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0899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泉州市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前 言

  “十二五”时期,紧紧抓住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泉州市实施“一湾两翼三带”大城市规划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现代都市型服务业,是鲤城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凸显其在环泉州湾核心区主体地位的关键时期。

为努力构筑“以文化创意、总部商务、休闲旅游业为引领,以高端商贸、现代物流、金融地产为支撑,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都市型服务业竞相驱动”的发展格局,使鲤城区成为带动全市、辐射闽南、影响海西的现代都市型服务业核心区,特编制《鲤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1015)》。

本规划系统梳理鲤城区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思路,明确空间布局,详述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并提出保障措施。

  一、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的基础

  “十一五”以来,鲤城区制定出台了《鲤城区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2008-2010年)》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致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资源要素加速向服务业集聚,基本实现了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功能增强、贡献提升的目标,初步构筑了比较完整的服务业发展体系。

201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1.83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2:

44.7:

55.1(剔除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统计数据)。

  1、现代服务业大步拓展。

总部经济加速聚集,以中石化森美为代表的10家总部企业创税1.8亿元(2009年)。

滨江(金塔段)总部经济区一期9幅地块即将挂牌出让。

创意产业蓬勃兴起,在全市率先出台了《鲤城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暂行规定》,成功举办了泉州首届创意文化节,遴选了首批“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单位”,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建成试营业,T淘园、六井孔等创意产业示范园相继投建,中央电视台《大呈布雕》、《功夫动漫》和《提线木偶》专题片录制完成,泉州首部闽南语动画片《蔡六》成功投播,三维动漫《开元寺》即将面世。

旅游核心区逐渐成形,“一条名街、两座古塔、三大丛林、四南文化、五种戏剧、六个公园、七古城门、八贤遗址、九门宗教、十项之最”等旅游亮点的影响日益显现。

金融业、地产业、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支柱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达10%以上,科技、教育、文化与卫生等服务业初具规模。

  2、新型流通业态竞相发展。

批发零售业和物流仓储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百亿”大关,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竞相发展,并已经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

世界500强沃尔玛、中国IT连锁巨头宏图三胞等相继落户,新门街名门?

时尚顶级休闲文化商业街等一批现代特色商业街正加速形成,泉州幸福网店商城正式投入运营,江南新区新华都超市、永辉超市陆续开业,安盛物流、新华都配送中心被列入省级物流项目和商贸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3、服务业载体建设取得突破。

温陵商贸中心、江南新区商贸物流中心、金龙商贸服务中心等载体项目加快推进,水果批发市场、万祥商城、金泉钢贸市场、泉州工矿汽配城顺利入驻,雷克萨斯、悍马、宝马、丰田等品牌汽车销售企业扎堆发展,南环路——常泰路汽车贸易走廊日益繁荣,泉州海峡汽车商贸城即将建成全省第一的多功能现代汽车集贸市场。

已拥有年销售额超20亿元的汽车贸易走廊、近10亿元的九一街IT产品市场、超4亿元的蔬菜批发市场和汽配批发市场、近亿元的图书批发市场等,形成了“七大商圈”和“一带三路十街”商业旺区。

  4、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十一五”以来,先后出台了《鲤城区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2008-2010年)》、《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为企业服务的工作意见》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暂行规定》等文件,致力优化服务业发展软环境。

老城区的“三旧”改造持续推进,九一街、打锡街、庄府巷、西街等街道的保护性立面整治改造和中山南路骑楼天棚吊顶整治工程、学府路拓改工程、南俊路北拓与开元米仓巷危房改造工程相继完成,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江南新城的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服务设施和营商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二)面临的问题

  总体上,“十一五”期间鲤城区服务业总量持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实力持续提升,但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较小,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附加值提升、高端化发展、辐射力增强方面明显不足,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仍将面临诸多问题。

  1、泉州市行政中心东移的压力。

老城区原有的服务功能长期定位于满足城市居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消费需求,包括教育、娱乐、交通、市场等设施的规划建设也是以现有城市容量为标准“量体裁衣”。

“十二五”时期,泉州市行政中心东移将会使中心市区的某些优势弱化,作为服务业发展重要因素的基础设施、信息流、人才流等也会受到影响,鲤城区面临着角色转换的压力。

  2、第二产业发展的约束。

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

当前,泉州市尤其是鲤城区的第二产业以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较少进行技术研发和工业设计,抑制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

同时,经济的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且多数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生产性服务环节较少从制造环节中分离出来,因此由第二产业水平决定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融资、研发设计、管理咨询、物流配送等没有得到应有的快速发展。

生产性服务功能的缺失弱化了中心市区与周边县市的联系,限制了中心城区服务业的发展。

  3、服务业发展载体的限制。

鲤城老城区的面积仅为8平方公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载体先天不足,不少专业街市地处交通要道,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和商圈的拓展。

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想要发展大型商贸载体也一直受到古城保护和市政规划的限制。

江南新区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缺乏对大型服务业发展载体的吸引力。

  4、已有商圈缺乏科学规划。

目前形成的各个商圈虽然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主要还是各自为政式的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

南俊巷和中山中路的服装、后城旅游文化街的古玩、状元街的酒吧等都缺乏相对统一的规划和配置,未能继续发展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商贸旺区。

商圈之间尚未形成协同效应和品牌效应,辐射和增值功能也因此大打折扣。

  5、新老城区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新老城区分处晋江南北岸,资源难以共享,发展很不平衡。

江南新区的商贸发展较为落后,只有兴贤路一条商贸街,且基本囿于日常生活消费服务功能,高端消费尤其是商务消费部分仍然集结在老城区。

老城区服务业无论是规模、层次、领域,还是增速都明显高于新城区,却没有辐射、带动新城区,反而分割了新城区的部分服务功能。

“十二五”期间江南新区服务业的发展要克服空间布局规划滞后,区域分工不明确,空间资源开发无序,同质化竞争等弊端。

  6、服务业人才较为缺乏。

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

观念上的轻视,加之城市品位、地理位置和企业能级等方面的原因,鲤城区服务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不理想,金融业、物流业以及其它新兴服务行业都缺乏高素质的实用人才,人才缺乏成为鲤城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发展瓶颈。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围绕建设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的总体目标,以突出优势、拓宽领域、优化结构、增强功能为重点,科学布局,合理定位,打造滨江现代化商务聚集区、古城商贸文化旅游核心区、江南工贸物流新兴区、紫帽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构筑“以文化创意、总部商务、休闲旅游业为引领,以高端商贸、现代物流、金融地产为支撑,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都市型服务业竞相驱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高层次、高增值、强辐射”的现代都市型服务业体系,全力打造泉州中心城区总部商务服务中心、高端商贸服务中心、特色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专业物流配送服务中心,使鲤城区成为带动全市、辐射闽南、影响海西的现代都市型服务业核心区。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明确定位的原则。

依据鲤城区在环泉州湾核心区域(980平方公里)的区位、基础和条件,科学制定符合鲤城区发展实际的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功能布局,分别定位发展总部商务聚集区、高端商贸聚集区、特色文化旅游聚集区和专业物流聚集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贸、文化旅游和工贸物流。

  2、扬长避短、突出优势的原则。

在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的选择上,注意凸显优势、发挥特色,滨江两岸聚焦商务楼宇和总部型生产性服务,老城区着力开发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资源,江南新城利用密集的交通节点优势发展“道口物流”,尽量扬长避短,顺势而行。

  3、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加强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使旧城区、旧厂房和旧社区的改造和新区域、新行业、新企业的投资遵循各个服务板块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规划。

在发展运作中,强调以市场为取向,以企业为主体,依托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4、科技支撑、外向牵动的原则。

坚持科技先行,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提升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注重发展总部化、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高层次、高增值的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的发展定位既要立足鲤城,更要眼光向外,积极开拓域外市场,扩大鲤城区服务业在全市和海西的占有率和辐射力。

  5、政策支持、择优扶强的原则。

研究并把握国家和省、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进一步修订适合鲤城区区情的具体政策措施,优先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通过典型引路,抓大放小,择优扶强,加快服务业发展。

  (三)预期目标

  “十二五”期间,鲤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1、总量规模继续壮大。

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7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占GDP的比重达到58%以上(剔除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统计数据)。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7%。

  2、内部结构持续优化。

第三产业六大行业的增长预计如下:

交通邮电仓储业2015年预计可以实现增加值13.6亿元,年均增长8%;批发零售业预计可完成54.9亿元(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测算),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1%,年均增幅14%;住宿和餐饮业2015年预计可实现增加值8.92亿元,年均增幅10%;金融业2015年预计实现增加值38.3亿元,年均增长17%;房地产业2015年预计可实现增加值12.3亿元,年均增长17%。

金融地产业合计占服务业增加值约30%;其他服务业2015年预计实现增加值49亿元,年均增长14%。

  3、就业和增长贡献不断提高。

到201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0%,对税收收入的贡献达到60%,其中总部型服务业纳税占服务业纳税的比重超过30%,现代服务业成为鲤城经济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继续往“三二一”方向转变。

  4、服务业态持续完善。

作为泉州中心城区总部商务服务中心、高端商贸服务中心、特色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专业物流配送服务中心的地位得到加强,对全市和海西的辐射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以文化创意、总部商务、休闲旅游、高端商贸、现代物流、金融地产、软件信息、中介咨询、社区服务为代表的都市型服务业体系日臻完善。

  三、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根据鲤城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特点,按照“实施产业层次提升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中心城市服务辐射功能,凸显在环泉州湾核心区的主体地位”的要求,构筑“古城新区联动、山水四区协同”的空间布局,打造滨江现代化商务聚集区、古城商贸文化旅游核心区、江南工贸物流新兴区、紫帽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凸显滨江现代化商务聚集区的生产性服务功能,提升古城商贸文化旅游核心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增强江南工贸物流新兴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紫帽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生活服务功能。

  

(一)滨江现代化商务聚集区

  依托晋江鲤城段15公里长的滨江岸线,凸显滨江景观特色,致力打造滨江新城,加快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商务办公区、休闲商业区、文化娱乐区、高尚居住区和滨江湿地生态公园,提升晋江鲤城段开发建设水平和品位,与笋江路城市综合体(江南新城)毗邻相接,交相呼应,展现繁华现代的新城形象,成为鲤城中部崛起的新增长点和新亮点。

  1、滨江总部经济聚集区。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以鲤城滨江(金塔段)总部经济区获批环泉州湾三大总部经济聚集区之一为契机,建立全程服务机制,搭建高效服务平台,为本地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吸引外部公司总部入驻创造条件;实行“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模式,尽力把鞋服纺织、机械汽配等传统产业的总部研发功能和商务功能留在鲤城;发展“人缘型”经济,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吸引泉州籍乡亲回乡创办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

  2、滨江现代商务发展轴。

江滨南北路周边,具有独特的滨江优势和绿色空间优势,江滨文化主题公园、临漳门、浮雕群、笋江桥、顺济桥等构成一曲“笋江新韵”,极具商务和休闲功能。

江滨北岸的笋浯社区、南岸的新步社区、延陵社区具有较大的改造和拓展空间,可以打造滨江现代商务发展轴,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务、金融保险等现代商务服务业,力争建成一个引领鲤城、代表环泉州湾中心城区中央商务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商务发展轴。

  

(二)古城商贸文化旅游核心区

  古城片区是名城泉州的魅力所在,是泉州1300年历史沧桑的缩影,具备一个消费型城市几乎所有的传统要素,知名度和吸引力极高。

要凸显历史文化遗存特色和古城风貌,整合资源、集成优势,充分发挥其作为要素资源配置中心、现代商贸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着力培育文化创意、高端商贸、休闲旅游与民生消费,突显消费、休闲、品牌与文化特色,打造海峡西岸中部重要的城市消费“天堂”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1、古城高端商贸服务中心。

实施“三旧”改造、推进城市更新将是“十二五”时期古城区发展的着力点,是实现旧工业腾笼换鸟、现代服务业加速扩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要加速推进美食街北延段片区、龙头山片区改造工程,规划建设集商贸步行街、商业总部、写字楼、居住为一体的泉州市区新型商贸中心。

适时启动西街片区、城南片区(二期)、水门片区、笋浯金山片区改造,规划建设集文化创意、休闲娱乐、观光旅游、高尚住宅为一体的现代商贸服务中心和集购物、餐饮、娱乐、办公、商住为一体的现代商住楼。

  2、古城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以“激发古城活力、弘扬闽南文化、发展创意经济、打造创意高地”为目标,按照“文化创意——城市品位——城市影响力”的发展思路,实施文化引领力提升战略,建设“创意鲤城”,努力把古城打造成为海峡西岸中部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和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

  3、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

加快发展古城旅游经济,积极打造以中山路为主轴,以开元寺、府文庙、天后宫为核心的“一线三片”旅游路线。

深度开发古城丰富的“海丝”文化、宗教文化、“侨”文化、闽南文化、泉台民间交流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机融入现代商业、娱乐、休闲等元素,推动旅游业发展,打响“海丝”、“海峡”、古城休闲和自然生态特色旅游品牌。

  (三)江南工贸物流新兴区

  随着“一湾两翼三带”大城市规划的实施,泉州城市的发展将由集中式演变为组团式,作为江南组团核心的江南新区在完善提升商贸服务功能的同时,重点发展工业物流、工业设计、工业贸易等为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以江南新区城市综合体为窗口、以江南高新园区为依托、现代化物流网络发达的工贸新城。

  1、江南新区城市综合体。

依托笋江路两侧2000多亩规划用地,凸显核心区位优势,合理布局高尚住宅、大型商场、物流服务、星级酒店、休闲公园、科教文卫等功能设施,全力打造江南新区重要的商贸聚集中心和高品位的生活居住中心,全面彰显江南新区的城市形象。

  2、江南道口物流聚集区。

江南新区拥有泉三高速泉州段的两个道口,站前大道横穿整个新城区,陆路交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应以汽车、汽配、钢材交易市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工贸物流,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枢纽的现代化物流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3、江南高新产业服务区。

依托江南高新园区,积极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承接型、延伸型、互补型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大型服务业载体项目,优先发展与先进制造业交融的富有产业链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四)紫帽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加强紫帽山、乌石山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生态区域发展规划,在强调生态保护的同时,完善旅游活动项目和旅游配套设施,把紫帽山文化旅游生态区建设成以生态功能为基础,历史文化为特色、休闲度假为核心,自然和人文景观和谐发展的城市生态文化公园。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先导型服务业品牌化

  先导型服务业对于整个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是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

着眼于我区区域服务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确定文化创意、总部经济、休闲旅游产业作为我区服务业发展中的先导型产业。

  1、致力发展创意产业

  以“激发古城活力、弘扬闽南文化、发展创意经济、打造创意高地”为目标,融合文化、旅游、商业、会展、休闲娱乐等产业,大力拓展产品创意、服务创意和商业模式创意,建设“创意鲤城”,力争到2015年把鲤城打造成“海西创意名城”,提升鲤城“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

  老城区突出“一核四片区”:

以泉州创意文化宫和府文庙城市音乐广场为载体,汲取国际先进发展理念、聚集文化创意行业领先思维,打造集文化创作、展示、办公、休闲娱乐于一体,复合传媒、动漫、设计、成长教育等多行业的,形式和内容全面领先的泉州创意文化宫;扶持美食街“183”艺术创意园发展壮大,打造以美食街北拓项目为基地的时尚休闲高端文化区;以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和“T淘园”为中心,把鲤城西部的源和堂、麻纺厂、粮油厂、面粉厂等旧厂房集群连同周边的歌剧团、新门街、龙头山片区等,整体开发成具备商业与会展功能的“泉州品牌园”,以研究品牌、宣传品牌、展示品牌、保护品牌、普及品牌为目标,打造泉州轻工产业顶级品牌设计中心;利用老城区的优越地理位置,良好的商业环境,密集的人流,将侨光电影院改造成演艺秀场,联动中山南路的工艺民俗步行街,打造古城南片以闽台文化和海丝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娱乐街区;以六井孔音乐产业园为龙头,联动华侨新村餐饮酒吧群、泉州影剧院休闲广场,整合开发包含卷烟厂、轻工机械厂、机电厂、机械制造公司、内燃机配件厂在内的一系列旧工厂,重点发展以影视、音乐、摄影、绘画、雕塑等文化艺术元素为主题的餐厅、酒吧、工作室、展厅等,形成鲤城北部时尚文化休闲娱乐带。

  江南新区突出“山水创意”:

利用紫帽山周边地带良好的生态环境,植入高级民间收藏品博物馆、闽南文化演艺馆、分时度假酒店、山地体育休闲等相应文化元素,形成紫帽山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圈,打造“魅力紫帽”;积极策划晋江水上创意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光明之船”闽南文化产业园、“笋江月?

闽南风”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创意滨江”。

  2、精心培育总部经济

  实施总部企业“培育和引进工程”,加快滨江(金塔段)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政策保障机制,大力营造人文化、便捷化、国际化的商务环境,吸引本地品牌企业、上市公司、域外泉籍商会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等到总部经济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

积极推进“回归工程”,抓紧筹建鲤商大厦,吸引鲤籍异地企业家回乡创办企业总部。

积极探索实行“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模式,力促本地外迁企业建设总部大楼,将研发功能和商务功能留在鲤城,发展总部经济。

“十二五”将是泉州企业上市的黄金时期,要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推动华远电讯、中闽百汇、东南医药、日春股份、伍氏特香包等五家总部型企业上市,争取率先实现服务业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力争到2015年,总部型企业纳税占服务业纳税的比重达30%。

  3、全力打造旅游品牌

  充分发挥鲤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和历史、人文、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的特色优势,突出“历史文化旅游”和“名胜风情旅游”主题,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实现单一型观光旅游向复合型文化旅游转变。

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弘扬地方特色餐饮文化,培育和发展旅游购物市场,促进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协调发展,打造海西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多元文化旅游展示地,提升鲤城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1)提升发展“海丝”旅游。

加大“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力度,保护和改善开元寺、府文庙、天后宫为主的宋元历史文化景区,提升古城范围内古街巷历史人文旅游价值,发展访古考察旅游、宗教朝圣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打响“海丝”文化旅游品牌。

  

(2)跨越发展“海峡”旅游。

利用天后宫、通淮关岳庙、泉郡富美宫、花桥慈济宫等连结两岸神缘的宫观寺庙,积极开展海峡两岸宗教交流活动。

举办两岸族谱展示与宗亲传承研讨会,积极帮助来鲤寻根谒祖的台湾同胞梳理、搜寻可靠信息线索和资料,印证鲤台密不可分的血缘、亲缘关系。

加强鲤台旅游线路对接和联合营销,大力发展涉台宗教信仰旅游、寻根谒祖旅游,打好“海峡”旅游牌。

  (3)创新发展古城休闲旅游。

重点开发开元寺西侧三朝巷、旧馆驿、井亭巷为主体的古街巷群,发展“前朝南音”、“古厝茶馆”等具有泉州特色的、体验性质的文化休闲项目。

进一步完善后城旅游文化街、东街状元街、温陵美食街等旅游购物专业街市,重点发展以古玩、古字画、旅游工艺品和文艺表演、地方美食为代表的旅游购物休闲项目,发展延伸旅游文化消费。

利用老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一核四片区”独特的创意资源、人文魅力和老旧工业蕴味,创新发展文化创意旅游。

  (4)开拓发展自然生态旅游。

依托紫帽山生态保护区植入相应文化元素,重点开拓闽南创意旅游生态园、苏夫人姑庙“孝亲文化园”、“爱情百心山”、杨阿苗古民居“家庭私藏馆”、龙岭红色乡村体验游等项目,将苏夫人姑庙、龙岭、安福寺、宿燕寺等环山景点串联起来,打造休闲度假生态文化旅游区。

  

(二)支柱型服务业高端化

  从总量规模、资源特色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地产业将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服务业,对GDP有较强的拉动力,对地方收入有较大的支撑力,对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带动力。

到2015年,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65-70%。

  4、盘整提升商贸服务业

  按照“全力打造泉州中心城区高端商贸服务中心”的要求,考虑“十二五”时期市政府东迁的影响,从商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出发,调整商贸服务业的规模结构、业态结构和布局结构,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

“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年均增长17%,批发零售业增加值预计年均增长15%。

  

(1)推动商贸业态向高端化发展。

推动中小型消费品市场提档升级,尽快向专业连锁商场、主题购物中心和品牌展销中心等新型业态转型。

加快转变满街小店面林立的低档次形象,促进商贸业态从平面到立体(楼宇)、从零散到集中(专业特色街)、从街巷到“厅堂”(专业市场)转变;加快泉州市温陵商贸中心、盛世摩登、聚鑫通信广场、百脑汇等商业中心的建设,鼓励国内外知名商业连锁企业、顶级专卖旗舰店入驻,争取在江南新区引入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mall),提升零售商业能级和业态水平,形成都市商业氛围浓厚、彰显商业品牌价值的泉州中心城区高端商贸服务中心。

  

(2)提升专业特色街市。

一是打造高端时尚品牌“十里长街”。

立足新门街西段“名门?

时尚”项目和涂门街名品服饰街已有商圈,加快培育和提升新门街东段品牌档次,力争向西辐射延伸到江南新区笋江路主街,构建泉州中心城区最具消费集聚功能的“十里长街”。

二是培育高端奢侈品消费中心。

在市人民医院旧址建设以珠宝首饰、名服名表名包为代表的高端奢侈品消费中心,填补泉州奢侈品专业市场的空白。

三是实现传统商业高端化提升。

重点改造以中山路、东西街等“三路十街”为代表的传统特色商业街,争取率先建成一条特色鲜明的泉州古城商业步行街。

继续繁荣提升以南环路——常泰路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