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0618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买文具

教学内容:

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景,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难点:

简单小数的读、写;小数意义的理解,小数的写法。

课前准备:

挂图,钱币模型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知:

1、认识小数。

⑴出示课本插图。

⑵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⑶教师巡视,发现并帮助个别理解不当的学生。

⑷认识小数。

像3.50、1.06、16.85、0.85、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①这里的“……”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除了这几个,还有无数的小数。

②引导观察小数的特征。

教师说明这个“.”是小数点。

2、小数的读法。

提出问题:

小数该怎么读呢?

教师范读.以16.85为例.板书:

16.85读作:

十六点八五.

教师边读边出示板书.教师说明小数读法的要求.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按数字顺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来读。

读一读:

0.020.310.502.410.338.0520.004.135教师要特别注意强调小数点右边的数的读法。

3、小数的写法:

比如:

5元4角可以写成5.4元

尝试练习:

3元5角2元5角5分15元6角

这里要特别注意:

8角=0.8元5分=0.05元两者进行比较,明确角与分的书写位置。

二、巩固练习:

课本P2试一试

德育渗透内容:

要让学生收拾好纸币模型,不乱扔纸屑,教育学生讲究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以“身边事物引入”“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待定意义”“小数的写法”为主线,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获取小数的读法技巧,实践证明这种以知识点为线索的设计对于本次内容的学习是比较实用,比较恰当的。

2、货比三家

教学内容:

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小数大小及同伴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比较小数的大小

课前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知:

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⑴让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有哪些文具,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

⑵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⑶比较过程、方法。

首先,是要求学生说出各家文具店铅笔盒的价格。

奇奇文具店:

4.9元,丁丁文具店:

5.1元。

然后,使学生明白要比较哪家铅笔盒便宜,其实就是比较4.9元和5.1元的大小。

学生比较的方法可能有:

⑴把元改写成几元几角来表示。

4.9元=4元9角,

5.1元=5元1角。

根据生活经验,判断5元1角大于4元9角,即5.1元大于4.9元。

⑵以5元为中介,进行间接比较。

4.9元比5元少,5.1元比5元多。

⑶可能看成角来比较:

4.9元是49角,5.1元是51角,51角大于49角。

⑷通过比较整数部分来判断4.9元,小数点左边的数是4,这个数就是4元多。

5.1元,小数点左边的数是5,这个数就是5元多。

⑷板书:

4.90元<5.10元

2、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如:

找出2.63、2.36、2.65中最小的数。

先比较2.63与2.36的大小2.63>2.36然后再把小的数(即2.36)与第三个(2.65)进行比较.得出结果:

2.36<2.65,所以,在2.63、2.36、2.65中最小的数是2.36。

在这个比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

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后,一定要取出小的哪个数再与第三个数比较,这样才能判断出最小的数。

板书设计: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4.90元5.10元

找出2.63元、2.36元、2.65元中最小的数

2.36<2.63<2.65

教学反思:

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探究、解决,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实施的焦点在于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变“灌输中心的教学”为“对话中心的教学”。

3、买书

教学内容:

没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具体问题情境,探索没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

课前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⑴投放问题情境。

⑵让学生说说画面意思。

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题目。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整理出:

一共花了多少元?

⑶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教师出示解答算式:

3.2元+11.5元=()元

⑷探索算理和算法:

①估一估:

大约有多少元?

②让学生各自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算法有: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147角=14.7元。

第二种:

用竖式计算

3元2角

+11元5角

14元7角

第三种:

用小数计算

3.2

+11.5

14.7

③讨论:

第一种算法——统一化成角为单位。

第二种算法——元归元相加,角归角相加,第三种算法——以元为单位相加。

计算小数竖式加法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2、拓展知识

⑴提出问题。

⑵判断解决问题,写出算式。

11.5元-3.2元=()(元)

⑶列竖式计算

竖式:

11.5

--3.2

8.3

板书设计:

买书

3.2+11.5=()元

3.2

+11.5

14.7

教学后记:

强调:

①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

②与整数加减法中的数位对齐原则相统一。

4、寄书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2、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课前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⑴出示问题情景,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情景。

⑵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

如: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

1.6+12.4=?

⑶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独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计算。

学生计算的方法可能有:

第一种:

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1.6元=16角12.4元=124角16角+124角=140角140角=14元

第二种:

按不同单位分别相加1元+12元=13元6角+4角=10角=1元

13元+1元=14元或1元6角

+12元4角

13元10角

13元10角=14元

第三种:

列竖式计算

1.6

+12.4

14.0

也就是14元

提醒学生注意处理进位问题。

2、拓展练习:

提出问题:

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⑴列出算式:

12.6-1.6=元

⑵选者正确的计算方法。

要求或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

12.4

-1.6

10.8

⑶交流计算方法和过程

处理退位问题

小数点对齐

板书设计:

寄书

1.6+12.8=()元12.4-1.6=()元

12.4

1.6-1.6

+12.8

14.4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小数以及小数基本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处理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交给学生。

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到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估算到列竖式计算,最后到总结,每个过程都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思想交流碰撞出闪光的火花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二单元:

1、“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②、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①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

②找不出对称轴;③给出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另一半。

课前准备:

剪纸艺术作品,建筑物图片,剪刀等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剪纸艺术和建筑物图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的对称图形。

用投影展示(剪纸作品和建筑物图片)。

二、动手实践,发现对称:

1、学生动手操作

⑴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出图案。

⑵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⑶揭示对称图形

师:

仔细观察,我们剪下来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

这个图形是对称的。

师:

什么是对称?

生:

左右两边一样大。

师:

你怎么知道左右两边一样大呢?

生:

对折一下就知道了。

师:

真聪明!

像这样对折以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

让学生独立操作,主动探索,在自己亲自动手的实践中感受对称图形的特点。

师:

让学生摸一摸折痕,感受一下对称轴的特点。

师:

让学生试一试,不沿对称轴对折,看一看图形左右两边会不会完全重合。

通过这样的检验,使学生明白只有沿着对称轴对折,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才能够完全重合。

三、理解应用,判断对称

完成课本第14页的1、3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15页的1题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教学反思:

把新的课程理念融入课堂之中将教材的意图与学生的认识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整堂课是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感知对称轴的美,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了实处。

2、“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镜子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①、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和具体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②、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

③、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镜子中形成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且和实际的图形是相反的。

镜子成像问题。

课前准备:

观察镜子里的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迷,好吗?

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脸上脏不脏,看它就知道。

(打一日常用品)(谜底“镜子”)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镜子有关,镜子中也有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镜子中的数学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教师示范

⑴剪一个黑体字“王”的一半。

⑵、把镜子放在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生:

⑴、看到整个“王”字。

  ⑵、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探索使认识得到深化。

2、镜子里的像与实物的关系。

同学们,请你在镜子面前举起你的右手,看看镜子里的你举的是右手吗?

请你眨眨你的左眼,看看镜子里的你眨的是左眼吗?

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体会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和实际是左右相反的。

小结:

我们经常照镜子,但不一定意识到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和实际是左右相反的,你举右手,而镜子里的你却举的是左手。

三、作业布置:

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板书设计

镜子的成像规律:

⑴对称

⑵相反

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我利用我与学生之间的“镜子”关系,具体、形象、生动,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动机,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并为后面的教学铺平了道路;在问题的设置上简洁、明了、有层次,让学生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挑战,跃上了新的台阶。

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①、结合学生已往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图形。

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把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不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师:

这节课,我请大家先看一小段动画。

画面1、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还是旋转现象。

老师明确告诉学生,这是平移现象。

画面2、转动的风车,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老师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旋转现象。

然后教师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想象,使学生掌握新知。

结合刚才两个动作,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重点就是认识并能区别这两种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重现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为后面的学习积累丰富的表象,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和关键。

二、说一说,做一做,丰富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1、完成课本18页

⑴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0”。

⑵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

2、做一做:

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让学生说怎么做的)

三、在运动中把握图形平移的特征:

课件展示情景:

有一条船,在水里航行,船头一只红鸟,船尾一只绿鸟,当小船靠岸后,红鸟和绿鸟发生争吵,红鸟说:

“我在船头,经过的路长一点”。

绿鸟说:

“不对,不对,我停在船尾,经过的路才长一点呢”。

如果把船放在方格纸上,我们再观察究竟谁经过的路更长一点呢?

(学生:

数一数,他们分别移动了几个格)

大家想一想,如果小鸟停在桅杆上,经过的路程又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论?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

(小组交流、汇报)

小结:

看一个图形移动几格,只需看图形上的任何一点就行。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的特点:

上下、左右移动

旋转的特点:

转动的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不足的地方有不少,比如在画平移后的图形这个重要环节上,留给学生自己探讨的时间比较少,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4、“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①、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②、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③、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不知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课前准备:

投影仪及一些美丽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案:

1、⑴欣赏:

紫荆花。

这个图案漂亮吗?

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

漂亮,它是由5个花瓣形成的)

⑵电脑制作动画旋转过程。

         ⑶观察整个图案,想一想,它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不难回答是有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

2、⑴欣赏风筝,找出图案特征

  ⑵怎样运动得到的。

⑶电脑制作平移过程。

二、说一说

课本余下的两副图形,哪个图案是由平移得到的?

哪个图案是由旋转得到的;再说一说课本的四副图案,哪些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有几条?

三、动手操作,绘制美丽的图案

1、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课本第23页“画一画”第1题

2、继续画下去。

课本第23页“画一画”第2题

四、拓展练习,绘制美丽的图案

我们已经欣赏了一些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出一副美丽的图案?

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看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和谐,最独特。

`

五、展示交流,感受美丽的图案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作品。

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不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绘制美丽的图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两个:

一是给学生的展示机会不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创设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

二是整节课给我的感觉像是在上美术课,有点偏离数学课的特点,如何有机的把两者融会贯通是我正在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三单元:

1、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算一算”“试一试”及第25“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因数是整十熟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提问:

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27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

板书课题:

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为什么50X10=500呢?

你是怎么想的?

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生答:

50X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50相加,就是500。

教师可以介绍50X10=50X2X5

=100X5

=500

或50X10=5X(10X10)

=5X100

=500

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X20,12X40,120X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4、练习:

30X40140X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1)先计算14X3=42

(2)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X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27页1、2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8页1、2

第2题有多种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28页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第28页5

脱式计算,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并注意算式中括号的作用。

板书设计: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50X10=50X2X550X10=5X(10X10)

=100X5或=5X100

=500=500

教学反思:

1、关注计算过程,重视对算理的理解

2、创设学习情景,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

找规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第一个到达终点。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基础练习(脱式计算)

 11×12+3630×23+8670×90-150

800-22×21(37+13)×2612×31-12

三、综合运算

1、看谁写得多。

()×()=400(  )×()=1200

()×()=400(  )×()=1200

()×()=400(  )×()=1200

2、南瓜每筐22元,萝卜每筐18元,买了10筐南瓜和20筐萝卜。

(1)两种蔬菜各付多少钱?

(2)一共应付多少钱?

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算法。

第1小题中强调“各”字,就是“分别”的意思。

 南瓜:

22×10=220(元) 萝卜:

18×20=360(元)

第2小题解法多样化,让学生尝试列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2×10+18×20=580(元))

3、根据下面的价格来计算。

品名单价

篮球60元足球35元

排球40元羽毛球拍18元

书包30元

1)买20个足球,要付多少钱?

2)王老师要买35个书包,带上1000元够吗?

3)黎明带上200元,可以买哪些东西?

4、王师傅一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能加共26个零件。

工作5天能加工多少各零件?

(26×8×5)

四、课堂小结通过练习,你懂得了什么?

五、板书:

()×()=400(  )×()=1200

()×()=400(  )×()=1200

()×()=400(  )×()=1200

2、住新房--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景,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实践调查

课前让学生在汇景新城作实地调查,调查本小区住户情况

二、课内交流

1、让同学们根据调查所得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的题目独立列式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1)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A、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

B、师:

根据以上的结果你能判断“这栋楼能住150户吗?

(2)讨论算法

三、习题巩固:

1、试一试

11×4324×1244×21

2、练一练:

第1、2题

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她为同学们购置书包和文具,一个书包24元,一个文具11元,买书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钱?

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住新房

14

X12

28

14

168

教学反思:

1、如何处理算法多样性与算法的优化关系?

2、估算与计算。

3、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电影院)

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16×1112×1432×21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

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告诉我们什么?

(3)列出算式:

板书:

21×26或26×21

A、先估算结果

解决:

这个电影院大概能坐多少人?

够500人坐吗?

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B、探索笔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在上节课内容基础上,只是多加了进位,在全班汇报,教师把计算过程展示于黑板。

(4)引导学生将所有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特别是书上

出现的三种,比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书写竖式:

强调:

A、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比较书上3种算法哪一种简单、方便。

四、习题巩固

1、课本31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算法多样,但至少有一题要用竖式。

2、课本32页练一练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