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案设计.docx
《《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案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案设计
《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案设计
文化缺失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在全球化条件下文化渗透日益加剧的今天,未成年人已成为国际范围内媒体影响和争夺的主要对象。
文化渗透往往是由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渗透,如近年来“韩流”、“日流”、“过洋节”和“跨国界追星”在我国未成年人群体中越来越流行。
这些一方面为我们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对伴随着MP3、卡拉OK、VCD光盘、卡通读物、网络视屏等一起扑面而来的高强度的外来文化冲击,本民族文化根基薄弱、生活阅历浅和鉴别能力弱的未成年人极易迷失文化方向,从而丧失文化自信,成为文化缺失的一代。
另一方面,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使之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因此,如何使学生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打牢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拥有开放的文化心态的同时拥有民族文化的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文化传人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校学生的民族文化现状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我校学生对于民族文化了解的现实状况,我们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一次“民族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就学生的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作品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在发放的500多份有效问卷中,知道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只有67%的学生,%的学生知道中国的文房四宝,所以增加学生在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相关研究领域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国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处于介绍阶段,没有找到系统的可用于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
国内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如云南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尹绍亭编著的《中国民族文化专题研究丛书》,以专题的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探讨中国各民族的民族生态,生产生活、社会结构,婚姻家庭,礼仪节庆、信仰禁忌、语言文字、科技文艺等方面的传统文化与变迁。
虽然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实践事例较多,但理论研究方面找不到什么可用于该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而且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几乎是空缺的,可借鉴的学习资料少之又少,更没有关于此类的系统研究。
概念界定
【文化】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标志,而民族传统文化则是特殊意义上的大众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它是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沉积着自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活化石”。
民族传统文化主要包括:
民族歌舞、民族音乐、民族艺术、民族文字、民族文学、民族工艺、民族文物、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节庆、民族饮食、民族宗教,还有社交礼仪、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
课题组认为:
我们所指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指在原生态的基础上,已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遗产,与普通自然资源相比,它属于无形资产,价值难以量化。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
【渗透】“渗透”是指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
渗透的一端是汩汩的倾注,渗透的另一端是真诚的吸收。
科学、艺术、哲学情感的震颤渗入学生的肌体,学生的血液。
【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是帮助学生确立全面的文化选择观,对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文化导向,从多学科多角度多方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1、促进学生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了解品味广博厚重的民族文化在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保证学校培养目标的落实。
2、促进教师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转变工作方式,体验到民族教育的乐趣和价值,唤醒教师们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努力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形成一批既具备新课程理念,又具备新课程教学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形成课程特色。
生成一批由师生共同创生的课堂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综合实践性课程方案等新资源,探索形成我校教育特色的活动模式。
行动研究法、资料文献法、问卷调查法。
研究阶段
理论学习与资料收集阶段
全面渗透与课例实践、反思研究阶段
资料整理、总结、阶段
主要研究人员
负责人
组员
总课题组
子课题组
语文学科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数学学科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政治学科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美术学科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音乐学科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体育学科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物理学科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英语学科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化学学科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科学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地理学科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信息学科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生物学科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三、提升课题研究能力的举措
专家引领
学校每学期请市教研室专家来校进行专业引领,老师的“教师如何做课题”、老师的“教师研究如何深入”、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要素”等专题报告,通过引领,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同伴互助
每学期开展智慧论坛,交流研讨课题研究进展与心得;一学年组织一次课研究报告会,将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介绍给全校教师;每期关于“民族传统文化”专题论坛与师生的优秀作品都在校园网上公开交流与学习;学校专门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沔阳花鼓戏和剪纸的活动,了解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发展历史以及人文精神,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教师的民族传统文化修养。
自我学习
学校除专门购置教师教育研究用书外,还为课题组成员定购了多种书报杂志,校园网推荐优秀书目和文章,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提高。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
以常态的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学科渗透
1.挖掘学科内可渗透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
依托校本资源,整合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以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突破口,发动全校师生充分挖掘各类优秀、健康、向上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并整合成符合中小学生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的教育资源,以多种形式呈现于课堂,多方位的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
【精选课例1】
音乐学科在歌曲《黄河少年》一课教学时,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课题组成员挖掘西北音乐的特点,注入民歌的介绍和地方音乐的知识,加入沔阳花鼓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除了会唱歌曲,还了解当地的地方音乐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寓民乐教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精选课例2】
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学科结合课本中的古诗词,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的部分诗词,编排经典系列,让学生诵读最优秀的作品,在诵读、感悟、赏析中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时间安排:
每两周一节课。
按照诵读系列安排专题讲练,举办唐宋诗词朗诵会,帮助学生的学习内容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
【精选课例3】
体育学科教学中,武术项目,在学校原有活动累积的经验基础上,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武打明星着手,列举华人武打明星受全世界欢迎的原因,明星的成长史……引出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介绍武术的产生、发展、分类;介绍武术图解知识、礼仪等等,制作大量图片课件,真正把学生引入武术的神圣殿堂。
课堂教学中除了教授适合青少年演练的各类简单拳路,器械,还引导学生了解练习“五禽戏”、“八段锦”等我国历史悠久的养生功夫。
2.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在学科中的育人价值
【精选课例4】
历史学科,历史教材几乎每一课都介绍一个或几个人物,对主要人物要引导学生对其有个准确、客观的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始终将优秀人文精神渗透在教学中。
在七年级,通过开展对秦始皇、汉武帝的评价;通过对长城的不同观点的辩论;通过对都江堰的讨论来提升学生人格,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大禹治水》,根据课后的思考题:
“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够成功?
”对于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老师引导学生归纳为三点:
他办事勤快,能团结群众,听取大家意见;他经过实地观察,带领广大劳动人民,采用了疏通的正确办法治水;他一心为公,辛勤劳作,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历时13载,终于战胜了洪水,使广大群众安定下来。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代表了我们的一种民族精神流传至今。
【精选课例5】
美术学科在《体验印刷的快乐》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一些悠久的印刷历史和成就,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作品就是我国《金刚经》,然后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体验印刷制作的乐趣,掌握了一般制作方法和工序,老师通过美术课上的不留痕迹的渗透,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体会。
【精选课例6】
体育学科,中学体育水平四教学内容中有足球项目,而足球最先起源于中国,古时称为蹴鞠。
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就融入了蹴鞠文化和铿锵玫瑰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又例如“珍珠球”,珍珠球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竞赛方法和规则类似于篮球,既有对抗性,又有娱乐性。
在篮球教学中融入“珍珠球”游戏和教学,丰富了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新整合、架构部分学科的教学内容
依托教育资源,部分学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架构,构建面向学生长远发展的课程价值观念。
【精选课例7】
体育学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课题组成员在共同学习,充分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涵盖的文化意义基础上,制定了课堂教学选用传统体育项目的几条原则:
符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需求;具备增强体质,提高素质的运动特点;能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易于普及,易于练习;符合学校教学条件,适应课堂教学要求;项目不具有危险性。
根据原则进行筛选、归类了每期的主项目,武术、跳绳、踢毽作为课题研究第一期的主项目,即作为主体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研究。
从项目的产生、发展、兴衰,到项目的锻炼价值、锻炼方法,以及项目的衍生各个方面研究,给学生展现一个完整充实的民族体育项目。
选择“蹴鞠”、“珍珠球”、“掷沙包”等项目作为第二阶段的研究项目。
从文化衔接、项目特点、锻炼方式、健身价值等多方面分析项目的共同点,教学中相辅相成,前后呼应,使学生既掌握了教材内容,又学习了传统项目,接受了民族文化的熏陶,一举两得。
XX学年,学校将课题与“2+1”工程的实施结合起来研究,从七年级体育课开始试点调整,把每周三节体育课中的一节课,进行“2+1”选项教学。
其中的两节仍然保持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秩序,抽出一节体育课进行“2+1”的教学。
课程每学年设置4个项目,学生选择其一学习,进行“走班”上课。
由4名体育教师承担不同项目的教学任务,与体育课一样要给出项目成绩。
现在我校已经进入“2+1”课程改革的第二学年,通过一年多的教学整合,教学效果不错,学生也对所学项目兴趣浓厚,掌握项目技能情况良好。
【精选课例8】
美术学科,经整合后可在课堂渗透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有:
京剧脸谱制作、传统剪纸、皮影艺术、传统民间图形图案欣赏、民间美术的分类、中国传统民间色彩、传统陶艺制作、“龙”的图形绘画、画像砖和画像石欣赏、角色游戏之脸谱、蛋壳上的脸谱、民间喜字的剪法、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走进中国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古老的中国造纸术。
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整理,针对不同年级组织有计划的课堂教学。
七年级主要把京剧脸谱、剪纸、走近古人的生活、古老的造纸术、传统陶艺制作等渗透在课堂教学;八年级以皮影、传统图案图形欣赏、画像砖画像石、角色游戏、蛋壳上的脸谱等为主进行课堂渗透;九年级主要是民间美术分类等传统美术课堂欣赏为主。
4.优化民族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①利用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精选课例9】
一节地理课中,老师们在简单的介绍了什么是探究后,就让学生观看我国各民族的服饰,让他们猜这都是什么民族,一下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对这节探究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又介绍了学生熟知的傣族的“泼水节”,从“泼水节”的传说一直到现在如何傣族人如何过节,以及老师自己在云南过“泼水节”的亲身感受等等,还提到这些知识只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点滴,还有很多的更有意思、更有趣的民族文化特色,等待你们自己去探究。
这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学生在课后进行了《汉民族服饰的历史与发展》的研究性学习,并获校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奖。
②利用认同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精选课例9】
数学课上学生在计算一道题:
已知大圆的半径为r,请计算阴影部分的周长与面积。
学生饶有兴趣地计算出原来阴影部分的周长就是大圆的周长,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大圆面积的一半,都感到非常有趣。
这时,教师问学生对这个图形熟悉吗?
教室里的气氛热烈起来,有同学说,小学里见过。
有同学说是八卦图,有同学说好像与张三丰有关。
教师说“这就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太极图,早在《易经》中就有记载,也是道教常用的图形,它的图形中有以柔克刚的味道。
太极图是古中国的标志之一,古韩国就很佩服古中国的文化,所以韩国的国旗中也有太极图。
”
“噢,原来韩国也没什么了不起,还用中国的太极图。
”有的学生就在下面开始嘀咕了,而且眼神中还有点瞧不起的味道。
一闻此言,有几个学生还开始附和起来。
教师不动声色微笑着补充了一句:
“中国的国旗中的五角星就是公元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会徽。
知识是没有国界的。
知识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作为未来建设中国的力量,同学们能做的就是多学知识,让祖国更强大!
”
狭隘的民族情绪既不客观,也容易让学生偏激,我们的民族曾在世界上位于最出色的地位,却由于闭关锁国等原因而落后了。
作为教师,我们有这个责任让学生公正地、客观地认识我们的文化,在树立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时,也发奋图强,做个有内涵、有志气的中国人。
③利用情景体验渗透民族精神的传承教育
【精选课例10】
化学课《石灰石的利用》的教学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多媒体衬托下放了一首《石灰吟》的诗引出了学习的内容,学生一下子就被于谦这位民族英雄的伟大人格所感染,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在创设了学习情境后,老师就让学生们自学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来讲石灰石的知识点,学生除了板演了知识点还通过实验探究了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等的性质,还提到生石灰的用途,老师及时播放了“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片断。
其中一个学生还编了一首石灰精神的歌谣在课堂唱起来,那鼓动性远超过老师的说教。
④利用不同学科间的渗透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精选案例11】
在《世界是运动的》的物理教学中,课题组成员由多媒体手段引出陶渊明的诗,学生在欣赏朗读中思考“白日西北阿,素月出东岭”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再让学生朗读下一首《浪淘沙》“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
”这时学生充分体会到这两句古诗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科知识的内涵,教师不再是单纯对参照物的单调、机械式的教学与应用,而是应用信息技术通过诗词的吟诵,导入参照物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⑤利用文化背景的差异渗透民族特色教育
【精选课例12】
在Festival英语教学中,课题组成员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用英语向外宾介绍我国的春节,并用英语向外宾了解圣诞节,要求学生学完课文后马上在小组内完成任务,再评出优胜组。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春节和圣诞节的知识并对这两个节日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老师在讲解中自然地导入西方文化的积极部分的同时渗透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老师还布置学生课后制作有关春节和圣诞节的小报,评选出了优秀小报,学生积极性很高,在制作过程中又自主学习了很多知识。
以活动课的形式扩大渗透的外延
1、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校以学年为周期开展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旋律的全校性研究性学习活动,将课堂教学衍生出的兴趣点进行深入研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文化进行再研究。
下面我们看一下七年级的“民族传统文化大课堂”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情况:
《古筝艺术的历史变迁及其流派》《古筝艺术的历史变迁及其流派》《脸谱的色彩及其象征意义》《宫梳名篦》《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文化习俗的研究》《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对紫砂壶的研究调查》《重阳节风俗演变的研究》《茶艺》《苏轼诗词研究》《寻访淹城遗址》《传统中华美食的产生种类及做法的研究》《汉民族服饰的历史与发展》《金陵十二钗》等。
这种以研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真实体验民族传统文化,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同时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课堂知识竞赛。
每学年课题组都在七年级、八年级两个年级,举行“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课堂竞赛”,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举行知识竞赛活动,每班选派6名学生作为代表,组成代表队参赛,并根据成绩评选出优胜团队及个人。
开展了民族传统文化体育艺术节、唐宋诗词名篇朗诵会、师生优秀书法作品展览以及“看民族影视,扬中国文化”影评活动。
通过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创设浓郁的校园特色文化。
以主题的公开教学为支点促使渗透的深度推进
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要对校内或校外开一节主题研究课,有代表性的如《四喜临门-中国传统剪纸》《京剧脸谱》、《角色游戏》、《皮影》、《剪纸脸谱》、《体验印刷的快乐》、《中国古代建筑》、《五禽戏》、《五步拳》、《绳趣》、《轻器械投掷》、《我也玩“蹴鞠”》、《传统体育小游戏》、《化学与酒文化》《HalloweenandChineseNewYear》(西方万圣节和中国的春节)、《梨园漫步》等,在这些课中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师生共同参与,研究课不仅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平台,更是课题组专题研讨、评价、示范、借鉴及推广的生长点。
【精选课例13】
在《中国古代建筑》这一节研究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对中国古代史中故宫和长城两大建筑进行了解、探究、评价,进一步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建筑所蕴涵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以达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五、研究成效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民族精神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了解品味广博厚重的民族文化,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化选择观,展现了多元智慧。
学生来一手中华棍,能让你眼花缭乱,他们还学会了变形脸谱的制作方法,能在粉笔上酒瓶上绘制脸谱,能做剪纸脸谱,更多的学生能制作精美的石膏脸谱。
同时,学生的研究报告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研究报告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材料丰富,举证详实,报告的字里行间闪动着智慧和灵气。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充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中,不仅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还培养了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他们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
促进了教师民族素质和修养的提升
这种素质体现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相互关怀和关心之中,体现在班级任课教师、团队组织的温暖和鼓励之中,体现在新教师与老教师的爱护和帮助之中。
在项目实施中教师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设计者,从“不要拒绝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吸收”到“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成为教师的共同认识,促进了教师对学科知识的重新建构,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学会了京剧脸谱的制作、学会了太极拳,提升了自身的民族素养;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孵化出校本课程,如“中国古代数学史探趣”、“中国古代剪纸探趣”、“民乐民歌欣赏”、“唐宋名篇赏析”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形成了课程特色并积淀了文化底蕴
通过课题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我校已有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特色,其理念被师生认可和接受,由师生共同创生的资源及成果已被全校推广应用,并成为我校“民族传统文化大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课题研究将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富有长期价值的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融入到学校文化,形成我校的校训“至善至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学校先后被评为艺体先进集体,京剧进课堂试点学校,民族文化进课堂窗口学校。
六、实践反思
学科教学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是在逐步挖掘、逐步完善的原则下实施的,每阶段的课程还应根据学生需要和师资状况作出局部调整,并不是每课必能渗透、每课必须要渗透的。
我们没有夸大民族传统文化对学科教学的积极作用,仍将正确地看待其价值。
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难窥一斑,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还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将加强教师参与经典文化的学习和培训,增长教育智慧,建立校际间和区域间的交流。
学校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办学设备极大地制约了课题更好地推进和实施。
由于面对升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