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教案编写体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1872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社教案编写体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品社教案编写体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品社教案编写体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品社教案编写体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品社教案编写体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社教案编写体例.docx

《品社教案编写体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社教案编写体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社教案编写体例.docx

品社教案编写体例

附件1:

教案编写体例(供参考)

课题

 

年级

 

教材版本

 

课程内容

根据新课标“课程内容”相对应的条目逐一落实

教材分析

主要是就教材呈现的典型的、一般的活动作一说明,目的是使老师们获得实现主题目标应采取的手段与方法的启示。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在认真学习课标、研究教材、教参后确定适合本班学生实际、学生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怎样达成这个目标、活动怎样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思想

教师要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本节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的处理方法等要做出必要的说明。

教学策略与方法

体现不同课型的特点,重视活动和体验

教学环境与

媒 体

 

课程资源开发:

结合教材挖掘报刊、时政、社科及自然科学的动态成果、乡土素材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等。

教学条件说明:

根据城乡的学校条件的差异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给出指导建议。

教学准备

建议根据教学实际,写清教师准备的课件、教具等,学生要提前进行的调查或准备的材料。

教学手段的选择要多样化,要与时俱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问题为线索,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诱思探究,启发式为教学思想。

学习效果

评价设计

可以贯穿与教学活动之中。

板书设计

简明扼要,尽量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

课后反思

1.要依据自身的课堂感受,同事的意见,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及时反思。

2.重点描述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色之处,教学实施中的亮点、生成、失误、回避的地方,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以及再教学时的改进策略,不是空话、套话。

3.指出个人尚未解决的问题,供全市老师共研。

使用建议

指出选择性说明,给出指导建议;对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教案中的弱项、回避的地方要有所阐释。

对活动性、探究性强的内容,要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

 

附件2:

     《珍惜劳动成果》(题目为二级标题)

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方便面的来历(单元题目)第二课:

珍惜劳动成果(二级标题)

活动主题二:

节约从我做起(三级标题)课时:

一课时(所用课时)

作者:

         单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课题

节约从我做起

年级

五 

教材版本

山东人民版 

课程内容

我们的社区生活3:

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材分析

“节约从我做起”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个学习主题《珍惜劳动成果》的第二个活动主题。

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心灵的震撼。

懂得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就是珍惜工农业劳动成果,就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提升学生的认识,强化勤俭节约的意识。

学情分析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撒在地上的方便面、吃了几口就扔掉的面饼或馒头等浪费现象。

可见现代社会中的孩子们,有些是不懂得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

不懂得粮食的可贵,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人们因为饥饿而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这些孩子可以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有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劳动的艰辛,自然而然的也就不知道珍惜劳动成果的可贵之处了。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可能亲身体验过劳动,能够体会劳动者的艰辛,主动去珍惜劳动成果。

而许多城市中的孩子就无法感受到了。

如果能在教学之前安排一次劳动实践体验会更好。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粮食问题,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人们生活在饥饿之中,明白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认识到浪费是可耻的。

2.学习整理分析资料、说明问题,增强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能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自觉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4.通过一系列活动,懂得勤俭节约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

能了解目前社会上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明白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厉行节约。

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粮食的浪费现象及节约的意义。

感知日常生活中节约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

懂得怎样做是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设计

思想

1.由于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孩子们容易产生攀比、奢侈、讲排场的思想。

通过“一粒米的诉说”、“读德国小学生的日记”、“美德故事”、“节约小妙招”等活动,使孩子们知道节约是件很重要亦很光荣的事。

坚定厉行节约的想法。

2.学习国际粮食日以及创编节约标语等活动的安排,旨在让学生意识到节约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调查汇报和交流,教师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

1.影像资料辅助教学,鼓励学生亲身实践调查,身边取材;

2.探究式学习和问题互动解决为主导;

3.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4.调查—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贯穿始终。

教学环境与

媒体

1.城市学生由于条件较好,家长重视,可以重点引导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上网收集资料、询问父母或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一次劳动实践体验活动。

2.地处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学校条件的制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到学校微机室或图书室查资料的方法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同时引导他们注意搜集身边的节约故事及节约妙招。

如:

作业两面用,洗菜水浇花等等。

3.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实物投影等媒体来完成。

课堂中学生搜集的资料等可以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交流活动。

教师补充的典型性资料、视频、图片等,可以做成课件在电脑、电视上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记录身边的节约事件或伟人节约故事,探究节约小妙招。

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与课上汇报交流表、爱心卡等。

2.准备各国严重缺粮造成孩子饥饿的图片或视频、伟人的节约美德故事文字资料等,制作成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第二课时  节约从我做起

(这里是三级标题,这是今年与去年大不同的地方——今年一课时一个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粒米的诉说

1.教师谈话: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业余爱好——摄影,就是将生活中一些美好的风景或难以忘记的场景抓拍记录在我的相机中,这两天老师在我们学校就抓拍到一些照片,大家想一起来看一下吗?

课件展示:

学校里的粮食浪费现象,如教室里撒在地上的碎方便面、学校餐厅中吃了一半就扔掉的馒头、餐盘中剩下大半的蔬菜……

教师引导:

同学们,这就是在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现象,当你们看完这些图片后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我们平时怎么没有注意到这些?

这些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随随便便就把粮食浪费掉了,怎么对得起辛苦的劳动人民……

教师评价:

你们真是一些有思想、有责任心的孩子,你们的想法也正是老师的想法,看到他们这样真的让人非常痛心,他们怎么对得起我们身边的这些劳动人民呢!

教师过渡:

当老师看到这些现象、拍摄了这些图片后,不由的让我想起一首古诗《锄禾》。

(课件播放:

古诗《锄禾》flash动画)同学们,当你再次学习了这篇古诗,你感觉怎么样?

对古诗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学生自主发言:

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这些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

教师总结:

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从这首古诗中我们又了解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它是无数劳动者用汗水和劳动换来的。

【设计意图:

以学生身边的粮食浪费现象,引起他们对粮食浪费现象的重视。

2.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粒米的故事”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下一粒米的诉说吧!

(课件展示:

一粒米的诉说。

找学生配音)

(配音内容如下:

我是碗中普通的一粒米。

从播种到收割,我们需要100—240天。

我们要经历:

幼苗期、秧苗分蘖期、无效分蘖期、幼穗发育期、开花结实期,而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朋友——农民伯伯。

有了他们的辛勤劳作,才有了我们这一碗米,才有了你们桌上香喷喷的米饭。

可是……你们却……看了我的成长经历,你是不是懂得了我朋友的艰辛了呢?

看了上面的那幅画面,你是不是为我朋友的劳动感到痛心了呢?

我的好朋友,那么还犹豫什么:

就从现在,节约从我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师谈话:

看着同学们那凝重的表情,你们一定从上面的资料中,听到了些什么?

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交流:

从这个故事中,我了解到了一粒米的来之不易,它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这么多天的劳动果实,可是人们却一点都不珍惜,看到这些浪费现象真是让人太痛心了……

教师小结:

看了上面的那一幅幅画面,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深深的感到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真的非常严重,感到非常的痛心,让我们一起珍惜、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从我做起吧!

(教师板书:

节约从我做起)

【设计意图:

以“一粒米的诉说”让孩子们从另一个特殊角度看待事情,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勤俭节约是良训”。

二、活动体验,探究互动:

算一算,感受“积少成多”

1.教师引领:

从刚才同学们激动地话语中,我感受到,你们是如此震惊。

可能有些同学会想:

社会中的浪费现象即使再严重,我们也不过是一些儿童,又能做些什么呢?

节约的那一点点又有什么用呢?

那就让我们从计算中找到答案吧!

(课件展示:

表格——小博士邀请你算一算!

我们五年级一班有40位同学,如果每人每天节约20克粮食,我们全班一天、一月、一年分别可以节约多少粮食呢?

全校320名同学又能节约多少呢?

范围

人数

时间

一天

一月(30天)

一年(365天)

全班

40

全校

320

2.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实际计算,填写手中的表格。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也可以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给出的数据只做参考,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3.学生汇报:

预设1:

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我们五年级一班每天能节约800克粮食,一个月能节约24000克粮食,一年能节约8760000克粮食,换算成8760千克,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啊!

教师评价:

你们真是计算小能手,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出每人每天节约20克粮食一年就可以节约8760千克,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每人一天吃2斤粮食,我们可以吃多长时间啊!

(学生计算)

学生交流:

天哪!

竟然可以吃4380天,如果按一年365天计算,可以吃整整12年呐。

如果我们将这些粮食浪费了真是太可惜了!

预设2:

我们小组计算的是全校一天能节约6400克粮食,一个月能节约192000克粮食,一年能节约……

4.课堂小结:

是呀!

同学们,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每人每天节约的这小小20克粮食,才只不过是我们平时吃的小馒头的1/4而已。

试想一下,全国上下十几亿人又能节约多少呢,可以说是天文数字呀,所以老师向你们郑重呼吁,请节约每一粒粮食吧!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亲笔计算得出的结果,会更有说服力。

更能感受到节约的重要性。

这才是真实的、有效的教育。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

节约的重要意义

1.教师谈话: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厉行节约,杜绝浪费,那么节约下来的这些粮食你知道都能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

可以为国家节省资源,还可以积累起来,作为国家储备用。

教师评价:

同学们的意见很好,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是人均占有量却非常的少,还是需要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厉行节约,以防止灾荒之年吃不上粮食啊!

预设2:

我们认为节约的粮食既可以支援贫困地区,也可以支援贫困国家,让那里的儿童少挨饿。

教师适时评价:

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孩子,贫困地区挨饿的孩子们听到了会感谢你们的。

教师补充:

目前,世界上仍有三十多个国家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因为买不起粮食,有很多儿童因饥饿导致营养不良或者死亡。

(课件展示:

各国严重缺粮造成孩子饥饿的图片)

2.教师引导:

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

预设1:

我今后再也不敢浪费粮食了。

我感觉没有了粮食简直是太可怕了!

预设2:

看到他们,我似乎看到了继续浪费粮食的后果。

教师小结:

是啊!

同学们,没有粮食真的是太可怕了,如果我们不注意节约,就怕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面临饥饿,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啊!

3.教师过渡:

节约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节约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生活中你都发现了哪些节约的现象和事迹呢?

课前我们对身边的节约状况进行了一个小调查,现在请同学们先在你们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调查记录吧。

(课件展示:

前置性调查学习表)

“我身边的节约现象”前置性调查表

身边的人

厉行节约的具体做法

我的想法

小提示

1.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记录他们厉行节约的做法。

2.身边的人可以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或邻居等。

4.学生活动: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坐在一起交流自己发现的身边的人的节约的事迹或故事等。

5.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1:

妈妈平时吃饭要吃多少就做多少,饭碗上的每一个米粒都吃干净,如果剩了饭放在冰箱里,下顿饭热热再吃,原来以为妈妈太抠了,现在想想自己真害羞。

教师评价:

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并且思想转化的非常快,希望你今后也能向妈妈一样把饭碗中的每一粒米都吃掉,不要浪费。

预设2:

奶奶去超市购物或买菜时都用一个布包或篮子,从不用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预设3:

小红在使用铅笔时,一直用到手都攥不过来为止还舍不得扔掉,因为他听爷爷说,造铅笔时也会造成木材的大量浪费,破坏森林资源。

她最后将用剩的小铅笔头交给爷爷,锁不好开时,爷爷就做点铅笔末放在锁心里就灵活了。

教师适时评价:

小红同学真是一个会节约的好孩子,还想到了变废为宝?

我们大家真的应该向她好好学习。

同学们,能做到她这样吗?

预设4:

爸爸告诉我在洗手过程中,打香皂时要先关掉水龙头,避免水资源浪费……

课堂小结:

同学们,节约就在我们身边,不是只有节约粮食是节约,节约水、节约资源同样是节约,让我们一起向身边的这些节约楷模们学习吧!

老师相信大家在学习完这节课后也会成为节约小能手的,未来的世界是属于我们大家的。

【设计意图:

在了解到浪费的严重性和节约的重要性之后,说一说节约的意义,是对以上环节的更高层次的认识与提高,更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找出厉行节约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鼓励学生懂得节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四、拓展知识,迁移发展:

创意宣传标语

1.教师引领:

我们要为未来做打算,就要行动起来。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一位德国小学生的日记,看看他们是怎样厉行节约的!

(课件展示:

德国小学生的环保节约日记)

 

德国小学生的环保节约日记

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

记事本封面一片翠绿,上面有森林、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两旁常见的风景一样。

这不是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般的日记本,而是环保记事本。

一个小学生的记事本上这样写着:

周一,我为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一马克的零花钱;周二,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周三,上美术课时连撕了3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惭愧;周四,我发现妈妈只为洗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水、电,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等衣服积多些再洗;周五,……

 

说,造纸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惭愧;周四,我发现妈妈只为洗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水、电,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等衣服积多些再洗;周五,……

 

教师谈话:

看了德国小学生的日记,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发表看法:

我们要学习德国小学生的做法,节约……不浪费……注意自己的行为……

【设计意图:

观看德国小学生的日记,聆听他的节约小事,可以让学生与自己的行为作为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

真正做到厉行节约。

2.教师谈话:

在德国小学生的日记里记录着节约的小故事,其实在我国的近代和现代也有很多伟人、名人也传颂着节约的美德故事。

谁来把你搜集的节约小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呢!

(课件展示:

美德故事)

学生展示交流:

预设1:

我们搜集的故事是:

在毛主席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

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

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了解到了什么?

有哪些想法呢?

学生汇报:

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毛爷爷是一个非常注意节俭的人,作为国家主席还穿着意见补了73次的睡衣,真的让我们好感动,反思一下自己,一件衣服旧了就让妈妈去买新的,真有点惭愧……

教师评价:

听到这位同学发自肺腑的语言,老师也很感动,说明你已经长大了,知道了父母的辛苦,幸福生活的来至不易,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一定会成为节约小标兵的。

预设2:

我们汇报的故事是:

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

“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教师引导:

大家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

周总理贵为国家总理,竟然还能这么节俭,真是可敬呀!

我要向他们学习!

……

【设计意图:

了解伟人勤俭节约的美德故事,是让孩子们知道,节约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是多么光荣的!

3.谈话引领: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无节制的浪费者,相信你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多的节约小妙招吧!

快把你搜集的妙招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课件展示:

节约小妙招)

我的节约小妙招

提示:

不要只搜集一方面的节约小妙招,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事。

如:

水的使用节约妙招;物品的使用节约小妙招等。

教师提示:

认真聆听其他小组成员的汇报,不要重复;有不足的,等他说完后再做补充。

小组活动: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并做好总结记录。

全班汇报交流:

淘米的水浇花;洗脸的水洗脚;洗衣服的水冲马桶;出门旅行带着自己的餐具;购物时带着提包,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既节省又减少白色污染……

4.教师谈话:

“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

”我们利用“节约小妙招”积累的资源在不久的未来也会成为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源泉。

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为那些浪费的人们敲响警钟。

看谁的标语更有创意,更有号召力、感染力。

心动不如行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珍惜劳动成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小组长分发爱心卡,学生将制作的标语张贴学生展示区。

教师在黑板上布置展示区。

6.学生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并展示创作的节约标语。

(评价建议:

学生们设计的标语,只要是合理,有一定的节约意识和创意便可。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对本节课中学生的“珍惜劳动成果”“节约从我做起”意识是否得到改变或提高的一次巩固与拓展,也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畅谈收获

1.教师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颇丰吧!

请把你的收获与小组成员一起分享一下吧!

小组交流,教师倾听学生的想法,适时给予肯定、引导。

2.教师归纳总结:

古语有云:

“成由勤俭破由奢”。

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

同学们,珍惜劳动成果,就是珍爱我们的生命!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节约达人”。

3.作业:

课下,让我们以“5

(1)班全体师生”的名义,写一份“节约倡议书”吧!

【设计意图:

多元评价激起学生的实践热情,拓展练习可以让学生自觉践行自己的行为,这样处理较好地体现了“用教材去教,用真情去导”的新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点,更清晰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一、本教案的亮点

1.注重调动情趣,让课堂回归生活。

“情境导入”环节中,我采用学生身边的粮食浪费照片引出“一粒米的诉说”导入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有兴趣学,而且使感觉乏味的品社课堂燃起了生机。

另外,取材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更加让学生感受到浪费的严重性以及节约的紧迫性。

2.注重体验教育,让探究更有意义。

对于“活动体验,探究互动”环节,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自计算得出的数据更让他们感受到粮食浪费的严重性。

在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给出的提示之下,展开交流与汇报,最后老师出示资料作为补充。

并且每个小环节都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体会。

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最后的成果。

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更能感受到浪费的严重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使德育目标真正达成。

3.注重人文教育,让情感教育贯穿课堂。

本课从头到尾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情激情,以情感情,以情导行的设计思想,将贴近学生生活、动手动脑、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全员互动提供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和空间等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达到了教材的设计目的。

二、存在的不足

1.在课前的调查活动中,有些学生可能受到条件的限制,无法收集到相关的资料。

在交流时,就会受到限制。

2.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粮食的浪费体会很深,收集的资料也挺多。

但是对于“厉行节约从哪些方面做起?

”这个问题认识不到。

因此,课前要布置学生调查观察记录,从生活现象中找到答案。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1.现代社会中的孩子,可以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有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劳动的艰辛。

自然而然的也就不知道珍惜劳动成果的可贵之处了。

再加上学生有城乡差别,有些农村的孩子可能亲身体验过劳动,能够体会劳动者的艰辛,主动去珍惜劳动成果。

许多城市孩子就无法感受到了。

如果能在教学之前安排一次劳动实践体验活动,会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

2.很多孩子只知道粮食的浪费与可贵,但是对于粮食的浪费现状及节约的意义并不了解,对于其他资源的节约也不那么重视。

因此,老师有必要课前做一些调查搜集,为学生的课上交流补充资料。

四、使用建议

1.教师要注重课前学生的前置性调查表的利用,要放手让学生亲自去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

这样才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意义。

2.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感受与体会。

3.小组活动时,老师要巡视指导,认真聆听各小组的讨论交流,并适时的给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我身边的节约现象”前置性调查表

身边的人

厉行节约的具体做法

我的想法

小提示

1.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记录他们厉行节约的做法。

2.身边的人可以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或邻居等。

我国近代或现代伟人、名人厉行节约的小故事

故事名称

故事情节

我的想法

故事来源

温馨提示

故事来源可以是听爷爷奶奶讲述,也可是上网搜集的,只要能叙述出故事情节,也可以不往表格中填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