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534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2018届高三年级广州调研考试

理综试题

一、选择题

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旺盛时,细胞核增大,染色体数目增多

B.细胞器膜把细胞分隔成多个区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C.卵细胞的体积较大,它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较高

D.磷脂分子具有的特异性使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但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故A错误;

B.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区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使得各种化学反应高效、有序进行,B正确;

C.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小,C错误;

D.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没有特异性,而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错误;

答案选B。

2.植物A被害虫咬伤后,受伤部位分泌的多肽S能激活相邻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增加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从而抑制害虫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多肽S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B.多肽S基因是害虫的攻击诱导植物A突变产生的

C.多肽S在植物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发挥作用

D.多肽S作为化学信息调节植物A与害虫的种间关系

【答案】C

【解析】A.多肽S和双缩脲试剂能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

B.在害虫攻击前植物A中已有多肽S基因,在害虫的攻击下多肽S基因表达产生多肽S,B错误;

C.由题干分析可知,多肽S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C正确;

D.多肽S作为信息分子只对植物细胞起作用,调节植物A与害虫的种间关系的化学物质是蛋白酶抑制剂,D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固醇等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B.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直接使病原体裂解死亡

C.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受过敏原刺激时发生的功能紊乱

D.天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能用抗生素治愈

【答案】A

【解析】A.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引起的,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力而达到治疗自身免疫病的作用。

A正确;

B.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形成细胞团或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错误;

C.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C错误;

D.抗生素的作用特点是直接作用于菌体细胞,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能用抗生素治疗,D错误;

答案选A。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

B.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一器官作用效果不同

C.青鲜素容易合成、效果稳定,应广泛使用

D.达尔文在探究植物向光性时发现了生长素

【答案】A

【解析】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生成的,A正确;

B.根据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曲线分析可知,在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的某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作用效果可能相同,B错误;

C.青鲜素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抑制剂,容易合成,效果稳定,但其残留会损害人体健康,要适当使用,C错误;

D.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造成植物向光性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D错误;

答案选A。

 

5.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实验目的相匹配的是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淀粉溶液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B

菠菜叶片

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

C

鸡的成熟红细胞

制备纯净细胞膜并研究细胞膜的成分

D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A.AB.BC.CD.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解题要点是根据实验目的针对性分析各选项。

A.淀粉是多糖,不具有还原性,无法达到实验目的,A错误;

B.菠菜叶片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实验,B正确;

C.鸡的成熟红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外,还有细胞核、线粒体等具膜结构,无法达到实验目的,C错误;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生物实验中相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1.能够达到实验目的;2.对实验本身没有影响;3.取材方便、成本低。

6.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

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

用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

B.含A、B基因的个体毛色是白色的原因是不能翻译出相关蛋白质

C.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D.若F2中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则F2中黑色个体的比例也接近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题要点是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

A.由题干分析可知,表现型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A项正确;

B.由题干可知,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故含A、B基因的个体毛色为白色,B项正确;

C.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即F2的表现型之和为16,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项正确;

D.若F2中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则F2中黑色个体与黄色个体之和的比例接近1/2,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解题思路是对性状分离比9:

3:

3:

1变式的分析:

1.如果F2的表现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进行对比分析,如比例为10:

3:

3可理解为(9+1):

3:

3,即10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3.根据异常分离比推测亲本的基因型。

二、非选择题

7.为了研究在适宜的光照下,CO2浓度及施氮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若干,分为四组,分别设置不同的CO2浓度和施氮量,测算了净光合速率(Pn),平均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每一组种植多盆并进行多次测定,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最有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条件组合是_________。

氮元素被该植物吸收后运送到叶肉细胞内可用于合成多种化合物,其中的NADH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

(3)要达成本实验目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

【答案】

(1).减少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2).高浓度CO2和200mg·kg-1施氮量(3).与O2结合形成水(4).在黑暗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测出各组实验条件组合下植物的呼吸速率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题要点是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识记,并能结合图形分析解决问题。

(1))实验中每一组种植多盆并进行多次测定,是为了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分析柱状图中数据可知,最有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条件组合是高浓度CO2和200mg•kg-1施氮量;

(3)NADH主要用于糖酵解和细胞呼吸作用中的柠檬酸循环,与O2结合形成水;

(4)分析题干可知,图中所测数据为光合作用的净光合速率,而实验目的是研究CO2浓度及施氮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影响,故为达本实验目的,还需要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即在黑暗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测出各组实验条件组合下植物的呼吸速率。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

1.对实验设计的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找出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CO2浓度及施氮量),根据自变量分析因变量(植物光合速率);2.对柱状图的分析: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3.识记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8.研究发现胰岛素除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外,还能减轻缺糖缺氧对神经元造成的损伤。

研究人员将生理状态良好的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均分为3组,并作如下处理:

A组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5h;

B组先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h,再置于缺糖缺氧条件下培养0.5h;

C组先在适宜条件下用含适宜浓度胰岛素的培养液培养1h,再置于缺糖缺氧条件下培养0.5h。

3组神经元分别经过上述处理后,同时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培养24h。

得到以下数据。

各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比较表

组别

0h

6h

12h

24h

A

98

96

95

94

B

85

78

71

62

C

88

83

78

74

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________________(填“拮抗”或“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胰岛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反馈调节机制的?

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否说明胰岛素能减轻缺糖缺氧对神经元造成的损伤?

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拮抗(3).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降低,血糖降低又使胰岛素分泌减少(4).作为对照(5).能(6).(在各测定时间)C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B组

【解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点,解题要点是对血糖调节过程的识记,并能完成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完善和补充。

(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有降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有升血糖作用,两种激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胰岛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反馈调节机制:

高浓度血糖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多,从而使血糖降低,而血糖降低又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2)根据实验目的分析,A组为对照组,B、C为实验组;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各测定时间中C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B组,两者的差异是有无用适宜浓度胰岛素的培养液培养,因此可以说明胰岛素能减轻缺糖缺氧对神经元造成的损伤。

9.研究发现,铜绿微囊藻(蓝藻属)能降低工业污水中苯酚的浓度。

研究人员将无毒型铜绿微囊藻置于含100mg/L苯酚的培养液(不含其他有机物)中,在适宜光照、不供应CO2、且其它条件适宜下,连续培养120h,结果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铜绿微囊藻与小球藻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2)分析图中0~96h的曲线,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解释出现此趋势的原因是_____,研究人员测得此培养时间段培养液(整体测定,含藻类)中苯酚浓度持续下降,另有研究发现,铜绿微囊藻既能自养也能异养,据此进一步分析,其种群数量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核糖体

(2).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续上升(3).铜绿微囊藻能利用苯酚作为物质与能量的来源,并能利用苯酚分解产生的CO2进行光合作用,且此时间段营养物相对充分而代谢废物积累较少,因此使其数量持续增长

【解析】本题以铜绿微囊藻数量增长曲线为线索,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铜绿微囊藻是原核生物,小球藻是真核生物,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