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浩计量经济学第二版第3章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庞浩计量经济学第二版第3章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庞浩计量经济学第二版第3章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5965
—
66042
14
1)回归模型估计结果的样本容量n、残差平方和RSS、回归平方和ESS与残差平方和RSS的自由度各为多少?
2)此模型的可决系数和调整的可决系数为多少?
3)利用此结果能对模型的检验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确定两个解释变量
各自对Y都有显著影响?
练习题3.2参考解答:
(1)因为总变差的自由度为14=n-1,所以样本容量:
n=14+1=15
因为TSS=RSS+ESS残差平方和RSS=TSS-ESS=66042-65965=77
回归平方和的自由度为:
k-1=3-1=2
残差平方和RSS的自由度为:
n-k=15-3=12
(2)可决系数为:
修正的可决系数:
(3)这说明两个解释变量
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很显著的影响,但是还不能确定两个解释变量
各自对Y都有显著影响。
3.3经研究发现,家庭书刊消费受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的影响,表3.7中为对某地区部分家庭抽样调查得到样本数据:
表3.7家庭书刊消费、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数据
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元)Y
家庭月平均收入(元)X
户主受教育年数(年)T
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元)Y
450
1027.2
8
793.2
1998.6
507.7
1045.2
9
660.8
2196
10
613.9
1225.8
12
792.7
2105.4
563.4
1312.2
580.8
2147.4
501.5
1316.4
7
612.7
2154
781.5
1442.4
15
890.8
2231.4
541.8
1641
1121
2611.8
18
611.1
1768.8
1094.2
3143.4
16
1222.1
1981.2
1253
3624.6
20
1)建立家庭书刊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
2)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模型的参数;
3)检验户主受教育年数对家庭书刊消费是否有显著影响;
4)分析所估计模型的经济意义和作用
练习题3.3参考解答:
(1)建立家庭书刊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
其中:
Y为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X为家庭月平均收入、T为户主受教育年数
(2)估计模型参数,结果为
是
即
(49.46026)(0.02936)(5.20217)
t=(-1.011244)(2.944186)(10.06702)
R2=0.951235
F=146.2974
(3)检验户主受教育年数对家庭书刊消费是否有显著影响:
由估计检验结果,户主受教育年数参数对应的t统计量为10.06702,明显大于t的临界值
,同时户主受教育年数参数所对应的P值为0.0000,明显小于
,均可判断户主受教育年数对家庭书刊消费支出确实有显著影响。
(4)本模型说明家庭月平均收入和户主受教育年数对家庭书刊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家庭月平均收入增加1元,平均说来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将增加0.086元,户主受教育年数增加1年,平均说来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将增加52.37元。
3.4考虑以下“期望扩充菲利普斯曲线(Expectations-augmentedPhillipscurve)”模型:
=实际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表3.8为某国的有关数据,
表3.81970-1982年某国实际通货膨胀率Y(%),失业率X2(%)和预期通货膨胀率X3(%)
年份
实际通货膨胀率Y
(%)
失业率X2
预期的通货膨胀率X3(%)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5.92
4.30
3.30
6.23
10.97
9.14
5.77
6.45
7.60
11.47
13.46
10.24
5.99
4.90
5.90
5.60
8.50
7.70
7.10
6.10
5.80
9.70
4.78
3.84
3.31
3.44
6.84
9.47
6.51
6.08
8.09
10.01
10.81
8.00
1)对此模型作估计,并作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说明。
2)根据此模型所估计结果作统计检验。
3)计算修正的可决系数(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练习题3.4参考解答:
(1)对此模型作估计,并作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说明。
(2)根据此模型所估计结果,作计量经济学的检验。
t检验表明:
各参数的t值的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
,从P值也可看出均明显小于
,表明失业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分别对实际通货膨胀率都有显著影响。
F检验表明:
F=34.29559,大于临界值,其P值0.000033也明显小于
说明失业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联合起来对实际通货膨胀率有显著影响。
从经济意义上看:
失业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负相关,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正相关,与经济理论一致。
(3)计算修正可决系数(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由Y的统计量表得Std.Dev=3.041892
3.5某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全年耐用消费品支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及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的统计资料如表3.9所示:
表3.9某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全年耐用消费品支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及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数据
人均耐用消费品支出
Y(元)
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X1(元)
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
X2(1990年=1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137.16
124.56
107.91
102.96
125.24
162.45
217.43
253.42
251.07
285.85
327.26
1181.4
1375.7
1501.2
1700.6
2026.6
2577.4
3496.2
4283.0
4838.9
5160.3
5425.1
115.96
133.35
128.21
124.85
122.49
129.86
139.52
140.44
139.12
126.39
利用表中数据,建立该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全年耐用消费品支出关于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检验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及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对城镇居民人均全年耐用消费品支出是否有显著影响,分析其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练习题3.5参考解答:
(1)建立该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全年耐用消费品支出关于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回归模型:
(2)估计参数结果
由估计和检验结果可看出,该地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参数的t检验值为10.54786,其绝对值大于临界值
;
而且对应的P值为0.0000,也明显小于
。
说明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对该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全年耐用消费品支出确实有显著影响。
但是,该地区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参数的t检验值为-0.921316,其绝对值小于临界值
而且对应的P值为0.3838,也明显大于
这说明该地区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对城镇居民人均全年耐用消费品支出并没有显著影响,这样的结论似乎并不合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很值得考虑。
说明此模型存在严重的问题(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3.6表3.10给出的是1960—1982年间7个OECD国家的能源需求指数(Y)、实际GDP指数(X1)、能源价格指数(X2)的数据,所有指数均以1970年为基准(1970=100)
表3.10OECD国家能源需求指数、实际GDP指数、能源价格指数数据
能源需求指数Y
实际GDP指数X1
能源价格指数X2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54.1
55.4
58.5
61.7
63.6
66.8
70.3
73.5
78.3
83.3
88.9
91.8
56.4
59.4
62.1
65.9
69.5
73.2
75.7
79.9
83.8
86.2
89.8
111.9
112.4
111.1
110.2
109.0
108.3
105.3
105.4
104.3
101.7
97.7
100.3
97.2
100.0
97.3
93.5
99.1
100.9
103.9
106.9
101.2
98.1
95.6
94.3
101.4
100.5
109.9
114.4
118.3
119.6
121.1
120.6
98.6
120.1
131.0
129.6
137.7
133.7
144.5
179.0
189.4
190.9
1)建立能源需求与收入和价格之间的对数需求函数
,解释各回归系数的意义,用P值检验所估计回归系数是否显著。
2)再建立能源需求与收入和价格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
,解释各回归系数的意义,用P值检验所估计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