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940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教案.docx

《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教案.docx

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教案

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高二。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120分钟

 

知识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教学目标

 

对所述人物、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提炼和综合。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题意,提炼论点的依据、事件原因、事件导致的结果等。

教学难点

论点的依据、现象的内在本质、事件的原因,发展导致的结果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

杜慧度,交趾硃鹴人也。

本属京兆。

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

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

除龙骧将军。

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

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

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追讨于九真、日南。

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

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

义旗进号冠军将军。

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追赠右将军,本官如故。

慧度,瑗第五子也。

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

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

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广武将军、交州刺史。

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

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石碕,交战,禽循长史孙建之。

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

李子逊李弈、李脱等奔窜石碕,盘结俚、獠,各有部曲。

循知弈等与杜氏有怨,遣使招之,弈等引诸俚帅众五六千人,受循节度。

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

弟交趾太守慧期、九真太守章民并督率水步军,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亲属录事参军阮静、中兵参军罗农夫、李脱等,传首京邑。

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

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

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

遣长史江悠奉表献捷。

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

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

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追赠左将军。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

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

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

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

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

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答案】D

【解析】D项错在“只管弹弹琴”的表述。

根据文意,原文只是说杜慧度“能弹琴”,备选项显然故意曲解。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

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

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

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宋泰始初,琰举豫州叛,宋明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请救于魏。

详说琰曰:

“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身朝廷,何可屈身北面异域。

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

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

若谓不然,请充一介。

”琰许之。

详见勔曰:

“将军严围峭垒,矢刃如霜,城内愚徒,实同困兽,士庶惧诛,咸欲投魏。

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

愿将军弘旷荡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围退舍,则皆相率而至矣。

”勔许之。

即日琰及众俱出,一州以全。

齐明帝为刺史,雅相器遇。

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

每引详及乡人裴叔业日夜与语,详辄末略不酬。

帝以问叔业,叔业告详。

详曰:

“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由此微有忤。

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建武末,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先在州,山阳副潘绍欲谋作乱,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州府乃安。

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高祖义兵起,详与颖胄同创大举。

凡军国大事,颖胄多决于详。

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

详献议曰:

“穷壁易守,攻取势难;顿甲坚城,兵家所忌。

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群言。

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

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窥彼人情,权其形势。

”高祖嘉纳焉。

天监二年,抗表致仕,诏解侍中,进特进。

三年,迁湘州刺史。

详善吏事,在州四载,为百姓所称。

州城南临水有峻峰,旧老相传,云“刺史登此山辄被代。

”因是历政莫敢至。

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

六年,病卒,时年七十四。

(节选自《梁书》)

1.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夏侯详多谋善断的一项是()

①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②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③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④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⑤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⑥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

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②说的是夏侯详的人生态度,④说的是夏侯详辞不就职,⑥说的是夏侯详谦虚退让。

三者均与人物的“多谋善断”无关。

 

预习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

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

“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

“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

“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

“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老人前曰:

“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

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

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

“老人知道者!

”厚资而遣之。

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

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也!

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

或传闻之过实耶?

嗟夫!

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选自清周容《芋老人传》)

1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

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

②相国亦辍箸曰:

“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至郁郁而死

④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

⑤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⑥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A①②⑤B④⑤⑥

C②④⑤D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①叙述情节,与“时位移人”无关;④没有表现“后面”的变化;⑥句表现出名“移”,没有体现“移人”。

江州路总管李黼,字子威,汝宁人。

元至正十一年五月,红巾寇*逼淮西,公即申告江西行省,以谓蕲黄乃九江唇齿之邦,不可不早为进兵守护。

或者非其过虑。

公乃张文榜以谕民曰: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在黼之分,惟知尽死守土而已。

所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者也。

”闻者悚然。

秋九月,寇侵蕲黄属邑。

公复上言,宜速乘机进援。

苟淮西失守,长江之险,与彼共之,非所恃矣。

行省不报,既而蕲州陷。

冬十月,黄州陷。

越明年正月初二日,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亦来屯驻,逗留不前。

十六日,藩王大臣官民舟航蔽江而下,我民解散。

十九日,行省平章秃坚不花等皆遁去。

僚佐司属悉为一空。

公亟发廪振民,收召士卒。

机务繁剧,不遑寝食。

以二三日卧病,然犹扶惫乘肩舆领兵出境。

行省以公忠诚昭著,授江州南康路军民都总管,便宜行事。

二月初九日,秃坚不花惧台宪公议,自三山移兵入城。

二月十一日,寇忽至城下纵火焚西门。

公立城上,身当矢石。

秃坚不花从北门遁去。

日中,势益炽,分众攻北门,城遂陷。

公犹执铁锤指挥左右迎战。

后众惊溃,公被执且胁以刃,不肯降。

口骂不绝声,遂杀之。

又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樊执敬,字时中,郓人。

是年秋七月初十日,红巾自徽犯杭。

时公宿卫于省,有报已入北关门。

省吏皆次第引去,公独被甲上马,率宿卫兵急出省,将救关,从者止之。

公曰:

“吾封疆之守,不守而去,是以私利废臣道。

”行至清河坊口,遇他走将,又以兵孤且散,控其马首返。

公怒,引佩刀斫其人曰:

“城不守,何适?

”遂跃马逆战以死。

南村野史曰:

为臣辱国,为将辱师,败降奔窜,不可胜计。

求其忠义英烈,于千百之中莫克什一。

于造次颠沛之际,决然行忠烈之义而无疑,如李总管黼、樊参政执敬之杀身成仁,视死如归。

一旦出于人所不肯为,遂以惊动天下,而精英忠烈之气在宇宙间与嵩华相高者,自不容泯。

二人始于保民,终于报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称烈大夫,又岂能过是与?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李黼或樊执敬“忠义英烈”的一组是(  )

①惟知尽死守土而已 ②公复上言,宜速乘机进援 

③公立城上,身当矢石 ④口骂不绝声,遂杀之 

⑤以兵孤且散,控其马首返 ⑥遂跃马逆战以死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答案】D

【解析】:

②有先见之明。

⑤是逃跑的将领。

 

二、知识讲解

在历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物。

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

哪一个朝代?

还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

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

朝中官还是地方官?

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

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

刚才讲过,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考点1

某个论点的依据

考点2

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

考点3

某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发展导致的结果。

考点4

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

易错点

混淆文本中的对象,张冠李戴等。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

授确山知县。

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

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

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

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

建公廨八十间以居六曹吏,俾食宿其中。

节公费六百余两,代正赋之无征者。

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开河渠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

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

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

言于抚按,调繁中牟。

秋成时,飞蝗蔽天。

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

乃不为灾。

县故土城,卑且圮。

给饥民粟,俾修筑。

工成,民不知役。

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

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

未几,草尽,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民。

有大泽,积水。

占膏腴地二十余里。

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

大庄诸里多水,为筑堤十三道障之。

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

越五年,政绩茂著。

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

“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

”乃已。

稍迁刑部主事,中官采御园果者,怒杀园夫母,弃其尸河中。

幼学具奏。

逮置之法。

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

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

疏虽留中,镂版书毁。

以员外郎恤刑畿辅,出矜疑三百余人。

进郎中。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

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横行郡中。

幼学执敏置诸狱。

敏赂贵人嘱巡抚檄取亲鞠。

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

敏狱辞连故尚书潘季驯子廷圭,幼学言之御史,疏劾之,下狱。

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

独杨升畏祸敛迹,置之,念己去升必复逞,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

淫雨连月,禾尽死。

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

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

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备。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

母卒,不复出。

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

明年卒,年八十四矣。

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三》)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幼学“政务惠民”的一组是()

①垦莱田八百余顷②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③为筑堤十三道障之

④驳正其书,抗疏论列⑤以员外郎恤刑畿辅⑥执不予,立杖杀之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答案】A

【解析】“政务惠民”意思是在治理方面致力于造福百姓。

①②③句都能表明这一点,④⑤⑥句都不能。

 

 

【例题2】

【题干】

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

归有光

  公讳宪卿,字廉甫。

世居苏州昆山之罗巷村,以耕农为业,父始入居县城。

山阴萧御史鸣凤奇其姿貌,曰:

“是子他日必贵,吾无事阅其卷矣。

”选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历迁郎中。

吏在司者,莫不怀其恩。

江右田土不相悬,而税入多寡殊绝。

巡抚傅都御史议均之。

公在粮储道,为法均派折衷,最为简易。

  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兵备临清。

先是虏薄京城,又数声言从井陉口入掠临清。

临清绾漕道,商贾所凑,人情恇惧,公处之宴然。

或为公地,欲移任。

公曰:

“讵至于此?

”境上屯兵数万,调度有方,虏亦竟不至。

师尚诏反河南,至五河,兵败散,独与数骑走莘县,擒获之。

在镇三年,商民称其简静。

瓯宁李尚书自吏部罢还,所过颇懈慢。

公劳送礼有加,李公甚喜,叹曰:

“李君非世人情,吾因以是识其人。

”景王封在汉东,未之国,诏命德安造王府,公董其役。

奏水灾,乞蠲贷。

亲行鄂渚云梦间,拊循之。

公仕宦二十余年,未尝一日居家。

山东获贼,湖广营造,东南平倭,累有白金文绮之赐。

而提督采运之擢,旨从中下,盖上所自简也。

公事母孝谨。

每巡行,日遣人问安。

还,辄拜堂下。

母茹素,公跽以请者数,不得已,为之进羞膳。

  在江陵,有所使吏迟至。

公问其故,言:

“方食市肆中,又无马骑。

”故事,台所使吏廪食与马,荆州夺之。

公曰:

“彼少年,欲立名耳。

”竟不复问。

所居官,廉洁不苛。

采办银无虑数百万,先时堆积堂中,公绝不使入台门。

第贮荆州府,募召商夷,赏购过当,人皆怀之。

故总督三年,地穷边裔,而民夷不惊。

以是为难。

余与公少相知,诸子来请撰述。

因就其家得所遗文字,参以所见闻,稍加论次,上之史馆。

谨状。

(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李宪卿一身廉洁为政不苛的一组是()

①吏在司者,莫不怀其恩       ②公在粮储道,为法均派折衷

③累有白金文绮之赐         ④“彼少年,欲立名耳。

”竟不复问

⑤公绝不使入台门         ⑥募召商夷,赏购过当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①写部下对李公的感激,指向不明朗;②写李公采取的均税措施;③写李公多次因功而受皇帝赏赐。

三句均未表现人物的“廉洁不苛”。

④写李公对部下的“不苛”;⑤写李公的“廉洁”;⑥写李公对商夷的“不苛”。

 

【例题3】

【题干】

周梅圃君家传

〔清〕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

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

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

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

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

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

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

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

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

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

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

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

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

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

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

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

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

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

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

梅圃,乾隆间循吏也。

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

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

 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

 ③君素闻,疾之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⑥君卒后,家贫甚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②说明其刚强耿直,④是王亶望所设奸计,⑥说明其清廉。

 

四、课堂运用

【基础】

刘古塘墓志铭

[清)方苞

雍正四年五月望后二日,兄子道希书至,告古塘之丧。

昔余咸童,从先兄求友闾巷间,得古塘。

其后之近邑,,/3故乡,客京师,学同而志相近者,复得数人,而惟古塘为本交。

古塘少以雄豪自处,短衣厉饰,惟恐见者知为儒生,而先兄独义之。

余少好气,数以气盖余,心不能平,久之乃见谓直谅。

古塘早丧母,家贫,母家给田数十亩;少长,觅食自活,以田归庶弟。

匹边型牡乙型当蛙l壁壬生江生童巫些生岁时口3家,解装,遇亲友,随手尽,俄而乏绝,饥不得餐,晏如也。

年羹尧巡抚四川,固请与偕。

议加赋,力争而止。

遂以他故行,曰:

“其心神外我矣!

能守吾言以期月邪?

”及督川陕,复固请以往,再三见,浃月而归。

   .

古塘貌精悍。

有与同姓名者,大患乡里,督学邵嗣尧闻之而未察也,按试呼名,忽注视冯怒,榜笞数十。

众皆哗,群聚而诟之,嗣尧愧恨,发疾死。

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

尝语余曰:

“士之大闲二:

其一义利也,其一利害也。

君子怀刑,逗王型睡姐些鱼蕴退避/达旦盟童上卫士l”及余以《南山集》被逮,冒危险以急余,如所言。

辛卯乡试为举首,以随部檄,挈余妻子北上,失会试期,后遂绝意进取。

年六十有九,终于家。

始余出刑部狱,传客诸公间。

诸公计数余兄弟早岁诸同好,数之奇,彼此如一辙。

时存者惟彝叹、古塘,因谱其行及殁而未见余文者,作《四君子传》。

无何彝叹亦殁,至于今无一存者矣,而余独留其衰疾之躯,其尚足控揣邪?

然吾闻古之为交者,其有失言过行,则相引以为羞;全壁壬扛良些皇古塘于幼,道希与翁君止园纪其丧,余恐不宿,乃豫为志铭。

古塘姓刘氏,名捷,怀宁人,流寓江宁。

其卒以四月廿五日。

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选自《方苞姚鼐集》,有删改)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古塘为人侠义的一组是()

①雄豪自处,短衣厉饰   ②解装,遇亲友,随手尽  

③议加赋,力争而止④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 

⑤冒危险以急余       ⑥挈余妻子北上,失会试期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答案】B

【解析】①从衣着角度表现年轻时总英雄自居,②是讨论“加赋”的与结果,④是刘无端遭到督学打后的态度。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

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

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

“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

”升车而去。

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

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

到界,移书曰:

“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

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

”喜等闻,惧,即时降散。

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

”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

”文叔①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

“枹鼓不鸣②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后汉书·董宣传》)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体现董宣为“强项令”这一性格特点的一组是()

①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②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③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④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⑤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⑥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A.①④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③⑥

 

【答案】B

【解析】“强项”指不畏强权,嫉恶如仇,宁死不屈。

②为部下担当。

③制敌策略。

⑤不爱钱财,爱护部下。

 

【巩固】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

帆山子,其别号也。

性逋宕不羁。

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

尝曰:

“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或下一令曰:

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

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

何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