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699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1.docx

《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1.docx

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1

2012年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

(1)

2012年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

第一章考纲与核心知识体系构建

第一节新课标考纲与高考命题对应关系

一、新课标考纲:

古代诗文阅读

《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

E

二、《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3.分析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4.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第二节高考考情分析

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

一、取材多样化。

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

二、题材丰富多彩。

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

三、考查方式多样。

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单以2007全国各地高考卷为例,比较鉴赏的比重明显加大,共有5套考查了比较鉴赏,其中浙江卷将三篇作品进行了比较鉴赏,一首唐诗,一首金词,一首元曲。

鉴于2010年黑龙江省第一次施行新课标高考标准,考查方式应沿用宁夏、海南卷的考查方式,变化不会很大,即诗歌鉴赏题出比较鉴赏的可能性不大。

四、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

除上海卷有1题采用客观题外,其余各卷均为主观题。

五、考查综合程度高。

往往有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的很少。

六、分值一般设定在11分,题量基本为2个。

200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2007年—2009年宁夏、海南高考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题分值均为11分,题量均为2个。

第二章核心知识与能力体系构建

诗歌鉴赏的五步程式

以下列出鉴赏诗歌的五步程式,规范考生的答题思路与答题过程,力求做到鉴赏诗歌时,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第一节

第一步,先读全诗分类别

拿到题后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知题材,定主旨。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叹观止。

但就其题材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类: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风雨之后的绿肥红瘦的衰败景象,抒发了春光易逝青春难在的忧伤之情。

二、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从而表现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

(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如王昌龄《闺怨》一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四、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

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五、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

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

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六、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便有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

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2007年宁夏、海南高考卷中的诗歌鉴赏的考题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小斋即事》)。

刘一止写琴棋二物就是托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直——正直、方——有棱角。

七、即事抒怀诗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

八、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王翰等。

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九、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而苏轼则以形象来喻理。

十、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

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十一、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要数辛弃疾描写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十二、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文学史上有两篇词堪称悼亡词双璧,其一就是我们熟悉的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诗人借记梦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悼念之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李白把神仙世界描写得广阔自由,光明美好,反衬出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黑暗和丑恶。

该诗是以游仙为题材的典型作品。

以上对诗歌内容的粗略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鉴赏诗歌时,快速了解其内容,以便把握诗歌的要旨。

分清是哪一类诗,其思想内容就有矩可循了,如: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根据诗词题材,深入体味并整合诗句大意与情调,取舍主次,即可得出诗词的主旨(主要思想感情)。

常用的表达诗词主旨的词语有:

心旷神怡热情洋溢豪情满怀慷慨激昂得意洋洋徜徉山水

欢快欣喜喜悦舒畅

自由恬淡闲适惬意

仰慕追慕留恋

同情孤独寂寞思念

郁闷空虚烦闷抑郁

感伤辛酸悲痛悲愤

忧愤

激愤悲壮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消极避世

讽刺指斥控诉

第二节

第二步,后半部分找中心(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诗歌的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所在。

古代诗歌往往是先写景而后抒情,而这个情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所在。

例如: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宋王朝本在北方,迁都于此亦是游人。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又如,2008年江苏省高考卷诗歌鉴赏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中的最后一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明确地交代了诗人内心情感是愁。

再结合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点出了诗人不被统治者所重用,报国无门的愁苦。

第三节

第三步,前半部分寻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

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思是诗人的情意要融注在形象中。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

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

一、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树木类:

树的曲直:

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

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

气节积极向上

柳:

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

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

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

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木叶:

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二)、花草类:

花开:

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

象征离散

桃花:

象征美人或青春容貌

兰:

高洁

牡丹:

富贵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

黍离之悲(国家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

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竹:

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菊:

隐逸高洁

脱俗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

傲雪坚强

不屈不挠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梅子: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

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三)、动物类

猿猴:

哀伤凄厉孤寂愁苦

鸿鹄:

理想追求

鱼:

自由惬意

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鸟:

象征自由

狗、鸡: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寒鸦):

小人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

飘零伤感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后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

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

语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

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孤)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

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鹧鸪:

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

哀怨悲伤凄凉

燕:

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沙鸥: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四)、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

辽阔力量

深邃气势

海浪:

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

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细雨:

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暴雨:

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

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

春天美好

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

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

纯洁美好环境

恶势力的猖狂

露: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浓云:

表现愁肠压抑

天阴:

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

欢愉光明

金风:

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五)、器物类

玉:

高洁

脱俗

捣衣砧:

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珍珠:

美丽无瑕

簪缨(冠):

官位名望

西楼小楼:

闺怨之情

阑(栏)干:

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须眉:

男子

巾帼:

妇女

桑梓:

故乡

轩辕:

祖国

三尺:

法律

寸管:

青鸟:

信使

丝竹:

音乐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语出李斯《谏逐客书》: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船:

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船是表现漂泊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六)、颜色类

白:

纯洁无暇丧事

红:

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

希望活力和平

蓝:

高雅忧郁

黄:

温暖平和

紫:

高贵神秘

黑:

黑暗绝望

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七)、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

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

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

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

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

美女

峨眉:

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

有才能的人

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例如《窦娥冤》: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典出《晋书》: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

‘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

‘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桔:

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

术谓曰:

‘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

’绩跑曰:

‘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山林和宫阙的形象:

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

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心生怨愤而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八)、地点类

古迹:

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