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完善民办教育特色化发展的路径Word下载.docx
《分析完善民办教育特色化发展的路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完善民办教育特色化发展的路径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1]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更深化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提出“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由此看出,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特色发展。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重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向“重要增长点”和“重要力量”迈进的过程。
我国民办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可,开始从满足老百姓“有学上”需要的补充性教育资源,向满足他们“上好学”的选择性资源转变。
这是我国民办教育结构性的转型升级过程,意味着我国民办学校即将进入一个特色创建的新时期。
(一)学校特色建设是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纵观当下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千校一面,学校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在学校发展观上,各个学校强调的是狠抓教学成绩,比拼的大都是升学率、中考上线率和高考上线率。
客观说,这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严重扭曲了学校教育的本质,违背了人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均衡发展的本质要求,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人的异化”,是非人的教育。
要改变人的异化,将人的教育回归到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健康发展的本源上来,必须改变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同质化办学状态。
学校建设要改变同质化现象,进行个性化办学的特色建设是重要的途径。
学校和人一样,千差万别。
每所学校所处环境不同,其发展历史有长有短,办学的宗旨也千差万别。
如果不考虑各自不同的情况来办学,学校就不会有生机。
只有学校办出特色,才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
从本质上说,特色建设就是寻找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
(二)教育需求多元化要求进行民办学校特色建设
不同时期人们对教育的量和质的要求是不同的。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人们对民办教育需求的总体趋势由单一向多元发展,从量的需要向质的要求转变。
民办学校兴起之初,满足的是老百姓对教育的“过度需求”---公办学校难以提供老百姓所需要的足额学位。
在这一时期,老百姓对民办教育的需求非常简单,即只要满足其对教育的最低需求---有机会上学,能获得相关的学历证书。
如果进不去公办学校,老百姓只能选择民办学校,这是一种无奈的被动选择。
随着我国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数量和规模的扩张,老百姓有学上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但同时,对教育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人们不仅需要好的学校环境和硬件设施,而且要求学校能开设适应学生兴趣爱好的课程,拥有优质的师资和多元有效的升学通道。
这一时期,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并开始分化。
他们开始从民办学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理智的教育消费者,对民办教育的需求从单一的应试取向开始向素质、愉快等多元取向转变,表现为一种“差异需求”.民办学校的学生家庭背景差异较大,家长层次参差不齐,如果民办学校特色定位不准,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将会给学校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将影响民办学校的招生、教师的待遇以及学校的财务运营等。
教育需求多元化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成熟的表现。
可以说,民办教育进入到选择性教育阶段。
(三)教育供给的差异化推动学校特色建设
民办学校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自身调整和向市场适应的过程。
最初的民办学校创办者无需太多的过程性成本,如良好的办学条件、优秀的师资和多元的课程等,只需一些基本的结果性条件,如能颁发各级文凭、让学生顺利参加升学考试等。
这个时期民办学校供给的主要是学额,其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都明显低于公办学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不存在竞争,两极分化严重,公办学校代表权威性教育资源,民办学校只不过是补充性资源。
整个教育资源体系结构呈不均衡状态,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二元分化现象明显。
随着老百姓教育需求的变化,民办学校开始主动调整自己的资源供给方式。
一是从量性供给向质性供给转变,也就是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二是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转变,力争从原来的补充性资源向优质特色资源转变。
三是从单一性资源向多元性资源转变,满足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多元需要。
目前这一资源调整和转型过程还在进行中,民办学校的发展已开始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
而正是这种差异化的资源供给方式,使民办学校开始逐渐走出与公办学校同质化发展的道路,与公办学校展开了错位竞争,民办学校的体制、机制优势有所显现,在部分学段、部分区域开始成为权威性资源,成为我国教育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民办教育走向成熟的重要表现。
从以上论述可见,我国民办教育需要通过特色建设来赋予民办学校新的内涵和品质。
如果民办学校提供的教育产品没有质量和特色,则没有人去选择它、购买它。
可以说,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特色建设。
二、民办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思路
民办学校特色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淀和酝酿。
[2]民办学校是特色创建的主体,特色发展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其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因此,民办学校应挖潜革新,主动作为。
而政府作为民办学校的管理主体,也应通过简政放权、政策激励等方式进一步激发民办学校的主体创造性,使其真正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重要力量。
与公办学校不同,“民办学校虽从事的是社会公益事业,但不属于政府公共产品,而属于市场范畴,是以其服务质量和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其发展和回报率,必须同时遵循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3].这是由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体制不同所决定的,公办学校使用的是公共财政投入,它以提供公平均等、普惠性的公共教育为主;
民办学校获取的资源则主要来自于市场,即学生家庭的购买服务,它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以提供丰富多元、选择性教育为主。
因此,民办学校要对区域内的教育对象、经济水平和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形成富有个性的发展路径。
在民办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要引导各民办学校从学校历史、办学理念、师资队伍等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切的特色项目,使每所学校都能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空间和优势项目,这样既可避免民办学校为竞争生源而引发恶性竞争,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一)加强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校本化是目光向内、基于学校本身开展特色建设的模式。
特色最终必须回归到学校自身,必须基于学校已有的基础、文化的积淀和学生的成长需要,而校本发展的核心是校本课程建设。
因此,民办学校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在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大胆创新,贡献自己的智慧。
同时,民办学校要充分激发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某种意义上是个人或群体的性格”[4].这里的主体包括校长、师生以及家长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
学校的特色实质上就是人的特色,民办学校应从个人和群体的成长角度来激励人和促进人,最后形成一个聚焦学校培养目标、合力同心、一起成长的共同体。
在校本化课程体系建设中,民办学校可以通过建设生动活泼、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
积极开展对音、体、美、通用技术课程的技能化和校本化改造实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活动与实践的内容,让课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程实效。
例如,音乐课、美术课可以采取通用知识与主题技能活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技能;
开展课程结业评价时,音乐课可以采用相关的小演出、小活动等形式,美术课可以采用美术小作品展示等形式。
二是开发、开设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
贯彻“在参与中体验,在关爱中成长”的理念,学校积极开设体验类、实践类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和实践。
三是组建丰富多样的学生社团,对社团活动进行课程化变革。
四是推行多元、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
另外,民办学校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聚焦一些深层次的内涵性问题。
例如,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通过教学的低负高效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如何尊重学生的差异等问题,民办学校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些问题作为特色建设的切入点,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为民办教育的转型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科研兴校道路
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来引领学校发展是当前民办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
科研兴校过程实质是学校不断形成和完善办学特色的过程,是民办学校探索解决实际办学中遇到的问题的过程。
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科研活动,参与课题研究,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科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科研兴校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价值。
这不仅是理念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提倡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以实现科研兴校,应成为当下民办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方向。
一是开展核心课题研究。
目前中小学科研兴校的实施方式主要是学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等科研方式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是:
整所学校研究课题多,但教师自行其是、随意而为,研究的内容较为分散,学校没有对教育科研形成整体的规划和组织,也未对教师个体的教育科研进行实质性的指导。
如果民办学校对教育科研缺乏整体的统筹,未确立学校整体的核心课题,不能把每位教师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整合、提炼及推广,则难以凸显学校的特色。
当前,民办学校教师的科研意识相对淡薄,而且缺乏教育科研指导。
因此,在民办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应借助全校教师之力,围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立一个总体研究方向和核心研究课题,选题时应注意选择与学生发展相关的问题,包括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问题等,并能不断地生成新的课题,最终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特色。
二是建立校本教研机制,让教师在专业方面获得成长机会。
学校特色建设需要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学校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反过来可以更好地推动学校特色建设。
在校本研究过程中,鼓励教师根据任教的学科,选择适合的教育理论,基于亲身的教育实践,提炼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并进行学术交流。
因此,作为校方要授予教师教学方面更多的自主权,促进教师积极更新专业教学理念,摒弃教学中的经验主义行为,鼓励教师自主研究新课程,采用更多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更加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例如,引导教师开展专业阅读、进行“微课题”研究、建立教科研博客等。
民办学校应以学校特色创建为主题,邀请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与本校教师组成相关课题组,开展行动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特色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