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修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1666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战略管理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战略管理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战略管理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战略管理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修改.docx

《战略管理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修改.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略管理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修改.docx

战略管理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修改

(战略管理)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修改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建设总体方案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0九年十二月

引言1

第一章发展背景和现状研究3

一、宏观背景3

二、发展现状8

三、发展优势12

四、制约条件14

五、战略意义16

第二章总体战略构想18

一、战略定位18

二、战略方针19

三、发展模式21

四、功能梳理21

五、建设目标24

第三章空间开发战略27

一、区域空间结构27

二、“十二五”空间开发方案31

三、产业空间引导32

四、居住空间引导34

五、基础设施支撑36

六、公建设施配套39

第四章产业发展战略41

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41

二、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47

三、鼓励休闲旅游产业50

四、提升发展现代渔农业52

第五章生态安全战略53

一、区域生态结构布局53

二、城乡污染防治措施55

三、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58

四、环境管理对策措施59

第六章体制机制创新战略60

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60

二、创新开发建设体制60

三、创新财政融资体制61

四、创新项目推进机制61

五、创新资源配置机制62

六、创新区域开发政策63

七、健全规划引导机制64

八、争取省政府层面支持65

引言

温州是浙南闽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温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以来,在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着力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若干重要举措,着力推进了滨江商务区及瓯海中心区等功能区建设,城市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城市文明和形象稳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雏形显现。

随着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和海西经济区后发崛起战略的全面推进,以及浙江有关全省经济社会“双转型”与温台沿海产业带、温州建设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抓住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战略机遇,把握浙江省建设“港航强省”、“海上浙江”,深入实施温台沿海产业带的历史契机,构筑温州大都市区建设与都市经济圈发展的战略大平台就变得非常迫切。

瓯江口地区地处东海与瓯江的交汇处,位于温州中心城市主拓展区和温州沿海产业带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良好、生态环境优良、港口开发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阔,是一个既可以依托温州主城区支持发展又可以相对独立开发的地区,综合开发条件在浙南沿海地区首屈一指。

以瓯江口地区为主体构建发展大平台,加快开发建设,使其成为引领温州在全国、全省率先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对于打造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促进温州城市发展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跨越、构筑温州都市经济圈、实现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区域范围:

包括茅竹岭及大罗山东侧山脚以东的龙湾区和洞头县(不包括鹿西乡),具体包括龙湾的灵昆、永中、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海城、瑶溪等建制镇及街道的全部和部分地区,洞头的北岙、东屏、元觉、霓屿、大门等乡镇,以及温州浅滩围涂等规划围垦区,共13个乡镇及街道,规划陆地面积约370平方公里(含围垦面积约16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40平方公里。

规划依据: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规划期限:

2010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

本方案是瓯江口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本区域转型升级规划等相关规划与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背景和现状研究

一、宏观背景

(一)国际背景: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际经济格局调整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对国际经济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革命兴起。

金融危机将带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尤其是新能源的发展将对电动汽车、绿色建筑、新材料、碳的捕捉与存储等相关领域带来重大影响,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加大绿色投资,推动绿色增长,全球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

因此,瓯江口新区的建设应该遵循低碳经济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2.国际经济重心将加速向太平洋转移。

此次金融危机将加快全球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速度,我国有望在继续稳步提高制造大国能力的同时,加速向制造强国、创造大国、消费大国转变,沿海地区有望因此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瓯江口新区作为全国沿海经济格局的重要一环,有条件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中,依托温州人文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借助国际产业调整的新机遇,通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带动温州经济转型升级,为温州实现跨越式新发展做出贡献。

(二)国内背景:

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新阶段

1.经济国际化新趋势。

目前我国经济国际化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

改革开放进入全方位的制度性、规则性开放阶段;国际贸易从以商品流动为主向商品及要素全面双向跨境流动转变,我国参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逐步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科技人才交流重点由设备及制造技术与管理人才的转移转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的引进;产业发展导向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制造业和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开放呈现重要区域和中心城市经济高度国际化,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功能区向规范的自由贸易区转型等新趋势。

经济国际化的新趋势,为瓯江口新区打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新城区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2.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经济社会正步入发展新阶段,新的阶段酝酿新的机遇。

按照国际惯例: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这为瓯江口新区创新发展模式,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新城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3.产业转型升级新特征。

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已经进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完善工业体系建设为基点,推进工业增长方式战略转变的新阶段,呈现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在重大科技进步推动下,我国将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是重化工业发展提速,沿海地区特别是港口城市普遍实施“适度重型化”战略,重化工业投资势头强劲;三是高加工度化效益的提升,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遵循“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升级”的路径,实现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因此,瓯江口新区产业发展要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举,全力打造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平台。

4.大中城市新效应。

我国区域竞争直接表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直接体现为吸引、争夺、拥有、控制、转化经济社会发展资源,以及占领和控制市场的能力,而核心城市的中心城区的发展规模与实力是大中城市新效应的基础与前提。

因此,上海、杭州、厦门等长三角地区和海西经济区的大中城市仍然把集聚发展作为重点,中心城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对人才、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和高附加值产业的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作为温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温州市在中心城区规模建设和功能提升等方面,大大滞后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严重制约了温州市乃至温州都市圈的发展。

为此,有必要以建设瓯江口新区为平台,打造温州市能直接与国内外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实现对接,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具有高端生产要素集聚能力的城市新区,大力提升温州市集聚辐射能力与区域竞争力,提高温州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三)区域背景:

东南沿海新格局和经济转型新要求

1.长三角和海西区凸现温州枢纽优势。

党中央国务院加速部署和完善国内区域经济开发新格局,沿海地区将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及海西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区域和广西北部湾在内的发展新格局,温州区位优势明显得到提升。

尤其是《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加快连云港、温州等发展潜力较大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福建与浙江的温州......等地区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等意见的提出,更凸现了温州处于长三角南翼、海西区北翼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

2.长三角地区着力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指导意见》提出长三角地区要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地区新发展目标的确立,为瓯江口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世界级的大平台。

瓯江口新区建设要积极把握和有效利用这一战略平台,瞄准世界经济、国际市场,努力提高开放水平,为实现温州经济与国际市场在技术、人才、质量、标准、品牌方面的全面接轨与战略提升,构建与温州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服务体系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3.海西经济区促进两岸共同发展格局。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海西经济区要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海西区建设为瓯江口新区对接台湾地区,承接台湾港口贸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研设计等现代服务业辐射,承接精密器械与自动化、新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与污染防治等先进制造业转移,加强与其它城市在交通、经贸、旅游、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瓯江口新区也要紧紧把握这一历史契机,在建立浙江、福建和台湾地区“海峡两岸三地”经济技术合作大平台方面寻求历史性的突破。

(四)市域背景:

温州发展新阶段和产业与城市双转型

2008年温州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500美元,预计2015年将接近或超过1.2万美元,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根据工业化普遍经验和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温州产业向高加工度化和服务化、城市向城市化成熟阶段转型将成主要趋势,构建新发展平台、加速转型发展将成为“十二五”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建设重点。

1.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

温州传统产业升级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产业平台空间拓展缓慢的双重压力与挑战;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面临周边大中型城市发展环境吸引力增强的战略挤压和温州集聚先进要素能力薄弱的巨大限制;温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和内在发展的薄弱环节,以瓯江口新区为依托建立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新平台、构建温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将有利于推动温州传统产业向高加工度化方向发展,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

2.城市功能提升需要新平台。

面对杭州、宁波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温州现代城市功能培育滞后、城市空间拓展缓慢等问题非常突出,亟待在瓯江河口地区通过整合龙湾、洞头等相关区域,构建城市和产业发展新平台,营造有竞争力的高端生产要素集聚环境,重点培育现代物流、科研教育、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与温州主城区互补协调,全面增强温州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整体提升温州综合竞争力和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

3.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新载体。

温州人改革开放的勇气与探索精神,准确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温州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功。

如今,温州市的先发优势日渐弱化,发展中存在的市场准入、金融支持、土地等难题,制约着温州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浙江省确定在温州开展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温州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政策支持。

瓯江口新区建设将为打破温州综合配套改革面临的重点领域难突破、整体推进困难多等诸多限制,从而有效解决困扰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并为全国提供典型和示范价值,提供了历史性的创新平台。

二、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概况

2008年,区域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约238亿元,初步建立起一产特色发展、二产支柱带动、三产初步配套的产业发展体系。

2008年,区域实现农业总产值5.0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3.0亿元。

优势农业发展较快,滩涂、网箱、围塘养殖业基础较好。

2008年,区域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动力。

龙湾合成革、不锈钢、阀门、食药机械、水暖洁具、民用电器等块状经济的竞争力相对突出,先后取得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不锈钢无缝管材生产基地、中国阀门城、中国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中国五金洁具之都等国字号金名片。

另外,洞头海洋医药、水产加工、油气储运和汽摩配等行业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2008年,区域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3亿元。

总体而言,区域第三产业发展受城镇环境差和现代服务业设施缺乏、流动人口消费能力不足等方面因素的限制,除休闲旅游业近期发展较快、大宗原材料储运和大型商贸流通发展有一定特色外,整体产业规模整体偏小,商业网点布局分散、商业气氛不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

(二)产业基地建设

目前,目前,瓯江口新区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等产业基地分布比较密集。

主要包括:

在建的民科基地,规划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一期已经启动,部分企业已进场施工;温州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51平方公里,建成3.1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2.15平方公里,引进工业企业144家,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9亿元、工业增加值23.8亿元;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含开发区老区和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11平方公里,建成15.7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0.98平方公里,引进工业企业1528家,累计完成投资32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49亿元、工业增加值95.2亿元。

小小门岛石化产业基地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有序推进,石油化工业实现产值25亿元。

另外,还有龙湾沙城、天河、海城、海滨和洞头北岙等城镇的工业功能区建设也取得较大成就,集聚了相当部分的工业企业。

(三)城乡建设现状

从空间开发看,瓯江口新区区域城乡建设仍处于传统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阶段,总体呈沿江、沿路开发特征,城镇建成区不突出、中心商业商务区不明显、布局分散、发展规模小、建设等级低,龙湾的永中、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海城等镇街道沿机场大道、永强大道密集分布、连成一体,洞头北岙、东屏两镇也基本连成一体。

从用地结构看,在瓯江口新区所涉及的行政区域内,农用地19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6.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58.6平方公里、未利用地258.4平方公里。

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总用地51.3平方公里(其中,建制镇用地15.6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用地14.8平方公里,独立工矿企业用地19.1平方公里),交通设施和水利设施用地7.3平方公里。

总体来看,瓯江口新区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失衡,工业用地比例大、城镇用地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就业人口需求(详见表1-1)。

因此,从空间开发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村镇分布等现状分析,瓯江口新区建设和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对照其需要担负的重要使命,整个区域存在严重的规划滞后于建设、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基础设施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相当程度上已影响到区域整体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表1-1瓯江口新区所涉及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

平方公里)

乡(镇、街道)

土地总面积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小计

耕地

林地

小计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建制镇

农村居民点

独立工矿

小计

河流水面

滩涂

永中街道

44.3

25.1

10.5

13.3

9.0

8.5

3.5

2.1

2.7

10.2

1.7

0.0

海滨街道

35.5

11.7

6.9

0.0

5.6

4.0

0.9

1.3

1.8

18.3

3.0

15.1

永兴街道

54.5

16.1

8.7

0.2

3.3

2.6

1.9

0.3

0.5

35.1

1.2

33.7

沙城镇

34.2

9.5

6.9

0.8

7.3

6.9

2.4

0.1

4.2

17.3

1.0

16.2

天河镇

31.4

13.2

6.8

3.3

3.2

2.5

1.1

0.9

0.5

15.0

0.7

10.3

灵昆镇

77.4

22.5

7.2

0.3

4.1

3.3

0.1

2.4

0.8

50.8

15.6

35.1

瑶溪镇

36.1

14.1

6.9

4.2

7.8

7.0

0.1

2.4

4.3

14.2

7.3

2.8

海城街道

45.2

18.1

7.2

2.9

3.6

3.3

2.7

0.1

0.3

23.5

1.1

21.8

北岙镇

32.1

13.8

3.7

8.7

5.9

5.2

1.9

1.8

1.3

12.5

0.0

10.1

东屏镇

17.1

8.6

2.5

5.5

2.4

2.3

0.7

1.1

0.2

6.1

0.0

3.3

元觉乡

16.3

5.4

0.7

4.4

1.2

1.1

0.0

0.4

0.6

9.7

0.0

8.2

霓屿乡

40.8

9.0

2.5

5.6

1.3

1.1

0.0

0.7

0.4

30.5

0.0

29.5

大门镇

46.2

27.1

5.7

18.3

3.9

3.5

0.3

1.2

1.5

15.2

0.1

12.0

合计

511.1

194.2

76.2

67.5

58.6

51.3

15.6

14.8

19.1

258.4

31.7

198.1

注:

1、本表的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2、瓯江口新区规划区域面积小于所涉乡(镇、街道)土地总面积,主要原因有:

一是龙湾瑶溪、永中、沙城、天河、海城等乡镇的大罗山山体及周边控制地区未列入规划区;二是洞头鹿西乡未列入规划区;三是规划围垦区面积小于所有乡镇滩涂面积(部分乡镇土地面积中包括大量滩涂)。

(四)滩涂围垦现状

瓯江口新区滩涂资源丰富,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的滩涂资源约33万亩,主要集中在瓯江南口、大小门岛和龙湾沿海区域,与瑞安沿海滩涂连成一片。

根据规划,2020年前可新增围垦166平方公里,规划期可利用围垦区包括已经围垦和2015年前后可完成的围垦,总面积约126.8平方公里,浅滩二期、霓屿北片等围垦需提速。

表瓯江口新区围垦工程一览表

序号

围垦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建设年限

1

龙湾海滨围垦

6.57

2006-2009

2

状元南片围垦

3.42

2005-2009

3

浅滩一期围涂

20.33

2003-2010

4

小门西片围垦

1

2010-2013

5

状元岙港区围垦

2.6

2004-2013

6

环岛西片围垦

2.8

2010-2013

7

浅滩二期围涂

65

2009-2015

10

大小门岛际一期围垦

12.67

2010-2015

8

霓屿北片围垦

8.67

2010-2015

9

黄岙二期围垦

3.73

2011-2016

11

大小门岛际二期围垦

13.0

2015-2020

12

龙湾二期围垦

22.97

2011-2020

13

霓屿南片围垦

3.4

2015-2020

合计

166

三、发展优势

1.城市发展基础优势。

瓯江口新区范围包括温州中心城市的副城区及温州大都市区的半岛组团、洞头组团,处于温州都市区“T”字形架构的横轴,涵盖了龙湾区和洞头县的主要城市建设区和产业基地,综合实力较强、城乡建设基础较好、人口集聚优势明显。

并且,瓯江口新区紧邻温州主城区,瓯海大道、机场大道等快速通道的联系纽带作用明显,新区开发可依托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支撑。

此外,温州主城区沿江向东拓展趋势明显,随着滨江商务区、温州生态园、温州高教园区、大罗山开发等功能区开发,瓯江口新区将逐步实现与温州主城区的无缝衔接。

2.对外开放门户优势。

温州是浙南闽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处于连接长三角、海西区和台湾地区的区域枢纽位置,而瓯江口新区内有状元岙港、温州机场等外交通枢纽,其中,温州港位于我国沿海上海、宁波至福州的黄金海岸线中部,是浙江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名列全国24个主要港口和对台开放的63个港口之一;温州机场系赣东闽北浙中南的枢纽机场,机场飞行区扩建后将可开通国际航线,真正成为辐射浙南闽北的航空枢纽中心。

因此,瓯江口新区处于温州融入长三角、对接海西区的前沿阵地,具有发展成为温州对外开放战略门户的优势。

3.区域综合交通优势。

瓯江口新区是温州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核心区,有甬台温高速复线(复线)、滨海大道等交通干道,状元岙港口及温州机场等交通枢纽,陆、海、空三大运输方式密集交错。

此外,瓯海大道、机场大道、77省道龙湾至洞头延伸线等快速路联通沿江地区,有助于区域内部形成快速交通网络。

4.服务产业成长优势。

一方面,瓯江口新区产业基础良好,温州工业园区基本建成,民科基地、半岛起步区、洞头中心渔港开发建设的有序推进,已经成为温州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新平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逐步增加,而状元岙港区的投运和灵昆综合物流基地建设,更将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动区域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瓯江口新区周边县(市、区)的电工电器、机械装备、汽摩产业和优势轻工等块状经济发达,为新区大力引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5.空间开发优势。

瓯江口新区滩涂资源丰富且高度集中分布于龙湾灵昆、洞头霓屿一带,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的滩涂资源约33万亩,主要集中在瓯江南口和龙湾滨海区域;区域港口岸线长达43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深水岸线28公里,大小门岛港区、状元岙港区具备建设10-30万吨级以上的泊位条件。

因此,瓯江口新区具有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理想条件。

6、海洋生态优势。

瓯江口新区所在区域地势平坦,海洋资源丰富,尤以土地、港口岸线和旅游资源为著;洞头县是全省唯一以县冠名的省级风景旅游名胜区,瓯江旅游度假区是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唯一的滨海型旅游度假区,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独特。

四、制约条件

1.管理体制复杂。

瓯江口新区建设涉及洞头、龙湾等2个行政区区划主体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瓯江口开发建设总指挥部等管理主体,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和开发建设运作机制复杂,规划建设协调难度大。

此外,瓯江口新区开发属于较大尺度区域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产业、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建设项目多、建设周期长、项目投资大,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多方参与开发建设体制机制,这是瓯江口新区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产业尚待梳理。

瓯江口新区的滨海园区和民科基地既要承接温州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产业转移,又要担当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的主力军作用,产业导向需要全面梳理;而温州工业园区和龙湾城区内企业数量多、产业档次低、环境污染大,与龙湾区作为温州市副城区的功能定位冲突明显。

因此,瓯江口新区要根据低碳经济发展要求,重新梳理和优化产业导向,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若干孵化器、创业园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龙湾和洞头作为城市建设主体,要围绕明确定位、确定错位发展的服务业重点;现代物流要衔接港区开发和机场利用,发挥综合效应。

3.设施配套薄弱。

瓯江口新区区域交通、电力、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仍很薄弱:

龙湾-灵昆-洞头联系通道需走灵霓大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