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魔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0168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破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魔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打破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魔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打破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魔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打破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魔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打破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魔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破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魔咒.docx

《打破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魔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破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魔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破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魔咒.docx

打破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魔咒

打破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魔咒

中国丰富的制造业商机造就了大批有实力的本土制造企业,他们逐步成长为迷你跨国公司,并最终成为世界级制造企业。

华为确实是一个专门好的例子。

从区域性制造企业动身,中国企业有三条迈向全球市场并取得连续成功可能路径。

制造业亟需第三级驱动

我们前面十几、二十年的进展得益于我们的成本优势,也得益于我们的市场优势。

然而在新的时期,我们看到仅仅依靠前两个驱动差不多不够了。

中国制造业越来越难做了,第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第二确实是原材料的涨价,第三确实是人民币升值,这三座大山压得制造业够呛。

除了这三座大山,事实上还有两个压力,一个确实是企业的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资金成本也在翻倍的增长,利息、资金成本迅速提高,由原先3%涨到现在差不多7%,也确实是说我们成本优势尽管还能够连续,然而仅仅靠那个驱动差不多不够了。

因此企业要迈向世界级,或者要成为一个连续进展的世界级公司,靠前面两级驱动差不多不够了,我们需要第三级驱动,确实是创新。

创新内容专门多,包括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经营和治理的创新。

我想在经营和治理的创新上起码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治理思想,其次是经营模式,第三是治理工具。

——用友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

〝只要中国人做了,其他人就不要做了。

〞这是当今制造业的生动写照。

然而,中国制造的破坏性策略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低成本〞的魔咒,劳动力成本、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都在上涨,以及人民币连续升值,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严肃挑战。

谁能成为〝低成本〞模式的破坏者?

在用友的支持下,研究机构IDCMI对数百家中国制造企业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试图发觉新的〝以后之路〞。

研究发觉,中国制造企业正在经历三个时期:

1、凭借劳动力成本低获得竞争优势。

2、通过采纳先进的机械及设备实现工业化。

3、通过采纳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

在那个过程中,除了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经营和治理的创新。

〝中国工厂〞的低成本魔咒

中国正一步步跃升为〝世界制造工厂〞,这一进程的特点是高速增长、拥有庞大的以后进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独有的挑战。

中国经济也差不多开始面临英国和美国等其他制造业大国曾面临的同样难题,如成本增加、创新的压力、打造和坚持全球声誉等等为此,中国正在为改善制造业的普遍状况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中国制造的真正优势与模式

凭借制造业,中国启动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引擎。

过去5年,约有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来自制造业。

相对开放的工业贸易政策吸引了外商资本投资(每年超过500亿美元),也为中国商品打开了全球市场(2007年出口额超过1.2万亿美元)。

本土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也形成了一个强劲的国内消费市场。

中国的制造企业是一个专门的群体,他们来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而且那个国家的经济目前仍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本土制造业环境的低门槛促使大量本土制造企业竞相设立工厂,要紧进行价格竞争。

广东省的玩具工厂确实是一个典型例子—该省共有5000多家工厂从事玩具生产。

假如算上集合在广东的其他轻工业制造企业,这一数字将成倍增加。

中国丰富的制造业商机造就了大批有实力的本土制造企业,他们逐步成长为迷你跨国公司,并最终成为世界级制造企业。

华为确实是一个专门好的例子。

从区域性制造企业动身,中国企业有三条迈向全球市场并取得连续成功可能路径:

迷你跨国公司。

这些制造企业的产品要紧依旧在中国境内制造,但差不多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这些企业在某一特定市场拥有专门大的市场份额,但不一定是专门大的企业,如江门鹏程头盔和东莞高文内衣制品。

全球性制造企业。

这些制造公司不仅供应在中国运营的品牌厂商,还将服务于世界各地的品牌厂商。

它们将会面对更复杂的供应链,也需要更有条理的产品开发流程。

这些公司必须开发能够反映这种跨国分布的商业模式,比如东艺鞋业。

世界级制造企业。

这些制造公司将开发自己的品牌,在国际上销售。

为了与既有的全球品牌竞争,它们将必须开发全球统一的业务流程,并投资提升在海外的生产能力。

它们必须具备雄厚的研发能力,并将聚焦于整体运营、产品、流程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海尔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参见图1)

图1

不论以何种路径,中国制造企业将不得不应对一些重大挑战,以利用庞大的全球商机走向杰出。

〝中国工厂〞面临的4大挑战

要想完全与全球市场融合并抓住全球化机遇,中国制造业必须应对一些重要的挑战。

图2

作为IDC于2007年年中进行的一项全球性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我们对137家中国制造企业进行了访谈,以了解它们今后两年中的三大业务目标。

这些公司横跨多个行业,其中属离散和流程制造领域占受访公司的80%,且受访公司中65%拥有100~1,000名职员。

调查结果说明,中国制造企业整体上仍旧最关注质量,其次重视增加收入和开发新的市场。

对成本和创新的关注那么分列业务目标的第三位和第四位。

(参见图2)

为了了解制造企业面对的实际压力,我们接下来探讨每一项目标和相关的挑战,并将其分为四个大类进行详细讨论:

挑战1:

成本压力

经济过热。

尽管中国政府对货币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试图抑制通货膨胀,包括将其存款预备金率提高到14.5%,中国的经济仍旧过热。

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消费价格指数(CPI)2007年8月创11年来的新高(6.5%),2007年10月再次达到这一最高点,超过了政府最初打算操纵在3%之内的目标。

原材料、燃料、电力的成本11月份较去年同期上升了6.3%,而10月份为4.5%,原油价格11月份上涨了22.6%。

生产企业成本的上涨只更会提升中国消费价格指数上扬的压力。

因此,要在竞争专门猛烈的市场上保持盈利,中国制造企业正面临着治理成本的挑战。

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外国投资增加加大了压力。

新的劳动法于2020年1月1日开始生效,其中包括对雇用和解雇职员更严格的规定。

新的法律可能推动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政府也在不断鼓舞劳动力从农村迁移到都市地区,以实现经济进展目标。

同时,外商在中国投资的相关政策也在进展。

中国与其要紧贸易伙伴的经济会谈最终使中国同意外国公司可通过发行证券筹集资金,用中国货币支付它们在中国运营的开支。

外国公司能够利用本地的金融资源会对制造业的整体投资产生积极的阻碍,但由于外国公司现在进入市场募集资金进行扩张,对人员和资源的需求将会阻碍到本已竞争猛烈的市场。

治理能源的消耗。

中国面临的一个连续挑战将是治理和猎取支持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同时提高能源效率。

中国设定的目标包括将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减少4%。

2007年上半年,能源消耗相比去年同期仅下降了2.8%,未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政府在2007年第四季度将国家设定的燃料价格提高了近10%。

挑战2:

对质量的期望

产品质量和安全。

由于人们对〝中国制造〞品牌的质量和安全的担忧不断增加,这就对监管框架提出了新的要求。

西方国家日益要求在共享信息方面有更大的透亮度,并改进数据收集方法,使进口国的监管机构能够更有效地监控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质量操纵需要更多的关注。

随着美国和西欧的数起高调商品召回事件,中国的玩具制造业正被媒体频频曝光。

在最近对中国南部广东省1726家玩具厂生产情形的检查中,764家工厂因商品的质量问题被吊销了出口许可证,690家公司被勒令整修厂房并提高产品质量。

政府以涉嫌参与制造和销售假药或劣质药品和食品的罪名逮捕了700多人。

供应商的问题成为自身的问题。

由于许多供应商面临着日益猛烈的竞争以及不断上升的劳动力和燃料成本,利润压力可能造成供应商偷工减料,因此审查质量检查流程和产品是否完全符合规格变得越来越重要。

劳动力和商品成本的增加也使厂商更加关注生产效率的提高。

报告显示,许多中国企业就国际标准而言技术水平仍旧比较低。

随着跨国公司将生产平台迁移到中国,技术和技能的转让变得更加重要。

美泰玩具召回事件。

2007年8月,世界最大的玩具商美泰公司召回了超过2000万件中国制造的玩具产品,理由是这些产品使用的油漆中铅含量过高,而且磁铁容易脱落。

这类召回事件对许多中国玩具制造企业产生了重大的阻碍,因为他们必须承担因召回而导致的巨额缺失以及丢掉美国零售商订单的潜在缺失。

挑战3:

环境爱护

环保考虑。

中国的经济规划者日益重视对环境的爱护,使节能和减排项目衔接得更紧,要紧缘故有二:

第一,这些项目能够对2020年的经济增长施加一些急需的管制;第二,能够为今后可连续的进展打下基础。

由于对可连续增长的日益重视,估量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审批项目时将考虑到能源消耗因素。

〝绿色〞供应链。

由于中国也在查找更多的途径来鼓舞更多的环保措施,供应商最终可能会承担部分费用。

今年早些时候,国家环保总局宣布了一项新的〝绿色信贷〞政策,要求各银行和金融机构只准许贷款给那些已通过环境评估的公司。

中国也在考虑如何面向出口产业引入新的防污规定。

中国空气污染问题专门大一部分能够直截了当追溯到出口商品的生产上,而新的规章政策可能会阻碍到中国为跨国公司生产商品的供应商。

违反中国环保相关的法规的出口厂商将被强制关闭1到3年,该政策将由环保总局和商务部联合执行。

环保措施不到位的小规模产业面临风险。

2007年11月份,中国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打算在2020年之前关闭10%左右全国现有的造纸和钢铁厂。

同时,水泥厂的关闭比例会更大。

打算关闭的工厂一样规模小,而且通常是私人经营。

政府官员还尝试鼓舞企业采纳新型、成本较高但污染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

然而,短期结果却可能是,较大型的国有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面临更少的价格竞争。

替代能源。

油矿、煤矿或水电大坝的替代能源往往远离人口和工业中心。

中国的电力分销商提出的一个可能性方案是进展超高压电网,将煤炭和水能丰富的偏远内陆地区生产的大容量电力传输到沿海地区。

挑战4:

知识产权的爱护与创新

知识产权的爱护仍旧是一个敏锐的问题。

2007年11月,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的报告对在美国的知识产权给予高度爱护,但假如制造企业连续到中国设厂,在培训职员处理更多复杂的工艺过程中,自然将涉及一些知识和能力的转让。

此外,许多外资公司发觉与中国企业成立合资企业是猎取中国国内市场体会最成功的途径之一。

只是,大多数贸易国普遍认为中国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来爱护知识产权,这也是中国制造企业和政府为提高客户的信心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认为成本是关键的增长驱动因素,中国制造企业依旧必须要专门注重创新,因为这是交付优质产品同时减少对外来知识产权依靠的途径之一。

超越〝低成本〞模式

谁是这种〝低成本〞模式的破坏者?

ManufacturingInsights最近对440家公司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了解亚太(不含日本)地区公司的运营目标,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企业(100家公司受访)正在超越低成本竞争、越来越多地着眼于引进更先进的业务流程改进措施。

改进质量在受访的中国制造企业中仍是有着最高优先级的目标,接下来是排名几乎并列的三个重点领域:

缩短推出新产品所需的时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需求推测。

(参见图3)

图3

中国制造企业在更快速、更经济、更可靠、更有效地将产品投放市场方面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他们必须保持低库存成本,凭借清晰的信息确保高质量标准,以及操纵由消费者需求的多变性带来的供应链复杂性。

假如我们看一下中国制造厂商的进展历史,就能够发觉这些公司进展的轨迹通常,中国制造厂商的进展经历三个时期(参见图4):

图4

第1时期:

凭借劳动力成本低获得竞争优势。

第2时期:

通过采纳先进的机械及设备实现工业化。

第3时期:

通过采纳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

〝破坏〞路径1:

提高生产力

成本驱动的企业——能够连续下去吗?

在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形下,中国制造企业现在有必要重新检视其战略以坚持和进展企业。

现代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全面提高生产力,而不仅仅是成本操纵。

正是通过这种整体生产力的改善,今天的中国制造企业才有进展的可能,才能在竞争专门猛烈的市场满足客户日益细分的需求。

生产力改善的关键领域是操纵成本和改进质量,这一领域的基点是流程一致性,需要通过实施精益企业战略来实现,即聚焦于质量,并由功能强大的处理系统提供支持。

精益生产

在提高生产力的差不多层面,采纳精益生产是改进质量和提高生产力的关键技术。

尽管中国仍被视为一个低成本制造枢纽,但由于工资增加和商品价格上涨,这一优势正受到威逼。

ManufacturingInsights最近对约60家中国汽车和电子制造企业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发觉,84%的制造企业认为它们在以后两年中必须降低产品的成本。

然而,中国企业一直以来对采纳精益技术缺乏爱好,但随着经营成本的上升以及对质量的重新关注,中国企业将更多地采纳精益技术,而这也是中国企业能够在全球市场上竞争的一个先决条件。

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先的公司将精益原那么也应用到制造流程以外,包括运营的行政流程以及产品开发等。

作为一个自然进程,领先的组织还会将精益技术应用到组织之外,寻求将该原那么应用到整个供应链。

治理质量——第一次就做好

依照我们的研究,中国制造企业需要着重改进的关键领域之一是提高质量标准。

在2007年和2020年年初,有数起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问题在美国、西欧和日本被曝光,其中包括食品、玩具和轮胎等。

中国政府因此已加强了监控,确保中国制造的产品满足质量和安全标准,以保持全球竞争力。

只是,保证可同意的质量和安全标准的要紧责任仍有赖于制造企业本身。

制造业把六西格玛作为质量哲学。

六西格玛不局限于产品质量,而是涵盖企业从生产工序到服务流程和实际产品的整个运营过程。

它是一个旨在改进服务和生产的结构化方法论,其动身点着眼于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

要以一种可重复的方式实现降低成本和改进质量,成功的关键在于能以一个功能强大的处理系统捕捉流程中的重要步骤。

有效的处理系统能够确保对流程准那么的遵守、工作流程的爱护,并能以一个标准的框架衡量成本和质量。

〝破坏〞路径2:

工业化

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并在某一特定产品市场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企业提高生产力的关注焦点就会超越单纯的减少白费。

这些公司便开始寻求通过自动化实现规模经济和生产灵活性。

其关键驱动因素是要能够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把对交货时刻的阻碍降到最小。

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

向杰出制造迈进的前瞻性厂商还必须投资于机械和设备,这将有助于他们的产品生产,且产品能够更快地交付、质量更高,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是一个投资资本资产的时期,也是通过资产投资决定赢家和输家的时期。

机械和设备投资有助于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信息投资以治理生产数据。

仅仅机械和设备不能推动增长,它们必须辅以相当的IT投资,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专门是当进入到下一个成长时期时,即大规模定制。

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分为几个时期:

库存生产、按订单组装、按订单生产。

(参见图5)

图5

大规模定制是以一种接近大规模生产的效率提供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个体客户需求的生产技术。

因此,生产线需要专门灵活,并要求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更高层次的协作。

大规模定制要求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决策,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为实现这一要求,厂商要能够充分利用自己信息系统中储备的信息,以和谐采购、生产和交货等多项业务职能。

信息化决策

采纳六西格玛后,中国制造企业下一步要采取的关键举措是改进客户需求链和业务流程治理。

能够推测客户的购买行为并有效执行来满足该需求是一个高度工业化和自动化的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然而,这些能力都要求对任何需求/供应情形的可见度,并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领先的企业不同于一般公司的一个关键之处确实是基于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

现在治理人员每日获得的数据量专门大,但那如何说只是数据,下一步那么必须要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信息。

通过信息,我们能够查看和操纵数据,并为决策提供关心。

随着本地制造企业开始成长,并朝向迷你跨国公司或全球性制造企业迈进,部署信息驱动的企业内部和企业间流程也成为制造企业打造灵敏性、效率和反应速度的关键。

智能产品开发

全球制造企业以及世界级制造企业要紧关注的是建立产品开发流程并努力向市场推出新款产品。

产品开发流程通常是公司的首要任务。

它需要研发、工程、运营部门以及供应链的通力合作。

假如其中任何一个部门无法发挥作用,产品投放上市就会延迟。

由合约制造进展而来的公司,其大部分业务来自他们的要紧客户。

通常,如此的企业会从最初的差不多零件制造向多零件制造进展,继而转向一些差不多的组件制造,并最终进展成为全组件制造。

与此同时,其设计能力也从最初着眼于降低成本的制造流程设计和一些差不多的部件重新设计,逐步提高继而进行零件设计和组件设计,并最终拥有完整产品创作的能力。

〝破坏〞路径3:

信息化

在一家公司从最初的迷你型跨国公司逐步进展成为全球制造企业并随后成为真正的世界级制造组织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作用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随着组织开始建立从研发到制造和交付的各种职能部门,其对信息的需要也显著增加(参见图6),而IT也从业务推动力量转变成为竞争优势差异。

图6

端对端供应链集成与协作

随着中国制造企业的升级,其商业模式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即从大规模生产转变为世界级制造。

这并不是因为客户的要求降低了,而是因为应对制造之外多实体的全球分销系统带来的挑战差不多成为完成客户订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通常,跨国客户来自世界各地。

与这些大公司进行交流与协作的需求不断增加,也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与供应方相关问题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在有些情形下,制造企业必须承担与供应相关的风险,并必须在不可预期的供给情形下为其客户提供爱护。

因此,整合供应链的上下游以便满足其与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紧密协作与交流的需要至关重要。

制造企业必须培养能力以在他们扩展的供应链中整合信息与流程。

弹性制造——感知与响应能力

全球化意味着利用世界不同地区的机遇,在多个领域改进,如在全球市场建立机构以实现增长、获得资源及实现成本节约。

然而这也是有风险的,需要考虑新地区的要求——监管合规、自然灾难及脆弱性。

在亚洲,易受干扰的因素包括战略供应商的丢失、自然灾难、供应商产品的质量问题、假冒产品、知识产权侵犯等等。

证据说明,积极采纳风险规避治理方法并在供应链中拥有健全业务连续性打算的制造企业在处理外部威逼的时候拥有更大的弹性。

使用具有感知和响应能力的弹性供应链模式参见(图7)将有助于提高制造企业对需求和供应变化的响应能力。

该模式是大规模定制或按订单制造从而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也是发觉供应商交货不足并对生产打算做出迅速响应所需的重要决策工具。

图7

产品开发速度及零缺陷执行力

在过去数年中,新产品推出的速度显著提高。

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延误上市将付出代价。

全球扩展。

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看,全球整合企业将采纳全球产品治理策略。

具有前瞻性的制造企业将开始转向联邦的结构,以应对全球性制造地理分布的特性。

他们会使决策更加靠近目标市场,并更加关注市场与用户细分。

此外,他们在进行商业决策的时候也会更加灵活和准确。

供应链安全。

随着中国制造企业开始通过复杂的供应链网络向全球范畴客户分销产品,他们应该开始关注供应链的安全。

其关键驱动因素有三个:

一是制造企业需要缩短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客户及分销中心的交付时刻。

另外一个关键的驱动因素是需要确保集装箱装运商品在国内运输的安全,专门是长距离的运输。

最后一个关键驱动因素是制造企业不断增加对第三方物流(3PL)服务供应商的使用以及对质量问题早期预警的需要。

商业模式创新

越来越多的信息,包括销售点终端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涌入企业。

在这些信息与内部信息结合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必须存在相应的系统与程序以便对这些信息进行充分利用,并确保决策的做出不仅基于内部信息也同时考虑外部信息。

这些有关现实世界的信息使企业能够对他们的运营方式进行创新,并以此对他们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

中国的制造公司正在将重点转移到知识产权的制造与治理上。

通过成立研发中心以及与技术供应商建立联盟,中国的制造公司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从纯粹的成本竞争转移到创新产品的制造上。

结论

过去几年中,中国制造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然而,随着他们的增长,专门多压力也开始阻碍这种增长。

从本土制造企业起家的中国企业可依靠他们的核心基础,即低成本劳动力,开始踏上通向杰出的旅程。

由于成本压力增加,通过引入自动化实现产业化是大势所趋。

最后,企业的信息化将推动和实现产品、流程、经营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本土企业将逐步进展成为迷你型跨国公司、全球性制造企业或世界级制造企业。

企业要实现增长,关键是从一开始就明确他们以后要实现的目标和投资方向的清晰路线图。

它将显示出所需的流程改善步骤和相关的IT实施方法。

然后可将其与合作伙伴分享,以确保在公司开始踏上杰出之旅时,合作伙伴能与公司和谐一致,提供协助。

通向杰出之路并不平坦。

专门多条路能够选择,一路上也会有专门多挑战。

然而,这是令人兴奋的挑战,也是必要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