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药炮制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709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中药炮制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整理中药炮制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整理中药炮制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整理中药炮制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整理中药炮制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中药炮制学.docx

《整理中药炮制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中药炮制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中药炮制学.docx

整理中药炮制学

1.

2.1.环境影响评价依据的环境标准体系

3.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

4.四、安全预评价中药炮制的依据。

(中医药理论)

5.中药炮制的同义词。

(修事、修治、修制、炮灸、合和、和药、制、治、饮片加工)

6.中药炮制,古代多称什么?

现代多称什么?

(古代:

炮灸、修事等;现代:

饮片加工)

7.古代炮制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包括:

a.药材的采集和简单的产地加工,b.饮片的炮制,c.制作丸散膏丹,即制剂)

8.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历史。

(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历史可分为四个时期:

a.春秋战国至宋代,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b.金元、明时期,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c.清代,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d..现代,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9.中药炮制的形成的关键。

(火的出现和应用)

10.目前发现最早一步医方书和最早记载炮制方法的书。

(《五十二病方》)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二、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作者和成书朝代。

(第一,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雷公炮制论》;第二,明—繆希雍—《炮制大法》;第三,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

12.我国第一部制药规范的书名和成书朝代。

(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中药炮制的三级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部级炮制质量标准:

a.“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b.《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省级《广西中药炮制规范》)

14.炮制品的质量标准依据?

处方应付的依据?

(国家药典;地方炮制规范)

15.传统制药原则有哪四项,其具体方法如何?

答:

相反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便性或改变药性;相资为制:

是指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相畏(杀)为制:

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相恶为制:

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16.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哪四个方面?

(性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

17.中药通过炮制后,可达到哪些目的?

各举一二例说明。

答:

药物通过炮制后:

一可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如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二可使药性的性味增强,如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强了黄连的苦寒之性;三可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则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四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尤其对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如黄柏原系清下焦湿热之药,经酒制后作用向上,皆能清上焦之热;五可使作用重点发生变化,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增强,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相应的减弱,使其功效更加专一,如益智仁入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摄涎唾、固精、缩尿等功效,盐制后则专入肾经;六可以达到去毒的目的,如雄黄水飞、巴豆制霜均可去毒。

18.中医用药的二大特点?

(一是配伍,二是炮制)

19.生物碱是有效成分的中药,醋制为何可增强疗效?

答:

醋是弱酸,能与游离生物碱结合成盐,生物碱的醋酸盐易被水溶出,增加水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疗效。

20.请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醋制延胡索增效的原理。

(答:

延胡索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难容与水,醋制后可转变为水溶性的醋酸盐而易溶于水,增加疗效。

21.18.延胡索是中医常用止痛药,主要有效成分生物碱难溶于水,醋制之后转变为水溶性的醋酸盐而易溶于水。

请问:

如果延胡索用于汤剂,以生品好还是醋制品好?

用于丸剂或散剂呢?

(答:

汤剂用醋制品好。

丸散剂须从功效和经济角度去考虑。

22.19.苷为有效成分的药,为何强调杀酶保苷?

(答:

因为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可被相应的酶所水解成苷元,水溶性降低,所以杀酶保苷可增大溶出率,提高疗效。

23.20.苷类为有效成分的药材,为何应尽量减少水的浸泡过程?

(答:

苷含有一个糖基,减少浸泡,可避免其溶于水而流失,影响疗效)

24.21.有什么与苷类成分共存的成分可能会对苷产生什么不良影响?

(酶,催化水解)

25.22.苷类成分一般在什么外界条件下容易水解?

(酸性)

除医疗上有特殊要求,含苷类的药材,一般少用或不用什么方法炮制?

(醋制)

23.茵陈、薄荷等含有挥发油的药材,传统强调“勿令犯火”;同样是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苍术,传统则有炒制后用的习惯,试分析二者是否矛盾?

是否有科学道理?

答:

不矛盾。

茵陈、薄荷含挥发油较少,为有效成分,具有挥发性。

加热后挥发性更强,所以“勿令犯火”以免挥发油损失,影响疗效。

而苍术含挥发油较多,具有刺激性,即中医所说的燥性,通过炒制后,含量明显下降,达到了去油、缓和药性的目的。

24.“雷公炮灸十七法”出自哪本书?

其作者及成书朝代如何?

(《炮灸大法》—明—繆希雍)

25.汉代以前代的“熬”法,属于三类分类法中哪一类?

(火制)

26.三类分类法和五类分类法各包括哪几类方法?

(三类:

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五类:

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27、《中国药典》依据炮制的工艺(工序)将炮制方法分为哪三类?

净制、切制、炮制

28、炮制辅料:

概念;与制剂辅料有何不同;包括水吗?

炮制辅料:

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少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

不同:

29、以下辅料的性能特点,在炮制中的主要作用和应用范围如何:

麦麸:

和中益脾,米:

补中益气,土:

固涩,砂、蛤粉、滑石粉:

传热,酒:

活血通络,醋:

散瘀止痛,盐水:

软坚散结,生姜汁:

发表散寒止呕,蜂蜜:

生能清热熟能补中。

30、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包括哪几个方面?

包括:

净度、片型及破碎度、色泽、气味、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有毒成分、有害物质、卫生学检查、包装检查。

31、引起炮制品变异的主要因素;炮制品贮藏中的变异现象及其主要原因。

主要因素:

如主要原因;

变异现象:

发霉、虫蛀、变色、变味、风化、潮解、粘连、挥发、腐烂、冲烧、泛油;

主要原因:

基原因素(采收、加工、包装、运输)、环境因素(光、空气、温度、湿度)、生物因素、时间因素。

32、易发生变易的饮片有:

含淀粉、蛋白质及糖类多的饮片贮藏时易发生什么变易?

(虫蛀、发霉)

含挥发油、油脂,及糖类多的药物贮藏时易发生什么变易?

(走油)

矿物药,贝壳类药物贮藏时易发生什么变异?

(不会变异)

鲜活药材贮藏时易发生什么变易?

(腐烂)

33、什么是“净选”?

其目的与对象如何?

净制是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虫蛀品、霉变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纯净标准的方法。

目的:

分离药用部分、进行分档、除去非药用部位、除去泥砂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对象:

34、清除杂质有哪四种方法?

各法适应范围如何?

挑选、筛选(竹筛、龟板筛、罗筛、套筛)、风选、水选(洗净、淘洗、浸漂)

35、传统“去毛”、“去心”、“去芦头”、“去核”、“去瓤”的目的。

“去毛”免咳、“去心”免烦、“去芦头”免吐、“去核”免滑精、去瓤免胀。

36、形体较小,不便切制的果实、种子类药材,为何要捣碎?

为何又要“用时”捣碎?

无论生熟需捣后入药,以便煎出药效成分;因果实种子多富含油脂,捣碎与空气接触易氧化变质或走油或挥发而影响药效。

37、饮片切制的目的有哪些?

(1)便于有效成分煎出

(2)利于炮炙(3)利于调配和制剂(4)便于鉴别(5)利于贮存

38、软化药材的方法有哪些?

各应用范围如何?

淋法(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陈皮})、洗法(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如五加皮、合欢皮、石斛})、泡法(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如木香、泽泻、土茯苓})、漂法(毒性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如川乌、半夏、附子})、润法(质地较坚硬药材)、蒸法(用于质地坚实,糖分脂肪含量高以及一些不宜冷水处理的药材)

39、软化药材时,淋、淘洗、泡过的中药,还需要什么处理?

(润。

40、含挥发油的全草类中药如荆芥、薄荷,应采取何种软化法?

(淋法)

41、软化药材,为何要“少泡多润”?

润法有效成分损失。

42、采用减压冷浸法软化药材有何好处?

(1)提高软化效率

(2)减少药效成分流失,提高饮片质量

43、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红参、木瓜、天麻等药材的软化,采用何种方法为好?

蒸法

44、常见有哪些饮片类型?

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怎么?

极薄片0.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斜片2~4mm直片(顺片)2~4mm丝(细丝2~3mm和宽丝5~10mm)段(短为咀、长为节)10~15mm块边长8~12mm的立方块;原则:

(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细而不粉)1、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

2、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切厚片。

3、为了突出鉴别特征,或为了饮片外形的美观,或为了方便切制操作,视不同情况。

选择直片、斜片等。

4、凡药材形态细长,内含成分又易煎出的,可切制成一定长度的段。

5、皮类药材和宽大的叶类药材,可切制成一定宽度的丝。

6、为了方便对药材进行炮炙,切制时,可选择一定规格的块或片。

45、哪些药材不宜曝晒?

为什么?

(1)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者;

(2)色泽鲜艳,易变色走油者。

46、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及一般药材的干燥温度以多少为宜?

芳香干燥温度:

小于50℃一般药物干燥温度:

小于80℃

47、何谓清炒法?

清炒法包括哪三种炒法?

清炒法:

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

包括:

炒黄、炒焦、炒炭。

48、一般而言,炒黄、炒焦、炒炭所用火力如何?

炒黄(文火)炒焦(中火)炒炭(武火)

49、“炒黄”还称什么?

常用炒黄法炮制的药物中,以哪类药材为主(按药用部位分类)

还称炒香、炒爆。

以种子类为主

50、“逢子必炒”的依据和用意如何?

是否所有的种子类药材都一定要炒过才能入药?

“逢子必炒”:

多数种子外有硬壳,其药效成分不易煎出,经加热炒制后种皮爆裂,便于成分煎出。

不一定。

51、“逢子必炒”指的是炒黄、炒焦还是炒炭?

基本的炮制程度如何?

指炒黄;炮制程度:

挂火色、有香气、炒熟。

52.形体细小、被有硬壳的种子类药材,其“炒黄”的基本要求如何?

(同51题)

53.炮制药物时,强调“大小分档”。

“大小分档”是什么意思?

有何意义?

(“大小分档”是指按大中小分三档,分别炮制。

意义:

以免生熟不均。

54.栀子、槟榔常用的炮制规格有几个?

炮制目的何在?

(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

生槟榔、炒槟榔、焦槟榔。

炒黄、炒焦:

缓和寒性;炒焦还能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炒炭: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55.“炒山楂”是炒黄品、炒焦品还是炒炭品?

(炒黄品)

56.“炒芥子”、“炒枣仁”、“炒麦芽”、“炒山楂”等炒制品,指的是什么炮制品?

(炒黄)

57.(同54)

58.“炒焦”的基本要求如何?

(表面焦黄,有焦斑,具焦香气)

59.炮制炭药有哪两种方法?

炮制目的与基本要求如何?

是否应使药材全部炭化?

(炒炭、煅炭两种。

目的: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要求:

存性。

不能全部炭化。

60.(不考)

61.加辅料炒有哪几种方法?

用液体辅料还是固体辅料?

其中哪几种辅料仅起中间传热介质作用?

(有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

是固体辅料。

仅起中间传热介质作用的是:

砂、蛤粉、滑石粉。

62.炙法包括哪几种方法?

炙法与加辅料炒法所用的辅料有何不同?

炙法所用火力如何?

(包括:

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等。

炙法用的是液体辅料,加辅料炒法用的是固体辅料。

炙法火力较弱,多为文火,少有中火。

63.能使药物产生焦香气的炮制方法主要有哪些?

(炒法、炙法?

64.(不考)

65.白矾:

⑴传统炮制枯矾的要求如何?

(煅至膨胀松泡,呈白色蜂窝状。

⑵根据传统炮制要求枯矾应煅至什么程度?

(水分完全蒸发。

⑶如何除去白矾中的杂质?

(用重结晶法。

⑷传统要求枯矾炮制温度为多少合适?

温度太高或太低有何影响?

(200-300℃合适。

温度太低除不尽结晶水,太高会分解成Al2O3、SO3等)

⑸煅枯矾时为何不宜用铁锅?

(白矾为强酸弱碱盐,煅时熔融的酸液会与铁锅反应生成红褐色的Fe2O3,使产品铁盐含量超出限度。

⑹煅白矾得率偏高或偏低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同⑷)

66.用重结晶方法除去白矾中水溶性和水不溶性杂质,怎样操作为好?

写明操作步骤。

白矾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2040608090

溶解度(mg/100ml):

5.710.519.841.552.0

解:

根据已知数据计算出90℃时溶解白矾所用水的体积V水=100M白矾/52,加入该体积的水加热至90℃使白矾完全溶解,趁热过滤,弃去水不溶性杂质,浓缩滤液,放置析晶,滤取晶体即得到较纯净的白矾。

67.石膏:

⑴石膏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主要有效成分呢?

(主要成分:

CaSO4•2H2O。

主要有效成分:

⑵生石膏和煅石膏二者功效如何?

(生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解渴。

煅石膏:

收湿、生肌、敛疮。

⑶处方写“石膏”时,应该用何种炮制品?

(应该用生石膏)

⑷为什么生石膏和煅石膏主要化学成分相同,临床疗效却不同?

(煅后失去结晶水,产生强吸水性、吸附性。

68.炉甘石:

⑴炮制的两个主要步骤是什么?

其作用如何?

(煅和淬。

作用:

使ZnCO3转变为ZnO,从而产生收湿敛疮的功效。

⑵炉甘石传统不生用、不内服,与炉甘石哪些成分和性质有关?

(炉甘石生品主要成分ZnCO3不溶于水,无疗效。

煅后分解为ZnO,口服不吸收)

⑶根据传统炮制的目的和所含成分的性质,炉甘石煅至红透是否合适,为什么?

(合适,煅至红透后使淬时容易粉碎得到细腻纯洁的ZnO。

⑷处方应付:

煅炉甘石。

69.何首乌:

⑴生首乌和制首乌功效如何?

(生首乌:

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

制首乌: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

⑵处方写“何首乌”时,应该用何种炮制品?

(应该用制首乌)

⑶为什么要炮制?

(使其由泻变补。

⑷应炮制到什么程度?

(炖至汁液吸尽,呈棕褐色,味微甜。

⑸根据传统要求,哪些成分可控制炮制质量,理论依据?

(二苯乙烯苷。

70、黄芩:

a.蒸或煮的目的何在?

黄芩的软化应注意什么?

目的,软化药材,便于切片,杀酶保苷。

注意,不能用冷水,水开后才能放药,火药大,水量要足够多

b.软化黄芩,以蒸好还是煮好?

为什么?

蒸好,因为煮的话,会水解苷类,使有效成分流失。

c.传统以黄芩色黄为佳,是否有科学道理?

主要成分黄芩苷的颜色为黄色

d.为何黄芩遇冷水变绿?

黄芩主要成分为黄芩苷,遇冷水,被酶水解成黄芩素,黄芩素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铜,易被氧化成醌类物质而变绿。

71、地黄:

a.传统炮制熟地的质量标准。

黑如漆、亮如油、甜如怡。

b.生地和熟地的性、味、功效怎样,是否相同?

生地:

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

甘温,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72川乌:

a.有几种炮制品?

临床应用特点如何(内服或外用)?

生川乌(多外用),制川乌(供内服)

b.炮制方法、炮制要点。

蒸或煮。

先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再加水蒸或者煮至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

c.主要有效成分、主要毒性成分、毒性关键;炮制解毒机理和解毒关键。

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主要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毒性关键为酯键,解毒机理是水解,解毒关键是水解程度。

d.《中国药典》规定“制川乌含酯型生物碱不得高于0.15%,含生物碱不得低于0.20%”有何意义?

生物碱是生理活性成分,酯型生物碱是主要毒性成分。

制川乌含酯型生物碱不得高于0.15%,是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生物碱不得低于0.20%是为了保证有效性。

73.苦杏仁:

a.主要有效成分是什么?

还有什么对主要成分可能有影响的其他成分?

主要有效成分为苦杏仁苷。

还存在苦杏仁苷酶对其有影响

b.杏仁火单去皮后可提高煎出率。

如果仅仅考虑煎出率,杏仁有必要去皮吗?

没必要!

捣碎用(逢子必捣)

74.半夏:

1.入药内服,能否用生品?

理由?

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作内服,多外用。

但用于汤剂时可内服,因为有效成分能溶于热水,毒性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

2.半夏用于生产中成药用生品好还是用制品好?

为什么?

丸散剂用用制品,提取时用生品。

3.chp方法改革了哪些传统工艺,有何意义?

清半夏:

传统,漂7~10日,再用白矾水,煮2~3小时,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

Chp,用钒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

传统,漂7~10日,再用生姜汤和白矾水煮,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

Chp,用水泡至透心,再用生姜汤和白矾水煮,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

法半夏:

传统,漂7~10日,再用甘草汤和石灰上清液泡1周左右,至切面色黄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

Chp,用水泡至透心,再用甘草汤和石灰混悬液泡4~5天,PH>12,至切面色黄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

4.你认为现行的炮制工艺是否还能进一步改进?

理论根据?

可以,在减压冷浸条件下,直接用生姜汤—白矾水泡后再煮或甘草汤—石灰混悬液来泡,而不用清水泡

5.如果半夏能够生用,请问:

chp“半夏外用,制半夏内服”规定是否可取消?

不可,应严格按规定(chp)

75.巴豆:

1.所含成分有哪些,哪些是有效成分,那些是有毒成分?

成分有巴豆油酸、巴豆酸及其与其他有机酸结合而成的甘油酯。

有效成分巴豆脂肪油,毒性成分巴豆毒素Ⅰ、Ⅱ。

2.巴豆霜有哪2个重要环节?

各有什么作用?

加热和降油,加热可使有毒而无泻下作用的成分失活,降油可缓和泻下作用

3.巴豆制霜的目的及其作用机理?

目的是降低毒性成分,缓和泻下作用,

4.传统制霜后为什么能降低毒性?

需加热,可使有毒而无泻下的成分失活

5.请分析:

传统炮制巴豆霜“去油存性,得火着良”的认识是否具有科学内涵?

去油能减缓泻下,但油又是泻下的有效成分,而加热可使有毒而无泻下的成分失活

6.计算:

(巴豆霜=巴豆仁+淀粉)

a.用淀粉稀释制霜法炮制脂肪油含量为20%的巴豆霜150克,需要含油量为60%的巴豆仁和淀粉各多少克?

设巴豆仁为X

60%X=150*20%

X=50g淀粉=150-50=100g

b.要将脂肪油含量为55%的巴豆仁100克用淀粉稀释制霜法制成含脂肪油为20%的巴豆霜,需要加淀粉多少克?

可制得巴豆霜多少克?

设淀粉为X

55%*100=20%(100+X)

X=175g巴豆霜=175+100=275g

c.用含脂肪油55%的巴豆仁,按淀粉稀释制霜法制备300克脂肪油含量为20%的巴豆霜,需要用巴豆仁多少克?

需要加淀粉多少克?

设巴豆仁为X

55%*X=300*20%

X=109g淀粉=300-109=191g

76.烘焙法适用于哪些药材,其炮制目的何在?

所用火力如何?

适用于虻虫、蜈蚣等,目的是使药物充分干燥,便于粉碎和贮存

77.水飞法:

a.传统炮制特点;适用范围;炮制作用。

某些不容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粉细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制备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称为水飞法。

b.可除去水溶性成分吗?

水不溶性成分呢?

能!

不能!

78.雄黄:

1.传统用何种方法炮制?

炮制目的有哪些?

水飞法,目的是制取极细粉,降低毒性

2.主要有效成分和主要毒性成分。

主要有效成分As2s2,主要毒性成分As2O3

3.传统强调雄黄“忌火煅”,制粉时强调“忌铁器”,是否有科学道理?

As2s2+O2加热生成As2O3,与铁器会发生化学反应

4.“雄黄见火毒如砒”的传统认识是否有科学根据?

As2s2+O2加热生成As2O3,As2O3即砒霜。

5、水飞法能降低雄黄As2O3含量,除去的As2O3量与水飞时的用水量有规律性关系,用水量越多,As2O3去除得越净,当用水量为药材的300陪时,去除效果较好。

6、不能;当温度升高到180℃以上,至220℃-250℃时,As2S2大量转化生成As2O3,毒性增加,故雄黄不能在有氧情况下加热炮制。

7、不加水研磨,As2O3除不去;干研会产热,As2S2使转化成As2O3

8、利用As2S2不溶于水和HCl与As2O3微溶于水,溶于HCl,与稀盐酸作用生成AsCl3,易被水洗去的特性,对雄黄进行3次酸洗,5次水洗,可将As2O3基本除净。

80、汉、张仲景“生熟有定”“依方拣采”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凡有修合,依法炮制”“依法炮制,修制合度”

明、《本草蒙荃》“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清、《修事指南》“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

81、重要的传统炮制理论

《本草蒙荃》“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乃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

《修事指南》“酒制升提,姜制温散,盐制走肾而软坚,醋制注肝经而收敛…蜜制甘缓而益元,陈壁土籍土气而补中州…麸皮制去燥性而和胃…牡蛤粉制成珠而易研”

82、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

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遵古炮制:

遵照前人行之有效的炮制方法进行炮制

如法炮制:

是师傅传授徒弟的行语,意为:

不准任意改动,就此这样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炮制.

依法炮制:

依照炮制的法规进行炮制.

依方炮制:

依照处方中各药的具体要求进行炮制

相反为制:

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相资为制:

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相畏(相杀)为制:

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为制:

指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挂火色:

中药经过炒制后,表面的色泽发生改变,颜色变暗,光泽消失.

火候:

炮制的温度、时间等对药物综合影响的结果。

饮片:

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存性:

是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

处方应付:

当处方中没注明饮片的炮制规格时,应该配给何种炮制品

南星半夏畏生姜:

生姜能解南星半夏的毒性

83、

酸枣仁:

处方应付:

炒酸枣仁

芥子:

炒的目的:

生芥子辛散力强,炒后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炮制后更利于粉碎和煎出,同时起杀酶保苷的作用。

莱菔子:

生升熟降,主要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

和煎出

苍术:

处方应付:

麸炒苍术

马钱子:

炮制目的:

降低毒性,易于粉碎,去毛

柴胡、香附:

均入肝经,醋制能引药入肝,增强疗效

杜仲:

处方应付:

盐杜仲

厚朴:

处方应付:

姜厚朴

自然铜、炉甘石:

生品不入药

白矾:

煅炙增强收敛作用

石膏:

煅炙产生收敛作用

何首乌:

处方应付:

制首乌九蒸九晒的目的:

由泻变补

[答疑编号502334050102]地黄:

71题

巴豆:

75题

雄黄:

78题

2.环境价值的度量——最大支付意愿神曲:

发酵的质量要求:

芳香无霉气,无酸败气味,表面长满黄色霉衣为佳

每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申请登记的类别不得超过2个。

炒的目的:

炒后具有甘香气,醒脾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