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五龙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287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源市五龙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济源市五龙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济源市五龙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济源市五龙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济源市五龙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源市五龙口.docx

《济源市五龙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源市五龙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源市五龙口.docx

济源市五龙口

济源市五龙口概况

五龙口镇座落在巍巍太行山脚下,悠悠沁河水之滨,这里风景秀丽、资源独特、经济发展,人文和谐。

唐代诗人白居易曰: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说的就是济源市五龙口镇沁河流域。

五龙口镇之名源于古代枋口引水工程。

沁水发源于山西,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穿越太行山,在五龙口出山东流。

秦代在此开山凿渠,引沁灌田,以枋木为闸,故称枋口。

枋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同属于一个时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枋口经多次扩建,到明代共开挖了利丰、广惠、广利、永利、永兴等五条引水渠,呈“五龙分水”之势,因此得名“五龙口”。

五龙口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耕地3.63万亩,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人。

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20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

先后被列为河南省50个综合改革发展建设试点镇之一,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镇,入选河南省100个重点镇。

境内的五龙口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

一、便利、优越的地理位置

五龙口镇地处中原城市群西北部重要的支点城市——河南省济源市的东北部,连接河南、山西两省和焦作、洛阳、晋城三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因其地处山西与河南两省交界地带的特殊位置,成为山西进入中原的重要出山口,是晋煤外运、南货北进的重要通道。

境内焦克公路、焦枝铁路横穿东西,207国道、济晋高速、二广高速贯穿南北,构成了井字形交通框架。

境内有莲东、尚庄两个铁路车站和裴村铁路货场,高速公路在镇区有出入口,快捷便利的交通将晋城、焦作、洛阳及济源市区紧密相连,五龙口镇已经成为上述四城市半小时济圈的交汇地带,使该镇成为物流和人流的汇集地,具备了承接上述城市梯次经济分工,发展相应产业的便利条件。

二、特色、经典的旅游景观

五龙口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同时也是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

景区内有生存于我国北方纬度最高的猕猴3000余只,九大群。

它们善于攀援,模仿性强,出没于丛林山水之间,经人工驯化能招之即来,同游人玩耍嬉戏,平添无限乐趣。

中华猕猴园集猕猴观赏、科研、表演为一体,特别是猕猴憨态可拘的表演让人大饱眼福,抬花轿、算算术、找篮球、认地名等经典节目百看不厌,新推出的谈恋爱、放鞭炮等节目令人忍俊不禁,山水同笑、人猴同乐,“猕猴王国”天天都是欢乐谷。

景区形如孔雀开屏,区内山清水秀、温泉喷涌,猿声回啭,景色迷人。

景区内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观68处,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以猕猴和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桃都山桃花娇艳,金鸡岭金鸡报瑞;香炉峰奇峰耸立,双峰如纽;画屏峰壁立千刃,怪石嶙峋,形成了“十里画廊”美景。

此外景区内还有山鹰、绵鸡、野山羊、野兔及各种山雀、鸟类等其他动物景观。

植物景观主要是由刺槐、栋树、香椿、侧柏、黄荆、黄栌、连翘、山葡萄等构成的原始次生林。

景区内有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的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华夏第一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荆浩展馆、香岩寺以及五龙大型群雕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精品景点。

五龙口风景区曾荣获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和“十佳旅游景区”的美誉。

五龙口温泉是我国内陆水温最高、水质最好的的医用地热矿泉,最高水温达到101℃,平均水温76.8℃,年开采量可达120万立方米,富含钾、钠、钙、镁、铵、锂、氟、氯等3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化合物,对美容、养颜、保健等具有良好的功效,是我国少有的温泉资源。

依托沁河水资源和温泉资源规划牛王滩沁水湾温泉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引温泉水进入风景优美的牛王滩沁水湾,重点开发汉汤酒店、沁园温泉谷、温泉小镇等项目,将逐步形成具有国际水平,以温泉养生、商务会议、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

五龙口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太行山如屏障巍然屹立,沁河水如玉带龙蛇蜿蜒。

五龙口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无霜期平均260天,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五龙口镇为太行山前天然汇水盆地,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储量十分丰富,有北方少有的高热优质温泉;有丰富的石灰岩和较丰储量的铁矿等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在人文资源方面,有“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的沁园遗址,著名词牌“沁园春”就发源于此;是中国水墨山水画大师荆浩、唐代名相与高僧裴休的故里;曹魏时期的沁河古栈道遗址虽已不存,但栈道壁孔仍历历在目。

沁河出山口孔山一带奇峰矗立,悬泉高挂,是历代诗人穷尽佳句的山水美景。

这里有“抚竹沁园好,吹箫铁岸清”的风光旖旎的沁河;有山势雄壮的太行山系及已成型的五龙口风景区等,具备做精做大旅游产业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特别是近期河南省重点水利工程河口村水库的开工建设和温泉资源综合开发工程的全面实施,为五龙口旅游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五龙口历史悠久,文化蕴涵十分丰厚,是黄河流域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方富丽堂皇的神话世界。

《棋盘山和金鸡顶的传说》、《孔山太行比高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曹娘娘的传说》等神话故事广为流传,故事情节都和当地一些地名和现象相吻合,瑰丽多彩,韵味隽永。

三、强劲、蓬勃的社会经济

五龙口镇是一个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开发潜力无限的魅力城镇,是一座充满希望的现代化城镇。

近年来,五龙口镇充分利用3000余亩山前相对平缓的砂砾荒坡的有利条件,境内先后布局建设了豫光电锌、联创化工、太行水泥及沁北电厂等大型工业企业,全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五龙口镇拥有各类企业1096家,其中:

集体企业35家,私营个体企业1061家,企业从业人员1.3万人。

主要有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造纸等五大行业。

面对新形势,五龙口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提出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努力打造工业旅游名镇”的工作思路,确定了地方财政收入较上年翻一番、增长率保持全市第一的奋斗目标。

登高眺望,在孔山南麓,豫光锌业、太行水泥、联创化工、沁北华能电厂等一座座大企业依山而建,焦克公路、太澳高速公路蜿蜒而行,绵伸到大山深处,蓝天、白云、塔吊、彩旗,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活力迸发的画卷,一个新崛起的工业旅游特区正以涌动的热情吸引着人们惊喜的目光!

五龙口有3万余亩土肥水丰的良田,曾经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全镇种植有小麦、水稻、玉米、苹果、酥梨、乌克兰大樱桃、杏李、花生、药材以及各种蔬菜。

全镇共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定4个,绿色产品认定1个。

近年来,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全面展开,镇党委、政府围绕区域优势和特色品牌,着力打造沁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和稻米高效农业带、酥梨果品产业带,大力开展田园生态游,重现五龙口镇鱼肥米香的“小江南”风光。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村镇建设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镇规划全面展开,在总体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镇区详细规划和旅游景观等具体功能性规划。

以镇区为载体,打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加大镇区基本设施建设,实现道路镇区路路通、农村村村通;改善群众饮水条件,全镇3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自来水户户通,全镇实现通邮、通电话。

2008年全镇电话装机达到2万部,电话人均普及率25%。

镇域内现有辛庄和尚庄两个邮电所,35kV变电站1座,220KV变电站一座,卫生院3个,全镇29个农村医疗点建立了“三室一房”,并全部通过了省卫生厅验收,实现了村村建立标准化卫生所的目标,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五龙口镇现有普通高中1所,初中2所,山口村实验小学更是河南省示范性学校。

农村全面整治上档升级,成立专业环卫队伍,制定长效保洁机制,确保垃圾不落地;成立城管队全面整治镇区的卫生和市场经营秩序,为农家乐旅游提供了良好载体;2008年全镇已完成树木围村和生态村8个,全镇森林覆盖率为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5m2。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的条件的不断优化,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旅游服务行业也花开不败,争齐斗艳。

温泉宾馆内干净整洁,卫生舒适,设施齐全,四季如春。

景区附近经济型旅馆和餐馆备有白蒿、沁河小鱼等各种山野菜和土特产,品种丰富,香鲜美味。

旅游开发亮点不断,五龙口温泉度假山庄全面开工,化城寺复修工程进展顺利,客商投资牛王滩项目兴趣浓厚;旅游景点不断丰富,旅游内涵不断提升,旅游效益不断增多,旅游名气不断扩大。

2008年我镇风景区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0万元,吸引本地劳动力就业明显,新增加旅游就业人员100余人,超过300人。

五龙口,一个充满生机、魅力无限的新兴工业旅游名镇正在中原大地迅速崛起!

 

自然资源

五龙口镇属北温带亚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4.3℃,年降水量都在650-1000毫米之间。

黄河在豫西北最大的支流沁河在镇域范围内流经长度20公里。

五龙口镇属北方地区罕见的特大型水源地,镇域内平原地区地下水综合补给量达2.67亿立方米/年。

镇域处于太行山南麓,地势北高东低,北部箭过顶海拔1060米,东南部沁河滩区海拔仅132米。

五龙口镇矿产资源丰富,镇域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主要有石灰石、铁矿石、云母石、水泥石、铭钒等。

其中石灰石的储量十分丰富,为建材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条件。

绵青石为建材、石雕的上乘原料。

教育

国之兴衰,系于教育。

近年来,五龙口镇中心校在市教体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本着“务实创新、全面发展”的原则,认真落实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价考核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

目前,该中心校共有中小学13所,其中初中3所,定点小学10所,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

2006年,该中心校深入开展“教师素质年”活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注重落实文体工作,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和修养。

全镇广大教职员工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开拓了教育教学的良好局面。

先后荣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危改工作先进单位”、“电化教育和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计算机表演赛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文化

近年来,五龙口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工作,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强化阵地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和谐,全镇农村文化事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五龙口镇素有“戏曲之乡”的美称,曾荣获河南省“千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文化底蕴丰厚,群众参与积极性高,为进一步发展好文化事业,让精神文明之花盛开得更加鲜艳夺目,该镇首先从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入手,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把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及文化活动等纳入镇财政预算,今年三月份,该镇综合文化站开工建设,预计投资120万元,建成后,可满足广大群众娱乐、休闲的要求,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各村的文化中心建设也红火进行,目前已有裴村、王寨、山口、古杨树庄、西坡新村、莲东村、东逯寨、西正村、辛庄、尚一、尚二等11个村建成文化中心示范村。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为了吸引群众广泛地参与,如何充分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该镇党委、镇政府破解的难题。

该镇下大力气开展文明素质教育、政策下乡、文化下乡、文明礼仪知识进村入户等活动,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宣传,适时引导,一是对全镇文艺人才进行摸底调查,统计造册,整合利用,并在合适的时机予以推荐,调动这些文艺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以政府为主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平台,为全镇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风彩的机会,调动其积极性。

三是聘请专业教师,组织各村文艺骨干进行培训,为各村文艺活动开展培养人才,辐射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中来。

利用农闲时节,该镇聘请专业教师,对全镇31个行政村的妇女代表、文艺骨干进行了系统的健身操培训,并要求她们组织本村妇女同志广泛开展健身操活动,现在,早上跑步,晚上跳操已成了一种“时尚”,在基层广大群众中广泛流行。

五龙口镇的戏迷擂台赛已连续开展了4届,每次开展不仅吸引当地的戏迷参加,沁阳、焦作及我市其它兄弟乡镇的戏迷爱好者也都冒着烈日赶来参赛,场场比赛都人员爆满,不仅给广大群众献上丰厚的文化大餐,而且弘扬了戏曲文化,推动了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易于学习,易于组织,易于推广的“三易”项目是五龙口镇选择文化活动项目的原则,这样的活动项目选用场地可大可小,适宜群众年龄范围较大,学习难度较低,活动投入较小,再加上“政府引导、村级组织、便于操作、易于管理”的组织原则,让广大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主动利用空闲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村健身操、篮球赛等友谊赛频繁开展,文化广场的利用率明显提高,裴村和王寨2个村还自发举行了腰鼓比赛,极大地活跃了基层文化氛围。

镇党委、镇政府又乘势而上,利用远程教育、信息服务点、广场文化、农民讲堂、农家书屋等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科技知识普及等活动,让群众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知识,增长了见识,交流了经验,提高了水平,使群众文化建设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