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2600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1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docx

《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docx

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

一、引言

重庆市江津四面山地处江津境内南端,东西两侧分别与綦江县、四川省合江县相邻,南部与贵州省习水县接壤。

位于东经106︒17'—106︒31'、北纬28︒31'—28︒46'之间,海拔高度1000—1500米,景区面积213.37km2。

四面山自然条件独特。

南高北低的地势、水平构造的中低山倒置地形,形成典型的丹霞地貌,呈现出山高谷深、支离破碎的状态。

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使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年平均总水量达2亿立方米,年平均气温13.7℃,夏季月平均温度为23.2℃,比酷热的重庆市区气温低6—8℃。

景区内有大小溪流40多条,湖泊7处,水域面积87.1公顷,其中茶坝河、飞龙河两条主河流分别在景区蜿蜒迂回49公里和46公里,汇至笋溪河,最后流入长江。

充沛的雨量,悬殊的地形差距,使河流比降高,形成20多处迭流瀑布群,造就了错落有致的湖瀑景观,构成该地特有的自然景观,是消夏避暑、度假休闲的胜地。

四面山完好地保存着第三纪以来的植被,生长着距今3.5亿年的古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景区森林面积达2.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5.4%,植物1500多种,被国内外生态专家赞誉为地球上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是全球同纬度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之一。

四面山有银杏、香果树、红杏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数十种,其中中华双扇蕨为史前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最为古老的“活化石”;有药用植物300多种,黄连、杜仲、黄柏、天麻、绞股兰等名贵中药材植物储量约110吨。

景区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仅四纲脊椎动物就有207种,其中云豹、林麝、毛冠鹿、猕猴、大小灵猫、弹琴蛙、红腹锦鸡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23种。

四面山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是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理想之地,也是完美的生态度假休闲乐园。

四面山悠久的人类历史文化,可上溯到至今仍完整保留着的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远古壁画,以及1000多年前的朝源古观和众多的明清庙宇、墓葬、碑碣等。

四面山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大自然原始古朴的风貌,同时也保留了山乡的淳朴本色。

大多数以木板为壁、树皮为瓦的农舍,或群组座落于山间,或单个散居在丛林湖畔。

渝黔相交的村落,汉、苗两族交融一体,相得益彰,以特有的汉苗文化体现该地山民粗犷豪放、率直淳朴的民俗风情。

四面山最具代表性的泉水豆花、老腊肉、嫩苞谷等原汁原味的乡土山野小吃,以及取材大山,土法烹饪的清汤竹荪、香菇纯鸡、蜂蜜土豆、竹筒八宝饭等农家绿色风味山珍药膳,令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青睐,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同时,四面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天然野生的蜂蜜、蕨菜、木耳、竹笋等无数山野珍品,以及十分丰富的梨、李、樱桃、杨梅、猕猴桃等野生鲜果,为景区开拓独具特色的旅游购物品奠定了基础。

 

二、规划背景

(一)旅游发展背景

1、旅游发展宏观背景

(1)国际国内旅游大趋势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四面山景区旅游开发提供了机遇

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是21世纪创造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先导性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效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竞相将其作为大力发展的优势产业。

我国旅游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迅速崛起,或成为一个的年轻经济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消耗资源最少、最具活力的外向型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存在东中西三大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却资源匮乏;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饶,经济基础却十分薄弱。

近年,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及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巫山县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为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西部各省区先后将旅游业作为带动本地区经济腾飞的增长极,从而也给重庆市旅游业和地处重庆市江津的四面山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的重庆旅游业为四面山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

随着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的积极推进和三峡库区建设的日新月异,重庆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作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决策。

提出到2010年重庆市旅游业形成综合性大旅游产业,其规模、档次、效益显著提高,拥有一批国际水准,规模大、功能全、特色突出的旅游胜地,形成具有巴渝特色、连接我国东西部的旅游黄金走廊;把重庆建设成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市场繁荣、进出畅达、文明进步的旅游经济区。

届时,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8—10%,对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显示,成为重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

重庆直辖市旅游投入力度的增加必将为四面山旅游开发注入强大活力。

2、旅游发展微观背景

(1)重庆都市旅游圈“一体两翼”旅游格局的重要一翼

四面山集自然风光、地域文化、古老文明于一体,博大精深、价值奇特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旅游,有着很大的资源优势和较好的旅游开发基础。

四面山地处重庆、四川、贵州三省市交界结合部,距离客源市场中转站——江津市区94公里,重庆主城区170公里,在重庆大都市圈中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

同时,四面山依托长江和乌江水运,东连渝南,西邻泸宜,北接三峡,南出黔湘,成为长江三峡大旅游圈的一个中心节点。

一旦四面山总体规划中的所有对外通道全部打通,将形成内环、中环、外环系统性的旅游交通闭合网络,并通过渝、川、黔交通干线进入全国旅游大循环,交通条件较为优越。

四面山的旅游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以重庆都市旅游资源为主体,大足石刻、合川钩鱼城文化旅游资源和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生态旅游资源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大旅游格局的形成,对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而,把四面山确立为重庆市重点开发的旅游项目,对其优先发展,以形成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增长极,对带动相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重庆旅游“精品环线”的重中之重

四面山地处长江黄金旅游热线,既是长江三峡大旅游圈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滇缅大西南旅游走廊”的中心接点和从西安至张家界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一环,同时还可与毗邻的省市形成一条斜贯我国大西南的由若干国家级景区组合而成的巨型旅游走廊。

四面山座落于渝、川、黔结合部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旅游金三角”地区,多个国家级大型旅游区紧密相连,大旅游整体布局上具有强大的景观组合优势,将对重庆旅游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重庆市旅游发展的“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八大特色旅游区”总体布局,以重庆山城都市旅游为中心,以长江三峡黄金旅游为主线,以大足石刻艺术旅游区、四面山—金佛山生态旅游区、缙云山—钓鱼城古战场遗址旅游区、芙蓉洞猎奇旅游区、万州科考旅游区、巫山小三峡旅游区、黔江民族民俗旅游区和近郊温泉湖泊度假旅游区为特色旅游区。

客观上将四面山纳入了担负重庆生态旅游的重要位置,可见四面山旅游发展在重庆旅游业中的地位非同小可。

(3)四面山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面山是江津旅游资源最富集、最具特色的地区。

四面山过去以林业和农业为主的区域经济,自1985年停止对四面山大规模采伐后,旅游业开始发展,并逐步成为四面山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8年全区GNP达到1220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212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325元,改变了过去四面山产业结构单一,人民生活贫困的状况。

景区年接待游客量最高达30万人次,预计四面山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完全实施后,其年接待能力可达20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10亿元人民币,其旅游经济发展态势十分乐观。

旅游业以其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和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优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必将成为四面山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

(二)旅游发展现状

四面山既是重庆江津市旅游业重点开发对象,也是江津市最早开发的风景区之一。

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四面山的旅游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实力。

1、基础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

四面山镇是入山旅游者的主要集散地。

镇上建有自来水厂和排污总管等较完善的给排水系统;配备了较齐备的供水、供电系统;通讯条件已达到较先进水平,除拥有程控电话外,还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最先进的SDH同步数字网传输方式,开通了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网;建有可接收中央加密电视信号的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有公路与各主要景区连接,景区内部各景点间有较为畅通的或步行道、或公路、或水路与之连接。

但公路路况普遍较差,等级较低。

2、接待服务设施已初具规模

四面山内已建成各类住宿设施125家,总床位达6000多个,其中宾馆22个,特色住宿点8处;建成餐饮设施73个,其中高中档次餐厅22个,地方特色餐厅15个,小食品店12个;设有综合性商场2座,一般商铺85个,特色店铺11个,交易市场3处。

目前,四面山每日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可达4000人以上。

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大大提高

四面山的保护、规划、开发、建设和利用统一由江津市旅游管理委员会管理,在四面山镇下设旅游管理办公室管理四面山旅游的进行日常事务。

目前景区已初步形成一支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队伍,分布在旅游管理部门、饭店和各景点等,其中具有旅游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正在逐渐增多,纵向比较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基本具备旅游服务的意识;但从横向比较,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规范服务意识比较薄弱,生态旅游知识尚欠不足,旅游地形象塑造意识欠缺,具有旅游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在总的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较低,专业导游人员较缺乏等。

4、游娱设施规模不断扩大

四面山将旅游业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图“以业养业”,逐步扩大旅游投入。

近年来,游娱设施建设有了新的发展,目前景区拥有游船128只,俱乐部4个,歌舞厅29所;另外,散落于景区各处的商铺85家,其中旅游购物品特色店铺11家,基本能够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随着游娱设施规模的扩大,正在努力改造并完善现有设施低档次、缺乏原生生态特色和度假休闲需求的现实,力争满足多层次生态度假休闲旅游者的需要。

5、景区旅游已有一定知名度

四面山旅游开发给重庆江津带来一个全新的产业。

江津市委、市府给予四面山旅游开发的大力支持,在对四面山进行大量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内外专家学者制定了《四面山总体规划》、《四面山风景区详规》和《四面山集镇规划》等景区旅游开发发展蓝图。

并于1988年至1994年间,先后通过中央电视台、深圳电视台、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对四面山进行专题宣传报道;通过《中国旅游报》、《人民日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旅游》、《西南旅游》等报刊杂志媒体介绍四面山,使四面山在国内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成为重庆市内、周边省份和国内其他地区旅游者向往的旅游胜地,从而吸引了相当规模数量的旅游者来此旅游。

(三)旅游资源评价

四面山东部开发较早,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西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开发力度不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四面山有地球同纬度保存较好的常绿阔叶林,是天然植物宝库,旅游资源丰富。

长期以来,景区生态环境保持了天然本色,同时保留了许多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景观。

虽然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景区旅游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但能够以这些特色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度假休闲旅游,使之成为该地主导产业。

1、旅游资源特征

(1)资源藏量丰富,特色鲜明

四面山旅游资源蕴藏丰富,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又有古朴神秘的人文景观,形成了融峡谷风光、奇峰异石、飞泉迭瀑、特殊地貌、森林风光、野生植物、珍稀动物、地方特色、宗教遗址、古战争遗址、古建筑工艺、地方民俗风情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资源品类,具有休闲度假、观光揽胜、猎奇寻秘、深流探险等品种多样、功能齐备的旅游活动形式,兼具景观丰富、整体性强、富集度高、容量大、壮观幽静、原始野趣的独特优势。

(2)资源组合独特,品位一流

四面山是集“山、水、林、瀑、鸟、兽”为一体,融“雄、壮、秀、幽、险、奇”于一身的天然生态林园。

它以丹岩为骨架,以森林为肌肤,以烟岚为神韵,以瀑布为精髓,构成了复杂多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独具特色的资源体系。

瀑布成群,各具特色,相别于国内拥有瀑布群的其它任何地方,故有“瀑布之乡”的美誉。

景区最大的瀑布——望乡台瀑布比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还高出一倍多,享有“神州第一瀑”的美称。

因此,四面飞瀑作为江津的象征,成为著名的巴渝十二景之一和“重庆十佳景点”,在国内特别是渝川黔等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3)自然条件优越,适游时间长。

四面山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呈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的优越自然特征。

年均温14.4℃,一月均温3.7℃,7月均温24.4℃,夏季(6—8月)平均温度为23.2℃,比酷热的重庆市区低6-8℃,年降水量1431.2mm,年均相对湿度84%。

景色随气候不同展示出不同的魅力:

春花、夏水、秋月、冬雪,四季皆宜旅游。

成为重庆及周边地区消夏避暑、生态度假休闲的旅游胜地。

(4)地处“旅游金三角”,区位条件优越

四面山西北距四川佛宝国家森林公园直线距离不足30km,西南距贵州赤水重点风景名胜区直线距离不足80km,在不足100km的直径范围内汇集多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在全国其它地区绝无仅有,三者相互增辉,互为补充,成为“旅游金三角”。

四面山位于“旅游金三角”核心地段,同时,四面山依托长江和乌江,“东连渝南,西邻泸宜,北接三峡,南出湘黔”,成为重庆长江三峡大旅游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三峡连接“滇湎大西南生态精品走廊”的中心接点,还是正在开发建设的从西安至张家界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一环。

(5)土特产资源丰富,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四面山最具代表性的泉水豆花、老腊肉、嫩苞谷等原汁原味的乡土山野小吃,以及取材大山,土法烹饪的清汤竹荪、香菇纯鸡、蜂蜜土豆、竹筒八宝饭等农家绿色山珍药膳,令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青睐,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同时,四面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天然野生的蜂蜜、蕨菜、木耳、竹笋等无数山野珍品,以及十分丰富的梨、李、樱桃、杨梅、猕猴桃等野生鲜果,同时盛产黄连、杜仲、黄柏、天麻、绞股兰等名贵中药材及其它多种地方色彩浓厚的土特产资源,为景区开拓独具特色的旅游购物品奠定了基础。

2、旅游功能评判

(1)提供了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多种观赏内容

四面山集中了大量离奇详妙的美景,并与人文历史、神话故事巧妙结合,形成一种具有奇、险、秀、幽、静风景变幻,景物与意境有机融为一体的综合,使人们在观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得到生态知识的充实。

(2)提供了休闲度假、康体疗养的舒适环境

四面山优美的自然风光,适宜的气候,为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森林、飞瀑、幽谷所释放的负氧离子,能给人以清爽愉快之感,有利于多种疾病的疗养,加之这里夏季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少灰尘,少细菌,少噪声,少污染,是一度假休闲、避暑消夏、康体疗养的好地方。

(3)提供登山访古,探索自然的场所

四面山群峰连绵,深峡空谷,可供登山探险;原始森林枝叶繁茂,幽深神秘,千百年来人迹罕至,是勇敢者探索的乐园。

(4)提供了品尝和鉴赏地方土特产的良机

四面山众多的土特产品,为游客提供了山珍美食的品尝良机和馈赠亲友的极好礼品,使旅游者更加深切怀念这块景色瑰丽的宝地。

3、旅游资源现状开发存在的问题

(1)旅游环境有待完善

四面山道路交通以公路为主,尚无铁路、航空和高等级公路。

有一条质量次、等外级的入山公路;景区内道路为伐木时期所建,道路路况差,坡陡路窄,使游客缺乏安全感,不能满足游客省时、便利、舒适的要求。

旅游服务设施也较落后,仅有两家起步晚、规模小的旅行社;无涉外和星级宾馆,饭店多为低档层次的重复,不能满足游客度假休闲的需要。

(2)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四面山旅游资源开发只停留在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上,特别是大部分旅游资源未进行深层开发,使得一部分具有高品味的旅游资源还未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和形成四面山的旅游精品,如水口寺瀑布、珍珠滩、土地岩等景点景观。

(3)线路不合理,未突出资源特色

四面山给人在视觉感观上是众多千姿百态瀑布群和以丹霞地貌构成的峡谷景观,由于景区线路尚未形成环路,造成游览景点往返重复,游客往往游了东部,很难游西部,因而难以完全领略四面山景区峰奇、瀑秀的鲜明特色。

(4)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四面山旅游投入尚显不足,广告宣传力度也不够,尚未形成“以业养业”发展格局,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状况客观上延缓了四面山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亟待改善。

4、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应尽快改建扩展进入景区的主干道,并争取多个方向、多渠道进入,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旅游业发展需要;景区内公路加以扩建维修,要考虑如何将东西部两大区联结起来形成环路;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要,促使四面山旅游真正上档次。

(2)在观光游览基础上,增加休闲度假型旅游内容

在以观光游览为主体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使四面山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综合性旅游发展。

如修复朝源观、飞龙庙、发展宗教及民间社会等民俗活动为主的旅游,开展斋戒、朝瑾、进香等活动;利用水域宽广的有利条件,开辟水上体育场和游乐场,举办“水上运动会”、“节日龙舟赛”等;6-8月适于避暑,组织名为“四面山之夏”的帐蓬旅游度假休闲野营活动;利用优越的气候、土壤、森林、环境条件组织科考旅游等等。

(3)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塑造旅游精品

把四面山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底蕴挖掘出来,塑造旅游精品。

如水口寺峡谷景区是四面山景观最集中、风光最奇绝、游程最长的景区,水口寺瀑布群与朝源观、灰千岩摩崖石刻、飞龙庙串联在一起,可形成以生态度假休闲、观赏自然和田园风光、考古和宗教朝瑾为主体的旅游精品;大洪海桃花岛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开辟各色农家乐,让繁忙已久的都市人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呼吸清新的田园气息,在湖光山色中闲情垂钓,成为一道独特的休闲风景线。

四面山由于社会、经济、历史等原因,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停留在表层。

对它实施深度开发,要在完善已开发的重点旅游资源基础上,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发一些具有较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打通各景点、景区的交通线,完善基础设施,以便推出高品位的旅游精品,扩大四面山知名度,吸引更多旅游者,使四面山旅游业蓬勃发展。

(四)旅游客源市场潜力

1、市场现状特征

(1)旅游者总数逐年增多

四面山自1985年投入旅游以来,旅游人数逐年增多,1994年达23.3万人,但由于四面山景区的区情及交通状况制约,年递增率不高,且有波动上升的趋势。

(2)来自重庆主城区的游客稳步上升

四面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对常年生活在“雾都”、“火炉”的山城人来说,无疑有着强大吸引力。

兼之目前重庆主城区年人均实际收入超过500美元,正是进入短途旅游的黄金时期

(3)国际、国内游客数量比例太少

目前除重庆市内及周边地区外,来自国际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游客只占四面山景区客流量的10%左右。

这主要缘于国际、其他国内游客多数都不了解四面山,其宣传广度不够,未能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

(4)游客数量季节性波动很大

春夏为旅游旺季,特别是每年7、8两月游客最多,而秋冬两季游客偏少,造成淡季设施空闲。

旅游市场开拓应力求缩小四面山淡旺季差距。

(5)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不高

游客在四面山的停留时间平均为3天,日均费用为120元,导致旅游旺季的旅游人次多,而旅游收入少的状况。

这是由于四面山客源地域结构较单一,特别是东部沿海等国内其他地区游客比例太少的原因所致。

(6)游客的旅游动机单一

四面山旅游产品由于开发深度不够,致使产品结构较单一,组合型产品较少,游客参与性旅游产品更少,主要为观光型的基本层次旅游产品,因而使得游客来四面山旅游动机较单一。

2、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1)定性测定

①四面山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尾部的黄金水道侧翼,加之背靠的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也正大力引资搞发展,有不少国内外友人将来渝投资经商,以及参加行政、商务会议,长线游客源源不断。

②四面山与四川合江佛宝国家森林公园、贵州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组建渝、川、黔结合部的“金三角生态旅游航空母舰”,彼此直线距离约70公里,能形成很好的近邻效应。

四面山地处该“金三角”的核心地段,有利于吸引充足的中短线客源。

③四面山紧靠江津市区,市区近十余万城镇居民是四面山最稳定的客源市场。

背靠重庆主城区,近六百多万人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夏日气候炎热的“雾都”之中,对风景美丽、环境幽静的四面山心驰神往,具有吸引与日俱增的短线客源的有利条件。

(2)定量测定

随着四面山交通道路的改善,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江津市和重庆市旅游产业地位的确立,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对旅游发展的特殊支持,以及世界旅游发展总的趋势,依据四面山1985—1998年旅游接待人数的现状,应用回归分析方法与指数平滑预测方法,测算得出四面山景区2000——2015年各时期的可能旅游人数为37.23—93.99万人次(参见旅游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年份(年)

2000

2005

2008

2010

2012

2015

人数(万人次)

37.23

62.51

81.17

93.98

107.64

129.67

三、规划理念

(一)规划意义

四面山旅游开发起步较晚,经济落后,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着档次偏低、结构单一、规模较小、功能不全等许多问题。

因此,制定旅游产品开发、配套建设、行业管理和政策措施、各旅游景区、景点等具体规划,已经刻不容缓。

1、有助于充分挖掘和科学利用四面山旅游资源。

2、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旅游软环境和硬环境,提高服务档次,满足游客生态度假休闲需求。

3、有助于构筑合理的旅游线路,促进四面山东西部的旅游动态平衡发展。

4、有助于突出四面山生态旅游特色,树立生态度假休闲旅游品牌。

5、有助于保护四面山的生态环境,增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依据

参照有关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以及与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四面山旅游规划的依据为:

1、《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7、《水土保持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9、《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条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2、《重庆市旅游发展纲要》

13、《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4、《重庆市景区管理条例》

15、《重庆市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8—2010年)》

16、《江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17、《江津市农业资源及区划报告》

18、《江津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0年)》

(三)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1.规划原则

(1)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根据四面山旅游资源特点及客源市场分析结果表明,四面山旅游发展的基础是其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对四面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成为景区发展旅游业的立足之本,这就要求在景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中,始终将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注重旅游开发的有序性,保证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组合,维也纳持四面山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3)坚持“四全”原则

即全生态、全自然、全环保、全身心。

在四面山的旅游开发中,注重全生态,保护好自然生境,避免建设性破坏,引入的活动、设施要与自然生态协调;游客的旅游活动要符合全自然要求,吃——村野小吃,住——生态居屋,行——环保车,游——自然风光,购——特色山货,娱——贴近自然;采用全环保的工作措施,保证原始生态环境尽量不被破坏,将次生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不引入环境异质物,注重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净化,开发利用二次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