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285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报告.docx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报告.docx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报告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业已启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前往城市寻求人生财富。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

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其中以20-30岁之间的青壮年为主。

为了更深入地调查进城务工青年的生存现状,实地了解进城务工青年所面临的困惑和难题,特作此调研实践。

关键词: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态心理状态

导语

本实践主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调查研究的个例入手,从中分析得出普遍的社会性质问题。

然后找到解决之道,通过最终的报告形式体现出来,提升社会关注度,为他们更好的工作提供一些潜在条件。

本实践地点选取**********************,借助村里众多的进城务工青年群体资源。

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之下,于7月16日至7月29日共十四天顺利完成。

期间通过走访聊天,QQ聊天访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取得第一手原始材料,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统计制作图表等工作。

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以及心理状态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

进城务工青年作为一个较大的社会群体,存在即合理,但其中不免存在各种生活、工作、心理等自身问题。

作此社会实践调研,不仅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是为即将走上社会的我们一个,了解社会了解以后工作情况的机会。

正文

一、进城务工青年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状况

1.性别和年龄构成:

以20-30周岁之间的青年为主。

在此次参与调查的50名进城务工青年中,男青年占74%;女青年占26%。

其中20周岁以下4%;21至25周岁64%;26至30周岁24%;31周岁以上8%。

从以上数据得出:

进城务工青年队伍的整体年龄偏低,绝大部分进城务工青年是适龄青年。

但也不排除调查的普遍性和地域性。

分析:

调查发现,进城务工青年以制造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为主,这类职业普遍要求年龄稍低,灵活性较强的青年男女。

而35周岁以上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则大多数从事于建筑业,介于并非调查范围,所以本报告不过多涉及,只是作为一种比较。

男女比例只是本调查数据,不代表任何地域特征。

由于本地区人情风俗的原因,男人为一家之主,所以大多数男青年进城打工。

女青年一旦结婚之后,很难选择,或者“被迫”留守家中,抚养小孩照顾老人操持农活。

这一现象在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女青年中普遍存在。

一般来说,具有较高学历的女青年则会选择快节奏且繁华的城市生活。

进城务工青年年龄趋于低龄化,甚至存在未成年人打工的情况。

在农村有很多人抱着“念书无用论”,加之孩子不好好学习,于是让其早早退学打工赚钱。

或者说相比较之下,有些大学生的工资确实不如初中生的。

诸多原因导致农村学生早早辍学打工的比率增高。

2.文化和收入构成:

文化程度基本持平,主要以初中、专科两大群体。

其中:

初中及初中以下30%;高中6%;大中专38%;本科及以上20%。

相对而言,收入并非普遍的与学历成正比。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工资分布主要在2000至3000元之间,占到42%;2000元以下24%;3000到4000元为28%;4000元以上6%。

被调查者85%能达到调查所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所有收入情况高于或持平在家乡打工情况。

分析:

调查发现,并非普遍情况的收入与学历成正比。

从事一些技工、厨师、建筑行业的初中、中专毕业生很多比大专、本科毕业生工资要高,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72%。

同样地,有个别本科毕业生的工资远高于相同文化程度或其他人员。

本数据不包括奖金、提成等,只是“取整”之后作为调查的数据样本。

或许这就是新“念书无用论”最有力的证明,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收入只是与所从事行业有关。

比如建筑业、餐饮业(这里只就厨师而言)、制造业(高级技工)等,相对来说处于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工资相对来说较低。

并且服务业大多是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女青年为主,不排除有学历或性别歧视。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新的工业变革与时俱进。

这就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能操作各种电子生产流水线、工业机器人,还有就是高技术人才的相对缺乏。

种种因素导致高级技工工资高就业好,甚至供不应求的情况。

同时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房地产业越发火热。

所以从事建筑以及相关行业的工资相对来说高于大专、本科毕业生,也就不足为奇。

(二)工作状况

1.对企业经济状况的认知:

绝大多数人没有很强烈的集体意识,感觉随之也很一般化。

这个分水岭即是文化水平的差距产生的。

有很多人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应付工作,企业的前途好像与自己无关似的。

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青年,他们对所在的企业、公司,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希望发展壮大希望不断强盛。

鉴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相对大型公司等来说,低学历的青年男女比较多。

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员工的厂情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产力水平,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2.对工作和收入的认知:

大多数青年心态平和,默认于现有的工作、收入等形势。

因为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的差距,倒是一种知足长乐的态度。

倒是一些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们,面对不太“壮观”的收入,觉得憋屈。

从而抱怨或者消极工作,导致差错不断等,产生恶性循环。

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过去,每个人都应该认清现实,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由低到高,在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锻炼业务和技能水平。

这样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

3.对工作环境的认知:

根据调查统计,绝大多数人认为工作压力较大。

由于工作环境造成的压力,工作负荷与劳动强度相对来说普遍存在。

其中,工作设施和条件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工作情绪从而导致效率下降等。

工作环境的“软硬”对整体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

企业应该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会有所提高,势必对企业的长足发展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三)心理状况

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进城务工青年的内心世界也随之有所变化。

通过调查发现,其心理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不平衡、自卑、迷茫、思乡、高压等。

普遍来说,主要由于他们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偏低,个人自身心理问题,也有政府管理职能的不足。

1.进城务工青年身处大城市中,工作之余横向比较城市人的生活。

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却不一定能得到应得的报酬。

一方面羡慕一方面嫉妒,他们对自己低下的地位与收入差距的不平衡心理,极有可能导致内心的失衡与困惑。

再加之有些城里人势利之行为,自卑与怨愤充斥,严重者还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2.自身的文化素质决定了他们不能得到更好的工作待遇,同样也会造成心理不适。

农村文盲半文盲的高比例是进城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

不仅限制了他们的职业选择空间和趋向,也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回报。

他们不得不选择那些社会地位低下,而且收入相对较低的工作。

3.价值观念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

进城务工青年面对陌生环境,普遍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

远离家乡导致家族家庭的约束无能为力,而城市人的鄙视和嫌弃又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能够自我调整,以自己的悟性来理解社会问题。

但也有一部分进城务工青年在此种情况下,心态情绪极端化,肤浅地怨忿排斥社会存在的问题。

面对心理上的种种问题,不能理智地调节而是选择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满足自己的利益,极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二、进城务工青年问题出现的原因:

1.受教育程度

调查发现,并非想象中的是完全由于受教育程度低而造成诸如上述问题。

随着我国切实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并在义务教育期间实行全额免费政策的推广。

在小学或者初中期间辍学打工的人数减少,大多数适龄青少年能够顺利完成初中或者高中学业。

还有就是家长观念的转变,认为初中或者高中毕业没有前途。

从而选择让子女继续中专或者大专学业,学得一技之长以充分适应新的生存挑战。

采访中的一位母亲说,“孩子高中毕业就不想念书了,想自己跑出去打工。

可现在没有一点技术啥的谁会要他。

再说了,他还小着,那些重活苦活咱能做他就没办法了。

做不了几天吃不了那苦自己就跑了。

还是让他读个大专吧,至少拿的本本能高级些。

咱村里又不是没人上大专,他读我跟他爸供得起。

2.心理方面原因

进城务工青年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城乡差别的不适应很容易造成自卑感,加之有些城里人的态度问题,更加使得他们感觉低人一等。

由于从事的大多是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时间长、劳动量大、工资低待遇差,心里的苦闷无法有个合适的时间地点方式释放出来。

长此以往,心情不好情绪易怒易躁,还会引起身体不适等病症。

社会关注很少,没有专门的平台供他们发表自己的感受,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得他们对生活迷茫。

赵哥在采访中就抱怨说,他们搭乘公交都要受气,城里人见了还躲得远远的。

有什么啊,不就是比我们祖宗好么。

要不是我们整天幸苦给他们盖房,他们哪有的高楼大厦住啊。

真是的……同样是人,同样高中毕业,我们队里一个小伙,就凭着他舅是我工程监理就弄了个管事的当着。

把人就气的不行……一天干活下来想出去转转放松放松,可即使咱洗了澡换了衣服,人家城里人还是觉得咱老土,有些地方人家还不让咱进去……

3.政府管理职能问题

调查发现很多进城务工青年缺少必要的劳动法律法规保护,即使有了侵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发生,他们也会忍气吞声或者采取非常手段解决。

有时不仅解决不了,还会触犯法律影响社会治安等。

政府管理职能工作不到位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机制性障碍,他们缺少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引导。

有些地方甚至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在处理劳资纠纷问题时,还偏向投资者和企业。

极度缺乏对他们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当被问及工资以及是否有保险的问题时,调查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只是希望老板不要拖欠工资就好,哪里还敢问人家要各种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的。

在调查人群中,只有那些本科文凭的,或者是加入大公司大企业的正式员工才会享受到“五险一金”的待遇。

甚至即使同一单位,职能不同级别不同待遇也随之不同。

4.组织化程度低

就调查取材范围的人群而言,绝大多数进城务工青年都是小范围短时段外出打工,随季节随农活而迁徙。

流动性较强,不能形成稳定就业。

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青年对工作地没有归属感,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

同时他们缺乏利益表达的机会,权益维护工作也较难开展。

当他们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通过组织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

反而往往以个人对企业的方式进行交涉。

李师曾经就在这方面吃过苦头。

据他述说的,当时一同前去工作的只有他们两人。

人生地不熟,再加之又是私人承建的工程。

结果最后就是因为工资纠纷而拖了好长时间才讨要回来。

与此相反的是,小王是我们县统一组织的外出务工。

工作人员不仅亲自与企业交涉,给他们办了工伤保险,还督促企业按时发放工资。

这点深得小王的欢喜。

三、进城务工青年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1.建立进城务工青年培训体系

政府应该牵头社会有关部门做好进城务工青年的技能培训工作,同时积极联系企业,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务工青年培训机构和网络。

确保他们享受到必要的待遇,确保他们工作顺利、收入稳定。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督促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2.建立进城务工青年组织体系

地方各级部门可以开展外出务工招聘工作等,积极引导企业与进城务工青年约谈工作。

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务工青年的就业,提供定向服务工作。

同时在他们中间树立优秀典型,推广先进经验。

引导进城务工青年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3.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青年维权工作

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首先是要使务工青年学法懂法。

使其能够知法守法,自己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维权机构,开通法律服务热线。

还应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维权投诉机构,努力做好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

政府最好是,令有关部门随时监督用工企业工资发放情况,而不是事情发生了才去审查维权。

4.媒体发挥其重要作用

各种媒体应该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青年的报道,加大对他们的关注力度。

使社会,特别是有些城里人,更加地了解他们,充分发挥其正确的公众引导作用。

最终的结果是,使城乡人民能够和谐相处,共同享受便捷化的都市生活。

人人生而平等,莫论城市与农村。

结尾

借此社会实践,深入周围进城务工青年的生活、工作状态。

随着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形象愈加明晰。

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生活、工作状态,以及心理状态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

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回顾本次社会实践以及报告写作过程,由于水平跟经验的不足难免出现问题,希望提出批评指导意见。

同时感谢在实践过程中给予充分支持的村委会书记及相关工作人员。

有50余人次直接或间接接受了采访,在此也对他们表达感谢之意。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未知.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6-21

[2]未知.关于农民工返乡问题调查报告[OL].互联网.2010-12-18

[3]未知.中国农民工网相关数据[OL]

[4]未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N].新华社.2006-3-27

落款

调研者单位名称:

个人姓名:

完稿时间:

附录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手册;

社会实践调查问卷样卷;

相关实践证明材料、图表、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