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3956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怎样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怎样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怎样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怎样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docx

《怎样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docx

怎样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

论文:

 

让初中历史活动课焕发活力

 

工作单位:

太和金庄中学

姓名:

陈晓红

2013-2-20

 

让初中历史活动课焕发活力

摘要:

历史活动课,即历史学习与探究课,已被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中,是新版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每学期课时总量的1/4 。

这种课型以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即在历史学习中,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历史教学历史活动课意义原则方法

正文:

活动课是素质教育目标的具体实现,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手段。

所谓活动课,是指以课程为依托,以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个性养成和创新新思维为目的的动态教学形式。

它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得到生动、鲜活的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技能知识等层次得到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是开放性的,因此新一轮课改的教学内容编排也为课堂的开放性提供了可能。

如我们历史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活动课,通过活动课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历史与现实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

历史活动课,即历史学习与探究课,已被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中,是新版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每学期课时总量的1/4 。

这种课型以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即在历史学习中,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历史活动课目的是改革历史课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体制,创造符合教育要求的新体制,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活动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通过活动课教学,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创造性教学,我认为关键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方面,活动课作为开展历史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载体,具有其独有的优势。

多年的教学实践,个人认为上好活动课应遵循如下原则:

二、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1、学科性原则

  活动课要注重"史",体现历史学科的个性特点,利用历史学科展示我们民族的文化与国情。

我们不能忘掉过去,这也是塑造一个民族素质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历史的多样性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展示了最广阔的天地。

社会形态的更替变化,国家民族的兴起衰落,朝代政权的迭次更换,历史人物的此浮彼起,都遵循着时间的顺序进行,他们之间互为因果,环环相扣,不能割断历史。

了解过去才能理解现在,更有信心为明天拼搏,历史感会强化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自豪感,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素质。

  2、相关性原则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乃至社会生活无所不有无所不容。

在注重与必修课内容的内在联系上,还应重视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借助其它学科的知识技能为我所用突破原有独立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评价重在题材内容、知识技能以至活动课形式上充分利用历史学科与其它活动课之间相关性的特点。

  3、兴趣性原则

  在评价活动课时,必须考虑兴趣性。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主导,也是学习的动力,历史活动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计历史活动课方案要特别重视所选择的题材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是否有利于激发兴趣这一关健性问题。

  题材与内容的选择必须以是否符合学生心理需求、是否能调动学生求知欲望为基本出发点。

在更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兴趣,仍需要作一番精心的研究和加工。

活动形式的选择应考虑寓教于乐,根据学生好动、好模仿、好表演等诸多心理因素,注重培养兴趣。

  选择富有吸引力的历史内容、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

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以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应是历史活动课的生命线。

这也是考察评价活动课方案的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4、自由性原则

  活动课应反映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自主选择与主动投入,着意于自我宣示聪明才智,焕发创造的光彩。

这也是活动课的灵魂。

活动课的自由性应着眼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组织实施方案的可能性,设计要具有可读性,要给学生以充实的史料(资料),明确的实践要求以及完成活动的指导性,并给学生以应有自主活动的充分余地。

  5、实践性原则

  活动课强调活动,重视实践运用。

这是有别于必修课的重要标志之一。

历史活动课方案能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具体的借鉴机会,成为发挥其潜能的广阔天地。

方案的设计要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社会交际等多种实践机会。

在阅读艺术技能社会活动等系列的方案设计中都能提供这种可能。

  6、全员性原则

  历史活动课参与的对象的全员性,决定了历史活动课方案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整体的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因素。

在方案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选取"大众化"的题材与形式。

如史迹考察、历史故事、历史小报编写、历史知识竞赛等。

应尽可能的创设人人都活动的机会。

例如《节日》要求每位学生学做于节庆相关的传统食品便为一例。

  7、可行性的原则

  要使方案可行,首先在设计时应考虑提供相应的较为充实的历史史料以及相关的材料。

要求历史教师不但具有渊博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甚至还需掌握多种实践技能,而事实上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

同时,加上资料的缺乏与任务的繁重。

历史教师要对方案的设计提供较为详尽使用的有关资料。

同样对学生详实的资料也能为他们自主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教版教材每册书大约有四节或五节活动课,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并提供大量教学活动建议和具体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为依据并进一步拓展,设计多种活动形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操作,我认为效果较好的活动类型有以下几种 

 1、演讲表演类,这类活动课主要依据学生好动、好模仿、好表演等心理特征,围绕某一历史主题,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让学生在精心准备之后,在课堂上演讲、表演、鼓励学生收集历史资料,动脑筋制作表演内容,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在形式上可以采用让学生演讲、表演历史小品、历史剧等。

例如,以“学习创业年代的英雄有感”演讲会;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故事会;几组学生分别表演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短剧,体现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等。

这类活动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熟记相关内容,还要合作展示。

这本身就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

  2、编辑攥写类,这类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开展编辑、攥写等方面的活动,包括编写历史小故事、历史小论文、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

这类活动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认真思考,编写、制作,进行展示,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历史信息,分析思考得出结论以及文字表达,动手制作能力,有些展览、板报、专刊还需要学生分工协作、集体完成,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编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小故事;办关于少数民族习俗的某一方面的小报,附上自己搜集的图片;写一些时事评论等。

这样的活动课很好,对学生学习历史有提升,但对于大多数的学困生有一定难度。

  3、制作展示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动手仿制历史文物,如古代钱币、兵器、农具、活字印刷术的“活字”,陶器;或制作与历史有关的一些物品,如制作原始人复原像、画京剧脸谱、画中山装和旗袍等,或展示自己的一些收藏品,如邮票、文革时期的票证、古钱币等。

在制作展示的同时要求学生加以考证说明,这样。

可以眼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历史,体验历史知识的应用。

  4、访谈调研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

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家庭、社会、工厂,活动空间非常大,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历史见证人、收集有关有关史料等方式,攥写调查报告。

例如:

学生可调查自己的祖辈、父辈在与自己同年龄时的衣、食、住、行等情况;可以收集票证、老照片、报刊、实物等加以对比,写出报告,从中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巨变,以及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等。

这类活动,可使学生学习自己收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培养对社会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活动课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作为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遵循开展活动课的原则,开动脑筋,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起来,活动课才会焕发生命力。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主体性的发展需要通过主体的活动,活动课必须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前提,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真正使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成为内在的理解,作为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主体活动的气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使他们自我发动,自我组织,挖掘教材的外延,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形成对不同观点进行评价并作出自己判断的勇气和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人。

如:

八年级上册活动课四“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让学生通过学到的课本知识,以及电影、电视上所看到的情节,了解六十多年前血淋淋的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结合日本右翼分子歪曲侵略史实,以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等,培养学生憎恶痛恨战争、热爱维护和平的责任感。

告诉日本同龄人,要和平世代友好,反对侵略,不能让南京大屠杀再次重演,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明辨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客观性原则

历史史实是人类经历过的,是客观存在的,在活动课教学中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史实,不能随意删减、增添不存在的史实,更不能脱离实际,像文学作品那样随意夸谈。

活动课应充分发挥学生思维,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镜头”。

如:

八年级上册活动课—“模拟时事报道:

侵略与反抗”就让学生以富有正义感的当事人的身份,模拟进行新闻时事报道--向世人报道发生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军民的抵抗。

让学生搜集资料,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近代史的了解,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

3、完整性原则

历史活动课要实施完整的人的教育。

其一,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教师要把教学生看作是培养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认知活动。

学生在价值、态度、情感、行为调节和交往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对他们未来发展产生影响的素质和能力等因素,都是教师应关注的。

其二,教学对象的完整性。

教师应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不单纯以成绩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4、开放性原则

历史活动课的开放性是以历史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为前提的,开放性是指:

活动内容、形式的丰富多样和活动课过程的发展。

教师和学生的任务不是完成教师预定的教案,应把学生达到的理解水平、课堂需求作为调整教学进度的根据;活动空间的扩展:

由教室到户外,由固定座位到重新组合;人际关系的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谐的合作关系。

如:

八年级上册活动课二“历史小论坛--近代化的探索”,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为主线,进一步探讨:

戊戌变法为什么不能成功?

康有为为什么要依靠光绪帝搞变法?

孙中山与康有为的不同?

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该不该?

......通过近代中国人救国救民之路的讨论,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和祖国命运的社会责任感。

  多年的教学实践,个人认为上好活动课应遵循如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活动课非常强调学生的“活动”,即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组织、指导、示范的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与科代表和学委等同学一起商量本班的活动计划和方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战士活动成果,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都应放手让他们去独立思考,操作、表达和探索,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兴趣性原则历史活动课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开展活动课要以贴近学生、贴金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

如活动课《探究彩陶艺术》,学生带橡皮泥、黄泥,亲手制作各种作品,很有成就感,积极性提高。

因此说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心理需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热情;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在活动过程中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经过本次活动课,同学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后来到顺城区素质教育基地,我教的学生有5名获得陶瓷艺术小能手称号。

  3、综合性原则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所以在开展活动课时,常遇到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问题。

如活动课《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为例,就必须要借助中国地理等知识,为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方法提供素材和契机。

  4、科学性原则在活动课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确定方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避免理论性太强,过于抽象,以免学生望而生畏,无所适从。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力求内容情节的生动、活泼、能引发多数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人教版教材每册书大约有四节或五节活动课,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并提供大量教学活动建议和具体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为依据并进一步拓展,设计多种活动形式,通过操作,效果较好的活动类型有以下几种:

  1、演讲表演类这类活动课主要依据学生好动、好模仿、好表演等心理特征,围绕某一历史主题,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让学生在精心准备之后,在课堂上演讲、表演、鼓励学生收集历史资料,动脑筋制作表演内容,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在形式上可以采用让学生演讲、表演历史小品、历史剧等。

例如,以“学习创业年代的英雄有感”演讲会;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故事会;几组学生分别表演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短剧,体现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等。

这类活动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熟记相关内容,还要合作展示。

这本身就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

  2、编辑攥写类这类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开展编辑、攥写等方面的活动,包括编写历史小故事、历史小论文、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

这类活动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认真思考,编写、制作,进行展示,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历史信息,分析思考得出结论以及文字表达,动手制作能力,有些展览、板报、专刊还需要学生分工协作、集体完成,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编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小故事;办关于少数民族习俗的某一方面的小报,附上自己搜集的图片;写一些时事评论等。

这样的活动课很好,对学生学习历史有提升,但对于大多数的学困生有一定难度。

  3、制作展示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动手仿制历史文物,如古代钱币、兵器、农具、活字印刷术的“活字”,陶器;或制作与历史有关的一些物品,如制作原始人复原像、画京剧脸谱、画中山装和旗袍等,或展示自己的一些收藏品,如邮票、文革时期的票证、古钱币等。

在制作展示的同时要求学生加以考证说明,这样。

可以眼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历史,体验历史知识的应用。

  4、访谈调研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

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家庭、社会、工厂,活动空间非常大,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历史见证人、收集有关有关史料等方式,攥写调查报告。

例如:

学生可调查自己的祖辈、父辈在与自己同年龄时的衣、食、住、行等情况;可以收集票证、老照片、报刊、实物等加以对比,写出报告,从中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巨变,以及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等。

这类活动,可使学生学习自己收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培养对社会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活动课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作为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遵循开展活动课的原则,开动脑筋,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起来,活动课才会焕发生命力。

二、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

1、分类主题研究与课堂表演法

   分组选择不同的主题,然后每组发表研究主题后进行表演,其它组可以提问,原主题组应给予解答,回答不上的部分由教师加以引导。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22课《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

课前教师可把学生分为3组,设主持人1名,评委每组2名,共6名;并分研究活动主题让学生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还要准备活动表演不同人种道具及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地图等。

活动开始时,主持人宣布活动的评比规则与方法,接着开场导入:

我们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介会经常看到不同肤色的人种,这时在你们心中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我们会是这样的人,而他们会是那样的?

我们和他们的祖先一样么?

我们究竟从哪里来等等,今天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得到一些答案。

然后,各小组发表本组所研究的主题后进行表演。

活动结束时主持人进行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引导学生利用收集整理的资料,通过大家的分工合作积极配合、多种形式的展示,在大脑中形成不同人种的鲜明形象,加深对人种本质属性的认识。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学生只有通过参与一定的学习任务或者活动,才能更深刻地感知知识,化为学生自己的独特经验。

2、竞赛抢答法

  竞赛抢答法是把学生分组,用口头试答题来检测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的形式,开始后先由主持人宣读题目,读完题目后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方可抢答,否则计犯规一次,每次要扣分,连续两次犯规取消抢答权利一次。

竞竞赛结束后,根据所得分数,宣布胜负。

  例如八年级上册21课《历史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课前准备以下资料:

(1)有关抗日救亡歌曲、词曲作者等内容资料;

(2)抗日救亡音乐唱带如《青春之歌》《黄河大河唱》《松花江上》等;(3)抗日救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或标语。

活动过程:

主持人先致开场白,然后宣读竞赛规则和竞赛程序:

小组

主题明确

演唱水平

所唱歌曲的创作背景

附加分(抢答题)

总分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根据各队得分情况,给优胜队队员颁发纪念品,然后全班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学唱抗日救亡歌曲过程中将历史、音乐、游戏活动结合起来,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使学生也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把维护祖国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当中,还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

3、观察交流法

   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的观察、进行分析交流。

例如七年级下册《清明上河图》多媒体观察感受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辉煌的在代的自豪感和探究的兴趣。

活动形式可以将同学分成若干组,通过多媒体展示观察后写成历史小论文,形成对宋代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然后进行小组交流会。

活动交流会开始时,第一组观点: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并不是清明时节的情况,而是汴河一带的汴水秋色,画中几个光着身子的小孩更说明了此画描绘的绝非清明之景,所以叫《清明上河图》主要是因为画中着重描绘了汴京的清明坊。

第二组观点:

观察画中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房屋里的陈设物品分析后得出: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汴京两边街道纵横、房屋鳞次栉比,其中茶坊、洒肆、寺观。

第三组观点:

这幅画描绘的是正午时的景象,因为图中所绘繁忙景象尽可能出现在正午,且往来行人中,有踏青扫墓归来的轿乘队伍和长途跋涉的行旅,画中所绘光着身子的孩子,更说明时间应是正午......通过本活动初步掌握了用观察法来收集历史信息的方法,知道了历史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为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而骄傲和自豪。

 4、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

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例如九年级下册《追忆列宁》活动前,布置准备利用图书馆、问卷调查收集信息方法,学会分析整合资料和设计调查问卷;活动过程中作好问卷情况的分析、汇总、撰写调查报告;活动结束师进行小结。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活动,学习利用图书、网站收集资料信息的方法,学会分析整合资料和设计调查问卷,培养分析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加深学生对列宁的了解,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感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

总之,历史活动课的教法还有很多,比如:

动手制图讲解法、专栏办报评比法、历史辩论会等教法。

活动课具有其它学科课所不具备的很多特点,它是以学生和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也是一种主张通过活动方式来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及个性培养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形式,作为一种学习和教学方式,而不是科学内容的简单拓展深化。

 历史活动课,即历史学习与探究课,已被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中,是新版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每学期课时总量的 。

这种课型以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即在历史学习中,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创造性教学,我认为关键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方面,活动课作为开展历史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载体,具有其独有的优势。

  多年的教学实践,个人认为上好活动课应遵循如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活动课非常强调学生的“活动”,即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组织、指导、示范的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与科代表和学委等同学一起商量本班的活动计划和方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战士活动成果,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都应放手让他们去独立思考,操作、表达和探索,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兴趣性原则历史活动课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开展活动课要以贴近学生、贴金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

如活动课《探究彩陶艺术》,学生带橡皮泥、黄泥,亲手制作各种作品,很有成就感,积极性提高。

因此说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心理需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热情;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在活动过程中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经过本次活动课,同学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后来到顺城区素质教育基地,我教的学生有5名获得陶瓷艺术小能手称号。

  3、综合性原则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所以在开展活动课时,常遇到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问题。

如活动课《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为例,就必须要借助中国地理等知识,为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方法提供素材和契机。

  4、科学性原则在活动课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确定方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避免理论性太强,过于抽象,以免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