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891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G手机中的“G”是Generation的缩写,是“代”的意思。

4G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下图示意我国通讯行业发展历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伴随通讯系统的每一次升级,都有一部分行业被淘汰。

4G时代逐渐被淘汰的产品或行业是

A.固定电话B.电视行业C.照相胶卷D.传统手机

2.5G引领自动化和智能化高速发展,地球将进入数字化时代。

5G可能给未来生活带来的影响是

A.生产流水线上工人繁忙B.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猛增

C.智能手机市场日渐萧条D.无人驾驶技术日臻成熟

【答案】1.B2.D

【解析】

【1题详解】

从图示得知4G时代是视频时代,人们利用手机4g流量便可随时随地观看视频,电视不方便携带,所以对电视行业冲击最大,最可能被逐步淘汰,B正确。

固定电话和传统手机是重要的通讯设备,照相胶卷是摄影行业的,无法被视频取代,所以不会在4g时代淘汰,ACD不符。

【2题详解】

根据题干得知,5G引领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工厂自动化生产后,流水线上工人比较轻松,A错误。

物流行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后,从业人员减少,B错误。

5G时代到来后,使用智能手机用户更多,市场更广,C错误。

汽车自动化水平高,无人驾驶技术提高,D正确。

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境内的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流的河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近十几年来,德国恢复河流水文形态特征工程兴起,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以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和环境效益。

下图为“德国某河流(段)水文形态特征工程规划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十九世纪以来,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的目的是

A.利于行洪和航运B.利于发电和旅游

C.发展水产养殖D.改善河流水质

4.近十几年来,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

A.水流速度减慢B.河道摆动空间减小

C.河道形态基本一致D.侵蚀作用明显增强

【答案】3.A4.A

【解析】

【3题详解】

河道裁弯取直和渠化,加深河道,也缩短了航道,利于行洪和航运,A正确。

德国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水力资源有限,所以河道裁弯取直,不是为了发电,B不选。

河道裁弯取直,短期内可扩散污染物改善河流水质,但长期来看,原有生态被破坏,不利于水质净化,D错误。

河道渠化,减少河道淤积,主要的目的不是水产养殖,C错误。

【4题详解】

河流恢复自然河道,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A正确。

河道恢复自然形态,自然发育,摆动的空间增加,B错误。

河道自然发育,形态各异,不会出现一致的形态,C错误。

河道恢复自然形态,河道变宽变弯,水速减慢,河流侵蚀作用减弱,D错误。

1978~2015年,北京市流动人口由21.8万增加到822.6万,导致流动人口聚居区日益多元化。

把握流动人口聚居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是针对性开展流动人口聚居区改造的基础。

下图为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空间类型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

A.规模最大的是近郊城市住宅型

B.急需改造居住环境的是近郊城中村型

C.均呈条带状分布在北京近郊区和远郊区

D.呈团块状分布在城南的是远郊城中村型

6.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分布

A.逐渐向市中心集中B.受产业分布影响小

C.受轨道交通影响小D.驱动力主要是经济因素

【答案】5.B6.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示得知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规模最大的是近郊城中村型,流动人口最多,急需改造居住环境,B正确。

其中规模最小的是近郊城市住宅型,A错误。

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呈现组团状分布在近郊和远郊,不是条带状,CD错误。

【6题详解】

根据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分布得知流动人口向远郊转移,不是向市中心集中,A错误。

北京流动人口主要是务工为主,受产业分布影响大,B错误;也就是说流动人口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D正确。

北京市流动人口集中区与其环状交通线基本符合,受轨道交通影响大,C错误。

浦源古村位于福建省周宁县,自南宋以来就有保护鲤鱼的传统。

流经村落的溪流成为鲤鱼生活的保护地。

村民沿溪建房时,在路下修建“L”形的下水道(下图),同对还在溪侧植上绿葛蒲等水草,以方便鲤鱼衔咬。

近年,当地政府投资打造鲤鱼溪旅游项目,弘扬人鱼和谐相处的文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推测村民修建“L”形下水道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游客喂食鲤鱼B.便于村民洗菜取水

C.方便村民捕捞鳃鱼D.便于鲤鱼躲避山洪

8.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古村。

这得益于

A.当地致府的号召B.古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C.当地旅游业的发展D.爱鱼、护鱼文化的传承

【答案】7.D8.C

【解析】

【7题详解】

从材料得知鲤鱼溪附近自古便有保护鲤鱼传统,建设L型下水道,并不是为了捕捞鲤鱼,而是保护鲤鱼,C错误。

村民在溪侧种植水草,方便鲤鱼衔咬,主要是为了山洪爆发时鲤鱼有藏身的地方,D正确。

村民建L型下水道主要目的是保护鲤鱼,不是取水或洗菜,B不选。

鲤鱼主要吃食自然生长的饲料,无需人工投喂,A错误。

【8题详解】

从材料得知,政府扶持开发鲤鱼溪旅游业,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回村就业,C正确。

政府的号召对年轻人回流吸引力不大,关键是旅游业解决他们就业问题才回村的,A错误。

古村落基础设施的完善会促使年轻人回来,但不是主要原因,B不选。

爱鱼、护鱼的传统一直都有,所以不是吸引年轻人回来的主要原因,D错误。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1)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水平较低时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生产水平较高时,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

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3)看年龄分布特点:

青壮年主要受经济因素和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主要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是家庭和教育因素。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

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最高控制水位及多年平均水位随季节变化图。

最高控制水位是指综合水库灌溉、发电效益及水库运行安全等因素,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

死水位是指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该水库可能位于

A.浙江省B.云南省C.甘肃省D.青海省

10.该水库5~7月的最高控制水位较低,这是由于该时段

A.上游灌溉需水多B.下游防洪压力大

C.流域内降水量少D.库区内蒸发量大

【答案】9.A10.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水位变化得知,多年平均水位夏季最高,冬季最小,说明是东部季风气候区的省市。

甘肃省大部分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水库水位不高,C不选。

青海省降水少,以积雪形式储存多,水库水位低,D不选。

水库最高控制水位5-6月份较低,说明区域这段时间降水偏多,灌溉用水相对充足,水库无需大量蓄,同时能减少水库的安全威胁,故最可能是浙江省,A正确。

云南省5-6月份降水较少,故水库最高控制水位应较高,保障灌溉用水,与图示的最高控制水位线不符,B不选。

【10题详解】

根据上题得知浙江省5-7月份降水偏多,C错误;这个时间段内大气降水已能满足部分灌溉需求,水库水量中用于灌溉的较少,A错误。

该水库5~7月的最高控制水位较低,说明水库腾出了相应库容,同时也减少了保持最高控制水位而带来安全隐患,主要是为了腾库容防洪,B正确。

5-7月的气温较低,还未达到一年中最高,故蒸发量较小,D错误。

【点睛】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措施:

思维线索

修建

大坝

巨大

库容,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分配,有利于防洪;抬高上游水位,淹没急流险滩,改善水运条件;有利于城市供水及农业灌溉;发电;水电是清洁的能源,改变××能源消费构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等

修建排灌水渠

①排水渠: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洪涝灾害发生;干旱半干旱地区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减轻土地盐碱化,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收入,消除贫困等。

②灌水渠:

提供水源灌溉,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等

11.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最高控制水位及多年平均水位随季节变化图。

最高控制水位是指综合水库灌溉、发电效益及水库运行安全等因素,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

死水位是指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

推测该水库灌溉功能最显著的时段是

A.2、3月份B.5、6月份C.7、8月份D.11、12月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水库最高控制水位变化得知,该水库7-8越最高控制水位上升,需要水库放水灌溉。

浙江省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急需水库放水补充生产和生活用水,C正确。

第II卷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飞地经济”即不同的行政地区打破地域管辖限制,“飞出地”一方将产业项目安置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园区内,通过约定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一块“深圳经济飞地”。

该合作区隶属汕尾市(下图),面积468.3平方千米,依山面海,拥有42.5千米海岸线。

它是在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经深圳、汕尾两市合作共管,发展到由深圳市主导管理。

近年,一批重点项目,如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为(深汕)云计算服务基地等落户于此。

(1)分析深汕特别合作区对深圳产业发展产生吸引的原因。

(2)从转移产业和两地合作程度的角度,简述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深圳特别产业转移工业园和“深圳经济飞地”之间的变化。

(3)说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立对深圳、汕尾的地理意义。

【答案】

(1)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处珠三角经济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圈结合部,是深圳、香港向东辐射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交通方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深汕特别合作区具有良好的空间优势,邻近大陆架,岛屿众多,海洋资源丰富。

(2)转移产业方面:

深汕特别合作区由早期承接深圳成熟的,甚至是落后的产业,发展为诸多现代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合作程度方面:

深汕特别合作区由早期深圳只参与产业布局,到除参与产业布局外,还进行社会管理,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3)对深圳:

深汕特别合作区为深圳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强了深圳与东部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系,促进深圳产业结构的优化。

对汕尾:

深汕特别合作区建成后,深圳和汕尾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深圳对汕尾的辐射得到进一步增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解析】

【分析】

以“飞地经济”为背景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条件、产业转移的影响,难度中等。

本题考查了学生地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要求学生理解“飞地经济”并能结合材料分析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并对该种经济模式的地理意义进行阐释。

【详解】

(1)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发展前景等作答。

深汕特别合作区距离深圳和香港近,是深圳和香港的辐射区域内,加上交通便利,是深圳产业转移理想承接地。

另外,深汕合作区位于深圳和汕头之间,地域空间广,发展空间大。

(2)考查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影响,从产业类型的变化、产业升级和布局变化作答。

深汕特别合作区从承接落后的产业到现在发展了多类现代产业的变化看,它促进了本区的产业升级。

该合作区由“合作共管”到由“深圳主管”,加入社会管理,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发展

(3)考查产业转移的地理意义,从区域产业结构、区际分工与协作、区域之间联系等作答。

对深圳而言,深圳产业转移后,能腾出生产资料和空间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汕尾来说,加强了深汕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获得深圳进一步辐射带动,加快经济发展。

【点睛】产业转移问题的分析思路及要点

(1)区域工业发展

特点:

抓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区域发展初期为轻工业阶段,中期通过资金积累、技术进步进入到重工业时期,后期基础工业与科技进一步发展,进入到高科技工业阶段。

(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目的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3)产业转移的方向:

资源密集型工业布局由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如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到原料到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污染严重的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4)生产要素的流动:

由发达地区流入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原油出口是该国经济支柱。

近年,该国努力实现经济多元化。

文莱领土被马来西亚分割成西部的本土和东部的淡布隆地区,淡布隆拥有众多世界级自然保护区。

两地民众的往来主要通过公路或乘坐小艇进行,均需过境马来西亚。

2015年10月文莱投资建设淡布隆跨海大桥(下图)。

中国企业承建该大桥难度最大的CC4标段。

该段穿越了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和沼泽地区。

为了实现桥梁设计方提出的环保要求,中企全球首创“全预制桥梁全程不落地施工技术”,所有机械设备不触碰地面,将在工厂预制好的桥梁部件运送至移动钢平台上,完成打桩、架梁安装等作业。

(1)说明淡布隆跨海大桥通车前,文莱本土与淡布隆地区民众往来困难

原因。

(2)简述“全预制桥梁全程不落地施工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理性。

(3)分析与淡布隆跨海大桥其他标段相比,CC4标段建设难度更大的原因。

(4)简述淡布隆跨海大桥建成后对淡布隆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答案】

(1)文莱国土被马来西亚领土和大面积沼泽水域分开,公路、水路运输需经马来西亚;路程长,通关手续复杂,花费时间长;小艇运量小,安全系数低。

(2)全预制桥梁:

在工厂车间预制桥梁,可减少施工占地,减少粉尘、泥浆等建筑垃圾对原始森林环境的影响;全程不落地:

可减少机械设备对雨林和沼泽的破坏。

(3)淡布隆跨海大桥其它标段大部分处于经济发达的文莱本土和海面上,地表环境单一,环保要求较低,基础设施完善;CC4标段地处雨林和沼泽地带,地而松软;沿海潮水淹没施工地区;高温高湿,毒虫出没;植被茂密,施工场地狭窄;地处自然保护区,环保要求高等。

(4)淡布隆跨海大桥连接文莱本土与淡布隆地区,缩短两地往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费、降低运输成本等);利于淡布隆地区的经济(旅游业)开发,改变经济过于依赖原油生产的面貌(促进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解析】

【分析】

以跨海大桥为载体考查交通建设的必要性、交通线建设难度大的原因、交通点或线建设的地理意义,难度中等。

考查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和综合思维能力,注意分析过程结合图文信息。

【详解】

(1)考查区域联系困难的原因,从地理位置和两地之间联系的方式作答。

从材料得知文莱和淡布隆地区被马来西亚分开,两地联系均经马来西亚,靠公路和小艇联系,路线长,需经马方批准,手续繁杂。

小艇运量小,安全系数低。

(2)从材料获取信息桥梁部件由“工厂预制”,“机械设备不接触地面”完成作业,这种建桥方式对环境保护的好处是减少当地施工时的粉尘、噪音、建筑垃圾,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对热带雨林的破坏。

同时,全程不落地作业,减少对原有湿地和雨林的破坏。

(3)考查交通点建设难度大的原因,同时注意此题是对比类题目,突出对比字眼。

与其他桥段比,CC4桥段位于热带雨林和沼泽上,地质条件比较差,地面松软;植被茂密,施工地域有限,所以施工难度大。

另外,该桥段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水影响大,且在自然保护区内,环保要求更高,施工难度增加。

(4)考查交通点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从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变区域经济面貌等角度入手。

淡布隆跨海大桥连接本土和淡布隆地区,缩短两地往来时间,降低了运费;利于淡布隆地区经济发展。

14.德国鲁尔工业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第一个以工业旅游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图)。

鲁尔区拥有近200年的工业发展史,以煤炭、钢铁等工业为主,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

20世纪90年代,德国政府对鲁尔区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鲁尔新区,在保存原有景观的前提下,发展为融遗迹观赏、旅游度假、文化娱乐、科学展览、培训教育、商贸购物和市民宜居等于一体的区域。

简述鲁尔工业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有利条件。

【答案】鲁尔工业区历史悠久,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工业遗产知名度高,对游客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地处欧洲经济发达地区,距客源市场近,市场潜力大;区域交通发达,经济一体化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接待能力高;政府大力支持鲁尔工业区的改造。

【解析】

【分析】

以鲁尔区遗产旅游为背景考查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难度较低。

主要从旅游资源集群状况、旅游资源的价值、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客源大小、市场距离远近、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分析。

【详解】鲁尔区是传统

工业区,工业基础好,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历史悠久,该区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从客源大小和市场距离看,鲁尔区是世界级著名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客源多;地处欧洲经济发达区,市场距离近,市场需求大。

同时鲁尔区基础设施完善,水路交通便利,地区接待能力高;在政府的扶持下,适宜发展工业遗产旅游。

【点睛】旅游资源

综合评价

(1)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方法

游览价值的评价从资源本身状况考虑(重在语言的规范性):

①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高(低)、历史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

②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否优良。

③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是否优良。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通常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资源的质量与价值:

质量越好,价值越高。

②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则开发条件优越。

③市场距离:

越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开发条件越优越。

④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好、服务质量高,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⑤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15.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珠峰大本营2018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4万人次。

2018年12月5日西藏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海拔5100米)以上核心区域旅游(下图)。

2018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组织清理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达8.4吨。

简述禁止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旅游的主要原因。

【答案】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地处高寒、高海拔的特殊环境,生物多样性匮乏,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极为有限;登山运动和旅游活动所产生的垃圾难以降解;高海拔地区垃圾收集处理非常困难;随着登山者和游客越来越多,生态环境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解析】

【分析】

以新闻事实为载体考查区域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难度较低。

从材料提取关键词,结合珠穆朗玛峰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解答。

【详解】从材料得知接待游客数量大,自然保护区内旅游垃圾量大,当地决定核心区禁止游客进入。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核心区内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大量接纳游客,破坏区域生态环境。

另外,游客带来大量垃圾,数量大,难处理,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威胁大,故禁止游客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