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0264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docx

《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docx

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

二是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

中国石油在北京油气调控中心设置油气管道应急办公室,在专业公司及各地区公司设立了维抢修应急指挥协调部门,形成了较完备的管道维抢修应急救援体系。

针对油气管道分布“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按照“区域优化、合理配备、立足自救、企地联动”的原则,分别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6大区域,设立10个维抢修中心、25个维抢修队、8个维修队、1个封堵中心,配备了履带吊焊机、割管机、囊式封堵器等应急抢险设备470余套。

各维抢修队伍通过开展事故抢修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在汶川“5·12”抗震救灾中,我们的管道维抢修队伍为保障被誉为“抗震救灾生命线”的“兰成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中国石油认真贯彻落实《应对法》的要求,在加强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积极开展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形成了以企业生产保障救援为主体,社会救援相应为依托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充分发挥现有专业应急队伍骨干作用和区域优势,建立各片区“资源共享、救援联动”机制。

在专业化救援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专职消防队、危险化学品、油气长输管道、井喷失控、海上应急救援等5个应急救援基地(中心)。

一是整合专职消防队与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

2006年3月,中国石油对所属23家专职消防队伍实施了业务整合,归口安全环保部管理。

组织制定了《消防区域联防工作方案》,将消防队分成8个联防区域,建立消防区域联防机制,提高了整体消防救援能力。

同时,加大资金投入,2005年以来,共累计投入8亿多元,集中采购510台消防车,提高了消防装备的整体水平,使新度系数从0.25提高到0.5。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专职消防队与危化品救援基地合并建设,提高了应对危化品突发事故的能力。

中国石油所属部分企业还被列为国家级危化品救援基地:

大庆、吉林、辽阳、兰州和乌鲁木齐石化被列为国家危化品救援基地,大庆油田被列为国家油气田救援大庆基地,原四川石油管理局被列为国家油气田救援广汉基地。

在2008年宁波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辽阳石化和吉林石化被确定为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单位。

二是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

中国石油在北京油气调控中心设置油气管道应急办公室,在专业公司及各地区公司设立了维抢修应急指挥协调部门,形成了较完备的管道维抢修应急救援体系。

针对油气管道分布“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按照“区域优化、合理配备、立足自救、企地联动”的原则,分别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6大区域,设立10个维抢修中心、25个维抢修队、8个维修队、1个封堵中心,配备了履带吊焊机、割管机、囊式封堵器等应急抢险设备470余套。

各维抢修队伍通过开展事故抢修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在汶川“5·12”抗震救灾中,我们的管道维抢修队伍为保障被誉为“抗震救灾生命线”的“兰成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是建设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

2006年12月,中国石油在冀东油田正式成立了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下设曹妃甸、塘沽和营口3个救援站,现有120人,计划装备能力达到处置Ⅰ级(国家Ⅱ级以上)事故的能力。

目前,已经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了该中心曹妃甸、营口及塘沽3个临时救援站的建设,购置了溢油应急、消防救生、监测通讯、辅助船舶等装备,租赁了3艘应急船舶和3艘拖船。

中心初步建立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实现了语音通信指挥、网络传输等7项主要功能。

中心成立后,已先后开展31次海上(岸滩)溢油应急、海上救生等应急演练。

2008年6月,该中心参加青岛奥帆赛场浒苔应急处置工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做出贡献,被山东省海事局誉为“抗浒苔应急楷模,迎奥帆碧海长城”。

四是建设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

2007年5月,中国石油投资9600万元,对胜利完成土库曼斯坦奥斯曼3井井喷失控灭火任务的四川油气井灭火公司进行装备更新,建成集救援、作业试验、培训演练于一体的综合性井喷失控应急救援基地。

2009年6月8日,集团公司依托该灭火公司成立了中国石油集团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

目前,该中心应急救援专业人员20名,配备了切割、清障、安装新井口和灭火、掩护等设备130余套,并已经具备了应对压力小于70MPa、产量低于200万立方米的高含硫井井喷失控着火的抢险救援能力。

2009年10月28日,中国石油举行了集团公司井喷失控灭火专项演练,检验了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井控救援响应中心的实力,得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和各界观摩专家的好评。

五是建设企业及基层群防性应急保障体系。

中国石油在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不断研究建立生产管理与应急救援相结合的组织体系和基层处置保障体系,并着力做好基层群防性应急保障队伍建设。

各企业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企业及应急救援队伍,并在基层单位中挑选生产管理、安全环保、技术业务骨干和经验丰富的一线岗位员工,组成现场应急处置队伍。

通过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应急工具(设备)等物资,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置程序)并定期演练,提高基层单位处置现场初期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指挥能力。

大庆油田公司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突发事件,建成各级应急救援队伍8类69支。

其中,大庆油田消防支队作为火灾爆炸和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救援队伍,还被定为国家级专业救援队。

另外,大庆油田还在钻探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储运销售分公司、天然气分公司、化工集团、电力集团、总医院集团等二级单位建立钻井井喷失控、作业井喷失控、原油泄漏、天然气泄漏、化工装置事故、电力系统故障和医疗卫生救援等7支公司级应急救援队伍。

该公司还设立应急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并不断加大投入,做到专款专用。

几年来,大庆油田购置了消防、通讯、医疗等应急物资装备,初步建成了品种齐全、分布科学的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所属第九采油厂为新站、葡西作业区分别配备了应急处理集装箱,内有阀门、打孔机、呼吸机等应急设备,并购置了49.97万元的医疗救护车。

六是开展应急救援队伍预防性安全检查。

以专职消防队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应急救援队伍,不但肩负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职责,还按照业务管理范畴,负责企业所属各单位的消防设施等应急设备设施的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各应急设施设备灵活好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前三个季度,仅各专职消防队等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就开展动火监护5563次,参加监护工作5577队次,23206人次;开展巡检6606次,参加巡检工作6004队次,20164人次;开展预防性安全监督检查2260次,参加检查10096人次。

中石油:

为形成常态化的应急管理模式努力

 2009-12-2511:

05:

50 中国安全生产网

摘要:

编者按:

12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第六次会议暨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上,部分中央企业交流了近两年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和经验。

在这里,本网选发一些央企的应急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以供大家借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国办函〔2009〕86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并根据国资委、国家安监总局有关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专门做出批示:

进一步宣贯突发事件应对法,落实集团公司应急管理相关工作,以迎检促宣贯、促落实。

为了做好这次检查工作,集团公司及时做出安排,于10月21日以厅发〔2009〕38号文件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国资委办公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的文件,对企业贯彻和自检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向集团公司领导报告了检查方案。

10月27日,集团公司办公厅根据领导的批示,印发了《关于开展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应对法〉专项检查调研的通知》。

11月1日至12日,由办公厅、安全环保部和法律事务部牵头组织,有关业务板块参加的检查组,分两路和三个片区,对西南油气田、辽河油田、抚顺石化及四川销售公司等部分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现场检查。

现将中国石油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近年来工作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是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工程技术服务、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各个领域。

在中国境内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国外有众多的油气田合作开发及建设项目,业务遍及29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石油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工作。

2008年初,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股份公司董事长蒋洁敏就明确提出: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是检验各级领导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股份公司总裁周吉平在集团公司2009年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

“全面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装备配备,推进应急抢险救援基地建设,在主要生产企业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工作职责,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在集团公司2009年工作会议、安全环保工作视频会议以及公司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上分别就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加快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健全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完善各级应急预案,逐级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石油努力追求和全面树立负责任大公司形象,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保护环境和构建和谐企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应对法》”)颁布实施以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着重做好《应对法》的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面,就中国石油贯彻落实《应对法》,加强应急管理的具体工作情况做以简要总结。

二、《应对法》的宣传培训情况

《应对法》颁布实施后,中国石油将《应对法》纳入到“五五”普法工作和各类应急业务培训工作中,并通过公司内部网络、有线电视以及报刊、杂志等各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

2008年4月,中国石油举办了集团公司级第一期应急管理培训班,对企业应急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120多人进行了培训。

培训班除邀请国务院应急办、法制办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领导、专家来授课外,集团公司主管应急管理工作的总经理助理李润生和部门负责人也都亲自到培训班进行动员和讲课。

培训班主要完成三项任务:

一是按照国务院有关通知精神,宣传贯彻《应对法》,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要求;二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HSE委员会2008年工作会议精神和蒋总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三是结合集团公司当前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业务培训和工作部署。

培训班邀请国务院应急办、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领导、专家,分别就我国应急管理现状、《应对法》、应急预案演练修订和应急平台建设等内容作了专题讲座。

随后,于10月份举办了2期“应急管理专业培训班”,对来自各个企业的141名学员进行了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编制有关要求、风险管理、数字化应急预案、现场急救等方面业务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了应急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进一步推动集团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中国石油进一步加大应急业务培训工作力度,分别在辽阳石化、大庆油田和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举办6期应急业务培训班,并委托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承办了4期应急预案审核员培训班,分别对企业安全环保部门应急管理人员、生产运行部门应急指挥人员和行政管理部门应急管理人员,以及应急预案审核员进行《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预案编制与管理以及应急救援指挥、突发事件信息管理等业务知识进行培训。

共培训各类应急管理和技术人员1200余人,初步建立集团公司应急管理骨干队伍。

公司所属大庆、辽河、吉林等油气田企业,吉林、辽阳等炼化企业,四川、华北等销售企业,川庆钻探等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都积极参加或自行组织开展应急业务培训工作。

三、《应对法》的贯彻执行情况

(一)逐步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依据国家“健全综合应急管理机构和专项应急机构、理顺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的总体要求,中国石油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

组成了由副总经理为主任,总部机关职能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11月,在办公厅成立总值班室(应急协调办公室),作为应急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2008年3月,在安全环保部成立应急管理处,作为应急领导小组的工作机构。

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部门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所属成员企业在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按照“一个中心、两个机构”的组织模式,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经理办公室或生产运行管理部门设置办事机构,在安全环保部门设立应急工作机构,相应的职能部门配备了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

目前,企业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已达2800多人,在开展应急体系建设,组织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培训和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与安全生产其他工作一起布置、考核情况

2009年年初,中国石油制定印发了集团公司《2009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中油办〔2009〕2号),用以指导全年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要点包括加强“一案三制”建设(预案体系、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制度体系)、加强应急支撑体系建设(应急保障队伍、集团公司应急平台、专家队伍、应急信息数据库、专项研究、应急物资和资金)、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应急响应和协调联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发布、应急处置)以及加强宣贯培训等4大类14项工作,并明确要求:

“以《应对法》、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的宣贯为重点内容,制定统一的应急培训计划。

”同时,中国石油在2009年安全环保工作要点中,也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进行安排布置。

在每年开展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评选考核验收工作中,将应急管理列为26大项考核内容之一。

(三)与有关部门建立应急工作机制以及预警情况

2008年,中国石油印发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和总结评估工作制度(试行)》(安全〔2008〕466号)文件,对集团公司各部门、专业公司和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应急主管部门和人员情况进行调查统计。

同时,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警工作机制的通知》(安监总应急〔2009〕105号),统计上报集团公司主管应急工作和应急机构的领导的联系方式,规范和加强自然灾害预警。

通过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业务部门建立了应急信息联系,初步建成了集团公司与内外部的应急联络系统,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

我们针对2009年汛期生产安全事故多发、自然灾害集中等特点,收集整理08年汛期生产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事件案例,起草并印发了《关于2008年汛期事故与灾害情况通报及进一步加强汛期事故防范和减灾工作的通知》(安全〔2009〕373号),对把握汛期安全生产特点、强化防范措施落实和加强应急管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要求。

与此同时,我们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工作,及时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的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预警通知,跟踪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做好灾害防范和信息反馈,对因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主动预防。

2008—2009年,中国石油共接到国家安监总局等政府有关业务部门的应急预警通知(明电)50余次,内容涉及暴雪、大风、暴雨、大雾、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等多种严重自然灾害。

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灾害预警工作,周吉平、廖永远副总经理,办公厅、安全环保部等部门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要认真落实预警通知。

应急管理处严格按照领导指示,抢在第一时间转发预警通知,对自然灾害涉及地区的所属企业进行预警,明确落实预警通知、做好灾害防范和信息反馈等工作的要求,并及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情况,随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各企业在接到预警通知后,能够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立即向所属有关单位转发预警通知,科学制定应急防范措施,认真做好灾害预防工作。

部分受灾单位能够根据受灾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防范灾害的措施,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

正是由于应急准备充分、应急预警及时、应急反应迅速,中国石油所属企业在08年初南方地区发生的暴雪冰冻灾害以及“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没有发生一起生产岗位亡人事故。

(四)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演练情况

2003年初,中国石油针对井喷失控、油气管道、炼化装置着火爆炸,以及危险化学品泄漏、海上严重溢油等5种突发特别重大事故,编制了《突发特别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006年,按照国家对突发事件的四种分类和总体加专项的预案文本管理模式,形成了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6个专项预案;2008年,中国石油按照《应对法》的要求,遵循“科学、实用、简明、易行”的原则,对总体预案和16个专项预案进行修订。

补充制订了《新闻媒体应对应急预案》和《资本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个预案,形成“1+18”的预案模式。

经过不断修订完善,总部层面预案的统领性、指导性进一步增强,与成员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上下衔接,逐步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应急预案体系。

今年6月,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将修订后的集团公司级应急预案已分别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进行了备案登记申请,企业级应急预案也均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进行了备案登记。

在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中国石油不断强化应急演练工作,并在演练中注意抓好“两个重点”,做到“三个结合”。

即,重点抓好基层现场的应急处置演练、重点抓好专项专业化应急演练;一是基层现场处置和企业救援响应相结合,二是企业内部应急和企地联动相结合,三是桌面功能演练与情景模拟演练相结合。

截至2009年10月,中国石油开展集团公司级应急演练1次,企业级应急演练700余次,厂、分公司级应急演练1.5万余次,基层单位组织岗位应急处置演练6万多余次。

2009年10月27—28日,中国石油举行“井喷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这次演练是在《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两周年之际举行的,也是中国石油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以来,集团公司层面组织的第一次演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示范性。

国务院应急办公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省政府有关领导现场观摩了演练并给与高度评价。

在应急演练中,中国石油特别重视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大庆、吉林、冀东、新疆等油田,大港石化、独山子石化,西部管道、西部钻探等公司,以及西气东输等工程项目,都与当地政府联合进行了大规模的应急实战演练,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应急救援反应能力。

特别是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周”活动。

独山子石化于5月12日——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配合独山子区政府组织破坏性地震应急演练;并于6月13日在大项目化工区全压力罐区进行了公司级泄漏着火事故应急演练。

新疆油田公司于6月18日组织公司级井喷失控应急演练。

(五)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中国石油认真贯彻落实《应对法》的要求,在加强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积极开展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形成了以企业生产保障救援为主体,社会救援相应为依托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充分发挥现有专业应急队伍骨干作用和区域优势,建立各片区“资源共享、救援联动”机制。

在专业化救援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专职消防队、危险化学品、油气长输管道、井喷失控、海上应急救援等5个应急救援基地(中心)。

一是整合专职消防队与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

2006年3月,中国石油对所属23家专职消防队伍实施了业务整合,归口安全环保部管理。

组织制定了《消防区域联防工作方案》,将消防队分成8个联防区域,建立消防区域联防机制,提高了整体消防救援能力。

同时,加大资金投入,2005年以来,共累计投入8亿多元,集中采购510台消防车,提高了消防装备的整体水平,使新度系数从0.25提高到0.5。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专职消防队与危化品救援基地合并建设,提高了应对危化品突发事故的能力。

中国石油所属部分企业还被列为国家级危化品救援基地:

大庆、吉林、辽阳、兰州和乌鲁木齐石化被列为国家危化品救援基地,大庆油田被列为国家油气田救援大庆基地,原四川石油管理局被列为国家油气田救援广汉基地。

在2008年宁波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辽阳石化和吉林石化被确定为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单位。

二是建设长输管道维抢修队伍。

中国石油在北京油气调控中心设置油气管道应急办公室,在专业公司及各地区公司设立了维抢修应急指挥协调部门,形成了较完备的管道维抢修应急救援体系。

针对油气管道分布“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按照“区域优化、合理配备、立足自救、企地联动”的原则,分别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6大区域,设立10个维抢修中心、25个维抢修队、8个维修队、1个封堵中心,配备了履带吊焊机、割管机、囊式封堵器等应急抢险设备470余套。

各维抢修队伍通过开展事故抢修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在汶川“5·12”抗震救灾中,我们的管道维抢修队伍为保障被誉为“抗震救灾生命线”的“兰成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是建设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

2006年12月,中国石油在冀东油田正式成立了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下设曹妃甸、塘沽和营口3个救援站,现有120人,计划装备能力达到处置Ⅰ级(国家Ⅱ级以上)事故的能力。

目前,已经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了该中心曹妃甸、营口及塘沽3个临时救援站的建设,购置了溢油应急、消防救生、监测通讯、辅助船舶等装备,租赁了3艘应急船舶和3艘拖船。

中心初步建立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实现了语音通信指挥、网络传输等7项主要功能。

中心成立后,已先后开展31次海上(岸滩)溢油应急、海上救生等应急演练。

2008年6月,该中心参加青岛奥帆赛场浒苔应急处置工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做出贡献,被山东省海事局誉为“抗浒苔应急楷模,迎奥帆碧海长城”。

四是建设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

2007年5月,中国石油投资9600万元,对胜利完成土库曼斯坦奥斯曼3井井喷失控灭火任务的四川油气井灭火公司进行装备更新,建成集救援、作业试验、培训演练于一体的综合性井喷失控应急救援基地。

2009年6月8日,集团公司依托该灭火公司成立了中国石油集团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

目前,该中心应急救援专业人员20名,配备了切割、清障、安装新井口和灭火、掩护等设备130余套,并已经具备了应对压力小于70MPa、产量低于200万立方米的高含硫井井喷失控着火的抢险救援能力。

2009年10月28日,中国石油举行了集团公司井喷失控灭火专项演练,检验了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井控救援响应中心的实力,得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和各界观摩专家的好评。

五是建设企业及基层群防性应急保障体系。

中国石油在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不断研究建立生产管理与应急救援相结合的组织体系和基层处置保障体系,并着力做好基层群防性应急保障队伍建设。

各企业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企业及应急救援队伍,并在基层单位中挑选生产管理、安全环保、技术业务骨干和经验丰富的一线岗位员工,组成现场应急处置队伍。

通过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应急工具(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