,即指药物因功能不一样而拥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归纳,又是部分药物真切味道的详细表示。

  别的还有淡味、涩味。

因为长久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二、所示功效与临床应用

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

  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荆芥、薄荷;治疗气滞的香附;治疗血瘀的川芎,都有辛味。

副作用: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甘:

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解药性、和中等作用。

 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解药性的饴糖、甘草等;

某些甘味药还可以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

别的,甘味药多质润而擅长滋燥。

副作用:

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酸:

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乌梅敛肺止咳等。

副作用:

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苦:

能泄、能燥、能坚。

  能泄的含义较广,①通泄:

如大黄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②降泄:

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

③清泄:

如栀子、黄连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等证。

苦能燥即燥湿,用于湿证。

湿证有寒湿、湿热的差异。

温性的苦燥药如苍术、厚朴,用于寒湿证;寒性的苦燥药如黄连、黄柏,用于湿热证。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以知母、黄柏等苦味药用治肾阴亏虚、相火亢盛等证为例,以为苦能坚阴,并以“泻火存阴”之理解说。

坚厚脾胃:

增进食欲,黄连。

咸: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作用。

  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

涩:

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像。

  龙骨涩精,赤石脂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

淡:

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

三、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  酸、苦、咸属阴。

起落浮沉

一、起落浮沉:

起落浮沉反应药物作用的趋势性,这类趋势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势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观点之一。

二、确定依照

1.药物的质地轻重:

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

2.药物的气味厚薄:

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金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

3.药物的性味:

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4.药物的功效

三、影响因素炮制:

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下行。

  配伍:

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许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遇到必定的限制。

反之,性属沉降的药同许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遇到必定程度的限制。

归经

一、归经的含义  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观点,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亲密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为临床辨证用药供给依照。

二、理论基础  脏象学说、经络学说。

三、归经确实定依照

1.药物特征  每种药物都拥有不一样的形、色、气、味等特征,有时以此作为归经的依照,此中尤以五味多用,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均味辛,故归肺经;甘入脾,饴糖、甘草、党参均味甘,故归脾经等。

2.药物疗效  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肺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而心悸、失眠为心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心经,等等。

有毒与无毒

一、毒的含义有毒与无毒,从狭义上讲,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可否造成伤害而言。

从广义上讲,除指药物的作用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应包含药物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

也就是说,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反应了其偏性对人体的两面性。

一般说,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和“毒”的大小,与其对人体伤害程度的轻重及治疗作用强弱成正比。

二、毒的特征所谓狭义的“毒”,即指药物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性质。

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激烈,作用峻猛,极易伤害人体,常用治疗量范围较小,安全性低。

药量略微超出常用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

 “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事变,于人为害,亦能杀人”

广义的“毒”主要有两种涵义:

①药物的总称。

即“毒”与“药”通义。

“毒”即是指“药”。

②药物的偏性。

广义的“毒”是指药物偏性的总称。

三、确定依照

1.含不含有毒成分:

一般有毒药主含毒性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无毒药不含毒性成分或含毒性成分甚微。

2.整体能否有毒:

中药大多为天然药,一药中常含很多成分,成分相互限制,有毒成分也不例外,以致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

3.用量能否合适:

使用剂量能否合适,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重点,未高出人体对药物的最大蒙受量即为无毒,超出则为有毒。

四、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

药物的有毒与无毒遇到多种因素影响。

主要有品种、根源、入药部位、产地、收集时间、储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剂工艺、配伍、给药门路、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病人的体质、年纪、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及环境污染等。

第三节 中药的功能与主治病证

  中药的功能与主治病证,既是组方遣药的依照和防治疾病的基础,又是临床中药学的中心内容和中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深入研究中药功能与主治病证的含义、认定、表述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有助于学习、研究临床中药学。

  请自学!

第四节 配伍

一、配伍的含义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依照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配伍的目的  1.经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2.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3.经过配伍,减少不良反响。

  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除去。

三、内容

(一)七情配伍

  1.含义:

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

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经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归纳了中药临床应用的7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2.内容

  

(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成效,不需其余药辅助。

  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

  

(2)相须  即性能功能相近似的药物配合应用,能够增强原有疗效。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成效;

  (3)相使  即性能功能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辅药增强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成效。

(4)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少或除去。

  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少或除去。

  (5)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少或除去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

如生姜能减少或除去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其实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说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6)相恶  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因莱菔子能削弱人

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响或副作用。

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七情配伍总结  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除去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防止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

  

(二)中成药配伍  1.功似配伍  2.功异配伍

第五节 方子与构成

(一)八法:

即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二)君臣佐使  1.含义:

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归纳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对学习研究中药成方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内容

  

(1)君药:

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它表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子构成中不行缺乏的药物。

  

(2)臣药:

意义有二:

一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

意义有三:

一为佐助药,即辅助君、臣药增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除去或减缓君、臣药的

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依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

意义有二:

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抵病所的药物;二是调解药,即调解诸药的作用,使其协力驱邪。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质量

第一节 中药材的质量与种植

一、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1、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2、详细表现是  1)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广泛存在  2)一药多基原状况广泛存在—柴胡、大黄、秦艽、川贝母、石决明

二、种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1、药农分别栽种,栽种技术粗放,再加上盲目扩大栽种范围,造成种质不好,种质特征退化的状况严重。

  2、种植过程中滥施农药、除草剂,过度使用化肥,造成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偏高,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影响中药材

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节 中药材的产地

一、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累积与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着亲密的关系。

二、道地药材的特色

  1、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地区所产的药材  2、生产较为集中  3、拥有必定的种植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  4、质优效佳

  5、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6、道地——货真价实,质优靠谱

  常有的道地药材以下:

四川、重庆:

川贝母、川芎、附子、黄连、川乌、黄柏、川麦冬、川丹参

广东、广西和海南:

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肉桂、巴戟天、珍珠

云南:

三七、木香、重楼、茯苓、

河南:

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大怀药)

浙江:

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浙八味)、温郁金

东北三省:

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鹿茸、鹿角、蛤蟆油

甘肃:

当归

宁夏:

枸杞

河北:

黄芩

江苏:

薄荷

福建:

泽泻

山东:

阿胶

安徽宣城:

木瓜

江西:

枳壳

贵州:

天冬、天麻、黄精、白及、杜仲、吴茱萸

甘肃、青海:

大黄

山西、陕西:

党参

内蒙:

麻黄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

  “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

  广药的主产地:

广东、广西、海南、台湾

  关药的主产地:

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

  北药的主产地:

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中部

第三节 中药材的采收

一、采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质量的利害,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亲密有关。

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取决于药用植物件种、药用部位、产地、

生产技术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

中药材的合时采收是生产优良药材的重要环节。

二、药材的适合采收期  确定中药的适合采收期,一般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

  中药材适合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

  1、双峰期,例:

莪术、姜黄、郁金、天花粉、山药等。

  2、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顶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顶峰期为适合采收期。

  例:

三颗针根—落果期

  3、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变化,药材产量的顶峰期为适合采收期。

  例:

牡丹皮——三年生者为最正确采收年限

  4、有效成分含量顶峰期与产量顶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期间适合采收期。

  例:

人参—6年生秋天采

  5、含有毒成分的药材,应在药效成分总含量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

三、各种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一)植物药类

1、根及根茎类:

应秋、冬地上部分将枯败时春初抽芽前、刚露苗时采收。

  牛膝、党参、黄连、大黄、防风等  夏天采收的:

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

2、茎木类:

秋、冬两季:

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  整年可采的:

苏木、降香、沉香

3、皮类:

春末夏初采收:

黄柏、厚朴、秦皮等  少量秋冬两季采收:

川楝皮、肉桂  杜仲、黄柏采纳“环剥技术”剥皮

4、叶类:

应在光合作用旺盛,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例:

艾叶、梧桐叶等。

  少量宜在秋、冬节气采收:

桑叶

5、花类:

多含苞待放时采的--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

 花初开时采的---洋金花 花绽放时采的---菊花、西红花   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时采

6、果实种子类:

  多自然成熟时采—瓜蒌、栀子、山楂  成熟经霜后采的---山茱萸经霜变红、川楝子经霜变黄

  未成熟的幼果---枳实、青皮  种子——完好成熟

7、全草类:

植物充足生长,枝叶旺盛时采的—青蒿、穿心莲、淡竹叶  开花时采的---益母草、荆芥、香薷

  连根挖出的---金钱草、蒲公英  茵陈(春天采的—绵茵陈、秋天采的—花茵陈)

8、藻、菌、地衣类:

  茯苓---立秋后采  马勃---子实体刚成熟时采

  冬虫夏草---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  海藻---夏、秋两季采捞

(二)动物药类  整年可采的:

龟甲、鳖甲、五灵脂、穿山甲、海龙、海马

  昆虫类:

掌握孵化期—桑螵蛸(三月中旬前)  土鳖虫—活动期  红娘子、青娘子、斑蝥—清早露珠未干时采

  蟾酥、各样蛇类—春秋两季  哈蟆油—霜降期采  鹿茸—清明后45~60天

(三)矿物类:

整年可采—石膏、滑石、龙骨、轻粉等

四、采收中的注意事项 保护野生动物、计划采药、合理采挖、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

第四节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要求鲜用的药材:

生姜、鱼腥草、石斛、益母草、地黄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1、除杂及非药用部位,保证纯净度。

  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赶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

  对需要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鲜办理,防备霉烂、变质。

  3、降低或除去毒性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附子—降毒;狗脊、枇杷叶—除毛

  4、有益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5、有益于包装、运输与储藏。

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1、拣、洗  拥有芬芳气味的药材不洗—薄荷、细辛、木香

  2、切片  适合药材是:

大黄、鸡血藤、木瓜  注意:

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不切—当归、川芎

  3、蒸、煮、烫  合适:

富含浆汁、淀粉和糖分多的药材

 白芍——煮至透心  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开水中略烫  五倍子、桑螵蛸——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4、揉搓  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别而使药材质地松泡的  ---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嫩或半透明。

  如:

玉竹、党参、三七

  5、发汗: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6、干燥 《中国药典》对干燥方法的规定:

  烘干、晒干、阴干均可——“干燥”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出60℃)

  烘干、晒干均不适合的——“阴干”或“晾干”  药材需短时间干燥的——“曝晒”或“实时干燥

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一部分 提取与分别

  常有溶剂分类与极性次序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水醇性大,氯苯醚小”

  引申知识点

(1)——“相像相溶”

溶剂

被提取成分

苷、生物碱盐、鞣质、氨基酸、蛋白质、糖

甲醇、乙醇

除蛋白质、多糖之外的各种成分

正丁醇

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

甾类、萜和挥发油、生物碱、各样苷元

石油醚

油脂

  2.不一样提取方法的特色与合用范围

  

1)溶剂提取法  提取方法特色与合用范围:

  

煎煮法长处

(1)能够明火提取,合用于提取对热稳固的成分;

(2)操作简单;(3)提取效率高。

弊端

(1)提取溶剂只好用水;

(2)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含淀粉多的中药的提取不宜用

回流提取法长处

(1)用挥发性提取溶剂加热提取,合用于提取对热稳固的成分;

(2)提取效率高。

弊端

(1)溶剂耗费量大;

(2)操作麻烦。

连续回流提取法长处

(1)用挥发性提取溶剂加热提取,合用于提取对热稳固的成分;

(2)提取效率高;(3)节俭提取溶剂。

弊端

(1)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2)受热易分解的成分的提取不宜用。

浸渍法长处

(1)不加热,合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固成分;

(2)合用于提取含大批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

弊端

(1)提取率低;

(2)提取时间长;(3)以水为提取溶剂时,提取液简单发霉。

渗漉法长处

(1)不加热,合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固成分;

(2)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

弊端

(1)溶剂耗费量大;

(2)费时长。

2)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拥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损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

即:

(1)挥发性;

(2)热稳固性;(3)水不溶性。

  合用成分:

  挥发油  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伪麻黄碱等)  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  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CO2)。

  多用于脂溶性成分,挥发性成分,如挥发油的提取,特别合用于提取不稳固、易氧化、受热易分解的挥发性成分。

4)升华法  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而直接转变为蒸气,蒸气遇冷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叫做升华。

  合用成分:

  游离的醌类成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  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  属于生物碱的咖啡因

  属于有机酸的水杨酸、苯甲酸  属于单萜的樟脑等。

3.不一样分别方法的原理

(1)依据物质溶解度差异进行分别

  ①利用温度不一样惹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别——结晶与重结晶

  ②利用两种以上不一样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差异进行分别——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醇/醚法、醇/丙酮法

  ③利用酸碱性(不一样)进行分别——酸提碱沉法、碱提酸沉法(生物碱等碱性成分;黄酮、蒽醌类等酸性成分;含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成分。

  ④利用积淀试剂进行分别——积淀试剂(雷氏铵盐:

季铵碱;明胶:

鞣质)

(2)依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派比(分派系数)不一样进行分别  ①液-液萃取法(pH梯度萃取法)  ②液-液分派色谱(LC或LLC)

(3)依据物质沸点差异进行分别  ①分馏法

(4)依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异进行分别  ①简单吸附(活性碳)  ②吸附柱色谱(硅胶、氧化铝、聚酰胺、大孔树脂色谱)

(5)依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别  ①凝胶过滤色谱  ②膜分别法

(6)依据物质解离程度不一样进行分别  ①离子互换色谱

  引申知识点

(1)——结晶与重结晶

  

(1)原理:

利用温度不一样惹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别

  

(2)常用的重结晶溶剂:

水、冰醋酸、甲醇、乙醇、丙酮、乙醚、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和二硫化碳等。

(单用或混用)

引申知识点

(2)——判断晶体纯度的方法  

(1)拥有必定的晶形和平均的色彩;  

(2)拥有必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1~2℃);

 (3)薄层色谱(TLC)或纸色谱(PC)色谱法显示单调的斑点;  (4)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GC)剖析显示单调的峰;

  (5)其余方法:

质谱、核磁共振等。

  4.不一样色谱分别方法的分别原理、填料特色与合用范围

原理

填料

特色

分派色谱

纸色谱

正相色谱,以纸为载体,以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余物质为固定相。

柱色谱

正相、反相色谱

吸附色谱

硅胶

中等极性、酸性

合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

氧化铝

极性、碱性

合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的分别

活性碳

非极性

合用于亲脂性成分,常用于脱色

聚酰胺

氢键吸附

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三氯甲烷及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

对碱较稳固,对酸特别是无机酸稳固性较差

大孔树脂

吸附与分子筛两种原理

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往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对酸、碱均稳固。

凝胶过滤色谱(排阻色谱)

葡聚糖凝胶

只适于水中应用

羟基葡聚糖凝胶

除拥有分子筛特征外,在由极性与非极性溶剂构成的混杂溶剂中常常起到反相色谱成效

离子互换色谱

离子互换树脂

鉴于混杂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别的

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

(1)聚酰胺吸附色谱  对碱较稳固,对酸特别是无机酸稳固性较差

(2)大孔吸附树脂  性质:

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往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对酸、碱均稳固。

  吸附原理:

  ①选择性吸附(因为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  ②分子筛性能(由其自己的多孔性网状结构决定)

(3)凝胶过滤色谱(分子筛过滤、排阻色谱)  分别原理:

分子筛作用,依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别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别的目的。

(4)离子互换色谱  性质:

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

引申知识点

(1)——聚酰胺吸附规律

  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吸附能力越强;  ②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

  ③分子中芬芳化程度越高者,吸附性越强;  ④洗脱溶剂的影响。

(1)聚酰胺吸附色谱  对碱较稳固,对酸特别是无机酸稳固性较差

  聚酰胺色谱以水-乙醇为洗脱时,黄酮类化合物的洗脱次序。

  ①黄酮苷比游离黄酮先洗脱;

  ②苷元相同,洗脱次序:

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③母核上羟基越多,吸附越强,越难洗脱;

  ④聚酰胺对处于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