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题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318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课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课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课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课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课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课题总结.docx

《高中历史课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课题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课题总结.docx

高中历史课题总结

 

《课程资源和教材观的转变过程研究》

总结报告

 

津南区教研室

杨艳

 

课题组成员:

杨艳乔永刚曹卫民韩秀霞周照伟王静黄顺娟黄慧吕春梅

董立秀

2007年9月我们津南区教研室高中历史组正式提交了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

《课程资源与教材观转变过程研究》立项申请,确立此课题进行研究,意在准确详尽地调查我区目前课堂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并针对不同的学生主体,构建适合我区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和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师教材观的转变。

一、课题的基本内容

课题组分工情况:

教研室杨艳:

开题报告、课题试验操作、结题报告;咸一中曹卫民、韩秀霞负责课题试验操作、周兆伟负责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整合、王静负责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黄顺娟负责媒体辅助下课程资源与教材的有机整合、黄慧负责“在新课改中如何运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研究、吕春梅负责“媒体辅助下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双港中学乔永刚负责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适度应用研究;常城、葛沽一中董立秀负责试验研究。

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08.3――2008.7,确定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学生调查、确定研究方向、主题,展开相关理论学习和试验探究。

 

第二阶段:

2008.7—2008.12,与教学内容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探究不同课程资源使用的方式、程度、方法及效果,反思构建高校课堂的方法。

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小论文。

第三阶段:

2009.1—2009.12,开展展示汇报交流。

第四阶段:

2010.1—2010.12,撰写相关论文和试验报告,相关资料汇集成库。

研究方向:

课程资源的种类以及对学生、教学产生的作用研究

学生喜欢的课程资源调查研究

课程资源在教学不同环节中的应用研究(备课、授课、反思、作业)

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适度应用研究

课程资源在课堂中运用的方式及作用研究(口授、图文资料、视频影视资料、多媒体课件、手抄报、故事会、辩论会等)

课程资源与教师教材观转变过程研究

预期成果:

调查分析报告

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课件

各种学生资料

论文

试验报告及结题报告

价值:

适度开发、巧妙运用历史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趣味的历史课堂。

创新程度:

历史课标指出:

“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改革历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材观的转变。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今后若干年内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理论意义:

(1)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

(2)建立新的课程结构,推动教师教材观的转变。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强调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应用价值: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适应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特色,形成符合教情、学情的新的教材观,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各子课题研究情况

(一)乔永刚——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适度应用研究

研究意义

使教师明确课程资源的类型、探寻最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在教学中应用的方式方法,课程资源在教学的使用更加科学与有效。

研究目的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明确课程资源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为其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发挥最大的功效而摸索其应用的方式与相应的规律。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

研究内容

主要有:

课程资源的界定与类型、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应用的方式与调查、学生最喜欢的课程资源的调查、课程资源的应用方式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的关系等。

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

2008.3――2008.7,课题准备阶段——理论准备:

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内容,理解什么是课程资源;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等。

前期准备:

就课程资源的喜爱程度进行学生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方向、主题,展开相关理论学习和试验探究。

 

第二阶段:

2008.7—2008.12,与教学内容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探究不同课程资源使用的方式、程度、方法及效果,反思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小论文,以做好资料的整理与储备。

第三阶段:

2009.1—2009.12,开展展示汇报交流。

第四阶段:

2010.1—2010.12,撰写相关论文和试验报告,相关资料汇集成库

(二)周兆伟:

(三)黄慧:

子课题:

在新课改中如何运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

研究计划:

选出典型章节,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进行研究,然后形成案例。

在分析案例,进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论文和多媒体课件。

研究环节:

1、在教材中,选择典型章节作为研究的对象。

2、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3、将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材料,形成案例。

4、分析案例,结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归纳总结,形成论文,典型的案例形成课件。

结题方式:

课件、论文。

(四)吕春梅:

子课题:

媒体辅助下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研究计划:

运用试验的方法,以典型课程为试验对象,进行研究,形成案例。

在分析案例进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运用经验总结的方法形成论文和作为案例的课件。

研究环节:

1、分析教材,选择典型课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性研究

2、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根据课程要求和资源特色,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利用的有效性,并不断完善。

3、将研究过程中的例子,形成案例,进行反思。

4、分析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论文,典型案例形成课件。

结题方式:

论文、课件。

(五)黄顺娟——子课题:

媒体辅助下课程资源与教材的有机整合

研究计划:

在实际教学中,以重点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整合,形成个案。

以个案为基础进行反思、升华、总结形成论文和典型课。

研究环节:

第一、根据教材整合相关课程资源,进行实验性研究。

第二、在实验性研究中,反思修改,以多媒体为依托,优化课程资源与教材的整合。

第三、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论文和典型课

结题方式:

论文、课

(六)王静——子课题:

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研究计划:

运用试验的方法,以典型课程为试验对象,进行研究,形成案例。

研究环节:

1、分析教材,选择典型课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性研究

2、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根据课程要求和资源特色,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利用的有效性,并不断完善。

3、将研究过程中的例子,形成案例,进行反思。

4、分析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课件。

结题方式:

典型案例和课件。

三、课题进展情况

(一)召开课题开题会

2008年5月14号,《课程资源和教材观的转变过程研究》课题开题会议在津南区教研室205室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区教育局教科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原历史教研员李老师、以及课题组成员。

经过热烈论证环节,我们采纳了专家友善的建议,丰富了课题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课题组成员责任明确,对未来三年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二)课题进展情况

1、主要方法:

教师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使自己教学中教材的呈现方式灵活、高效,合理开发使用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

在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反馈信息与教学心得,不断调整研究方向,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开发使用课程资源基础上建设性使用教材。

在这过程中不断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或论文。

2、专家引领,提高教师专业理论

①为全面提升我区高中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理论基础,我区教育局主管教学的丁凤所副局长亲自在咸一中、咸二中做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精彩报告

②2008年5月我区聘请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先后在咸一中、咸二中、双港中学三个学校做“高效课堂”讲座

③2008年6月咸水沽一中组织课题组教师赴武汉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学习、交流。

④2009年2月我区又聘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兼副所长崔允漷博士做“课堂观察”的讲座。

他们的讲座高屋建瓴,使我们的教师感受到教学模式的变革带动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⑤2009年12月,津南区教育局在聘请塘沽区十五中教师在咸一中进行“说课、说教材、构建知识树”展示观摩活动。

崔允漷博士在做“课堂观察”讲座王敏勤教授在做“高效课堂”讲座

3、各子课题进展程度及阶段性成果

①暑假前后完成第一阶段的问卷调查,并写出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开始修正自己的研究方向。

②每个教师根据开学一个月的教学实践写出教学案例,反思研究效果及方向。

③吕春梅、黄慧、王静、耿潇、董立秀老师撰写的教学案例获奖

④杨艳撰写的两篇论文获得市级奖项。

⑤2008年12月曹卫民推出区级研究课《身边的历史》,探究课程资源与教材观转变中的方法、原则。

成果包括案例、课件、文本资料、录像课

⑥2009年12月双港中学乔永刚作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展示双港中学“三六导学模式”

⑦2010年1月咸一中周照伟(网络课)、黄顺娟(信息技术整合)作课,展示其教材观转变成果。

⑧具体阶段性成果

序号

姓名

获奖时间

作品题目

获奖情况

1

杨艳

2007.6

《案例教学激活历史课堂》

论文市级一等奖

2

黄慧

2008.2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

论文市级三等奖

3

黄慧

2008.5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案例市级三等奖

4

黄慧

2008.8

《浅谈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论文市级二等奖

5

王静

2008.5

新课程,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认识与感悟

案例市级二等奖

6

吕春梅

2008.5

《“做”出的文章——参加“双优课”的启示》

案例市级三等奖

7

杨艳

2008.5

《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放与收》

案例市级二等奖

8

黄顺娟

2008.5

《新航路的开辟》

课国家级一等奖

9

曹卫民

2008.12

《津南区的过去与现在》

市级展示课

10

杨艳

2008.5

《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论教师观念的转变》

区二等奖

11

曹卫民

2007.4

《新课程标准下对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思考》

12

吕春梅

2008

《体验情境、感知历史——我在新课改实践中的认识》

13

曹卫民

2008

《身边的历史》

教学案例

14

黄慧

2009.2

《新课改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历史研究案例》

教学案例

15

黄顺娟

2008

《新航路开辟》

案例

16

吕春梅

2008

多种课程资源的引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缔造者康熙帝》

案例

17

乔永刚

2008

让阅读成为一种“呼吸”——浅析高中历史课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案例

18

王静

2008

课程资源与教师教材观转变过程研究——浅议课程资源的发现与教师教材观的转变

案例

4、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①问卷调查分析与反思。

课程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大都了解了学生喜欢怎样的课程资源、喜欢怎样的呈现方式,给老师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在高考的压力下,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学生选择在老师的讲授、提问下学习更高效;50%以上的同学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更高效。

从现行高考题目发展趋势来看,分析史料、活用史料来回答的题目很多,过细的知识体系反而太繁琐,往往是在一个话题的引领下,贯穿起不同地域、不同时段的历史片段,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所提示的视角来灵活作答,所以从高考趋势上看,课程资源尤其是精巧的材料、案例的使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解读、分析能力。

所以,如何处理课程资源开发与教材的辩证关系,优质高效的完成课程目标,是我们课题组成员需要继续探究的问题。

还有,课题组成员选择子专题研究方向时有集中的趋势,要指导课题组成员探究符合自己的课程资源去开发、使用,探究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实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②曹卫民老师的《身边的历史》课例经验与思考

经验

教师教材观的转变。

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很明确,让学生学会寻找历史、甄别史料、做出判断分析及评价。

教师抛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而是选择了让学生动手,去寻找自己身边感兴趣的点,由细微处发现历史的痕迹,然后追根溯源去寻找历史、研究历史并做出一定的判断说明,让学生感悟历史在身边,生活即历史,我们即历史的内涵,学习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甄别、比较、判断。

所以说在本节课中,教师教材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引用鲜活的历史,引领学生感悟体验学习。

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调查,集中汇报,默契合作。

例如在汇报津南名人时,有同学在讲台上结合课件讲的是眉飞色舞,他的伙伴在一旁忙着根据讲解节奏给点击课件,没有一丝埋怨、没有一点懈怠,讲的神气,点的自豪,他们共同给大家来了个视觉、听觉大餐,期间还穿插了一段现场采访,原来班里有位同学是杨树泉的本家侄子,他站起来给大家揭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片段:

他曾经的艰难、成名后的亲情---低调回家探母,与亲人团聚,教室里笑声一片,问题不断,大家过了回追星的瘾!

师生关系的和谐。

在学生主宰的课堂上,曹老师没有完全隐居幕后,两次恰当的点评提升了本节所蕴含的历史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既反映了曹老师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反射出师生关系的和谐。

一次是在学生介绍完小站会馆要往回走的时候,曹老师忽然大喝一声,“打住”,当时把在台下听课的我吓了老大一跳,市领导和兄弟区县教研员都在啊!

曹老师问道:

小站会馆、周公祠、新农寺“是一个历史还是三个地方?

”这的确是学生没表述明白的地方,我心里也犯嘀咕,学生笑了,是一个地方不同时期的称谓。

这个是经过学生考证过的。

曹老师随后娓娓而谈,教育学生占有历史资料时要辩证、甄别史料;什么是历史信息?

比如陈塘庄和哪吒何在?

这是传说,不是历史信息,而新农寺有遗址、有文物、有图片,它们都蕴含着历史信息!

当然学生也有借机打趣老师的时候,比如在介绍津南名人时拿老师作比较。

课程资源的开发。

学生的视角是多元的,他们把视野投向自己家乡,从居住环境的变迁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变迁;从葛沽花会探究其中蕴含的河海交汇的漕运、海运文化;从小站练兵园的兴建探究小站练兵历史;从咸水沽名字探源,通过查辞海、地方志、史料,甚至从地理位置、传统习惯等方面分析该名字的得来等。

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实地考察、上图书馆、网络上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甄别、整合,并通过合作完成课件的后期制作,甚至细致到讲解稿的组织制作,体验了历史的研究过程,学会了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评价方法,增加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思考:

课程资源与高中现行教材整合如何做到高效。

曹老师本节课教学目标比较单一,很容易实现开发课程资源,引导研究性学习,但是面对课容量相当大的高中新教材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很轻松的事,教师限于教学任务、教学进度而不敢轻易放开手脚,按部就班讲教材不仅耗时费力,课堂效果也不高。

③关于双港三六导学的思考

2009年12月2日上午,在天津市双港中学的小报告厅,正在进行着历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区教研室、学校的大力支持。

天津市双港中学从2008年7月开始引入“三.六”模式导学案,以初一年级为实验基地展开探究,逐渐扩展到其他年级,经过三个学期的努力基本成熟。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请双港中学乔永刚、马溶老师作课,并邀请市教研员莅临指导,期望通过此次展示活动让广大教师对此模式有更深的认识,并逐渐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中。

一、三六模式导学案课型的四大优点

1、先学后教,精讲精练。

这是三六模式的最鲜明的特点。

在“自主学习”模块中,采用了学生分组自学的方式,在八分钟的自学环节中,学生依据教材、问题,找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并进行基础性的针对性练习。

通过“自主学习展示”环节,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方法指导。

在“导学达标”模块中,采用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上补充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历史史料、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资源,设计针对性习题,限定单位时间,采用学生互助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加深对重难点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协作、创新、争先的能力。

在稍后的展示环节,既有学生的讨论,也增加了教师的补充和精讲。

“检验提高”模块中,采用了学生自做、集体反馈的模式。

这种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能说、敢说、到会说,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步步追问,拓展延伸。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很容易形成放羊式的松散的课堂效果,且不易把知识点、能力落到实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双港中学教师采用了步步追问、拓展延伸的方式。

在展示环节的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梯度的问题,步步追问,从问知识点的出处提示阅读的方法,从依据、理由角度提示提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性,通过速问急答的方式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追问中发现问题、在拓展中解决问题、提示方法是双港中学的另一显著特点。

3、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广泛参与。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无一不渗透着小组内的自学与合作。

每一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学习、探究内容,小组内通过组长分配任务,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问题,通过阅读教材、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来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环节解决不懂、其他组自学的内容的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有同学负责解决问题,有同学负责列出知识结构,有同学负责拓展提升部分;在交流环节,一个同学未答完整的问题,同组同学积极补充完善,其他组同学还高举手要抢答题机会!

竞争机制的建立、责任心和任务感使每个同学都想参与、要参与、至少是不得不参与!

4、精华浓缩,数字诗词。

双港中学教学的又一特点是精华浓缩,数字诗词。

教师注重对重点内容的提炼概括,或者提炼为数字形式,或者浓缩为几个关键字,或者编成琅琅上口的诗歌形式,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如乔老师把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概括为“一根二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民族区域自治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制度等。

二、反思与不足

1、教师对课堂的控制问题

在本模式中,教师对课堂控制严密,学生是在教师严密的问题引导下自学、研究,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不够。

但是对于高考科目来说,也不得不如此。

2、学案导学的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就已经把学案打印出来,教师在授课中只能按部就班进行,缺乏了生成性。

3、学案导学模式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和时间,使得情感教育等落实不足。

④关于下阶段研究的思考

反思前期研究取得的经验与成果,我们发现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所以,我们提出课程资源开发与使用的几个原则

适度性原则(因时制宜、因生制宜)

简洁性原则(简单、直接、实用)

目的性原则(直击课程标准中本节教学目标)

不重复性原则(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条件

抽象点教材比较难理解、表述较抽象之处。

如宗法制、代议制等。

交叉点教材某个专题有多个小专题混在一起时。

建议择其重引用材料,其余学生自学即可。

交结点几个模块从不同视角看同一问题时

关注点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

●在研究中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课程资源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资源、教材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专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案例、论文的关系

●方法

案例教学法

史料教学法

●手段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总之,本课题自实施以来,得到了津南区教科室和津南区教研室等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使我区各学校的课题研究逐步正规化、轨道化、成熟化。

我们恳切希望能继续得到各界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以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能使教师“放松地教学”,能使学生“惬意地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