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0856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 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 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 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 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docx

《第一单元 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docx

第一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

第一单元 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

单元导航

[单元概述]

中世纪的欧洲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但天主教会的势力遍布各地,教会不仅拥有精神权力,而且拥有世俗权力,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王权不断得以加强,从而出现“新君主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国家疆域。

“新君主”大都发展成为专制君主。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西欧专制君主的典型代表,与此相呼应,俄国出现沙皇专制,成为东欧专制统治的典型。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是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

基督教的神学角度肯定君主统治的合法性。

阿奎那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

近代一些先进思想家对“君权神授”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自17世纪起,民主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斯宾诺莎的“民主政体最优论”、洛克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等广为传播,影响着西方,以至整个世界。

[网络结构]

[知识链接]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C.-L.de(Charles-LouisdeSecondatMontesquieu,1689~1755)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1689年1月18日生于波尔多附近拉布雷德城堡一贵族家庭。

1705年入波尔多大学攻读法律。

1716年继承伯父爵位,任波尔多高等法院院长,获男爵封号。

1721年匿名发表《波斯人信札》,以两名波斯游客的通信体裁,讽刺路易十四及1715~1723年摄政时期的法国专制制度,嘲笑上流社会的恶习和荒淫无耻,谴责宗教迫害。

1726年,出卖了世袭的院长职务,潜心著述,漫游欧洲各国。

1729~1731年在英国期间,研究J.洛克等人的著作,赞赏英国议会制度。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一书,他认为罗马所以兴盛是由于实行共和制,其所以衰败则由于实行专制暴政。

1748年他的名作《论法的精神》问世。

此书的副标题是:

“论法律与各国政府体制、风尚、气候、宗教、商业等等的关系”。

它不仅是一部法律、政治著作,而且用自然和社会因素来说明各国历史和不同制度的特点,以彻底否定流行的神学史观。

他揭示国家的目的在于保护政治自由,而自由就是每个公民有权去做为法律所许可的事。

他把政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3个部分,并强调彼此的分立和约束:

立法权必须操在人民代表手中,行政权则归属世袭君主,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常任法官掌握。

这个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后来成为许多资产阶级国家宪法的理论基础。

孟德斯鸠的出发点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贵族和法院的特权,以此约束专制王权。

他只希望改革君主制度,并不想彻底消灭它。

但他批判封建专制暴政,痛责宗教迷信和奴隶贸易,宣扬人权、政治自由和信仰自由等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

   孟德斯鸠的学说对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发生过影响。

1904~1909年,严复将《论法的精神》一书,以《法意》为名译成中文出版。

孟德斯鸠于1755年2月10日在巴黎去世。

卢梭

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著述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激进的雅各宾派的理论向导。

但他的成就远不止此,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艺术原则在后世得到了持续发展。

   卢梭的高祖原是法国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于16世纪中期来到瑞士。

卢梭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他生而丧母,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

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

13岁至15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受很多磨难。

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里,德·瓦朗夫人既是他流浪生活的第一个港湾,也是他过于丰富而略嫌病态的爱情生活中钟情的第一个女性;在这儿,卢梭度过了近10年的浪漫而稳定的生活。

1749年,卢梭的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获奖。

这虽使他一举成名,却也逐渐显示出他同其他启蒙主义者在思想立场上的分歧和差异。

其后,他渐渐地与百科派决裂了。

在法国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度过的几年是他文艺创作生涯中硕果累累的阶段,他的四大名篇《新爱洛绮丝》、《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中的三篇问世于此时。

因《爱弥儿》同时激怒了当局和百科派,卢梭避难逃至瑞士等地,最后回到法国仍不得安宁。

他晚年时在巴黎离群索居,《忏悔录》一书于此时完稿。

1778年,卢梭死在一个侯爵的庄园里。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课堂导学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课程目标]

了解中世纪的欧洲封封建制度和“新君主国”的概况,知道法国路易十四专制和俄国沙皇专制的情况。

[预习笔记]

       

                        

[知能点拨]

1、学法指导

从客观上把握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欧洲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是分散的,政治权力也是分散的;教会不仅拥有精神权力,而且拥有世俗权力;在大大小小的王国里,国王只是最大的领主;城市是中世纪的工商业中心。

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王权不断得以加强。

“新君主国”出现,“新君主”逐步发展成为专制君主。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西欧专制君主的典型代表。

俄国沙皇专制成为东欧专制统治的典型,圣彼得堡与巴黎并肩成为东欧和西欧的文化中心。

2、关于“新君主国”应从出现、发展及作用等方面把握:

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成为最早一批走向集权的国家,被称为“新君主国”。

“新君主”打破了封建割据局面,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国家疆域,成为名符其实的“一国之君”。

这一时期领土明确的国家开始形成,后来被称为“民族国家”,而常备军的产生,是近代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君主”扩大并巩固了王权,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专制王权的专制经济有哪些表现?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西欧专制君主的典型代表。

路易十四通过各种手段,削弱贵族权力,把贵族变成国王的仆人;把天主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借助天主教会宣杨“王权神授”;建立常备军、常备警察部队,成为专制王权统治的有力保障;重用财政大臣柯尔柏,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

俄国沙皇专制成为东欧专制统治的典型。

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表明自己要像罗马皇帝恺撒那样行使专制权力;他设立“缙绅会议”,统一制定全国的法律和经济政策;实行“特辖制”,独断专行;建立禁卫军,对大贵族进行无情镇压。

彼得一世对内实行欧化改革,向西欧学习,对外极力扩张,形成俄罗斯帝国。

其帝国建立农奴制的基础之上。

[例题解析]

例:

近代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这样民族概念的出现

C.“新君主国”的兴起

D.常备军的产生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学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新君主国”的出现,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国家疆域。

“新君主国”兴起以后,开始建立起常备军的产生,是近代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中世纪欧洲统治的说法是: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天主教会不仅拥有精神权力,而且拥有世俗权力

B.国王是教会的世俗统治者

C.国王不能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

D.城市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财政系统

2.、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专制独裁

D.重商主义

3、对彼得一世改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向西欧学习,对外极力扩张

B.设立“缙绅会议”

C.实行“特辖制”

D.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

二、非选择题

4、恩格思说:

“王权是进步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第2课为君权辩护

[课程目标]

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预习笔记]

[知能点拨]

1、学法指导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是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

基督教要为现存的政治秩序辩护,从神学角度肯定君主统治的合法性。

随着欧洲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出现“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学说,他从天论的神学的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还是从近代科学及世俗的角度来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2、“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的观点有何异同:

阿奎那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明确提出了“君权神授”说,推行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

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近代先进思想家对“君权神授”的观念提出了质疑,提出“君权至上”论,反对教皇及民众对王权的约束。

阿奎那、马基雅弗利及霍布斯等人的学说,无论是从神学的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还是从近代科学及世俗的角度来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这符合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但这些学说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合时宜。

【例题精析】

例:

把理性引进科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的是:

A.阿奎那B.詹姆士一世C.马基雅弗利D.霍布斯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本知识的能力。

阿奎那订为,凡接近自然过程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在自然界,支配权总在单一的个体手中。

因此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也才最符合上帝的本意。

答案:

A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①既然自然界最终只有一个权力(大前提)②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是世俗的统治

者(小前提)

③那么,君权是神圣的(结论)

A.合理B.不合理

C.大前提合理,小前提合理,结论不合理

D.大前提和小前提不合理,结论合理

2、下列著作,作者和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A.霍布斯《神学大全》“新君主国”

B.马基雅弗利《利维坦》“君权神圣”

C.阿奎那《君主论》“人人对人人的战争状态”

D.霍布斯《利维坦》“人人对人人的战争状态”

二、非选择题

3、马基雅弗利的主张怎样?

有何影响?

第3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课程目标]

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预习笔记]

[知能点拨]

1、学法指导:

通过学习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斯宾诺莎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洛克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对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德斯鸠对分权思想做了系统的论述;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2、对近代民主思想家的观点要从其特点去把握:

斯宾诺莎是“民主政体最优论”,洛克是“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是“三权分立学说”,卢梭是“人民主权论”。

[例题精析]

孟德斯鸠“三权学说”的进步意义主要在:

A.立法、司法、行政互相独立、互相监督

B.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C.有利于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暴政的出现

D.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意义”,旨在考察对学生课本知识的理解,A项是三权分立本身的含义,不是其进步意义,B项与进步意义有联系,但不密切,D项说法本身不正确,所以选C。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出现之前,每个人都享有自然权利和“自然赋予全体人类的一切物品”,一切商品都是共有的。

人类为占有这些生存所必须的特品,无休止的厮杀。

于是人类意识到成立国家以确保和平的必要性,彼此订立协约,建立了国家,从上述观点看,霍布斯是

A.文艺复兴思想家

B.宗教改革思想家

C.社会主义思想先驱

D.启蒙思想先驱

2、卢梭主张的“社会契约论”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否定了专制王权②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③揭示了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④否定了宗教的权威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3、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

对“启蒙思想”这一历史概念最准确的表达是

A.批判了旧制度,对新社会提出设想的思想

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二、非选择题

4、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分权学说。

该学说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发展,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块基石。

请回答:

①洛克分权学说的基本内容。

②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谁?

指出他的学说和洛克学说的差异。

 

③说明“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和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④说明“三权分立”原则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教学检测

一、选择题

1、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特征有

1土地所有权是分散的,政治权力也是分散的

2天主教会不仅拥有精神权力,而且拥有世俗权力

3在大大小小的王国里,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是最大的领主

4城市是中世纪的工商业中心,其内部管理不受国王或大封建领主的干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15世纪开始,不属于最早一批走向集权的国家是

A.西班牙B.俄国C.英国D.法国

3、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活动有

A.把天主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

B.被臣民尊称为“太阳王”

C.巴黎引领着欧洲文化的潮流

D.对内实行欧化改革

4、伊凡四世改革的措施有

①设立“缙绅会议”②实行“特辖制”③用参政院取代贵族会议

④设立宗教事务管理总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

5、“君权神授”与“君权至上”的相同之处是

A.从神学的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

B.从近代科学及世俗的角度来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C.强调国家权利的集中和统一

D.称赞新君主国,蔑视世袭君主国

6、开启近代民主思想先河的思想家是

A.斯宾诺莎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卢梭

7、洛克的财产权观念

A.对封建地主有利

B.对农民有利

C.对商业者有利

D.对新兴资产阶级有利

8、对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图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1—行政权B.2—立法权

C.3—司法权D.2—司法权

9、卢梭追求的首要目标是

A.自由B.博爱C.平等D.和谐

10、以下作者、著作和主张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斯宾诺莎——《伦理学》——思想自由,行动守法

B.洛克——《神学政治论》——“天赋人权”

C.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

D.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

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

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材料二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

以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

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全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等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所表达的主张是切实可行的吗?

为什么?

12、欧洲启蒙运动时的启蒙思想家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回答:

(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社会学说?

其中后期应用得到最广泛的学说是什么?

(2)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

为什么?

(3)康有为和孙中山各选择了何种社会学说?

结果如何?

说明了什么?

第1课欧洲的君主专制

一、选择题

1.C2.D3.A

二、非选择题

4.①中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权是分散的,政治权力也是分散的;教会不仅拥有精神权力,而且拥有世俗权力;在大大小小的王国里,国王是最大的领主;城市的管理不受国王或大封建领主的干预。

    ②15世纪开始,出现“新君主国”,“新君主”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国家疆域。

“新君主”扩大并巩固了王权,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③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西欧专制君主的典型代表,在其统治时代,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巴黎引领着欧洲文化的潮流。

俄国沙皇专制成为东欧专制统治的典型,到18世纪,俄国成为欧洲的强国,首都圣彼得堡与巴黎并肩成为东欧和西欧的文化中心。

    所以,恩格斯的话是正确的。

 

第2课为君权辩护

一、选择题

1.B

2.D

二、非选择题

3.主张:

①最早提出“新君主国”的概念。

这是对中世纪以来盛行的“君权神授”理论的否定。

②抛弃自古以来的“美德”政治观念,提出为了维护手中的权力,君主可以不择手段。

这是其推崇的治国之道。

③现实目标是意大利的统一。

影响:

对“君权神授”的观念提出了质疑,从世俗权力的角度出发,为新君主国进行论证,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这符合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但这些学说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合时宜。

第3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一、选择题

1.D

2.A

3.A

二、非选择题

4.①洛克主张,代表人民的立法权与君主执掌的行政权应分开,前者高于后者。

②孟德斯鸠。

他的学说和洛克学说的不同之处是:

洛克对于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区分,并把两者均归于君主。

孟德斯鸠则把行政和外交权加以合并,统称为行政权,同时增加了司法权,并主张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独立,君主享有行政,从而使三权之间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并互相监督制约的关系。

③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通过以权力制约权力来预防专制与政治腐败。

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在于推动了当时西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4)美国政府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部门组成,分别执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教学检测

一、选择题

1.D

2.B

3.A

4.C

5.C

6.A

7.D

8.C

9.C

10.B

二、非选择题

11.

(1)国家学说:

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

人权学说:

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共同意志,并不是个人的不受限制的自由。

法治学说:

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来决策和立法,是不可能的,是空想的。

12.

(1)社会学说:

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学说。

(2)不同:

中国的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兴民权,走君主立宪之路,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促进了戊戌变法,但很快失败了。

法国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思想动员,成为强大思想武器,促进法国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思想缺乏广泛社会基础,革命性远不如法国启蒙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规律过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1)康有为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孙中山选择了三权分立制。

结果,君主立宪制未能实行三权分立制虽然实行了,但所立的中华民国则有名无实。

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