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2知识精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303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2知识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2知识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2知识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2知识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2知识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2知识精讲.docx

《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2知识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2知识精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2知识精讲.docx

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2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

论点

(2)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议论文专题训练:

论点

(2)

主要内容:

(1)如何做到开门见山提论点

(2)给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论点

(接上一讲内容)

七.如何做到开门见山提论点

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没有一定的限制,根据论述的需要放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都行。

中学生学写议论文,可开宗明义,把论点放在开头,这有益于避免或减少偏离中心的现象。

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写法,也比较容易掌握,“一事一议”的文章通常用的就是这种思路。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论点,可根据题目的情况来决定。

有的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比如《开卷有益》、《有志者事竟成》、《人多力量大》。

写文章时只需把题目的意思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也有的题目只规定了论点的范围,比如《说谦虚》、《谈自信》《听课的奥秘》、《怎样对待困难》,写这类题目的文章就需要作者自己确立观点了。

还有一种题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如《时间与生命》、《理想与实干》、《自信与骄傲》这类文题要求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关系”是论点。

再有就是给材料议论文了,这种题目必须先读懂材料、分析材料、正确提炼观点,然后才能进行议论。

中心论点在一篇文章中的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开门见山,开头便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二是论点在文章中间出现,如《友邦惊诧论》;三是在文章的结尾归纳论点,如《什么是知识》。

初学写作议论文,最好是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在文章开头就明明白白地提出论点。

不少议论文往往因“事”生“议”。

在表现形式上,文章开头总是援引事例,而后展开议论。

象《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反对自由主义》等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是比较少见的。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旗帜鲜明,立论醒目。

下面三段文字就具有这样的特色:

(1)学习要打好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就是说的打基础的重要性。

司马迁如果不在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史记》吗?

达·芬奇小时候如果不在“画蛋”上狠下功夫,后来能成为绘画的一代宗师吗?

爱因斯坦幼年时缺少聪明才智,但他发扬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练基本功,终于攀登上科学的高峰。

古往今来,无数有成就的学者、专家,都用自己的经历,雄辩地作了证明!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味着什么?

那就是牺牲。

这种牺牲,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普天下的人民,因而崇高而伟大!

这种牺牲,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国家的公利,因而可与日月争辉!

牺牲的是名利、地位乃至生命,但赢得的却是国家的兴旺、人民的敬仰。

(3)不适当的、不适时宜的褒贬,都足以损害一个人,尤其是过早的赞誉。

一次歌唱大奖赛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报刊上把获奖的年轻选手称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这样的桂冠的参赛者,有的甚至还是在中学里念书的学生!

我很纳闷,这样的宣扬、对青年的思想进步和艺术成长会带来什么好处呢?

上述三段文字的论点就出现在段首。

我们说,议论文的开端起笔,要为全文辅展文路。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云:

“通篇之纲领在首一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

”把自己的真知灼见提炼成论点,高屋建瓴般地在文首亮出,开宗明义,起领全文,就能造成一种气势;也利于畅通文思,围绕论点展开议论;这时促成“通篇皆佳”的作用,确实是不可小视的。

那么,如何做到开门见山提论点呢?

首先,必须根据题意要求和对议论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精辟的卓见,并形成判断,已提炼出了文章的论点。

也就是说,下笔前已经成竹在胸,心中有底。

如第一段文字,作者对论述的中心已经十分明确,并且从司马迁、达·芬奇、爱因斯坦的材料中提炼出了“学习要打好基础”的中心论点;如第二段文字,作者已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中悟得了“那就是牺牲”的启示;如第三段文字,作者目睹报刊上给年轻选手戴上了许多不恰当的“桂冠”的现象,深切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适当的、不适时宜的褒贬,都足以损害一个人,尤其是过早的赞誉”。

正因为“胸有成竹”,对议论对象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见解。

并且确认见解符合题意或提供的材料的含义,有议论的价值,才使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有了可靠的保证。

如果面对论题或议论对象,还没有引出感想或提炼、概括不出论点,要做到“开门见山”又怎么可能呢?

其次,开头第一句话不用叙述语言,而用议论语言。

即是用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断句,一下子打开“议论”的口子。

要改变自己的行文习惯。

有些同学写惯了记叙文,在议论文中也往往出现大段记叙文字,尤其不善于文章起笔就申述论点,摆出议论的架势;有些同学下笔前胸无成竹,不管写什么议论文,总是以记事开头,甚至大段记叙完毕之后,才托腮凝神思考应提出什么论点;上述行文习惯对写好议论文妨碍极大,如不改变是无法做到开门见山、立论鲜明的。

自然,用事例开头的“一事一议”的写法,“事”在前,“议”在后,也是议论义的一种布局,但这类布局较为常见,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而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对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上面提到的一、三两段起笔文字,如果作者事先在头脑里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判断,或者沿袭自己习惯的行文方式,就往往会变成这样的开端:

(1)我国大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意大利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在“画蛋”上狠下功夫,终于成为绘画的一代宗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幼年时缺少聪明才智,但他发扬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练基本功,终于攀登上科学的高峰……

(2)每次歌唱大奖赛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报刊上把获奖的年轻选手称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这样的桂冠的参赛者,有的甚至还是中学里念书的学生!

我很纳闷,这样的宣扬,对青年的思想进步和艺术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一篇议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要有对中心论点起证明、补充和发挥作用的分论点。

分论点是由中心论点统率并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我们所说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除了首段起笔外,还要求在展开论证后,将每一个分论点分别放在自然段的开头提出。

例如证明中心论点有三个分论点,那么,这三个分论点就按其逻辑顺序依次在三个自然段的开头提出来,这样就使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分论点的位置十分鲜明,也就为整篇文章立论的醒目增光添色了。

下面举一篇短论作例:

闻过不跳

闻过不跳。

这对实施舆论监督,关系极大。

在我们这个封建意识还比较浓厚的国家,领导也好,群众也好,其民主意识的培养,彼此都需要一个过程。

要求每个领导者“闻过则喜”,“闻善言则拜”,标准太高,不现实,不如暂提“闻过不跳”为好。

莫谓标准低,做到也不易。

闻过即跳的事,今天并不少见。

老虎的屁股,即使你摸得再轻,它也会跳起来的。

跳,说明什么?

不外乎,批评丧失了他的“尊严”,或者批评不尽合乎事实,或者批评正好点到他的“穴道”。

无论哪种情况,跳,都不是好对策。

它既不能装饰尊严,提高威信,也不能用来澄清事实,更不能用来掩盖错误,只会暴露自己心胸偏狭,办法不多。

不跳非塞耳,从善促反思。

提倡闻过不跳,绝非闻过之后,两耳塞豆,不理不睬;或者消极按捺,“硬着头皮顶”;甚至伺机报复“秋后算账”;后一种不跳,曾造成过极为恶劣的影响,历史已经惩罚了这类“不跳”的“算账派”。

闻过不跳,则是希望“不跳”之后,促进反思,从善如流,从批评中吸取动力和活力,进而把党和人民交给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搞得好些。

这篇短论的中心论点是首段首句:

“闻过不跳”。

这是根据实施舆论监督的实际情况,从“闻过则喜”这一成语中引申出来的富有新意的见解,开门见山提出来,十分鲜明醒目。

接下去提出了两个分论点:

一是“莫谓标准低,做到也不易”;二是“不跳非塞耳,从善促反思”。

依次在每一自然段开头提出,不仅证明、补充和发挥了中心论点,使议论得以展开并达到一定的深度,而且分论点的位置突出,在所属的自然段中也是“开门见山”,无疑起了使文章立论更加发人深省的作用。

结合具体材料发表议论,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同样能做到“开门见山”。

请看下面一篇文章:

这样的会风好

会风是党风的一种表现,搞四化建设,必须提倡好的会风。

九月二十二日上午,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举行全体委员会议。

八时半,纪念委员会秘书长陈荒煤同志就来到会场。

不到九时,纪念委员会主任委员邓颖超同志也提前到会。

她和部分委员亲切地谈了一会儿话,然后就座,宣布会议开始。

她说这次会议有两个议程,一是由秘书长作报告,二是请委员们讨论。

她自己首先对纪念活动提出了具体意见,也对委员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一位委员作了简短发言。

过了一会儿,邓颖超同志问:

“还有意见没有?

”会上没有人再要求发言。

她就宣布:

“没有意见就散会,开短会!

”这时是上午九时四十五分。

会虽短,却解决了问题。

这个会议的会风好,很有一些值得提倡的地方。

第一是会议主持人准时到会。

开会,应该有雷厉风行的作风,规定什么时候开会,就什么时候到会。

所有与会者、包括主持会议的领导人都不能例外。

八点开会九点来,寅时开会卯时到,这种松松垮垮、懒懒散散的恶习应该纠正。

不顾与会者等候多时,主持人自己姗姗来迟的作风也要克服。

领导带好头,不仅是有群众观点的表现,而且有利于同与会者一起,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好作风。

第二是报告人作有准备的发言。

无论开什么会,都要讲求成效,讲求质量。

会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

会前不做准备,会上信口开河,漫无边际地谈山海经,使与会者不得要领,就很难研究和解决问题。

我们应当提倡:

领导者要做有准备的报告(应该自己动手,而不劳秘书代办)。

第三是说短话,开短会。

上述会议时间很短,总共不到一小时,话多则长,话少则短,不拖拉,不耗时间。

我们很需要这种作风。

现在大家任务很重,事情很多,要通过开各种会议,讨论问题,研究问题。

但不能把过多的时间,用在会议上。

会议,因其内容不同,有的需要长,有的需要短,但无论如何,都应该尽可能求短些,更短些。

鲁迅讲话、写文章,就主张尽可能短。

我们应当学习鲁迅,也应当提倡:

宁可把长会缩成短会,决不将短会拉成长会!

提倡好的会风,纠正不良的会风,应该是整顿党风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

(原载《人民日报》葛琼文)

和《闻过不跳》不同,这篇文章有一个开会的具体材料,作者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上升到理性认识,提炼出“会风是党风的一种表现,搞四化建设,必须提倡好的会风”这一中心论点,开门见山提出来,然后用开会的材料作例证,接下去作者小结一笔:

这个会议的会风好。

又从中提炼出三个分论点:

“第一是主持人准时到会”、“第二是报告人作有准备的发言”,“第三是说短话、开短会”,依次在每一自然段的开头亮出,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确了会风好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从而使全篇立论更加鲜明。

显而易见,这就是“开门见山”的作用和效果了。

要做到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就需要我们在下笔前构思好论点提纲,应注意三点:

一是注意论点本身的表述是否明确周密;二是注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否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三是分论点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构思成熟后,就可以铺纸展笔了。

例如《“庖丁解牛”的启示》论点提纲:

中心论点:

实践出真知,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事物的规律,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分论点:

(1)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学习,寻找规律。

(2)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总结经验,掌握规律。

(3)要运用规律,扬长避短,勇于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批评的“艺术”》论点提纲:

中心论点:

批评要取得效果,必须讲究批评的“艺术”。

分论点:

(1)批评必须注意界限和分寸,该批评的进行批评,不该批评的不乱批评。

(2)批评,必须把握住被批评者的性格。

(3)批评,还必须注意尊重被批评者的人格。

(4)讲究批评的“艺术”,才能打开被批评者心灵的大门,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从而真正提高思想觉悟。

下笔前疏理好论点提纲,作文时,思路就不会阻塞,行文也不会捉襟见肘,做到“开门见山”也就从容不迫了。

当然,文章的布局方式多种多样,提出论点的方法也远不止一种。

但学会了文章起笔提出中心论点和下面自然段的首句提出分论点的写作方法,就掌握了议论文如何发挥论点的威力的一种技巧。

而根据题意和议论实际的需要,灵活熟练地运用这种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方法,对我们写好议论文来说,是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的。

八.给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论点?

给材料议论文,其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

这种划分的依据是其包含文章论点的晦明程度。

所谓显性材料是指那些包含论点较为明显,内容较为直观的材料;而隐性材料则是指一些包含论点较为隐晦、含有比喻意义或看图的材料。

无论是显性材料议论文还是隐性材料议论文,都有一个把握立意、提炼论点的方法问题,它直接关乎到给材料议论文的成败,一向被视为是增强作文得分措施的关键所在。

1.显性材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

由材料提炼论点是至关重要的,这一阶段要仔细研究所给材料,一般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

提炼论点实际上就是认识论点。

我们可以把显性材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分为先由材料提炼论点,再由论点把握全文这样两个阶段。

这是我们提炼显性材料议论文论点的基本思想方法。

一般地说,显性材料中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常常包含了诸多方面。

首先要分析材料中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方法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989年的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所给的材料是:

  

  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

他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从高一开始,就立志报考重点大学历史系。

现在毕业在即,班主任李老师动员他报考一般院校,认为这样录取的把握比较大。

他父母认为学历史“出路”窄,由于他外语成绩很好,所以坚决主张他去报考外经、外贸专业,将来容易找到工作,待遇也比较优厚。

  他为此感到困惑和苦恼,给你写了一封信,想听听你的意见。

请你给他写一封回信。

  

  这也是一则显性材料的作文,虽说要求写的是书信,但实际考生要阐述自己的看法,因而带着明显的议论色彩。

经过认真研读,我们就会感觉到,这则材料具体反映了如何对待填报高考志愿的问题。

有三种看法:

考生本人的,老师的,家长的。

关键要分析考生本人的志愿和他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考生本人要报考历史系,看来他立志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怎么能说出路窄呢?

什么是出路?

路,就在自己脚下!

待遇?

待遇是物质的,人不能一味追求物质的东西。

况且他本身是某重点中学中上水平的学生,从高一起就认真准备,外语又很好,怎么能说录取就没有把握呢?

 

这是我们由材料分析得出的基本看法,实际上是针对考生、老师、家长的看法得出的三个分论点。

写信时要一一阐明,对考生要充分肯定、鼓励,坚定他的志愿,这是重点;对老师和家长适当劝驳即可。

至于由论点去开拓新材料,只要我们联系一下当时那种重经济轻文史的实际,提一下就行了。

总之,显性材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原材料出发,通过分析法和综合法得出中心论点;第二阶段以论点为指导,又去开掘新材料。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隐性材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 

相对于显性材料而言,还有一种包含论点较为隐晦,含有比喻意义或看图的隐性材料。

如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1983年的看图作文“挖井找水”,1986年的“树木·森林·气候”,1990年的“一对孪生小姑娘在玫瑰园中的对话”,1995年的寓言诗《鸟的评说》,1996年的两幅漫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等。

由于这类材料都含有比喻意义,因而文章论点的提炼方法就与显性材料议论文迥然不同,考生稍不注意就可能出错。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提炼出隐性材料议论文的论点呢?

关键在于找准对应点。

所谓对应点,就是指所给隐性材料的比喻义与写作中的本义或引申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简言之,对应点就是隐性材料所提供的表象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类事例之间的某些相似特点。

1995年的作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比较难。

这一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先让阅读一首寓言诗:

  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要求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既然是寓言诗,自然属于寓义性材料:

以鸟喻人。

怎样的鸟,喻怎样的人?

在诗里,鸟的评论家们众口一词,异口同声:

除了自己,天下再无好鸟。

读了这则材料,令人联想到高中课本中曾经选过的韩愈的《原毁》。

不是么,在这些评论家的眼中,他人的长处成了短处,优点成了缺点,“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他们一概否定别人,同时又被别人否定,于是都陷入了一个否定被否定的怪圈之中。

但事实并非如此,鸟的世界里依然处处是“百啭千声随意移”的悦耳,“雪衣雪发青玉嘴”的高洁,“红掌拨清波”的潇洒,“毛血洒平芜”的壮美。

那么评论家们为什么要歪曲事实呢?

很显然:

打击别人,借以抬高自己。

形成这种变态心理的原因又是为何呢?

主要是缺乏正确的思想方法,失去了公正的心态。

从鸟及人,我们就要揭示那些形而上学者们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的荒谬可笑,让人们在嘲笑之余有所反思:

究竟该怎样看待一个人?

怎样看待事物?

到底什么样的认识方法、思想方法是科学的?

什么又是错误的?

可见,分析这则材料,我们一定要抓住鸟儿们“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这个表象,以此为突破口,由鸟及人,由目的到原因,即可认识到本题是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批驳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大题目。

从而正确把握所给材料的比喻义和写作中的本义或引申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文章立意、拟题创设充分的前提。

通过分析,应该说这次作文的立意是非常灵活的,如“切勿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是己非人者休矣”“忌贤妒能者戒”“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学会一分为二”等都是好题目。

但有的考生一看材料中喋喋不休,只说不干,不假思索地把题目拟为“说和做”;有的由材料中的互相揭短就认为“人贵有自知之明”。

其实,这两种立意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说和做”通常是指一些人把积极正当的计划只挂在嘴上,不付诸行动,而鸟儿们只说些消极不当的话指责别人,不存在干与不干。

“人贵有自知之明”侧重于认知自己,而这则材料揭示的重心是如何正确评价别人。

因而都程度不同地犯了对应关系不严密的毛病。

 由此可见,隐性材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关键在于找准对应点,正确把握材料中的比喻义与写作中的本义或引申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应点一旦有些许偏颇,论点自然就失之毫厘,纵然下笔千言,也难免离题万里了。

综上所述,我们只是从方法上对高考给材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作了一些探讨;实际上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水平问题,决不仅是方法问题,而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

考生平时只有多读善思,注意不断地积累道理,才能开拓思路,逢凶化吉。

古人说读书明理,也正是这个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理懂得多了,自然就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不愁提炼不出论点,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

练习:

同学们大都喜欢电子游戏,有些同学还很着迷;可老师家长却大多不赞成同学们玩。

你对玩电子游戏这个问题持怎样的看法?

请以《我看电子游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并为证明自己的论点讲出一些道理。

提示:

先实事求是地想一想电子游戏的好处和坏处;再想一想它是不是适合正在读书的学生玩;想一想自己玩电子游戏的体会;想一想身边的同学玩游戏后的种种情况……然后明确自己的态度,说说自己的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