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一中届高三年级初检测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1910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一中届高三年级初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一中届高三年级初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一中届高三年级初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一中届高三年级初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一中届高三年级初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一中届高三年级初检测试题语文.docx

《江苏省无锡一中届高三年级初检测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一中届高三年级初检测试题语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一中届高三年级初检测试题语文.docx

江苏省无锡一中届高三年级初检测试题语文

无锡市第一中学

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试卷

语文试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部分(1—25题)填涂在答题卡上,默写写在答卷纸上

一、语言基础知识(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娴熟(xián)   辗转(zhǎn)   围歼(qiān)   信手拈来(niān)

B.惬意(qiè)    跌宕(dàng)   通衢广陌(qú)   殚精竭虑(dān)

C.膏腴(yú)      踽踽独行(yǔ)  矢志不渝(yù)   不无裨益(bì)

D.拓本(tà)     饯别(jiàn)   咄咄逼人(duó)   并行不悖(bè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A.和洽参劾阖府涸泽而渔一丘之貉

B.期年稽首跻身掎角之势窗明几净

C.笺注渐染缄默监守自盗间不容发

D.咀嚼倔强诡谲一蹶不振精神矍铄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当局/当铺剥削/削减号角/角落见多识广/博闻强识

B.度假/度日塞责/堵塞连累/劳累斗转星移/斗鸡走狗

C.尽兴/尽管喝彩/喝问薄酒/薄弱横行霸道/飞来横祸

D.牢笼/笼屉强制/强化着陆/着想量体裁衣/度德量力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声鹤唳一愁莫展天翻地覆迫不急待

B.世外桃园鼎立相助额手称庆墨守成规

C.拾人牙慧出奇不意黄梁一梦直截了当

D.不假思索源远流长走投无路声名鹊起

5.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安部就班殉私枉法天花乱堕计日成功

B.所向披糜众志成诚独出新裁豆蔻年华

C.中流砥柱惹事生非盅惑人心心猿义马

D.美仑美奂嬉笑怒骂貌和神离恻隐之心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橄榄球联盟年度冠军赛的实况转播在美国是重量级的节目,其收视率傲视群雄,其他同类型的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B.专家认为,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充耳不闻,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C.今年的春装以休闲、淑女、中性为主要风格,流行的图案越发抽象了,点、线、面各种元素的交织,构成了更加光怪陆离的神秘几何图形。

D.没有人不害怕失败,没有人不渴望成功,然而冠军只有一个,所以偶尔的失败是不足为训的,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和热情。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道德水平的滑坡日益制约着中国的发展,频频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让我们看到了社会道德的缺失;不过,能在这时发现问题,亡羊补牢,尚未太晚。

B.营销传播的种种既有理论,往往被我们奉为清规戒律,轻易不敢撼动。

但是,曾经正确的未必永远正确,过去有效的未必长久适用。

C.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山岩石壁上,把自己生长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树,让自己发展成伟大的生命。

D.除了赛车呼啸而过的极速感觉外,还有现场上赛车呼啸而过的那种振聋发聩的声音,那声音是你绝对要捂住耳朵才可以承受的。

8.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把当事人折腾得筋疲力尽,而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

B.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C.商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的服务十分满意,几位代表从某酒店的大堂前走过,在他们身边的墙壁上贴满了写给酒店的感谢信。

D.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他是那样严谨,但又是那样谦逊,那样和蔼,在他的言语中听不到“你应该”或“你不应该”之类的话,让人如坐春风。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增加的最新资料。

B.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C.“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60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它提醒人们:

只要时时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D.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专业人士提醒留学者,不要等遇到了纠纷,权益受到伤害时才想起律师,应事先处理好有关事宜。

C.你可知道,要出版这样一本畅销书是要经过许多人的努力之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D.此次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政府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信息透明化的重要性以及商界的社会责任等各方面问题的广泛反思与讨论。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4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

“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

“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

“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

“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

①木主:

木制的灵牌王。

②傥:

假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齐让伯夷让:

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

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去:

使……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

尊奉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②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7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①。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陵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

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

“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不为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②。

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

君殁,遂为之铭曰:

“粤③有耆庞,才博以丰。

出不可穷,匪雕而工。

文士是宗,名越海邦。

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

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

①报罢:

未考中;②祔(fù):

祔葬,合葬;③粤:

助词,用于句首。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觉得……与众不同

B.著才矣,而仕卒不进显露

C.其考自远来县治 治理

D.从君游最久交往

 

16.下列句子中,全部能够表现袁枚文学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②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③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

④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

⑤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⑥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A.①③④⑥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文端任总督时,最了解袁枚的才能。

袁枚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B.袁枚的古文、骈文,都能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

至于写作诗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气。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他在江宁为官的情况,这和第一段的”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袁枚刚入仕途的时候,曾任溧水县令。

上级考官从远方来到溧水,怀疑袁枚年轻,缺乏吏治的能力,曾隐瞒自己的姓名到民间察访。

三古诗词鉴赏(6分)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8-19题。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8.对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表达了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设问,描写酿酒饮茶的隐逸生活。

19.对“诗眼倦天涯”中的“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概括作者饱尝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

B.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伏笔。

C.暗示诗人长期奔波劳苦,已无心作诗。

D.表现历史的沧桑感与人事易变的感慨。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第20-22题。

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

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

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

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②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

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

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

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

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

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

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

“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

④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

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最纯真、也最伟大。

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

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

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

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⑤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

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

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

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

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⑥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

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

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

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

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

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

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

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

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井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⑦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

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

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

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

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⑧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

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

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

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

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20.五四运动中的“猛将”与“非猛将”具有哪些共同点?

选出回答不正确的一项()

A.都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

B.都参与创造和建设。

C.都具有温情和人性。

D.都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

21.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

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

B.概括冰心经历的整个世纪的重大事件。

C.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D.以诗意的语言概括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2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中引用《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B.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

C.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D.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显刚烈犀利,表现了疾恶如仇的性格。

(二)阅读下面的通讯,完成第23—25题。

银牌,重似金牌

在2006年冬季奥运会昨晚(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的花样滑冰比赛中,俄罗斯名将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以总成绩204.48分夺得双人滑冠军,中国选手张丹/张昊受伤获得银牌,申雪/赵宏博获得铜牌。

意大利都灵时间13日21时21分。

意大利著名的《蝴蝶夫人》乐曲在都灵帕拉维拉体育馆响起,分别身穿黑白衣服的赵宏博、申雪深情对望,顺畅滑行、有力的起跳、优美的螺旋线……在短暂的动作稍紧后,赵宏博和申雪完全进入了状态。

在一道完美的弧线后,赵宏博腾空而起,如一道黑色闪电,转体三周,稳稳地落到冰面——令人担心的后外点冰三周跳就这样轻松地成功了。

之后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五次热烈的掌声响起,为的是这个脚腱断裂后才半年就站立在冰面上的刚强汉子。

音乐终止,掌声、欢呼声长达数十秒。

“124.59!

”自由滑分列在已经出场的15位选手的首位,加上短节目的62.32分,他们的总分也排到了首位。

不过十几分钟后,最后的决斗开始了。

短节目中成绩最好的四对选手依次上场,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俄罗斯王牌组合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顶住压力,以近乎完美的表演得到高于赵/申组合的分数。

中国队花样滑冰金牌的突破希望,寄托在了三对中国选手中最年轻的张丹/张昊身上。

22岁的张昊轻松地微笑出场,21岁的张丹则神情有些严肃。

表演开始不久,意外发生了:

张丹在完成被认为唯一可以击败强大对手的秘密武器——抛四周跳时失败,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再飞速滑行撞向挡板。

张丹想站起来,又重重地倒了下去,她左腿内侧已经严重拉伤。

音乐突然停止,观众哗然。

张昊轻轻拉起张丹,“还能滑吗?

”这位清秀的哈尔滨姑娘点了点头,然而刚站起来又疼得蹲了下去。

张昊把她扶到出口处,他已经不打算再上场比赛了。

体育馆很静,观众都在关切地注视着张丹,掌声一阵响过一阵。

两分钟后,张丹对拍档再次点头:

我行!

音乐再次响起。

那是《龙的传人》。

张丹忍着剧痛滑向场中央。

他们开始只是慢慢地滑,慢慢地做动作。

顷刻,张丹加速了!

张昊跟上,节奏又回来了!

重新开始的表演是那么完美,那三周接两周跳、抛三周跳,张丹都完成得那样精彩出色。

他们就在没有停过的掌声中完成了也许是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表演。

张丹在张昊的搀扶下滑到打分区,一直咬牙完成比赛的姑娘一见到教练姚滨,眼泪才簌簌淌下来:

“对不起!

”等候比分时,张丹的左腿已被队医包扎得严严实实。

“189.74分”,张丹/张昊超越了申雪/赵宏博夺得银牌!

一旁的托特米安妮娜/马列宁如释重负地拥抱在一起,观众却把更热烈的掌声给了张丹和一旁的赵宏博。

因为那一刻,他们感动了全世界。

(2006年2月14日《羊城晚报》,记者周方平)

23.选出对本文的章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一篇新闻报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导言,作用是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B.文中对赵宏博与张丹的报道都比较详细,先后形成了情节上的主高潮与次高潮。

C.第④节写张丹出场时“神情有些严肃”,这为下文写张丹摔倒受伤埋下了伏笔。

D.文章的最后一句,具有四两拨千金的作用,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堪称豹尾之笔。

 

24.选出对本文的音乐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刻意说明赵宏博、申雪比赛时响起的音乐是《蝴蝶夫人》,是因为他们的动作如蝴蝶般美丽轻盈。

B.作者没有说明俄罗斯选手比赛时用的是哪一支乐曲,那是因为他们的比赛不是报道的重点。

C.“音乐突然停止”一句一方面说明比赛中途停止了,而另一方面又为下文“音乐再次响起”一句作了铺垫。

D.张丹再次出场时,作者特意说明赛场响起的音乐是《龙的传人》,这种写法具有含义深刻的暗示作用。

25.本文为塑造两对中国选手的形象,不仅刻画了他们精彩感人的动作,而且反复写到观众们的反应,这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前者运用了正面描写的表现手法,后者运用了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B.前者为直接描写,属实写;后者为间接描写,属虚写。

C.前者有利于客观理性的报道,后者有利于主观感性的抒情。

D.前者让读者对选手的表现有直观的感知,后者使读者对现场的气氛有真切的感受。

五名句名篇默写(15分)

2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3)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 《离骚》)

(4)▲,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 《琵琶行》)

(5)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6)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劳其筋骨……(《孟子》)

(8)▲,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9)多歧路,今安在?

▲,直挂云帆济沧海。

(10)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13)桃李不言,▲。

(《史记》)

(14)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5)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

六作文题(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