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1039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例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课例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课例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课例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课例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例研究.docx

《课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例研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例研究.docx

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

课外拓展:

《我会区分、运用同音字》

安源区城区小学何茹

探讨主题:

利用识字教学《认识汉字多动脑》拓展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同音字的辨认方法,避免混淆使用。

第一部分课例研究背景

一、教学问题提出的背景

识字,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向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是1-2年级教学重点”,更加明确了“识字为重点”的思想。

修订版“大纲”在识字教学安排上规定:

低年级(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识字500个左右。

由此看来,二年级学生识字量是很大的,随着识字量的扩大,学生的错别字也在逐渐增多,并屡纠屡错,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通过对我校二年级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意识”形成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将常用的错别字分组分析,发现日常用字出错频率相当高,而难字或少用字出错率低。

经过和学生谈心、观察,我们认为“习惯性误导和注意性盲点”是造成小学生错别字的重要根源。

通过对学生错别字的分析和处理,我们把学生错别字分为三种类型:

视觉型错别字、听觉型错别字和理解型错别字。

通过对全校二年级学生作业的检查,发现学生听觉型错别字(即同音字混淆产生的错别字)出现率最高。

全校二年级学生共257人,每个人都犯过这样的错误,而且是经常性的,这在学生的日记中尤其多见。

这是由学生词汇量不够丰富,缺少意义上的理解所致。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结合新课标教材语文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识字课文《认识汉字多动脑》提出了本课例的研究。

旨在通过对本课的拓展教学引导学生区分音同形近、音同形异两种类型的同音字,教会学生辨别这两种类型的同音字。

我们的教学思路是:

创设情境,切入问题——复习旧知,辨析错字——针对问题,找出区别方法(先同音字分类,再教各自的区别方法)——在不同的语境中区分、运用同音字——总结区分同音字的方法——前期准备阶段成果展示(分组汇报有自身特点的区分同音字的方法、展示学生自我纠错本)。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传统的纠错教学中,一般是采取“老师圈错-学生订正-课后背记-再出错-再纠正-再背记”的方法,效果不明显,返错率相当高,学生反映记不牢,这就会形成下笔就错的习惯性错别字,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同音字混用”的现象,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主要利用了以下方法与途径:

1、综合归纳,分门别类。

平时,老师有意识地收集学生在写作业和写日记时出现的同音混用的字,把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和相对普遍的错别字,结合小学生容易混淆的字归纳起来,再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2、结合实际,用好造字法,增强小学生自我辨字能力。

充分利用形声字的表义性,把古代造字运用到日常教学中,用展示实物、打比喻等方法来揭示字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形声字,提高小学生自身的辨别能力,减少因理解不够,混淆同音字而导致写错别字的现象。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识字和纠错教学本身是很枯燥无味、抽象的。

我们在纠错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配合生动的教学手段,利用电教设备,调节课堂上小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同时采取如:

编儿歌、猜谜语、找朋友、组合家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自辨能力。

4、自查自问、互纠师评,构筑出错“防火墙”。

在识字教学中,采取“自查自问师纠评”的方式,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先参与,提前防范,老师最后做总结。

三、前期学习的组织实施及成果。

  识字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依据这一特点,本次活动拟用四周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将全班同学划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各选出一名小组长。

第一阶段:

  1、学生每人制订一本纠错本,把每次作业中出现的同音混用的字记在本子上。

  2、搜集一、二年级内所学过的同音字,用同音字分别组词、造句,学生共搜集到学过的同音字32组。

第二阶段

1、了解各种偏旁所表示的意义,打印一份偏旁意义表,人手一份,让学生了解并识记。

2、各组分别开展辨别同音字的活动,比一比哪组辨别的方法好。

由于深入地分析了同音字的音形义,学生能运用各种方法辨认同音字,辨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音字用错的现象也大大减少。

第三阶段

1、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2、进行同音字运用的测试。

第四阶段

课堂展示

以上是我校语文教研组对于课例研究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尝试性的做法。

消灭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是一个缓慢而又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逐渐开展消灭学生视觉型错别字、理解型错别字的课例研究,使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大大减少,让学生都能受益于课例研究。

第二部分:

课例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问题

1、(课件):

维尼熊邀请同学们漫游同音字王国。

维尼熊去准备在火车上吃的食物,来到一小店门前大笑出声。

(商店招牌为“甜甜峰密店”)

2、提问:

维尼熊为什么笑?

生说出原因后,逐一改正成正确的招牌。

3、师小结:

看来,混淆同音字会闹出许多笑话,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维尼熊去漫游同音字王国,学会区分、运用同音字。

二、复习旧课,抓错字俘虏

  (课件)维尼熊开着小火车开始出发了,每节车厢上为《认识汉字多动脑》一课中出现的同音字组成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或两个同音混淆的错字,请学生逐个地把错字抓出来。

抓出来了,火车才能顺利开动。

  词语依次为:

先峰 泳久 急燥 密锋 歌泳 躁音 峰利 永柳 噪热

三、针对问题,找出区别方法

(一)进入同音字王国,给同音字分类

1、火车顺利开入同音字王国,学生跟随维尼熊认识新朋友。

(出现两组同音字)。

(课件出示)wánzài

完玩     在再

tíyǐ

      提题     以已

kēcháng

      课棵     常长

jiédōng

      结洁     东冬

kuàihòu

      快块     后候

2、让学生认真观察两组同音字,说说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音同形近,第二组音同形异)

(二)区分字形相近的同音字

1、回顾抓错字俘虏是靠看什么识别错字?

(看偏旁)

2、试着用看偏旁的方法区分屏幕上音同形近的同音字。

3、还有那些字形相近的同音字(学生自找)可以用看偏旁的方法区分?

4、检测

填空题

     完玩  提题  课棵  结洁  快块

星期天,我做(wán)功课,到外婆家去(wán)。

外婆提出了一个问(tí)让我回答。

她问我“清(jié)”和“团(jié)”是什么意思?

我回答出来了,外婆给了我一(kē)糖,我(kuài)乐极了。

(三)区分字形不同的同音字

1、出示填空题:

①我(zài)家里看电视。

②妈妈叫我把这个字(zài)写一遍。

要想把两个字正确地填进去,就必须准确地了解两个“zài”字的意思。

那么区分字形不同的同音字关键就在于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生区分方法:

查字典。

1、带领学生查两个字的意思,完成填空题。

2、剩下几对字形不同的同音字,学生自查字典,了解意思。

 

四、在语境中区分、运用同音字

检测题:

找错字

  东天到了,燕子以经飞到南方去了。

听妈妈说,春暖花开的时后,燕子才会飞回来。

我长长站在屋候,望着南方,盼望燕子归来。

五、总结区分同音字的方法

1、出示维尼熊送给同学们的礼物:

儿歌

小朋友,要注意,

同音字,要分清。

音同形近看偏旁,

音同形异查字典。

从小开动小脑筋,

一起消灭错别字。

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区分同音字的方法:

音同形近看偏旁,音同形异查字典。

六、展示前期准备阶段的成果

1、由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识记、区分同音字的方法。

各小组的方法为:

根据同音字编儿歌、编顺口溜、编小故事;游戏——对花;给同音字组词、造句;开同音字辨别大会。

2、展示学生的纠错本。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经常混淆使用哪些同音字,并提醒同学们引起注意。

七、课堂测评

试卷

一、看拼音写同音字

fēngzàizuò

先()现()()位

蜜()()见()下

山()()事

()文

dōngyǐhòu

()方()经时()

()瓜()前()来

二、我会填

1、冬冬(zuò)在(zuò)位上(zuò)(zuò)业。

2、气热的时(hòu),我经(cháng)和哥哥去游(yǒng)。

3、(yǐ)前,我调皮不懂事,经(cháng)惹妈妈生气。

现(zài)

上学了,我(yǐ)经改变了许多。

4、我(zài)花园里种下了一(kē)种子,几年(yǐ)后,它终于长成了一(kē)大树。

第三部分:

教学反思

一、对“课例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我校开展“课例研究”活动之前,我对“课例研究”还处于较肤浅的认识状态,认为只要选定一篇课文,再根据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提出一个问题就行了。

于是,最初我选定了二年级下册识字二《认识汉字多动脑》作为示例课。

试教时,专家便发现了问题,首先认为我这堂课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太杂,既要完成《认识汉字多动脑》这课的教学任务,包括区分这课出现的同音字,写这课的生字,学习儿歌,又要区分拓展出来的同音字。

这节课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呢?

反映不出来;其次,对教学问题是否是从学生的角度发掘出来的,是否经过了确切的调查呢?

提出了质疑。

经专家的指点,我才认识到教学问题应来源于教学中急需解决,师生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因此,就同音字混淆使用的问题,我们对全校二年级学生的作业进行了细致的检查。

将学生经常用错的字分组分析,并和学生谈心,发现学生混淆使用同音字的现象确实严重。

课例研究指向非常明确,是“问题解决式”的研究,示例课应体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针对性要强,因此我们将示例课定为识字课《认识汉字多动脑》的拓展教学,这才确定了探讨主题:

利用识字教学《认识汉字多动脑》拓展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同音字的辨认方法,避免混淆使用。

二、更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本“课例”有一阶段性成果展示,由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识记、区分同音字的方法,这也是本“课例”的一大亮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搜集出常见的同音混用的字,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比较后,便指导、启发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辨别同音字的活动。

学生个体探究能力得到充分表现。

小组成员之间为想出区分同音字的好方法互相交流,相互启发、帮助。

学生通过合作,想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区分同音字的方法。

如给同音字编儿歌,编顺口溜,编小故事,给同音字组词、造句。

有个小组还想出了一个小游戏“对花”(甲、乙两人面对面击掌,甲说:

“我说棵,木字旁的棵。

”乙便说:

“我说棵,一棵树的棵。

”即一个说字形,一个给字组词),这体现了孩子爱玩的天性,让人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创造力。

试想,如果这个游戏推广开来,学生经常在游戏中识记、区分同音字,那么学生混用同音字的现象不就会大大减少吗?

这些方法是学生集体智慧的体现,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优化探究过程,发扬团队精神。

三、深刻地认识到前期学习组织实施过程要抓实抓牢

课例研究与常规教学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常规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教材教法,研究的主题往往不甚明确,而课例研究指向非常明确,是“问题解决式”的研究,不能发现教学问题,提不出教学问题,就不能进行课例研究。

提出教学问题后,又必须解决教学问题。

解决教学问题重在实施,而这个实施过程须一步一步落到实处,而不是摆花架子。

本课例的几个实施阶段,老师都是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如制定纠错本,教师要求学生每天的作业都要进行以一次总结,把同音混用的字记在纠错本上,并订正。

这样,学生每天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纠错,并且一天一天,学生发现自己同音混用的字出现得越来越少,到后来甚至没有,这又体现了实施的成果,学生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尝到了课例研究的甜头。

由此可见,要想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单靠一堂示例课是达不到的,关键是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要抓实抓牢。

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这几点,同时,我还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理论水平的缺乏,我意识到,要想研究有成效,必须先扎实地学好理论知识。

所以,作为一线教师要准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平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和积累实践经验,只有在理论指导下实践经验问题,才能升华为校本教研颗粒研究中共同探讨的问题。

同类探究

课外拓展《我会区分运用同音字》

萍乡市安源区城区小学钟怀周

我的课例方案与何茹老师的展示课《我会区分、运用同音字》探讨的是同一教学问题。

本设计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解决教学中的同一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S版语文第四册识字

(二)中的三组同音字,能正确区分、运用。

2、指导区分“玩完题提棵颗结洁快块”“以已再在常长候后东冬”两组同音字,能正确运用。

3、能学会一些区分同音字的方法,有效区别常见的同音字,不混用。

二、课前准备

1、根据学生的基础,将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组长,明确学习小组长职责。

2、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搜集已学的生字中的同音字,各学习小组开展区分、运用同音字活动。

三、设计思路

仅仅通过大量的练习死记硬背来掌握同音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设计了这堂课。

我将学生最喜爱的动画人物“蓝猫、菲菲”请到了课堂上,设计了“菲菲遇险被困同音洞”“洞口设密码,蓝猫求助救菲菲”“洞内又遇石门,蓝猫再次求助”“菲菲身陷铁笼,蓝猫求助找钥匙”、“菲菲得救,蓝猫请教”一系列情境,将情境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直接与蓝猫、菲菲的对话,在帮助蓝猫救菲菲的过程中总结区分同音字的方法,并正确地运用同音字。

第一环节“洞口设密码,蓝猫求助救菲菲”——复习总结上节课区分音同形近的同音字的方法,并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同音字配对(请将音相同的字配成一对。

出示下列字并随意排列蜂、锋、峰燥、躁、噪永、咏、泳

设计这一题就是要学生通过观察找到音同形近的同音字的特点。

2、课件展示找“位置”(请给上面的同音字找到准确的位置。

a一只fēng()王带领同伴们越过山fēng()去安家,不幸遇上了另一群蜜fēng(),他们为了争夺领土而交fēng()。

b学校举行夏令营,玲玲既想参加游yǒng()队,又想参加歌yǒng()队。

c在干zào()的夏天里,脾气暴zào()的爸爸总是不断地制造zào()音。

在这一题中,设计蓝猫先做一遍,课件显示密码错误,之后让学生来做,并说一说用字的理由。

最后师生总结区分音同形近的同音字的方法——看偏旁。

第二环节“洞内又遇石门,蓝猫再次求助”——将学生经常用错的同音字放在语境中区分,并再次运用“看偏旁”区分同音字的方法。

课件展示“抓错字”请你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

1、妈妈出门前嘱咐我做玩了作业才能去完。

2、小白兔题着篮子去摘南瓜,来到菜地时发现了一个问提,南瓜太大了,篮子装不下。

3、太阳公公给每颗小草送上了一棵晶莹的露珠。

4、玲玲有一条结白的公主裙,裙子上系了一个粉红色的蝴蝶洁。

5、丁丁兴奋地大叫起来:

“块来看呀!

这儿有一快雨花石。

第三环节“菲菲身陷铁笼,蓝猫求助找钥匙”——首先要学生将这一组与上一组同音字进行比较得出音同形异的特点,再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的方法分析字义、区分,正确运用音同形异的同音字。

课件展示石门打开,菲菲被关在铁笼中,铁笼上挂了5把锁,分别是:

()经()见往()时()()瓜

石墙上挂着“以已再在常长候后东冬”几把钥匙。

第四环节“菲菲得救,蓝猫请教”——总结方法:

遇到字形相近的同音字时,可以看偏旁分析字义来区分;遇到字形不同的同音字时,可以查字典了解字义来区分。

第五环节“活动展示”

我们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一个“识字袋”,用来收集平常作业中用错的同音字,并根据区分同音字的方法区分记忆。

为了记住它们,各小组都想了很多好办法。

请各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四、发下试卷进行课堂测试。

课例研究: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针对出现问题纠错

安源区城区小学叶江勇

第一部分课例研究的背景

一、教学问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

本学期所学的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习乘法和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大量运算中的一类特殊的积和运算进行概括,使学生的计算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在小学阶段渗透恒等变换的思想,从而更好的发展数与代数的运算能力。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走访了一些学生和老师,和他们聊起了同一个话题,怎样让学生切实理解乘法分配律,如何正确区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学生和老师都表现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种种困惑,我们对全年级351名学生,做了一次试卷调查,现将有代表性的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学生:

(1)(25+8)×8错题49人(14%)

错题表现(25+8)×8

=25×8+8

错题原因:

学生对定律理解不清

(2)125×(8×7)错题175人(42%)

错题表现125×(8×7)

=125×8+125×7

错题原因:

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混淆

(3)64×36+36×36错题232人(67%)

错题表现64×36+36×36

=64×(36+36)

错题原因:

对乘法分配律反应用运用不清

(4)102×23错题13人(4%)

运用不好表现102×23

=102×(20+3)

运用不好原因:

对“凑整”理解有待提高

(5)99×18错题46人(16%)

错题表现99×18

=(99+1)×18

(6)99×35+35101×35-35错题223人(66%)

学生看不出分配律应用的表现99×35+35101×35-35

=3465+35=3535-35

错题原因:

学生理解不到35就是1个35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认识:

1、相同的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对乘法分配的定律总有少数学生不理解,见过做过的题才会做,稍有变化,就会做错。

2、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

3、有些学生不愿多做题目,也有的学生粗心,为了简便而改变算式结果。

4、现在学生像“棋子”推一步,走一步,不会对定律的灵活运用。

综观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的教学问题是:

1、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定律理解不清楚,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容易混淆,学生“死记硬背”定律。

2、“乘法分配律”反过来运用是一个重要难点,学生学得被动,学习兴趣不高。

3、缺乏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进行思考问题的训练,不会灵活运用定律。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如何正确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是我们学科教研中经常思考的问题。

大家认识到: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针对出现问题纠错体现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

教师组织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纠正错误,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旧知识,更重要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去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找出更好、更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怎样达到上述目标,教研组集体讨论提出,可以组织一些专题复习题进行纠错训练。

我们专题“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针对出现问题纠错”的思路是:

由复习定律入手,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定律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使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活的表象。

再引出问题,将各种变式题依次呈现,同时直面问题,将学生易错的类型题在课堂上试做。

放手让学生逐一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并展开讨论。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灵活性训练,让学生获得新的科学思维方法。

第二部分课例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

一、回顾定律

师: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

生: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

师:

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

生:

(a+b)×c=a×c+b×c(板书)

师:

在简便运算当中如何适当地运用乘法分配律是本学期的一个重要难点,也是同学们最易出错的地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针对出现的问题纠错(板书)

二、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师:

老师听说呀!

森林学校的小动物们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问题时,犯了几个错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演示:

小鹿:

(80+8)×12525×(4×7)

=80×125+8=25×4+25×7

=10000+8=25×4+25×7

=10008×=100+175

=275×

小马:

39×21+61×21

=39×(21+61)

=39×82

=3198×

小兔:

102×1399×13

=102×(10+3)=(99+1)×13

=102×10+102×3=100×13

=1020+306=1300×

=1326不好

[评析: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进入了轻松、愉快的状态。

]

三、逐步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课件演示:

小鹿(80+8)×12525×(4×7)

=80×125+8=25×4+25×7

=10000+8=25×4+25×7

=10008×=275×

师:

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小鹿的错误在哪?

根据什么?

可以怎样改正?

生:

(1)小题小鹿犯的错误是他只把80乘以125,应该还要把8乘以125。

师:

根据什么?

生:

乘法分配律的定律。

师:

谁来说说改正过程?

生:

(80+8)×125运用乘法分配律,等于80×125加上8×125,等于10000加上1000,等于11000。

师:

(课件演示)第

(2)小题呢?

生:

他不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师:

为什么?

生:

通过定律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才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而25×(4×7)里面只有乘法,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师:

这道题可以怎样改正?

能简便运算吗?

根据什么?

生:

运用乘法结合律,25×(4×7)等于(25×4)×7,等于100×7,等于700(课件演示)。

师:

通过对第一组题目的纠错,我们知道了小鹿的错误在于对乘法分配律的定律理解不清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再来读一读定律。

师:

老师这里有几道题,看大家会不会和小鹿一样也犯错误(课件演示)。

下面哪个等式是正确的?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4+5)×a=4×a+5×a()

32×(7×3)=32×7+32×3()

师:

亮手式汇报,说说理由。

[评析:

“顺学而教”,置学生于主人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畅所欲言,在交流合作中探索乘法分配律应用的问题,精心设计的帮动物找错误,纠错误,既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又使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让人感到这不仅仅是在学习,而且还是在张扬个性,在创造奇迹,在收获喜悦。

]

2、课件演示小马39×21+61×21

=39×(21+61)

=39×82

=3198×

师:

小马的错误在哪?

根据什么?

可以怎样解决?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汇报。

生:

小马的第一步39×(21+61)就做错了。

师:

根据什么?

生: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a×b+a×c=a×(b+c)

师:

这道题谁是a?

生:

a是21。

师:

为什么?

生: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时,只能把相同的因数提出来。

师:

还有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