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1622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5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x

《人教版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x

人教版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1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人教版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

历史必修一

第八单元

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1.(2016·湖南永州一模·22)“我的这一建议是:

我们同意从古巴撤走那些您称为进攻性的武器。

我们同意这样做并同意在联合国宣布这一承诺。

您的代表则必须发表一个声明,大意是就美国而言,考虑到苏联的忧虑和关心,将从土耳其撤出类似的武器。

我们可就双方何时将其付诸实施达成一项协议……”其中的“我”“您”分别是(  )

A.斯大林杜鲁门                                      B.赫鲁晓夫杜鲁门

C.赫鲁晓夫肯尼迪                                  D.勃列日涅夫尼克松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1962年,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据材料“美国……苏联”“我们同意从古巴撤走那些您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可知是古巴导弹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其中的“我”是赫鲁晓夫,其中的“您”是肯尼迪,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6·湖南郴州一模·22)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明确指出:

“美国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而不是只帮助与美国结盟的国家。

……所以现在该是转向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只是将与欠发达国家的友谊建立在军事联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并会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表明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            B.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经济

C.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            D.拉拢印度与中国展开对抗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从“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军事联盟”,“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这些关键信息可见,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故A项正确;美国不可能帮助“所有国家”,故B项错误;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是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而冷战早在1991年就结束了,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6·河南郑州一模·26)戴高乐1958年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之后,要求与美、英一起参与北约的决策,但遭到拒绝。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

这导致了(  )

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C.多极化的趋势正式形成                        D.北约退出政治舞台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资本主义军事政治集团,“法国宣布退出北约”表明分化,故A项正确;美苏均势为基础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底,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与材料中“1966年”不符,故B项错误;当时多极化的趋势是出现,而非“正式形成”,故C项错误;北约至今仍在,与“退出政治舞台”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6·广西桂林、崇左一调·33)下图为1955年的苏联海报《两个世界两个结果》,高速行驶的火车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缓慢爬行的乌龟是“资本主义阵营国家”。

该海报的制作意图是(  )

A.表达国家垄断经济的优势                    B.从经济上制约资本主义发展

C.展示战后苏联经济真实状况                D.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图片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二战后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大阵营对峙,采取冷战的形式。

美苏对峙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立,从题目中“1955年的苏联海报”“火车”和“乌龟”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意识形态的对立,故A项错误;经济上体现美苏对立的主要是“经互会”和“马歇尔计划”,故B项错误;这是苏联单方面的鼓吹自己,实际上此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故C项错误;意识形态的对立使得苏联的海报宣传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目的是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D项正确。

_

【答案】D

5.(2016·广东肇庆二模·35)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

“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

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

”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  )

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

D.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题目中显示了二战后期,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美苏两国由于各自力量的强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互相指责对方,战后形成对峙格局,不是说双方失去了结盟的基础,故A项错误;也没有说到意识形态的问题,故B项错误;没的说是由于社会制度的问题,故C项错误;作者认为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因为都是像从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都是反像,以至于战后出现了“冷战”,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6·广东湛江一模·34)下图是江帆的漫画《美国宣传家的兴趣——都是提高……!

总算找到了一条减少的新闻!

》。

从中可以看出(  )

A.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美苏合作共同应对法西斯的威胁

C.冷战时期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            D.罗斯福向苏联寻找挽救危机之道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卡通漫画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漫画的内容为美国,故A项错误;材料与应对法西斯无关,故B项错误;从漫画标题看,更像是一幅攻击美国的讽刺性漫画,结合所学,应该为苏联所作,尤其漫画中“减少工人”一项,可见其意识形态的不同,故C项正确;罗斯福向苏联寻找挽救危机之道与漫画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6·新疆乌鲁木齐一模·9)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杜鲁门主义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手段,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

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由此而言马歇尔计划更为隐蔽的特点,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实质相同,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相同:

实现美国的称霸,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6·新疆一模·34)1945年11月4月,艾奇逊在讲话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时,被人民嘘下了台。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纽约市区百老汇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

这说明当时美国政府(  )

A.敌视苏联没有得到各界支持                B.称霸全球的战略部署未完成

C.允许民众表达和平民主诉求                D.对苏联的外交政策摇摆不定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敌视苏联没有得到各界支持,与材料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时,被人民嘘下了台”“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相符,故A项正确;没有涉及战略部署,与材料中“被人民嘘下了台”“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不符,故B项错误;没有涉及美国政府允许,与题中“这说明”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发表铁幕演说”表明政策一致,故D项错误。

【答案】A

9.(2016·安徽淮南一模·35)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

该举措(  )

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                        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

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                        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的标志是朝鲜战争的爆发(1953年),故A项错误;北约规定的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相似,北约与1949年成立,材料中看“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与,这是北约在东南亚地区的表现,故B项正确;“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是遏制共产主义为名,故只会加剧亚洲冷战的形式,越南战争并没有为此受到遏制,故C项错误;再者朝鲜战争没有为此停止,故D项错误。

_

【答案】B

10.(2016·福建莆田一模·34)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分析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意图以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行为,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这反映了(  )

A.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                        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C.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D.美苏两国逐渐转向对抗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冷战序幕开始的标志是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苏进行了军事角逐,故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应以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为标志,故C项错误;从“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可知苏联成为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阻碍,预示了两国关系由合作转为对立,故D项正确。

【答案】D

11.(2016·福建厦门一模·34)1954年,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巴基斯坦、泰国等八国,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成立东南亚公约组织,“按照本区域情势随时的需要,进行关于军事策划的磋商”,“把柬埔寨、老挝、越南自由领土划入保护区域”。

该组织旨在(  )

A.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                            B.成为亚洲版的“北约”

C.践行日内瓦会议精神                            D.推进东南亚区域一体化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亚洲地区法西斯意指日本,而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转而开始扶植日本,故A项错误;1954年美苏“冷战”,中国因朝鲜战争与美国关系敌对,“冷战”蔓延到亚洲,《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是其体现之一,故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讨论的是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而并非集体防务,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不属于东南亚地区,故D项错误。

【答案】B

12.(2016·山东淄博一模·34)图5是1947年的美国漫画。

漫画中的人物是斯大林是在标着“欧洲复苏”的篮框下,积极拼抢着写有“马歇尔计划”的篮球。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美国旨在欧洲复苏                                B.美苏冷战尚未开始

C.苏联经济亟待恢复                                D.美苏关系有所缓和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复兴计划,推动欧洲复兴的同时,实行对西欧的政治控制,推行遏制苏联,故A项错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中,马歇尔计划是帮助欧洲复兴,斯大林抢球,体现出对美国援助的渴望,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投入欧洲复兴,而且斯大林的抢球就说明,经济援助计划将苏联排除在外,故D项错误。

【答案】C

13.(2016·福建福州一模·35)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

在他看来,冷战其实是一场(  )

A.国家利益的竞争                                    B.国际霸权的争夺

C.主导力量的转移                                    D.不同制度的选择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人心之争”不能体现国家利益的竞争、国际霸权的争夺和主导力量的转移,据材料“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4.(2016·广东广州一模·35)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

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

这反映了(  )

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材料是古巴导弹危机,并未体现出双方由对抗走向对话,故A项错误;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是冷战而非热战,故儿不是战争和冲突,故B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表明在冷战格局下虽然存在强势和劣势之分,但是基本构成了一种战略制约,故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无法显示美苏从局部地区走向全球争霸,故D项错误。

__

【答案】C

15.(2016·山西一模·34)1947年5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制订的《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指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

这说明美国(  )

A.旨在稳定西欧的民主制度                    B.在欧洲大陆与苏联争霸

C.力图提高西欧的经济水平                    D.谨防西欧倒向社会主义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马歇尔计划意在防止欧洲蜕变成社会主义,即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A项正确;在欧洲大陆与苏联争霸,与材料“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相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马歇尔计划意在控制西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防止西欧倒向社会主义,而是蜕变成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A

16.(2016·福建南平一模·35)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                        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是美苏冷战的表现,故A项错误;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二战后初期美苏战时盟友关系逐渐被美苏冷战所取代,美苏在文化上通过精心拍摄的电影进行交流,体现了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故C项正确;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C

17.(2016·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模拟·35)1963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世界和平”演说中称,美苏两国“有着共同的深切的利益,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结束我们所有的一切分歧,那么,我们至少能够协力使世界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

此演说(  )

A.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政策                        B.旨在促进美苏两国间合作

C.反映美国的霸权已衰落                        D.吸取了核战争危机的教训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二战后因经济实力美国和苏联因为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形成了对峙局面,但由于深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故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才结束,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肯尼迪的最终目的是称霸世界,故B项错误;60年代处于美攻苏守,美国的霸权依然存在,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D项正确。

【答案】D

18.(2016·湖南十三校一模·26)(12分)美军太平洋舰队2015年7月14日宣称,两艘美国军舰对南海“争议水域”完成了首次联合巡航。

这是对中国主权特别是海权的的严重挑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1840—1914年)的主要著作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等。

马汉的海军理论研究始于1879年,他认为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

马汉也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

马汉把海权看作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强调海洋的极端重要性和控制海洋的重大意义,世界局势的发展和未来也日益取决于海权。

马汉的海权论对日后各国政府的政策影响甚大,美国控制中美洲的“大棒政策”就是以马汉理论为基础的。

冷战时代后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部署都以马汉理论为基础。

——摘编自《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2)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说明“冷战时代后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部署都以马汉理论为基础”。

(6分)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海权意识主题

【解析】

(2)根据材料中的关键点“冷战时代”“亚太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美国扶植日本和韩国、盘踞台湾海峡阻挡两岸统一的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

(2)说明:

扶植日本,把日本作为其在远东的战略基地;扶植大韩民国和争夺朝鲜半岛;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形成遏制苏联和中国力量发展的海上链条。

(6分)

19.(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40)(25分)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冷战期间,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不再触及对方的势力范围,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

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

——孙丰怡《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大国交往中的审慎原则》

(3)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多次发生严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危机有什么影响。

(8分)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危机应对主题

【解析】(3)第一小问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成为唯一一个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加剧双方的对立冲突;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三“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美苏尖锐对立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美苏实力的相对均势使得世界维持了相对的和平。

【答案】(3)原因: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引起了美国的敌视;美苏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

(4分)

影响:

美苏冷战一方面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双方势均力敌,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或维持了一段较长的和平时期)。

(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20.(2016·湖南郴州一模·27)(12分)20世纪,随着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变化,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变化。

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当今世界,一方面,世界各国在事关人类生存问题如反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但另一方面,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

美国多次发动局部战争,特别是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阿尔巴利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了狂轰滥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根据人教版历史教材改编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图一所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过程。

(4分)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图二所处历史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世界怎样才能构建世界和平与安全?

(6分)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国际格局主题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一是《北约与华约的对立》,反映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联系所学知识,过程包括四步:

盟友变成对手,美国发动冷战,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两极格局形成。

每点1分。

(2)根据材料一的图二,“独联体”是解题的突破口,当时两极格局瓦解,具体表现在:

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和欧洲联合。

任答2点即可。

(3)此问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分值是6分,必须答至少3个点,可从加强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作用等角度回答。

【答案】

(1)过程:

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对手,矛盾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4分)

(2)变化:

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西欧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

(任答2点得2分)

(3)主张:

加强合作与对话,反对对抗;客观公正对待冲突双方,彼此理解对方诉求;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

(任意三点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