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3.docx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3
课时提升练(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参考时间:
45分钟)
A基础层
1.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 )
①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 ②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 ③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 ④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 ⑤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可分为三类: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②③④均为物理信息。
【答案】 B
2.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解析】 读图知A与B为捕食关系,信息既可由A传向B,也可由B传向A,即A与B间可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
【答案】 C
3.采取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致
C.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
D.限制某一个演替过程
【解析】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该能力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相关。
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可以使其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进而可以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C
4.(2015·珠海模拟)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
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
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
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易爆发虫害
【解析】 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同时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导致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很不容易维持,进而使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易爆发虫害。
【答案】 C
5.(2015·肇庆模拟)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
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特点是( )
A.种群数量多,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分解力弱,生产力强
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
D.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
【解析】 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组成成分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热带雨林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均较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多,故生产力强,分解力也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紧密联系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度都较快。
【答案】 C
6.生态系统的稳态与生物个体的稳态调节有共同的特点,例如两者都有反馈调节机制。
请据图作答:
(1)图1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
图1
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_________;这种反馈调节对该生态系统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反馈调节:
图2
这种机制调节与
(1)中所述调节的不同之处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学习生物的调节时,建立适当的生物学模型往往有利于生物调节过程的理解,请模仿给出的范例,写出生物调节过程相关的模型。
例:
a代表胰高血糖素,b代表胰岛素,X代表血糖含量。
建立激素对血糖调节的模型如下:
模型:
a
X
b
①若X代表初级消费者,a代表生产者,b代表次级消费者。
建立a、b对X数量影响的模型:
__________。
②若X代表种群数量,a代表出生率,b代表迁入率。
建立a、b对X数量影响的模型:
__________。
【答案】
(1)甲→乙→丙 对生态平衡或生态系统的稳态起自动调节作用
(2)作用刚好相反,使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产生的变化加速,使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和平衡遭到破坏
(3)①a
X
b ②a
X
b
B提升层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信息传递只发生于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B.“花香引蝶”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C.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D.物理信息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解析】 A错误,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异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B错误,花的香味是从花中扩散出来的化学物质引起的,属于化学信息;C正确,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D错误,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
【答案】 C
8.(2015·重庆模拟)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选项能体现信息传递的这一功能的是
( )
A.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D.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答案】 B
9.下列哪个图能正确表示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
( )
【解析】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B
10.(2015·韵关一中模拟)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
B.生物种类越复杂,种群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C.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没有起点和终点,A错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B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主要方面,但并非碳循环的全部,碳循环还包括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的传递过程等,C错误;生态系统中有些信息传递可使生态系统的被捕食者躲避猎捕,故信息传递对捕食者不一定有利,D错误。
【答案】 B
11.(2015·朝阳模拟)生态学家对某草原进行调查后,发现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净生产量(生产者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b→d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的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
C.b点是防止该草原沙漠化必须控制的最大放牧量
D.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上草原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解析】 A错误,生产者的总生产量(即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b→d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是放牧量增加造成的,属于捕食关系;C错误,c点是防止该草原沙漠化必须控制的最大放牧量;D正确,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上草原生态系统会被破坏,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答案】 D
12.蜜蜂是一种群聚的益虫,蜜蜂的筑巢、语言,以及采粉酿蜜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1)蜜蜂的侦察蜂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察蜂跳“圆圈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_____________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包含种间互助和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
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为蜜蜂100只,1朵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的植物花朵,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实验设计见下表:
组别
假 设
操作步骤
预测结果
结论
1
通过花的味道识别
2
通过花的颜色识别
3
通过花的外形识别
①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将3组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每组实验测定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跳舞是蜜蜂的一种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
(2)蜜蜂采集花粉属于捕食,为植物传粉属于种间互助。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①花的味道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②第2组是针对“通过花的颜色识别”进行实验的,因此“模拟花”除颜色外均应与花不同,即白纸要染成黄色,不要有味道,形状不能与花的形状相同。
③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
④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上的蜜蜂的数目。
【答案】
(1)行为信息
(2)捕食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①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②将白纸染成花朵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朵不同
③a.“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
b.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④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数目
13.(2015·黄山模拟)草原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请回答:
(1)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由草、田鼠和黄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单位为cal·hm-2·a-1;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Ⅰ
Ⅱ
Ⅲ
GP
5.56×103
1.76×105
5.93×107
NP
1.3×102
6×103
5.05×107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1.7×105
8.8×106
未利用
——
96.8%
99.7%
由上表可知第__________环节代表田鼠,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该数据不在正常能量传递效率范围内,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碳在草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与能量流动相比,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田鼠等食草动物提供可采食的信息,田鼠能根据黄鼬的气味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是提高__________稳定性。
【解析】
(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Ⅲ的总同化量最多,为第一营养级草;Ⅰ的总同化量最少,为第三营养级黄鼬,因此Ⅱ环节代表田鼠。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76×105/5.93×107)×100%≈0.3%。
而正常能量传递效率范围为10%~20%,主要原因可能是草的大部分能量未被田鼠利用。
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与能量流动相比,碳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并且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
(3)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田鼠等食草动物提供可采食的信息,田鼠能根据黄鼬的气味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1)Ⅱ 0.3% 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间接
(2)CO2 有机物 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
(3)种间 (4)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