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金针王乐亭》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162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金针王乐亭》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整理《金针王乐亭》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整理《金针王乐亭》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整理《金针王乐亭》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整理《金针王乐亭》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金针王乐亭》读书笔记.docx

《整理《金针王乐亭》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金针王乐亭》读书笔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金针王乐亭》读书笔记.docx

整理《金针王乐亭》读书笔记

《金针王乐亭》读书笔记~I步!

 

大致为05年初读《金针王乐亭》一书所记录的笔记,多为书中记载的一些针方。

_

1、关于深浅

进针三部天地人均可有手下感。

具体用深用浅有别:

H?

"L

①胖瘦:

胖深瘦浅YjpK

《灵枢·逆顺肥瘦篇》:

“岐伯曰:

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

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濇以迟。

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

Qy//%O

  黄帝曰:

刺瘦人奈何?

岐伯曰:

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②年龄:

大深小浅uw,?

  黄帝曰:

刺壮士真骨者,奈何?

岐伯曰:

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濇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Kx>

黄帝曰:

刺婴儿奈何?

岐伯曰:

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刺,浅刺而疾拔针,日再可也。

L+v?

6q

③病位:

深深浅浅'+'S{

《素问·针解篇》:

“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

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

”ftR?

步!

  :

④腧穴性质位置:

头面胸背宜浅刺,腹部四肢宜深IqyJr

所谓“腹如井,背如饼”Hf!

DN:

对于“足三里”,王乐亭云:

“五分至于胫,一寸至于腹,寸半中脘行,二寸至于喉,如刺三寸整,巅顶血下行。

”Jw;%N6

⑤季节ffVvuF

《标幽赋》: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N"*`dn

⑥其他vb.

病程长短、虚实寒热、病情转变、病人精神状态。

41

2、胃家病验方“老十针”&0

一、范围:

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胃炎、胃痉挛、肠炎、痢疾、胃下垂、虫疾、消化不良)dYt

二、组成:

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三、功能:

调中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脾胃。

]

四、方解<1'

(1)主穴:

(A4m

①  中脘:

调理中州气机、温通腑气IjFg$L

②  足三里:

合之意,若百川入海。

足阳明胃多气血,三里为其合。

补三里,健脾和胃、益气升清;泻三里,降逆化浊、通调肠腑。

_kfWuY

二穴相配,调中益气、升清降浊、调理气血。

Z

(2)配穴:

t.

①  上脘下脘:

调理胃肠受纳、腐熟和吸收水谷之功$

②  气海:

升化元气、稳固下元。

~

③  天枢:

消积导滞-nC9g

④  内关:

调理三焦气机,宁神和胃,宽胸理气。

d%

五、应用:

o?

cSN$

①主治胃肠病,不论虚实寒热,均可。

[p3p

一切虚证,以中脘(深刺寸半至二寸)、三里为主穴(二寸)\y

对于腹痛、腹泻、腑实,以天枢为主穴,深刺寸半至二寸;对于少腹痛、妇科病,以气海为主穴,深刺寸半至二寸。

n

②  配用D[-/l1

a对气虚血滞引起的病症,可通过调理脾胃,使气血化生,气血畅通。

如中风,尤其是兼见脾胃呆滞、二便不调者。

EH~

b素体气血两虚、食纳不佳、脾胃不和、甚或夜寐不安、惊悸者,(包括神经衰弱、慢性病恢复期),老十针可改善体质,镇静安神。

7}nr)2

c月经不调,属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者,可选加“老十针”Nm

d癫痫,特别是兼见饭后发病、发作时呕吐重者,可加用之,以中脘、内关为主穴。

其内关不可深刺,五分即可。

切忌深刺至外关范围。

六、加减!

①去上脘、下脘加章门(双)——老实针N9"Ch

解:

气以通为补,血以活为补a~Hn

加章门之意在调肝脾、疏气血。

$,

以中脘、章门、足三里为主穴,疏肝理气、升清降浊、补中益气。

6D

适于素体虚弱、中阳不足、劳倦过度等虚证。

j*

步!

  2\

②加关元、三阴交-#

温中散寒、补中益气Y

适于脾胃虚寒,或寒邪直中,过食生冷以致腹痛。

MZ3)15

③加内庭iy8f

补中益气,消食导滞#r

适于食滞导致腹痛、恶心或痛必腹泻、泻后痛减。

+r

内庭功能通降胃气、消食导滞。

g

④去上脘、下脘内关,加关元、曲骨、三阴交qlv@N

适于血滞经闭或实证痛经。

J

曲骨补肾阳、止带;三阴交调脾胃,分利湿热。

h0Vg

三、十全大补方kuK{g

组方:

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穴解:

#7(!

6j

章门补五脏,安精神,开心益智,消胀化滞。

类人参n!

!

t)

足三里(白术):

祛风寒湿痹,能升能降,止汗除热,健脾消食&T

内关(茯苓):

降胸胁逆气,行气血,止心下结痛,除烦满,健脾利湿+Qse+

中脘(甘草):

主五脏六腑,坚筋骨,长肌肉,增气血,调阴阳d*D

三阴交(当归):

月经不调,生血养血,止咳逆上气M+_

曲池(川芎):

主中风寒痹痉挛,闭经,专搜血中之风。

:

x

©大医精诚中医社区--所有中医同道联合起来,互相切磋,共同进太冲(芍药):

主邪气伤阴,止腹痛,行血痹,除坚积,入厥阴、少阴,治阴虚小便不利。

关元(地黄):

主伤胞宫逐瘀血,生新血,填骨髓,长肌肉,            合谷(黄芪):

主卫气不足,疏通经络,入太阴止汗发汗=~&O

阳陵泉(肉桂):

主上气咳逆,补中益气,祛风寒湿痹,舒筋利节s1

主治:

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I

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KQ8Mt

四、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hRt1

五俞穴精粹穴解:

a2

合谷曲池三里阳陵eSS

合谷:

2fqUDJ

原气是推动人体生命的基本动力,运行于经络中的原气,可以推动经络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动力。

~e>vf%

曲池:

间接调理肺气,搜风逐邪,宣气行血;其性走而不守,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皆能调之。

;cN#B

阳陵:

为筋之会,可搜风利胆,舒筋利节5%1Ob

三里:

主水谷运化受纳(|CB

补入©大医精诚中医社区--所有中医同道联合起来,互相切磋,共内关:

厥阴脉出胸腹,可调气开郁;心主血脉,又可通脉活血,宁心安神,清心开郁;可通调三焦气化,行气利水q

三阴交:

补阴精血QFMIj

步!

  y#5:

~X

主治:

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压③瘫痪④痹症I

五、五脏加膈俞0p4KA)

主治:

①虚损②不寐遗精眩晕③中风④癫狂痫⑤月经不调⑥脏躁⑦咳血便血lF

六、督脉十三针方atM(Z

组成:

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ZX@b

作用:

P

补:

①补阳益气,阳气通则活络行痹②强筋壮骨③补髓益脑|

泻:

①抑阳清热,平肝泻火,醒神开窍②疏通经气,使上下贯通③调理气机,宣通升降。

Yp'XyF

主治:

a

①瘫痪(外伤性截瘫、癔病性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t/k

(尿潴留加环跳)L

②中风N

③癫狂痫:

极度狂躁者,加合谷透劳宫,或先取太冲透涌泉,或人中,待患者安静后再针督脉。

痫症发作期加人中醒神开窍;缓解期加补肝肾,调阴阳。

s,A3

④风寒湿痹:

久病体虚者,去百会、长强。

9_

七、王氏夹脊n.

取穴:

自二胸椎至四腰椎,各棘突下旁开0.3寸,隔椎一穴,一侧8穴。

y=

操作:

直刺,针尖略向里,胖人1.5-2寸,痩人1-1.5寸`

功能:

胸2-8主脏主血;胸10-腰4主腑主气W

主治:

①外伤性截瘫;②小儿麻痹后遗症(初用“手足十二针方”,再用“督脉十三针方”,5、6次后,换“王氏夹脊”)③腰脊疼④胃肠病(胸10-腰4),针尖微斜向外侧,使针感达于腹部(案:

胃痉挛男30,上腹剧痛数小时,西药解痉药无效,针中脘、合谷、足三里等无效。

刺胸8令针感至腹,泻,10分钟后减,30分愈。

)⑤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胸5)*

(5)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

第二部分R3Z(j

八、十二透?

3O

作用:

①一穴贯两经(数经)沟通经气(刺入某穴,得气,透刺到另一穴,得气,针尖所向则气至病所,如此则两经经气即可沟通交融。

久病入阴,即从阳引阴;病在阳,即从阴引阳。

\

便秘者,从阳陵透刺至足三里,以木疏土);②一穴担两穴,免伤卫气。

EgA^

气主骨(关节),血主筋,气血凝滞则筋骨失利而拘挛。

D

透刺的功能主要是通经活络,调补气血,舒筋利节hW

组成:

①肩髃透臂臑②腋缝透胛缝③曲池透少海④外关透内关⑤合谷透劳宫⑥阳池透大陵⑦环跳透风市⑧阳关透曲池⑨阳陵透阴陵⑩绝骨透三阴交11丘墟透申脉12太冲透涌泉lL}m

凡单数穴为主+In4S

主治:

①主要用于中风后遗症半年以上,且关节筋脉拘急挛缩者。

②痹症日久,关节屈伸不利③小儿麻痹足下垂④脑炎后遗症,关节拘挛⑤脑外伤后遗症,瘫痪,筋脉拘急。

)c

注意事项:

透刺比一般针刺的作用量和刺激量大,故体虚者,应进针后先令得气,再透;体壮者可直达对侧,再候气行补泻。

WR#vG@

透穴表8

风池透风池,迎香透睛明,阳白透丝竹,风池透风府,上星透神庭,头维透曲宾,攒竹透丝竹,阳白透鱼腰,丝竹透率谷,太阳透颧髎,四白透承泣,迎香透巨髎,地仓透颊车,耳门透听会,大迎透下关,肩髃透极泉,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支沟透间使,外关透内关,阳池透大陵,合谷透劳宫,后溪透三间,居髎透环跳,伏兔透阴市,阳关透曲泉,膝眼透膝关,绝骨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丘墟透照海,解溪透中封,侠溪透临泣,太冲透涌泉,阳陵透阴陵,内庭透冲阳,太渊透列缺,肩髃透臂臑,条口透承山,环跳透风市,风市透箕门,后溪透劳宫,列缺透偏历,中渚透少府,曲池透臂臑,内关透郗门,支沟透间使,天枢透中脘,天枢透下脘,天枢透建里,三阳络透郗门。

            E

九、中风十三法2)'*0

(一)牵正刺法y

面瘫轻浅UX

水沟、承浆、地仓、颊车、颧髎、阳白、四白、大迎、合谷n

(二)牵正透法:

Y7`

中风后遗口眼歪斜日久重症。

7>

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四白透承泣、风池透风府、太阳透颧髎、禾髎透巨髎、地仓透颊车、曲池、合谷d

(三)手足十二针法[f[|

中风不遂首选p!

K

(四)纠偏法(患侧)cQak

百会、风府、风池、肩髃、曲池、合谷、环跳、委中、阳陵、悬钟、太冲]}8'+M

(五)十二透刺法~;F

(六)开闭醒神法\V(T

①首用:

三棱针刺百会,四神聪放血;或手足十二井放血(抢救用)②继用:

针人中、承浆、风府、合谷、劳宫、太冲、涌泉(功能持续效稳)Dn

劳宫、涌泉二穴合用,可清心泄热、安神定志,颇有牛黄清心之效。

凡放血:

①三棱针放血量大,适于实证热证;②毫针点刺量少,适于虚证瘀证。

|}O{Et

(七)回阳固脱法PTB4

神阙(灸)、关元(灸)、气海、百会、内关、足三里、涌泉"'&Q

(八)督脉十三针法$pf}

(九)五脏加膈俞T

(十)老十针#

(十一)治任脉法RB

调和阴阳,调理肠胃,用于半身不遂,脾胃不和,痰湿内盛o;

承浆、廉泉、天突、紫宫、膻中、鸠尾、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nf

(十二)治六腑俞m2nNB

六腑不和诸症ubL^

(十三)刺募法3l_u

《奇病论》:

“胆虚,气上溢而为之口苦,治以胆募穴。

”6}WNf1

用于病久脏腑虚弱。

Wn|!

r

十、治瘫十一法方=GV`>x

(一)治督法——督脉十三针C*aFV

“治瘫首取督脉”YHn|

(二)治夹脊法——“王氏夹脊”``!

(三)治背俞法——五脏加膈俞}

(四)治膀胱法——膀胱配肾经p

八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涌泉gp?

“调州都理二便,强腰健步”\y'+u

(五)治任脉法——任脉配肝、胃二经IfY`^

巨阙、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梁门(胃)、天枢(胃)、水道(胃)、章门(肝)WxI

“刺任脉调肝胃,从阴引阳”V$

(六)治脾胃法——胃配脾经e@^*

气冲、髀关、伏兔、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解溪、陷谷、内庭、三阴交(脾)X.vjR

(七)治肝胆法——胆配肝经w>pOQ

带脉、居髎、风市、阳陵、阳交、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太冲a$XO\o

(八)治足三阴法——足三阴配胃经9ZL)

气冲、阴廉、箕门、阴陵、三阴交、照海、太冲Y)

(九)治手三阳法——手三阳配心包经i

肩髃、肩贞、曲池、三阳络、郗门、合谷、阳池、中渚-P(

(十)治手三阴法——手三阴配三焦、大肠经0!

?

o

巨骨(大肠)、腋缝、侠白、尺泽、支沟(三焦)、神门、大陵V4Xys

(十一)调理阴阳法——手足十二针方oNr

十一、针灸治病原理;(w|'>

阴阳失调是机体疾病病理的实质,针灸之作用在于调整阴阳。

而人体阴阳平衡的维持,是以脏腑气血功能来实现的。

调整脏腑之中,又以五脏为中心。

调理气血,又以调气为主。

NN/:

手足十二针方中,曲池、合谷、阳陵、足三里均为阳经穴,功在调气;三阴交、内关为阴经穴,功在理血。

bQz

人之为病,从经络辩证来看,多以气滞血瘀,经络阻滞为主。

'oA"KS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胃经;病在下,取肝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