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土力学实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277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 土力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 土力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 土力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 土力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 土力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 土力学实验.docx

《高等教育 土力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 土力学实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 土力学实验.docx

高等教育土力学实验

《土力学》实验教案

绪论

一、土工试验的对象和作用

土工试验是对土的工程性质进行测试,并获得土的物理性指标(如密度、含水率、土粒比重等)和力学性指标(如压缩模量、抗剪强度指标等)的实验工作,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参数,它是正确评价工程地质条件不可缺少的前提和依据。

土是自然界的产物,其形成过程、物质成分以及工程特性是极为复杂的,并且随其受力状态、应力历史、加载速率和排水条件等的不同而变得更加复杂。

、所以,在进行各类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对工程项目所在场地的土体进行土工试验,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土的各种物理和力学性质,从而为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正确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

因此,土工试验是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中首先必须解决的何题。

从土力学的发展历史及过程来看,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土力学是土的实验力学,如库仑(Coulomb)定律、达西(Darcy)定律、普洛特(Practor))压实理论以及描述土的应力一应变关系的双曲线模型等,无一不是通过对、土的各种试验而建立起来的。

因此,土工试验又为土力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依据,即使在计算机及计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可以把土的复杂的弹塑性应力一应变关系纳人到岩土工程的变形与稳定计算中去,但是土的工程性质的正确测定对于这些计算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中参数的确定仍然是一个关键伺题。

所以,土工试验在土力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采用原位测试方法对土的工程性质进行测定,较之室内土工试验具有不少优点,原位测试方法可以避免钻孔取土时对土的扰动和取土卸荷时土样回弹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可以直接反映原位土层的物理状态,某些不易采取原状土样的土层(如深层的砂),只能采用原位测试的方法。

但在进行原位测试时,其边界条件较为复杂。

在计算分析时,有时还需作不少假定方能进行,如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整理中的竖向和水平向抗剪强度相等的假定等,并且有些指标还不能用原位测试直接测定,如应为路径、时间效应及应变孩率等对主的性状的影响。

室内土工试验由于能进行各种模拟控制试验以及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量测和观察,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能满足土的计算或研究的要求。

因此,室内土工试验又是原位测试所代替不了的。

任何试验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土工试验一样也有其局限性。

其实,当土样从钻孔中取出时,就已产生两种效应使该土样偏离了实际情况,一是取土、搬运及试验切土时的机械作用扰动了土的结构,降低了土的强度;二是改变了土的应力条件,土样产生回弹膨胀。

这两种效应统称为扰动,扰动使试验指标不符合原位土体的工程性状。

除此以外,试样的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一层土一般只能取几个或十几个试样,试样总体积与其所代表的土层体积相比,相差悬殊;同时,土还是各向异性的,在垂直方向上与在水平方向上,其性质指标是不相同的。

而室内土工试验的应力条件是相对理想和单一化的,如固结试验是在完全侧限条件

下进行的,三轴压缩试验也仅是轴对称的,这些条件均与实际土层的受力条件不尽相符。

因此,土工试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土工试验成果因试验方法和试验技巧熟练程度的不同,也可能会有较大差别,这种差别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大于计算方法所引起的误差。

二、土工试验项目

(1)土的含水率试验

(2)土的密度试验

(3)土的液限塑限试验

(4)土的击实试验

(5)土的渗透试验

(6)土的压缩固结试验

(7)土的直剪试验

实验一:

密度试验(环刀法)

一、概述

土的密度ρ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3。

土的密度反映了土体结构的松紧程度,是计算土的自重应力、干密度、孔隙比、孔隙度等指标的重要依据,也是挡土墙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性验算、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估算以及路基路面施工填土压实度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的密度一般是指土的天然密度。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

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

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碎、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环刀法就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环刀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

1.仪器设备

(1)恒质量环刀:

内径6.18cm(面积30cm2)或内径7.98cm(面积50cm2),高20mm,壁厚1.5mm;

(2)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的天平;

(3)切土刀、钢丝锯、毛玻璃和圆玻璃片等。

2.操作步骤

(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人工制备所需要求的扰动土样,其直径和高度应大于环刀的尺寸,整平两端放在玻璃板上。

(2)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的刀刃向下放在土样上面,然后用手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根据试样的软硬程度,采用钢丝锯或修土刀将两端余土削去修平,并及时在两端盖上圆玻璃片,以免水分蒸发。

(3)擦净环刀外壁,拿去圆玻璃片,然后称取环刀加土质量,准确至0.1g。

环刀法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密度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并取其两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实验二:

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一、概述

土的含水率是指土在温度105-110℃下烘到衡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与达到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

含水率试验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碳化钙气压法、炒干法等,其中以烘干法为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

烘干法是将试样放在温度能保持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量的方法,是室内测定含水率的标准方法。

1.仪器设备

(1)保持温度为105110℃的自动控制电热恒温烘箱或沸水烘箱、红外烘箱、微波炉等其他能源烘箱;

(2)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lg的天平;

(3)装有干燥剂的玻璃干燥缸;

(4)恒质量的铝制称量盒。

2.操作步骤

(1)从土样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5~30g(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为50g),放人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准确至0.0lg。

(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一起放人烘箱内,在温度105^-110℃下烘至恒量。

试样烘至恒量的时间,对于粘土和粉土宜烘8~10h,对于砂土宜烘6~8h。

对于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进行烘干。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从烘箱中取出,盖上盒盖,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4)将试样和盒从干燥器内取出,称盒加干土质量,准确至0.0lg。

烘干法试验应对两个试样进行平行铡定,并取两个含水率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当含水率小于40%时,允许的平行测定差值为1%;当含水率等于、大于40%时,允许的平行测定差值为2%。

实验三:

土的液塑限试验

一、概述

界限含水率试验要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0.5mm,且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且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的试样,但也可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0.5mm的筛。

二、液限试验(圆锥仪液限试验)

液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测定土的液限主要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等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限。

圆锥仪液限试验就是将质量为76g的圆锥仪轻放在试样的表面,使其在自重作用下沉人土中,若圆锥体经过5s恰好沉人土中10mm深度,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就是液限。

1.仪器设备

(1)圆锥液限仪;

(2)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lg的天平;

(3)烘箱、干燥器;

(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mm的标准筛、研钵等设备。

2.操作步骤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土样或风干土样,若土中含有较多大于0.5mm的颗粒或夹有多量的杂物时,应将土样风干后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然后再过0.5mm的筛。

(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或毛玻璃板上搅拌均匀;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过0.5mm筛的代表性土样20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然后放人调土皿中,盖上湿布,浸润过夜。

(3)将土样用调土刀充分调拌均匀后,分层装人试样杯中,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t空隙,装满试杯后刮去余土使土样与杯口齐平,并将试样杯放在底座上。

(4)将圆锥仪擦拭干净,并在锥尖上抹一薄层凡士林,两指捏住圆锥仪手柄,保持锥体垂直,当圆锥仪锥尖与试样表面正好接触时,轻轻松手让锥体自由沉人土中。

(5)放锥后约经5s,锥体人土深度恰好为10mm的圆锥环状刻度线处,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6)若锥体人土深度超过或小于l0mm时,表示试样的含水率高于或低于液限,应该用小刀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然后将试样全部取出,放在橡皮板或毛玻璃板上,根据试样的干、湿情况,适当加纯水或边调拌边风干重新拌和,然后重复(3)~(5)试验步骤。

(7)取出锥体,用小刀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然后取锥孔附近土样约10~15g,放人称量盒内,测定其含水率。

液限试验需进行两次平均测定,并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2%。

三、塑限试验(滚搓法)

塑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测定土的塑限的试验方法主要是滚搓法。

滚搓法塑限试验就是用手在毛玻璃板上滚搓土条,当土条直径达3mm时产生裂缝并断裂,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1.仪器设备

(1)200mm×300mm的毛玻璃板;

(2)分度值0.02mm的卡尺或直径3mm的金属丝;

(3)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lg的天平;

(4)烘箱、干燥器;

(5)铝制称量盒、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mm的筛、研钵等。

2.操作步骤

(1)取代表性天然含水率试样或过0.5mm筛的代表性风干试样100g,放在盛土皿中加纯水拌匀,盖上湿布,湿润静止过夜。

(2)将制备好的试样在手中揉捏至不粘手,然后将试样捏扁,若出现裂缝,则表示其含水率已接近塑限。

(3)取接近塑限含水率的试样8~10g,先用手捏成手指大小的土团(椭圆形或球形),然后再放在毛玻璃板上用手掌轻轻滚搓,滚搓时应以手掌均匀施压于土条上,不得使土条在毛玻璃板上无力滚动,在任何情况下土条不得有空心现象,土条长度不宜大于手掌宽度,在滚搓时不得从手掌下任一边脱出。

(4)当土条搓至3mm直径时,表面产生许多裂缝,并开始断裂,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若土条搓至3mm直径时,仍未产生裂缝或断裂,表示试样的含水率高于塑限;或者土条直径在大于3mm时已开始断裂,表示试样的含水率低于塑限,都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5)取直径3mm且有裂缝的土条3-5g,放人称量盒内,随即盖紧盒盖,测定土条的含水率。

塑限试验需进行两次平均测定,并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2%。

四、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根据圆锥仪的圆锥人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进行的。

利用圆锥质量为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人土深度,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图,在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l0mm(或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1.仪器设备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2)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lg的天平。

(3)烘箱、干燥器。

(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孔径为0.5mm的筛、研钵、凡士林等。

2.操作步骤

(1)原则上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但也可采用风干土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试样250g;采用风干土样时,取过0.5mm筛的代表性试样20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调制成均匀膏状,放人调土皿,盖上湿布,浸润过夜。

(3)将制备好的试样用调土刀充分调拌均匀后,分层装人试样杯中,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装满试杯后刮去余土使土样与杯口齐平,并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

(4)将圆锥仪擦拭干净,并在锥尖上抹一薄层凡士林,然后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

锥。

(5)调节零点,使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然后转动升降旋钮,试样杯则徐徐上升,当锥尖刚好接触试样表面时,指示灯亮,立即停止转动旋钮。

(6)按动控制开关,圆锥则在自重下沉人试样,经5s后,测读显示在屏幕上的圆锥下沉深度,然后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log,放人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7)将试样从试样杯中全部挖出,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以上试验步骤分别测定试样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圆锥下沉深度。

液塑限联合测定至少在三点以上,其圆锥入土深度宜分别控制在3~4mm,7~9mm和15~17mm。

3.液限和塑限确定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以圆锥人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含水率与圆锥人土深度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三点应在一直线上,如图中A线。

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水率的点与其余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查得相应的两个含水率,当所查得的两个含水率差值小于2%时,应以该两个含水率平均值的点(仍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与高含水率的点再连一直线,如图中B线,若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大于、等于2时,则应重做试验。

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的关系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17mm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l0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l0mm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取值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0.1%。

实验四击实试验

一、概述

本实验的目的是用击实仪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借以了解土的压实性质。

本实验采用南实处型击实仪,此仪器适用于粒径小于5毫米的土粒,如粒径大于5毫米的土粒重量介于总土量的3—30%时,允许以本仪器用粒径小于5毫米的土料进行实验,但应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如粒径大于5毫米的土粒重量小于总量的30%时,可以不加校正.

二、试验设备、方法与原理

1.仪器设备

(1)击筒容量为1000立方厘米,锤重2.5公斤,南实处型落距为460毫米.

(2)天平:

感量0.01克.

(3)台秤:

称重10公斤,感量1克.

(4)筛:

孔径5毫米.

(5)其它:

推土器,削土刀,称量盒,搪瓷盘,水喷水器,碎土设备和少量轻机油.

2.操作步骤

(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土样,或在低于60ºC摄氏度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或天然含水量低于塑限可以碾散过筛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过5毫米筛后备用(本步骤由实验室完成).

(2)参照土的塑限,估计其最佳含水量

预定至少五个不同含水量,使各含水量依次相差约2%,且其中至少有二个大于和小于

各个预定含水量及土样原有含水量(由实验室给出),按下式计算所需的加水量:

式中:

mω——所需的加水质量,克。

mω0——含水量为ω0时的土质量,克。

ω——要求达到的预期含水量,%。

ω0——土样原有的含水量,%。

(3)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

取土样约2.5千克,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往土样上均匀喷洒预定的水量,稍静置一段时间后,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于盛土器内静置备用。

静置时间对高液限粘土(CH)不得少于一昼夜,对低液限粘土(CL)可酌情缩短,但不应少于12小时.

(4)准备好击实筒和击锤,把击实筒固定于底板,检查各部分螺丝接头是否完好,筒与底板是否接触好,螺丝是否拧紧,击实筒底面和筒内壁需涂少许润滑油.

(5)将击实筒连底板放在坚实地面上,将制备的土样分三层放入击实筒内,每装一层击实一层,每层25击.如土系用于中小型堤坝工程,则可用每层15击.每层的装土及击实方法如下:

取制备好的试样600—800克(使击实后的略高于筒高的1/3)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用圆木板稍加压紧,按25击(或15击)击数进行击实.击实时,提起击锤与导筒顶接触(落高为460毫米)后,使其自由铅直下落,每次锤击时应挪动击锤,使锤迹均匀分布于土面.然后安装护筒,把土面刨成毛面,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及第三层的击实.击实后高出击实筒的余土高度不得大于10毫米.

(6)用削土刀小心沿护筒内壁与土的接触面划开,转动并取下护筒(注意勿将击实筒内土样带出),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如试样底面超出筒外,亦应削平.然后檫净筒外壁,用台秤称出筒加土重,称重准至1克.

(7)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不同位置处取两小块各约15~30克土,测定其含水量,计算准至0.1%,其平行误差不得超过1%.

(8)按4到7步骤进行其余含水量下土的击实和测定工作.

三、计算及制图

1.按下式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

式中:

-—干密度,

ρ-—湿密度,

ω-—击实后测定的含水量,%

2.将测得的不同

及ω值,绘出

及ω关系曲线(即击实曲线).曲线上峰点的坐标分别为

.如不能连接成合理曲线时,应进行补点实验.

3.按下式计算饱和含水量:

式中:

--饱和含水量(%);

--土粒比重;

--水的密度

计算几个干密度下土的饱和含水量,以干密度为纵坐标,饱和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饱和曲线(见击实实验记录).

 

实验五、渗透实验

一、概述:

渗透是水流经多孔介质的现象.若土中渗透水流呈层流状态,则渗透速度与水力坡降成正比.当水力坡降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称为土的渗透系数.

本次实验是在室内南55型渗透仪测定粘性土的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是估算渗流量,饱和条件下土工建筑物与地基内的渗水流速,以及选择筑坝土料的重要指标.

二、试验设备、方法与原理

1.仪器设备

(1)渗透仪

(2)无空气水

(3)量筒:

容量100立方厘米,精度1立方厘米

(4)其他:

秒表,温度计,凡士林,修土刀等

2.操作步骤

(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成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按前述容重实验中环刀取土的方法操作,修平环刀上下土样突出的部分,但不得用刀在土样两端反复涂抹,切削试样时应根据要求将环刀刃口垂直或平行于土的天然层面。

(2)测定试样容重,并取削下的余土测定含水量。

(3)将容器套筒内壁涂上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将装有试样的环刀推入套筒,并压入止水垫圈.刮去挤出的凡士林.装好带有透水石和垫圈的上下盖,并且用螺丝拧紧,不得漏气漏水。

(4)把装好式样的容器的进水口与供水源装置连通,关止水夹。

使供水瓶注满水,直至供水瓶的排气孔有水溢出时为止。

(5)把容器侧立,排气管向上,并打开排气管管夹。

然后打开止水夹及进水口管夹,排除容器底部的空气,直至水中无夹带气泡溢出为止。

关闭气管管夹,平放好容器。

(6)在不大于200cm水头作用下,静置某一时间,待上出水口7有水溢出后,开始测定。

(7)当采用变水头时,将水头管充水至需要高度后,关止水夹5

(2),开动秒表,同时测记起始水头h1,经过时间t后再测记终了水头h2(每次测定的水头差应大于10厘米)。

如此连续测记2~3次后,再使水头管水位回升至需要高度,再连续测记数次,前后需6次以上,试验终止①,同时测记试验开始时与终止的水温。

(8)当采用常水头时打开5

(1)、5

(2)、5(3)止水夹,开动秒表,同时用量筒接取出水口7处时间t的渗水量,并测记水头h及水温TºC,如此重复测记6次以上,每次定的水量,应不少于5.0cm3。

三、计算及制图

1.按下式计算渗透系数:

注:

①每次测定的水头应大于10厘米.对较粘的试样或较密实的试样,测记时间可能长,为避免测试过程中水温变化较大,影响实验结果,规定每测试一次,应在3~4小时内完成.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可加大作用水头或改用负压法.

测试时,如发现水流过快,应检查试样及容器漏水或试样集中渗流现象.有,则应重新制样,安装.

式中:

-水温TºC时的土的渗透系数,厘米/秒;

-测压管的断面积,平方厘米;

-试样的断面积,平方厘米;

-试样长度,厘米;

-水头自

降到

所经的时间,秒;

-测压管中开始水头,厘米;

-测压管中终了水头,厘米;

-时间

内的渗透流量,立方厘米;

-常水头,厘米.

2.按下述公式计算水温10ºC时的渗透系数.以10ºC为标准是由于地下水渗流的温度在10ºC右,选它做标准是为了符合实际渗透情况.

式中:

-水温为10ºC时土的渗透系数,厘米/秒;

-水温为TºC时土的渗透系数,厘米/秒;

-TºC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克秒/平方厘米;

-10ºC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克秒/平方厘米.

比值与温度的关系见表5—1.

3.取测得的六个(或四个)渗透系数较接近的数个求其算术平均值.

实验六:

土的压缩、固结试验

一、概述

标准固结试验就是将天然状态下的原状土或人工制备的扰动土,制备成一定规格的土样,然后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测定土在不同荷载下的压缩变形,且试样在每级压力下的固结稳定时间为24h。

二、试验方法与原理

1.仪器设备

(1)固结容器。

由环刀、护环、透水板、加压上盖等组成,土样面积30cm2或50cm2,高度2cm。

(2)加荷设备。

可采用量程为5~l0kN的杠杆式、磅秤式或气压式等加荷设备。

(3)变形量测设备。

可采用最大量程l0mm,最小分度值0.0lmm的百分表,也可采用一准确度为全量程0.2%的位移传感器及数字显示仪表或计算机。

(4)毛玻璃板、圆玻璃片、滤纸、切土刀、钢丝锯和凡士林或硅油等。

2.试验步骤

(1)按工程需要选择面积为30cm,或50cm的切土环刀,环刀内侧涂上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或硅油,刀口应向下放在原状土或人工制备的扰动土上,切取原状土样时应按天然状态时垂直方向一致。

(2)小心地边压边削,注意避免环刀偏心入土,应使整个土样进入环刀并凸出环刀为止,然后用钢丝锯(软土)或用修土刀(较硬的土或硬土),将环刀两端余土修平,擦净环刀外壁。

(3)测定土样密度,并在余土中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其含水率,然后用圆玻璃片将环刀两端盖上,防止水分蒸发。

(4)在固结仪的固结容器内装上带有试样的切土环刀(刀口向下),在土样两端应贴上洁净而湿润的滤纸,再用提环螺丝将导环置于固结容器,然后放上透水石和传压活塞以及定向钢球。

(5)将装有土样的固结容器,准确地放在加荷横梁的中心,如杠杆式固结仪,应调整杠杆平衡,为保证试样与容器上下各部件之间接触良好,应施加1kPa预压荷载;如采用气压式压缩仪,可按规定调节气压力,使之平衡,同时使各部件之间密合。

(6)调整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至“0”读数,并按工程需要确定加压等级、测定项目以及试验方法。

(7)加压等级可采用12.5kPa,25kPa,50kPa,l00kPa,200kPa,400kPa,800kPa,1600kPa和3200kPa。

第一级压力的大小视土的软硬程度,分别采用12.5kPa,25kPa或50kPa;最后一级压力应大于土层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或大于上覆土层的计算压力100-200kPa,

但最大压力不应小于400kPa。

(8)当需要确定原状土的先期固结压力时,初始段的荷重率应小于1,可采用0.5或0.25.最后一级压力应使测得的e-lgp曲线下段出现直线段。

对于超固结土,应采用卸压、再加压方法来评价其再压缩特性。

(9)当需要做回弹试验时,回弹荷重可由超过自重应力或超过先期固结压力的下一级荷重依次卸压至25kPa,然后再依次加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