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协定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2367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协定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药协定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药协定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药协定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药协定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协定方.docx

《中药协定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协定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协定方.docx

中药协定方

中药协定方

感冒

1.风寒感冒——寒重热轻,肢节酸疼、口不渴,痰白,喉痒,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桂枝汤:

桂枝9g炒白芍9g生姜6g大枣5g蜜甘草3g

麻黄汤:

麻黄9g桂枝6g甘草3g苦杏仁9g

荆防败毒散:

荆芥15g防风15g柴胡10g川芎6g

羌活6g独活6g茯苓10g生姜6g

枳壳10g桔梗9g甘草3g薄荷6g

2.风热感冒——热重寒轻,痰黄,咽痛,鼻流黄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

金银花10g连翘10g荆芥5g豆豉12g

薄荷6g牛蒡子12g桔梗9g生甘草3g

桑菊饮:

桑叶10g菊花10g桔梗6g杏仁9g

连翘15g薄荷6g芦根10g甘草5g

3.暑湿感冒——暑季发病,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新加香薷饮:

香薷9g六一散10g银花15g连翘15g

厚朴花9g扁豆花6g藿香9g佩兰9g

4.秋燥感冒——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

”初期初发热恶寒外,多伴口干、咽痛、干咳少痰等证。

杏苏散(凉燥):

杏仁9g桔梗9g苏叶10g生姜6g

半夏6g橘皮9g茯苓10g甘草3g

枳壳9g前胡12g

桑杏汤(温燥):

桑叶15g杏仁9g豆豉12g栀子6g

北沙参9g贝母6g玉竹9g

注:

阴虚感冒,可参考次方。

5.气虚感冒:

参苏饮:

党参9g苏叶15g桔梗9g枳壳9g

半夏6g陈皮9g茯苓10g甘草3g

葛根15g

总结

²以上方药可作为基本方;

²痰热重的,可加瓜蒌皮、天竺黄、浙贝母、鱼腥草、金荞麦根等;

²小儿伤风易并发停食,可加保和丸;

²太少两感: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选。

咳嗽

1.寒嗽:

三拗汤:

麻黄6-9g杏仁6-9g甘草3g

止嗽散:

荆芥9g桔梗9g紫菀9g百部9g

白前9g橘红6g甘草3g

2.热嗽:

桑菊饮:

桑叶10g菊花10g桔梗6g杏仁9g

连翘15g薄荷6g芦根10g甘草5g

3.燥咳:

杏苏散(凉燥):

杏仁9g桔梗9g苏叶10g生姜6g

半夏6g橘皮9g茯苓10g甘草3g

枳壳9g前胡12g

桑杏汤(温燥):

桑叶15g杏仁9g豆豉12g栀子6g

北沙参9g贝母6g玉竹9g

加减

痰热重:

加贝母15g瓜蒌皮15g鱼腥草30g天竺黄10g

前胡12g黛蛤散6g鸭跖草15g车前子10g

寒饮:

茯苓15g甘草5g五味子5g干姜6g细辛3g

肺热重:

加石膏15g黄芩10g

肺痈咳脓痰:

加芦根30g薏苡仁30g冬瓜子6g桃仁6g

咽炎

1.急性咽炎:

桑菊饮:

桑叶10g菊花10g桔梗6g杏仁9g

连翘15g薄荷6g牛蒡子15g甘草5g

2.慢性咽炎:

玄麦甘桔汤:

玄参10g麦冬10g甘草6g桔梗10g

半夏6g厚朴6g射干9g

均可加:

木蝴蝶6g胖大海9g罗汉果1只

慢支急性发作

1.如果没有外感症状,可以参照咳嗽篇;

2.外感+咳喘症状明显的:

小青龙汤:

麻黄6g桂枝9g芍药10g甘草5g

干姜5g细辛3g半夏9g五味子5g

热重:

加生石膏15-30g

痰多:

加三子养亲汤——苏子15g白芥子6g莱菔子15g

车前子10g

喘,有心衰:

加葶苈子6-10g车前子10g柏子仁10g

从龙汤:

小青龙汤用3-5剂后的继续方。

牡蛎25g龙骨25g半夏15g紫苏子15g

白芍10g牛蒡子12g

胃痛(胃脘痛)

1.胃寒型:

干姜5g蜜甘草5g

2.胃热型:

大黄6g黄芩6g黄连3-6g

3.食积型:

山楂15g神曲10g莱菔子15g

半夏9g陈皮6g茯苓15g连翘6g

大黄6g枳实10g槟榔10g砂仁5g

4.阴虚型:

沙参10g麦冬10g生地6g(石斛10g)玉竹10g

芍药15g甘草5g白及15g

5.脾气虚:

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

加减:

呕恶:

加吴茱萸6g半夏9g;

有溃疡:

加白芨15g黄芪15g三七3g;

泛酸:

加海螵蛸10g瓦楞子10g肉豆蔻6g;

HP阳性:

加蒲公英15-25g;

肝郁:

逍遥散,八月札15g,青皮6g郁金10g玫瑰花6g元胡索10g

胀满:

甘松6g娑罗子10g莱菔子15g枳壳10g厚朴花6g

消化不良:

炒谷芽、炒麦芽、焦山楂各15g、六神曲10g、鸡内金10g;

呃逆

基础方:

可选旋复代赭汤;

旋复花15g赭石6g半夏6g生姜6g

甘草3g

胃寒:

加良姜6g,刀豆子6g,吴茱萸3g,肉桂3g;

胃火:

加石膏9g,竹茹9g,生大黄6g,黄芩6g,黄连5g,麦冬9g;

气郁:

加枳壳9g,沉香6g,丁香6g,乌药9g;

阳虚:

加附子理中丸20g;

阴虚:

加石斛9g,玉竹6g,北沙参6g,竹茹6g

痔疮

内服方:

桔梗12g枳壳12g厚朴10g槟榔10g

赤芍10g槐花12g地榆12g金银花12g

大黄炭10g苍术10g黄柏10g薏苡仁30g

牛膝15g甘草5g

熏洗方:

  荆芥15g川椒15g薄荷15g白花蛇舌草30g

金银花30g苦参30g芒硝15g大黄30g

水煎1000毫升,先熏后洗,每日1~2次或便后熏洗。

肠炎

1.热性:

葛根芩连汤:

煨葛根30g黄芩10g黄连6g赤芍10g

金银花炭10g马齿苋30g红藤10g车前子10g

木香6g茯苓15g六一散10g

2.寒性:

理中汤:

党参10g炒白术12g干姜6g甘草5g

藿香正气散:

藿香10g佩兰10g紫苏9g白芷6g

茯苓9g苍术6g厚朴9g橘皮6g

生姜9g大腹皮10g炒白扁豆30g

3.伤食泄:

保和丸:

山楂15g神曲10g莱菔子15g

半夏9g陈皮6g茯苓15g连翘6g

大黄6g枳实10g槟榔10g砂仁5g

4.慢性肠炎方:

半夏泻心汤

胆道结石

1.基础方:

柴胡9g黄芩6g半夏6g生姜6g

郁金12g生鸡内金15g海金砂15g金钱草30g

2.伴绞痛:

芍药30g甘草5g元胡索12g

3.伴便秘:

制大黄10g枳实10g芒硝6g

尿道结石

1.基础方:

泽泻15g茯苓10g猪苓10g白术10g

桂枝3g生鸡内金15g海金砂15g金钱草30g

冬葵子10g

2.伴绞痛:

芍药30g甘草5g元胡索12g

3.伴血尿:

瞿麦15g石韦15g白茅根15g琥珀6g

贫血

1.气虚:

黄芪50g当归10g阿胶5g大枣10g

仙鹤草30-50g鸡血藤30g枸杞子10g

2.阳虚:

鹿角胶10g淫羊藿25g

3.气血两虚:

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

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

熟地黄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

附片6g肉桂5g阿胶10g陈皮10g

4.白细胞减少:

加女贞子12g旱莲草30g麦冬12g太子参15g

便秘

1.气虚便秘:

气虚表现,舌淡嫩,苔薄,脉虚。

党参15g生白术25g茯苓10g蜜甘草5g

黄芪15g火麻仁15g枳壳1g

2.血虚便秘:

头昏,乏力,面色无华,唇舌淡,脉细。

生地15g当归10g麻仁15g枳壳15g

黄芪15g黄精30g何首乌15g生白术20g

3.阳虚便秘(冷秘):

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肉苁蓉30g牛膝15g当归10g枳壳15g升麻3g

麻仁15g菟丝子15g益智10g乌药15g

4.热秘:

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调胃承气汤:

大黄6g玄明粉3g甘草3g

麻子仁丸:

麻仁15g杏仁9g白芍10g

大黄6g枳实9g厚朴6g

5.气秘:

嗳气,胸胁痞满,腹胀痛,脉弦。

木香6g乌药15g沉香6g

大黄6g枳实10g槟榔10g

麻仁15g

水肿

1.水肿+表证=风水

表实证:

偏热用越婢汤

越婢汤:

麻黄12g石膏18g生姜6g大枣3g

甘草6

偏寒用越婢加术汤去石膏,加苏叶15g,防风10g,桂枝6g;

表虚证:

防己黄芪汤

防己12g黄芪15g白术9g甘草6g

茯苓30g桂枝6g

2.水肿+表证+疮痍=湿毒侵淫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9g连翘15g赤小豆30g

桑白皮12g杏仁9g

湿胜糜烂:

加土茯苓15g蒲公英30g薏苡仁30g

皮肤瘙痒:

加地肤子9g白鲜皮15g

3.肾阳虚

济生肾气丸:

熟地10g山药15g山茱萸6g

茯苓15g泽泻15g牡丹皮6g

附片9g桂枝9g牛膝15g车前子15g

真武汤:

附片15g白芍10g白术12g生姜6g茯苓15g

4.湿胜脾弱

胃苓汤合五皮饮:

苍术15g厚朴10g桂枝6g

泽泻20g茯苓15g猪苓15g白术10g

大腹皮10生姜皮6茯苓皮10橘皮6桑白皮6

美尼尔病

1.痰饮型:

舌苔白腻。

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0g甘草5g

泽泻20g半夏10g天麻9g

2.气血虚型:

(低血压头昏)

补中益气汤:

党参15g白术10g当归10g黄芪15g-30g

升麻3g柴胡5g陈皮6g甘草5g

3.风阳上犯:

菊花10g钩藤12g石决明15g牛膝25g

蒺藜12g沙苑子15g牡蛎30g白芍15g

颈椎病

葛根30g白芍15g威灵仙15g秦艽12g

鸡血藤25g当归10g羌活6g桑枝15g

头痛:

加蜈蚣3条、钩藤15g蔓荆子12g元胡索12g

糖尿病

1.阴虚型:

玉女煎:

胃阴虚

石膏15g知母15g生地黄12g麦冬12g

牛膝15g天花粉15g

知柏地黄丸:

知母12g黄柏10g天花粉15g麦冬10g

生地黄12g山药15g山茱萸10g泽泻6g

茯苓6g丹皮6g

2.肾阳虚

桂附地黄丸:

肉桂5g附片10g黄芪15g天花粉10g

生地黄12g山药15g山茱萸10g泽泻6g

茯苓6g丹皮6g

若有蛋白尿,加水蛭3-5g、益母草15g、泽兰6g、芡实30g、

金樱子10g;

虚劳

1.气虚虚劳:

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体倦乏力,动则汗出,易感冒,腹胀,纳差,便溏。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虚大无力。

补中益气汤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当归12g

陈皮9g升麻3g柴胡6g茯苓15g

炙甘草6g

心气虚:

加麦冬12g,黄精15g,五味子6g;

肾气虚:

加杜仲15g,续断15g,山茱萸10g。

2.血虚虚劳:

面色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心慌,形体消瘦,肌肤粗糙,月经量少或闭经。

舌质淡,脉细弱。

归脾汤

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2g白术12g

茯苓15g酸枣仁12g熟地黄12g白芍15g

川芎6g大枣5g

3.肾阴虚:

两颧潮红,唇红口干,午后低热,失眠遗精,盗汗。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左归丸加减

熟地黄20g枸杞子15g麦冬12g山药15g

龟板胶10g山茱萸10g菟丝子12g鹿角胶10克。

4.肾阳虚:

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自汗,喜卧懒动,口淡吐清涎。

舌质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细。

右归丸

熟附子10g肉桂6g杜仲15g山茱萸10g

菟丝子15g熟地黄12g山药15g枸杞子15g

当归10g巴戟天15g黄芪15g鹿角胶12克

腰痛

1.寒湿腰痛:

冷痛重着,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

肾着汤(甘姜苓术汤)

干姜6g茯苓15g白术12g甘草3g

桂枝9g附片10g

牛膝25g狗脊15g盐杜仲15g续断15g菟丝子15g

苍术10g独活8g

2.湿热腰痛:

痛处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弦数。

四妙散加味

苍术15g黄柏9g薏苡仁30g牛膝25g

木瓜15g络石藤12g盐杜仲15g续断25g

3.肾虚腰痛:

腰痛酸软,喜按喜揉,腰膝无力,遇劳加重,舌淡,脉沉细或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右归丸或左归丸

4.瘀血腰痛:

腰痛如此,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处拒按,舌暗紫,瘀斑,脉涩。

桃红四物加减

熟地黄10g当归15g赤芍10g川芎6g

桃仁6g红花6g牛膝25g独活6g

地鳖虫6g地龙6g续断15g没药6g蒲黄6g

黄疸

茵陈五苓散:

茵陈蒿30g大黄6g栀子5g桂枝6g

猪苓10g茯苓15g泽泻15g白术10g

湿重难化:

加苍术10g藿香15g、佩兰15g、白豆蔻6g;

食滞胀满:

加鸡内金15g、莱菔子20-30-50g,更甚者加厚朴10g、

大腹皮15g、枳实10g、香附10g、郁金10g、木香6g;

呕恶:

青皮、陈皮、半夏;

有热:

加川楝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