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2018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9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概况

本单元从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入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对氧气进行了初步的认识。

氧气的性质和制法为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事实材料,也为概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提供了依据,这部分教学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单元教学要求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认识化学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和催化剂及催化剂作用,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4、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

5、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和练习连接仪器操作,学习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作氧气。

单元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制取的实验操作

2、对化学反应及物质化学性质的理解

单元教学难点

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2、咋化学学习过程中,对科学方法的体验

单元课时分配

内容

课时

课题1空气

1

课题2氧气

1

课题3制取氧气

1

单元教学建议

课题1空气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通过演示,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对待化学实验;另一方面可以领会这个实验设计的的意图,以便于体会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的实验思路。

运用教材中的插图,认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空气是人类宝贵资源。

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但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着人类生存,因此很自然地联系到如何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课题2氧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应两部分。

教学时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后面关于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是以氧气的典型反应为先导引出来的。

在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教学过程中,要交给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顺序,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一般从色(颜色)、味(气味)、密(密度)、溶(溶解性)等方面认识。

对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准确地做好三个演示实验是关键,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科学地进行观察。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氧气发生的典型反应,认识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异同等。

课题3制取氧气通过实验2-5和实验2-6,在观察与比较、分析中引出催化剂的概念。

课外活动安排学生寻找新的催化剂,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室制取方法,让学生了解制取气体应包括所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气体检验和验满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课题1空气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手机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逐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计划

了解空气的组成、各组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如何知道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的方法

1课时

教学过程

谜语: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打一物质——(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2、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速记口诀: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演示实验2-1】

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松开水夹,水倒流至集气瓶中,水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减小了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

空气、海水、啤酒等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a、供给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登山等)

b、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宙飞船等)

2、氮气的用途:

a、重要的化工原料(制硝酸、化肥肥等)

b、保护气(化学活性不活泼)

c、提供低温环境(液态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P29讨论及归纳氮气的物理性质】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集气瓶内的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

该现象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如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却不能在氮气中燃烧)

、氮气的物理性质

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

氮气

无色

气体

无味

1.251g/L

-209.9℃

-195.8℃

难溶于水

、氮气不支持燃烧,其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3、稀有气体

①稀有气体是:

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②由于在空气中含量少,所以叫稀有气体。

③由于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又叫惰性气体。

④作用:

a、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如焊接金属等);

b、电光源(氩紫蓝、氦分红;氖红光,穿雾行;小太阳,是氙灯);

c、激光技术(特殊的发光作用);

d、麻醉剂(提供低温环境)

四、保护空气

阅读教材P30保护空气及图2-8回答P30的讨论。

1、污染空气的物质:

粉尘和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工厂的废气和汽车的尾气。

2、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如:

全球气温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和酸雨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3、保护空气措施:

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以及保护大气。

假如你是市长或省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空气质量呢?

答:

1、大量植树造林。

鼓励市民种花养草。

2、把工厂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区。

3、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能源。

4、汽车不再用汽油,而用车用乙醇汽油。

5、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课题1空气课堂练习

1、夏天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很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D)

A、二氧化碳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水蒸气

2、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中的含量。

对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C)

A、红磷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3、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深入瓶中盖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后,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下列对这两种解释合理的是:

(D)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的部分空气受

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4、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就是酸雨、臭氧空洞层和温室效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

(D)

A、一氧化碳B、甲烷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5、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东风恶污染物不包括(C)

A、可吸入颗粒B、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6、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C)

A、氢气B、氯化钠C、空气D、铜

7、乙醇按一定比例与汽油混合后,就可以成为“汽车新饮料”——乙醇汽油,则乙醇汽油属于:

(D)

A、无机物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8、下表是小花对自己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的结果(体积分数),读下表回答: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25%

74.88%

Y

21.05%

15.26%

二氧化碳

0.04%

3.68%

水蒸气

0.66%

6.18%

(1)请你判断:

X是:

N2Y是:

O2(填化学式)

(2)请你回答:

因参与新陈代谢而被人体消耗的是:

氧气

(3)请你证明:

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有水雾产生

(4)请你分析:

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原因是:

氮气体积减小的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体积含量增加而引起的。

课题2氧气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计划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不易溶于水(1L溶30mL),有三态变化。

(工业液氧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氧气→液氧(-183℃)→固态氧(-218℃)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如何检验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深入瓶中,木条复燃。

2、如何验满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深入瓶口,木条复燃。

3、几种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物质

在空气中的现象

在氧气中的现象

结论

文字表达式

(S)

淡蓝色火焰;放热;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蓝紫色火焰,火焰更明亮;放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硫+氧气

二氧化硫

(C)

发红;发热;生成一种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碳硫+氧气

二氧化碳

(Fe)

空气中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物质(Fe3O4)

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实验中的值得注意事项:

1、仔细观察铁与氧气的实验中:

①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

防止集气瓶被融化物炸裂。

②火柴起什么作用?

引燃

③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深入氧气中?

以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①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②某些在空气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

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③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3、回答课本P35讨论部分:

①反应条件都是:

点燃;

②反应物中都有:

氧气;

③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是化学反应;

④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生成物都是一种物质;

4、几个化学概念:

【引出结论】:

有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叫做化合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

①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②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③氢气+氧气→水;④氢氧化铁+氧气+水→氢氧化铁

上述反应①③④符合化合反应的条件。

所以是化合反应。

三个反应中有个共同的特点:

即反应物中都有氧气,把这一类反应叫氧化反应。

【引出结论】:

氧化反应:

是物质与氧的反应。

(“氧”包括“氧气”,但“氧”不等于“氧气”)

【分析】: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了氧,把别的物质氧化了。

故氧气具有氧化性。

前面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那样的剧烈。

【引出结论】:

缓慢氧化: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察觉,这样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如:

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

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共同特点是:

都是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但缓慢氧化不发光。

课题2氧气课堂练习

1、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不易溶于水B、能用于动植物呼吸C、具有可燃性D、具有氧化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由于氧气可以燃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B、鱼类能在水里生活,说明氧气易容于水

C、人类衰老的过程是缓慢氧化的过程

D、人类生存需要氧气,所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越多越好

3、在下列变化中: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水→氢气+氧气

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C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C、D

既属于氧化反应有属于化和化合反应的是:

C

4、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D)

A、植物呼吸B、食物腐烂C、铁生锈D、硫燃烧

5、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火箭燃料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6、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B)

A、氧化汞→汞+氧气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7、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所示,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

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瓶中,木条复燃,而且在甲燃烧比在

乙中更旺更持久。

上述实验证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什么?

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8、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A、它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B、它可以燃烧

C、它是具有轻微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它可以溶于水

9、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氧气具有可燃性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够燃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只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D、氧化反应就是物质和氧气的反应

11、如下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很多的共同特点,分别是:

(任答4点)

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与氧气反应;③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

④生成物都是氧化物;⑤反应条件都是点燃;⑥都是气体与固体的反应。

(2)上述三个反应,任选一个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

二氧化硫;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课题3氧气的制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剂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计划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3氧气的制取<第一课时氧气的制取原理>

知识回顾:

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

空气、氧气、氮气?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出氧气有什么用途?

自然界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葡萄糖+氧气;

我们在需要大量氧气的时候如何制得的呢?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氧气、氮气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演示实验2-5】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②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

把带火星的木条深入试管口,观察发生的现象。

③用酒精灯加热二氧化锰,片刻后将带火星木条深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④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现象:

①不加热的过氧化氢溶液,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②加热过的过氧化氢溶液,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有氧气放出。

③加热的二氧化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④不加热,但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结论:

实验室可以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或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多次加入,均产生氧气,说明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那二氧化锰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

【引出概念】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可以加快反应为“正催化剂”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为“负催化剂”)

从上边的实验可以看出:

催化剂不是一种反应物质,那么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用文字表示出来,二氧化锰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催化剂应算作一个条件,写在箭头的上方。

1、过氧化氢

氧气+水

实验室里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制取氧气的方法: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按照3:

1混合)的混合物,

2、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可以直接得到氧气

3、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仔细观察上述三个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化合反应是由多变一,上述反应是由一变多。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课题3氧气的制取

第一课时氧气的制取原理课堂练习

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B)

A、空气B、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C、二氧化碳D、二氧化锰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B)

A、使用催化剂B、用含氧物质作反应物

C、用排水法收集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反应的速率

B、在反应的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C、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4、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

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氧气接触时,二氧化硫会部分转化为三氧化硫,使空气的酸度增加。

飘尘所起的作用是:

(C)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吸附剂

5、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D)

A、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B、硫+氧气

二氧化硫

C、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D、水

氢气+氧气

6、

课题3氧气的制取

第二课时氧气的制取步骤原理

知识回顾: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

1、过氧化氢

氧气+水2、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本节课,我们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为例进行讲解。

引入新课:

三、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1、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何操作:

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气管内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冬天可以用热帕子捂或用酒精灯微热)

2、装:

盛装药品。

如何操作:

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要送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沾在管口或管壁)

3、定:

固定实验装置。

导气管略长于橡胶塞(0.5-1cm)

有何要求:

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污染氧气及水槽中的水)

4、点:

先预热,在集中外焰加热。

5、收:

开始连续稳定出现气泡时候收集氧气。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法收集!

(刚开始出现气泡就收集,导致氧气不纯,因为装置中的空气还未排尽)

6、离:

收集完毕,先把导气管撤离出水槽!

7、熄:

再最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四、活动探究(课本P4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发白光,剧烈燃烧,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的固体

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课题3氧气的制取

第二课时氧气的制取步骤原理课堂练习

1、如图I所示A、B、C、D、E五种实验装置:

(1)若用A装置制备氧气,则缺少一种仪器是:

酒精灯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有:

E(填序号)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A的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管引起导管堵塞,导致试管爆炸

(4)若用装置B收集氧气,导气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立即试剂,其原因是:

开始的气泡是试管内的空气;当气泡均匀放出时,再把导气管伸入装满水的集气瓶里,当气泡从集气瓶中冒出时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

2、双氧水常用于消毒、漂白等方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可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