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9526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docx

《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docx

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

 

    XXXX/礼仪/辩论赛

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

  质询答辩技巧;美国法律界红极一时的律师爱德华?

威廉斯(edwa;质询是一种艺术;对参加过俄勒冈赛制辩论的读者来说,威廉斯的说法毫;质询与答辩的权利义务在俄勒冈规则中有基本规定;因为答辩者只能回答,因此他不能反问质询者;由于仿自英美法庭的质询是俄勒冈赛制的重要阶段,不;

(一)质询的准备;出色的质询相当程度需要依赖临场反应,但这绝不表示;逆向思考;在分析立场的过

  质询答辩技巧

  美国法律界红极一时的律师爱德华?

威廉斯(edwardbennettwilliams),曾经在接受《时代周刊》(1959.6.22)采访时谈到了质询(反对询问)的技巧,他说:

  质询是一种艺术。

它就如同要你将绳索套在被传唤来伤害你的证人身上,使他被你控制,反过来帮助你。

这情况就像是与证人共处暗室,他手持匕首,随时想捅你一刀,这时你必须小心翼翼地紧跟在他身后。

你绝不可能在质询中做实验,绝不能问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如果你确知答案,证人确并未那样回答,你可以立刻干掉他,否则被干掉的就是你。

  对参加过俄勒冈赛制辩论的读者来说,威廉斯的说法毫不夸张。

许多辩手都曾经因为提出不当的问题,而在质询中遭到重创。

在各种发言阶段中,经验不足的辩手最感到困难的通常就是质询阶段。

  质询与答辩的权利义务在俄勒冈规则中有基本规定。

根据规则,质询者有质询的“主导权”,也就是问答的进行使由他来掌控。

规则中说:

质询者得控制时间,得提出任何与题目有关之合理而清晰之问题,并可随时停止被质询者得回答。

(规则第九条)不过质询者不能滥用这个主导权。

作为质询者,他只能问,不可以利用质询时间自行申论,或根据答辩者回答自行引申。

一旦如此,答辩者可以喧宾夺主,透过表示“对方辩友您不要自行申论”、“对方辩友请不要自行评论”或者“对方辩友请您问我问题”等方式来加以制止。

答辩者则只能回答。

除非问题明显不合理(如涉及与辩论无关的隐私),

  否则不能拒绝回答。

虽然在无法理解问题时,他可以要求质询者再问一次,但不能“恶意”这么做,否则将可能被评委认定为故意干扰提问。

  因为答辩者只能回答,因此他不能反问质询者。

“反质询”在俄勒冈赛制中是违规行为,质询者不但不必回答,还有权利加以制止。

不过答辩者只能答并不代表他只能任人宰割,当质询者在问题中露出破绽是,他还是可以随时捅上一刀,在质询中获取利益。

  由于仿自英美法庭的质询是俄勒冈赛制的重要阶段,不能善用质询答辩,很难在这类辩论赛中由出类拔萃的表现,后面介绍的就是关键的质询答辩技巧了。

  

(一)质询的准备

  出色的质询相当程度需要依赖临场反应,但这绝不表示质询无法准备。

透过“逆向思考”和“打造地基”,多数质询都可以在上台前准备妥当。

  逆向思考

  在分析立场的过程中,辩手应该已经对哪些争议点有机会发展为“可能议题”有了基本概念,质询的准备应该以这些可能议题为重点。

例如在“大学生创业利大弊大”的辩论中,针对我方主打的“大学生创业即使失败,仍将增进其挫折抵抗力”,以及对方可能主打的“大学生创业会造成课业分心”等议题,辩论队伍都应该设计好质询题目;如果场上确如意料中的出现了这两个议题,就可以使用事先备妥的质询来回应。

  换句话说,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猜中的议题越多,质询就越可以依赖事前的准备情况,而不必只靠临场发挥。

因此,准备质询题目时,辩手不应该从“我要怎么问,问什么”的“问题设计”开始,而要先思考“我要问出什么”,也就是先想结果,再想题目。

这种由结果倒推问题的准备方式,就是所谓的“逆向思考”(reversethinking)。

  一般而言,对攻防而言越重要的议题,也就是对质询而言越主要的主题,质询时辩论队伍攻击对手立论和防御本方立论的重要工具。

打造地基

  接下来辩手要思考怎样问出自己要问出的东西。

前面说过,辩论或者论证的基本过程是透过双方都同意的事,来使对方承认他原本不同意的事(由“第一共识”找“第二共识”)。

因此最好的论证拥有三大组成要素:

1、无可否认的根据;2、无从推翻的“推论”,因此产生3、无可回避的主张。

简单的说,主张的“大楼”必须建立再根据与推论的稳固“地基”之上。

而质询就是打造地基(groundbuilding)的有效手段。

举例来说,如果我方统一“大学生创业回造成课业分心,因此弊大于利”的方式,是“很多事情都会造成大学生分心,因此造成分心不构成弊大于利的理由”,这个我方主张就是要试图构建的大楼。

而要怎样使对方接受这个主张呢?

类比论证使一个可能的方法。

我方如果以交男女朋友、打球与参加社团做类比,强调这些事情也会使大学生分心,但却不被认为弊大于利。

辩手可以这样问——

  问:

对方辩友,请问您有没有女朋友?

  答:

有。

  问:

请问您交女朋友是不是会花时间?

  答:

我懂得时间分配。

(答辩者打算逃脱)

  问:

那请问有没有大学生会交女朋友交到无法兼顾课业?

(质询者不为所动,继续以其它大学生为对象进行追问)

  答:

这不一样……(答辩者回避问题)

  问:

请回答我的问题,有没有大学生会因为交男女朋友而耽误课业?

(质询者不为所动,再次追问同样问题)

  答:

呃,有可能,但是……(获得对方承认类比)

  问:

谢谢你,我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了。

  在打造地基时,质询者最常用的就是“类比论证”。

如果对方无法否认类比,又无法证明二者“不能类比”,他将就无法回避主张——交男女朋友利大于弊。

如果交男女朋友、打球、参加社团这些多数人不认为弊大于利的事情,依照对方的逻辑都属于弊大于利,其辩论的外部连贯性就将受到重伤。

  所谓“绝不能问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指的经常就是以对方无法否认的事情作为质询的地基。

“有没有大学生会因为交男女朋友而耽误课业”,在一般人的“已知”答案中显然是“有”,因此对方无法否认。

除了一般人的已知,对方自己说过的话他们也将难以否认,同样可以作为质询的基础。

例如:

  问:

您刚才是不是提到“刑罚教育犯罪者的目标重于报复的目标?

  (他们自己说过的话,这是很难否认的)

  问:

所以当二者冲突的时候应该以教育目标为优先喽?

(这是同一说法的重复,同样难以否认)

  问:

请问您,如果有一位盗窃犯已经服完所有刑期(报复目标完成),并且未再触犯任何法律,您方是否一定要让他出狱?

(这时有两种可能的答案,质询者推测他会答“是”,但如果他回答“不是”,将发生自相矛盾,对质询者更有利)问:

请问他是不是可能还没改过(教育目标未完成)?

(因为这个问题的“强度”很低(可能),对方将很难不回答“是的”)问:

那么您方为什么要让他出狱呢?

(这是逼对方哑口无言的问题,对方回答不回答都将暴露矛盾)

  在设计系列问题打造地基时,“耐心”非常重要。

若能达成质询效果,即使延长系列问题的数目也无妨。

  完成问题的初步设计后,辩手可以彼此扮演质询者和回答者,来测试问题中是否有明显疏漏,容易让对方有可乘之机的地方。

透过上述“心怀目标打造地基设计问题问答演练”的准备过程,在比赛正式开始前,辩手们应该拥有重要议题方面的多套质询题目,有备无患。

  

(二)问题的形式

  在设计问题时,质询者要知道自己可以使用的问题的形式。

一般而言,质询者最常用的问题形式有三:

我问你答的一般问题,以及目的在“我代你答”和“你无法答”的特殊问题。

  一般问题一般问题(generalquestions)指的;先来谈是非题(trueorfalsequesti;问:

请问有没有大学生会因为交男女朋友而无法兼顾课;问:

您说不一定是不是因为有些人会,有些人不会?

;答:

呃,对;问:

那表示有人会嘛;答:

这个题目不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问:

为什么呢?

;答: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阿;问:

所以是有些人会,有些人不会?

;答:

呃,对;请注意上

  一般问题(generalquestions)指的是寻求答辩者回答的问题,又可以安装学生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分为是非题、简答题、选择题和申论题、在质询答辩中,选择题比较少见,简答题偶尔出现,最常见的则是是非题和申论题。

  先来谈是非题(trueorfalsequestions)。

为了占有主导权,质询者应该多询问这类题目,例如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所有的问题都是只要求对方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以及“会或不会”的是非题。

如果遇到狡猾一些的答辩者,可能在是非题上回答“不一定”。

这时质询者不用惊慌,因为“不一定”代表的是“有时候是(对、会),有时候不是(对、会)”,只要多追问一个问题就可让这类答辩者无法逃避,例如——

  问:

请问有没有大学生会因为交男女朋友而无法兼顾课业?

答:

不一定。

  问:

您说不一定是不是因为有些人会,有些人不会?

  答:

呃,对。

  问:

那表示有人会嘛。

答辩者也可能作出“迉类问题不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来答复。

有时这的确是质询者的询问内容不适合以是非题形式来提出,例如“请问核能发电是一种好的发电方式么?

”由于“好”(价值词)的定义是相当模糊的,答辩者自然难以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

但有时这仍是答辩者试图回避,质询者应该透过追问将它拉回来,例如——问:

请问有没有大学生会因为交男女朋友而无法兼顾课业?

  答:

这个题目不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

  问:

为什么呢?

  答: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阿。

  问:

所以是有些人会,有些人不会?

  答:

呃,对。

  请注意上面的例子里,质询者问了一个“为什么”。

在这里“为什么”是要请对方澄清“不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原因,对方很难长篇大论,仍属于“要求有限答案”的简答题(short-answerquestions)范围。

简答题也可以请对方简短提供证据和主张,例如“请问您方相信植物人并无意识的证据是什么”,或者是“可否请您简单重述反对公益彩票的三大理由”,当然质询者会这样问,意味着它将即刻对对方的证据与主张提出反驳。

  质询者应该尽量避免询问的是“要求无限答案”的申论题(essayquestions),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开放式问题”(openquestions)。

申论题的风险是给予对方过大的回答空间,因而使质询者丧失质询的主导权。

例如如果质询者问“请问您方为什么认为经济全球化竞争大于合作”,回答者的答复使“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来分析”,这下质询者又要如何回应呢?

  特殊问题

  除了寻求答辩者回答的一般问题,质询者在发问中还可以用两类特殊的询问方式:

一是“建议式询问”,二式“对质式询问”。

  首先,建议式询问(suggestion)寻求的不是答案,而是以问题形式

  替答辩者说出答案。

在美国法庭,这类问题经常用于质询的结尾。

具体的做法式:

当答辩者被质询者的问题逼到墙角时,利用建议式询问替他说出他不愿说出的答案,然后快速收尾。

在前面经常提过的,有关刑罚目的的质询里,质询者就可以透过建议式询问来处理使答辩者哑口无言的问题——

  问:

那么您方为什么要让他出狱呢?

  答:

呃……

  问:

是不是因为他以及服完他的犯罪罪行相当的刑期了呢?

(因为对方出现迟疑,质询者迅速提出建议式询问)

  答:

呃……

  问:

谢谢,我想我已经得到需要的答案了。

(对方在建议式询问后再度出现迟疑,质询者迅速将系列问题收尾)老经验的辩手会建议质询者以“快速收尾”完成上述步骤,如果在哑口无言的问题上逼问对方过久,答辩者可能急中生智,答出令质询者吃惊的答案。

  其次,对质式询问(confrontation)要的也不是答案,而是希望提出违反答辩者立场的伤害性事实,来暴露他的发言与事实不符,以伤害其可信度。

例如以下这个例子——

  问:

您刚才是不是说多元入学方案实施之后,学生的升学压力获得减轻,补习的人也少了?

  答:

是的。

  问:

可不可以请您念一下我手上的这份资料。

  答:

好。

  问:

这份资料是来自XX年5月16日出版的《台北市市政统计周报》,请念这一段。

  答:

“根据调查89年本市中等以下各级学校学生平日放学加校外补习之比率为55.14%,较上年54.05提高0.64格百分点,国中、高中学生亦半数以上下课后进入补习班,分别为67.96%和55.41%”。

问:

请问是不是还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补习,甚至补习人数还增加了?

  在事实胜于雄辩的情况下,这时答辩者唯一的脱身之道,可能是表示“我方的资料显示补习人数降低了”,但质询者还是达成了提出矛盾证据的效果。

  对质时最好利用事实证据,如果是意见证据(请对方辩友念某位专家的意见),效果将是相当有限的。

对方辩友可以轻易在他们的质询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支持他们的意见证据来提出相同的质询。

  (三)质询的目标

  前面说过,质询应该以逆向思考的方式来准备。

也就是先确认质询目标,在思考质询方法。

从论点交锋的角度来说,双方所有的主要议题都可以是质询的目标;就功能的角度而言,质询的主要目标则可以归纳为“限定”、“攻击”与“防御”三大类(游梓翔、温伟群,1989)。

质询的第一个主要目标是限定(limiting)辩论的范围,质询者透过澄清对方立场、建立双方共识等做法,将随后的攻防焦点引导到关键议题上。

下面这则澄清对方立场的质询是出自“高中联考应加计在校

  成绩”的辩论:

  问:

您方所主张的“高中联考应加计在校成绩”,请问是五育(德、智、体、美、劳)成绩的哪些部分?

  答:

是加计智育,透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

  问:

谢谢您,我要问下一个问题了。

  透过这则简单的质询,质询者得知正方要加计的是智育成绩,就可以放弃预先准备用来反驳加计其它四育分数的论点,而集中讨论只加计智育的问题。

  质询的第二个主要目标是提出攻击(offending),质询者试图透过暴露对方的论证问题、证据缺失与内部矛盾,来减损对方立论的说服力。

我们可以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在辩论“以大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优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时,反方使用了下面这则质询来攻击对手——

  问:

对方辩友,您刚才提到以大企业为主的产业机构可以提升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对不对?

  答:

是的。

  问:

请问您,瑞士这个国家您知道吧?

  答:

大概了解。

  问:

包括钟表业在内的精密工业是瑞士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吧?

答:

是的。

  问:

请您念一下《天下杂志》报导中的这一段话。

  答:

瑞士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一个国家。

  问:

但是瑞士的钟表业仍然保有国际竞争力对不对?

;答:

是的;问:

谢谢您,我得到我需要的答案了;反方的做法是提出与对方的举例论证冲突的一项事实证;质询的第三个目标是防御(defending),质;问:

您方认为无期徒刑的受刑人,假释出狱后仍可能再;答:

是的,根据我方的资料,他们仍有再犯的例子;问:

好的,他们有人会再犯,所以应该判他们死刑喽?

;答:

是的,应该将他们与

  问:

但是瑞士的钟表业仍然保有国际竞争力对不对?

  答:

是的。

但是……

  问:

谢谢您,我得到我需要的答案了。

  反方的做法是提出与对方的举例论证冲突的一项事实证据,来达成破坏论证以及立论说服力的目标;这使对方立论发生了外部不连贯的问题。

  质询的第三个目标是防御(defending),质询者试图透过回应对方攻击以及获取承认等方式来强化己方的辩案与立场。

下面是回应攻击的一个实例:

  问:

您方认为无期徒刑的受刑人,假释出狱后仍可能再度犯罪对社会造成危害,是吗?

  答:

是的,根据我方的资料,他们仍有再犯的例子。

  问:

好的,他们有人会再犯,所以应该判他们死刑喽?

  答:

是的,应该将他们与社会永久隔离。

  问:

请问您,一般人可不可能犯罪?

  答:

可能,但这些人不是一般人。

  问:

您方是否有证据证明这些人再犯率比一般人的犯罪率来得高?

答:

呃……没有,可是……

  问:

您没有证据,谢谢您,我再请教您下一个问题……

  在这个例子里,质询者透过对方处理假释出狱认识的逻辑,希望将其类比到一般民众身上,既然“会再犯罪就要判死刑”,那么一般人也是可能犯罪的,是否也要判死刑呢?

对方当然不会接受此一结论,因

  此出现逻辑应用上的不一致,其立论的内部连贯性将受到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俄勒冈式的设计,每次质询后面几乎都跟着一次我方的申论。

因此,担任质询工作的辩手如果能与随后负责申论的辩手密切合作,将更能发挥团队作战的效果。

因此,在选择题目与目标前,准备上台质询的辩手不妨听取一下待会儿要担任申论的辩手是否有攻防目标上的具体建议。

  (四)质询者应该注意的事项

  除了前面提到的质询原则与方法以外,担任质询工作的辩手还有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指的在这里加以说明。

  首先,质询者要保持良好的风度。

辩论学者克鲁格告诉我们:

“质询者必须养成自制能力,听到任何回答都不要动怒或者惊慌,始终保持耐心与修养?

?

”研究法庭辩论的维尔曼在《质询的艺术》中也向律师提出了类似的建议:

一位律师如果性格乐观,谈吐率直、表现追求真理的热情,并且对证人彬彬有礼……,如果能掌握自己询问的方向,在达成目标时便回座,时时展示公平竞争的精神,那么他将为己方创造良好的情势,在下意识中强有力的影响陪审员的讨论与判决结果。

  其次,质询者要掌握询问的主导权。

除了避免询问申论题目和开放性问题,让答辩者有机会“合法的”畅所欲言外,质询者应该懂得如何适时打断答辩者的回答。

在已经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答复后,质询者应该简短地表示“谢谢您,我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了”或者“对方辩友,我要问下一个问题了”,来中止答辩者的回答。

  如果这时对方仍不停止,质询者便可以沉默不语,并配合目光与表情,来向对方与裁判表示自己的发问受到严重干扰,这时绝大多数的答辩者都会停下来。

  第三,质询者的问题要尽量简单明确。

冗长或艰涩的问题不仅将使答辩者摸不着头绪,也会令裁判与听众感到困惑。

一旦答辩者因为不了解问题而要求质询者重述使,质询者的宝贵时间就注定要浪费大半了。

  第四,质询者要懂得拿捏论证强度。

适当的论证强度可以增加完成质询目标的可能性。

例如将问题定为“如果在青少年犯罪后公布家长姓名,是不是有可能使原本对父母不满的青少年,故意犯罪来使父母蒙羞呢?

”就比询问对方“是不是有很多对家庭不满的青少年将故意犯罪?

”要实际得多。

  最后,质询者要避免自行申论与评论。

在前面说过,质询者虽然拥有主导权,但他也有义务要发问,不能剥夺答辩者的回答权利。

质询者自行申论的常见方式有两种:

先申论后质询:

例如在上台质询后表示“在开始质询对方辩友之前,我方要先澄清一点……”;冗长说明:

也就是当对方针对某项回答答复“不知道”时,以“让我来告诉你”的方式作冗长的解说。

  自行评论的常见做法则是在系列问题的中途或后段突然停止,改为向裁判与听众说明质询的效果,并不许对方发表反对意见。

两种做法可以说都违背了质询阶段的设计原意。

  (五)答辩者应该注意的事项

  对多数答辩者而言,质询答辩阶段的首要目标是阻止质询者完成攻击与防御的任务。

不过,常为答辩者忽略的是,回答表现是许多裁判判断辩手可信与否的关键,因此在破坏质询的同时,辩手们也应该时时展现诚恳与沉稳的风度,避免在裁判心中形成急躁、胆怯或不诚恳的印象。

  回答的方法

  答辩者必须在对方询问是思考两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是检验对方问题中是否有对事实性或论证性的瑕疵,这是“适时论证”;第二是判断对方问题的策略性目标为何,这是“制敌机先”。

  首先,如果在质询者的问题中,出现:

(1)引述证据时出现事实错误(事实错误);

(2)问题中夹带有违背事实的前提或内容(夹带定见);

  (3)问题的语义模糊不清(含混模糊);或是(4)论证方式出现谬误(论证瑕疵),答辩者都应该以诚恳的态度适时指正(errorfinding)。

虽然不必吹毛求疵的“于不疑处有疑”,但也绝不可“于有疑处不疑”,轻易答复质询者的问题。

要知道,即使是指正质询者的质询内容,在形式上仍是在“答复”对方,这是规则允许的行为。

  下面是几个适时指正的例子——问:

请问你刚才是否指出,根据“彩票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彩票奖金是否不得超过一定金额?

(事实错误)答:

对不起,是“公益彩票发行条例”第五条规定“公益彩票奖金支出不得超过发行彩票券面总金额之百分之七十五”。

  问:

对方辩友,如果像赌博这类不良习惯都要开设特区,请问您方下次是否要开设杀人特区呢?

(夹带定见)

  答:

对方辩友,我方认为赌博不是不良习惯。

  问:

对方辩友,请问公益彩票是不是高尚娱乐?

  答:

我不明白您方高尚的定义(含混模糊)。

问:

对方辩友,鞋子破了都还要再补,我们为什么要判青少年极刑呢?

  答:

鞋子破不破与判不判青少年极刑没有关系。

(论证瑕疵:

类比不伦)

  这时诚恳地指正质询者的错误,除了可以因为避免因为草率承认错误而落入对方陷阱,也可以建立质询者举证不谨慎与论证不严谨的形象。

  其次,答辩者必须“制敌机先”(retort),在对手即将亮出底牌,向评判与听众展现质询目标的前一刻,以简短的回答将质询破解。

要做到这一点,答辩者必须设法判断出质询者想要借质询达到什么目的。

答辩者应该在聆听问题时不断推测:

质询者希望攻击或者防御的是哪一个议题?

我方在这个议题上的立场、论证和论据是什么?

答辩者越早将对方的目标判断出来,就越能挑选良机阻止对方完成目标。

例如下面这个出自“应该继续修建核能电厂”辩论的例子:

  问:

对方辩友,您知道亚洲四小龙包括哪四个地方吗?

(这时答辩者猜测到问题与经济发展有关,但还不确定对方的目标)

  答:

我知道,是台湾、香港、南韩和新加坡。

  问:

对方辩友,您知道台湾是靠什么跻身亚洲四小龙之;答:

是靠自然环境被高度破坏下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在上面的例子中,答辩者既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又在答;问:

公民投票使大事还是小事?

;答:

是不应该做的事;不过,如果质询者的询问并未发生事实或者论证性谬误;问:

对方辩友你穿鞋吗?

;答:

穿啊!

我穿球鞋、凉鞋、高跟鞋、拖鞋、慢跑鞋…;答:

我的鞋子通常不会破,我是很爱护鞋子的

  问:

对方辩友,您知道台湾是靠什么跻身亚洲四小龙之林的?

(这时答辩者更加确定题目的方向,知道对方可能要强调经济重要,并且将经济与核能电厂串联起来)

  答:

是靠自然环境被高度破坏下所带来的经济发展。

  在上面的例子中,答辩者既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又在答案中提出了己方的论点,是相当出色的表现。

要是质询者真的准备以经济发展为理由来证明核能电厂应该继续兴建,想必将无法询问下去了。

答辩者如果能在论点与辩案的准备方面多下功夫,使自己对质询者的攻守策略了如指掌,就能在最佳时机给予迎头痛击。

类似的例子在辩论赛中相当常见,例如在“公民投票应该立法”的辩论中,曾经出现下面这段质询答辩的对话——

  问:

公民投票使大事还是小事?

  答:

是不应该做的事。

  不过,如果质询者的询问并未发生事实或者论证性谬误,发生的时机又尚未成熟,答辩者就不应该以不合作的态度来回答。

有的答辩者误认为自己的任务事“尽可能组织质询者进行质询”,因此极尽破坏阻挠之能事;例如对方询问哪四个国家或地区是亚洲四小龙时,故意减慢回答的速度、佯装记不清楚,或者在对方使用不伦类比时乱扯一通。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问:

对方辩友你穿鞋吗?

  答:

穿啊!

我穿球鞋、凉鞋、高跟鞋、拖鞋、慢跑鞋……问:

谢谢!

请问您如果鞋子破了,是丢掉还是拿去补呢?

  答:

我的鞋子通常不会破,我是很爱护鞋子的……

  这么瞎扯虽然能达成部分干扰效果,但通常将以自己的形象为代价。

其它注意事项

  除此之外,综合辩论学者的意见,担任答辩者的辩手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答辩者要避免规避滥逃。

如果问题的确超出自己的了解范围,最好的答复就是“我不知道”,并说明将在随后的发言中解释,企图规避隐瞒将很可能带来恶果。

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问:

您知道最近有份调查死刑恐吓力的研究报告吗?

  答:

死刑当然有恐吓力,我方……

  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