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687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控制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控制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控制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控制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测量技术方案.docx

《控制测量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测量技术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控制测量技术方案.docx

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控制测量是地籍细部测量基础,也是获取界址点、土地面积准确保障,本调查范围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加密原则,建立地籍平面控制网。

本项目利用现有平湖市GPS控制网成果,平面采用平湖市城市坐标系,比例尺采用1:

500,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分幅及编号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1)基础平面控制网

基础平面控制网采用GPS静态定位测量,GPS控制网布设为D级GPS网。

基础控制网要求一次布设完成,控制点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分布尽量均匀,网型结构坚固合理,施测后整体平差。

(2)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

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点是在基础控制(首级网和加密控制网)点基础上,加密直接供测图及测定界址点使用控制网。

图根控制网一般分为:

一级图根、二级图根。

其测量方式可选用RTK技术,也可以使用附合导线或结点网导线。

图根控制点密度是根据界址点、地物点位置及其密度决定,通常每平方公里应布设100—400点。

1、GPS基础控制网测量

①GPS网布设

在本调查区及周围2000Km2范围内统一布设18个D级GPS点作为基础平面控制网,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点,采用4台以上GPS接收机进行数据采集。

②选点、埋石

a.GPS点之间由于边长较长,不要求相互之间通视;

b.点位应满足视野开阔,通视条件好,便于发展;坚实稳定,易于永久保存;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米和高压输电线路50米;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满足GPS观测条件;交通便利;

c.GPS点应埋设标石,也可以在较为固定水泥路面上切割标石面,埋放中心标志办法;

d.提供GPS点点之记一份,点之记为DWG或DOC格式。

③外业观测

a.外业使用经检验合格GPS接收机进行静态定位模式观测。

b.D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仪器要求见下表。

表:

GPS静态定位测量仪器要求表

等级

GPS接收机性能

观测量

接收机标称精度

同步观测

接收机数量

D级

双频或单频

载波相位

10mm+5ppm

≥3

c.D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设计指标见下表:

表:

GPS静态定位测量技术设计表

等级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观测时段数

观测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样间隔(s)

点位几何强度因子(PDOP)

D级

≥`15

≥4

≥15

≥1.6

≥45

10-30

≤6

d.观测时应认真、仔细、正确填写测量手簿,天线高要三次量测,较差不得超过3mm,最后取中数使用,天线高记录不得划改;可不记录气象数据。

④数据处理及平差

基线解算及平差使用GPS接收机随机软件或TrimbleGeomaticsOffice软件。

GPS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a.相邻点间弦长精度:

σ=±

式中:

σ—标准差(基线向量弦长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D级为10mm)

b—比例误差系数(D级10ppm)

d—相邻点间距离(mm)

b.复测基线长度较差不应超过

c.异步环闭合差三维坐标闭合差应满足:

式中:

n—闭合环边数;

—相应级别规定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Ws=

GPS网平差

利用无约束平差后可靠观测量,可选择在WGS-84坐标系(必要时)、国家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上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

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

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相应精度信息。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改正数及经过粗差剔除后无约束平差结果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绝对值(、、)应满足下式:

式中:

—为相应等级基线规定精度。

表:

GPS网主要技术要求表

等级

a(mm)

b(1x10-6)

最弱边相对精度

D级

≦10

≦10

1/4.5万

(5)资料整理

控制测量观测记录应规范、整洁,电子手薄记录应有打印成果。

平差计算严密,各项精度指标符合《规程》要求。

各级控制测量观测手簿按规定填写各项内容并编好序号,分级装订成册。

控制测量计算成果分级整理,统一汇总,装订成册,并绘制控制点网图或展点图。

2、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测量

(1)基本要求

①一级GPS点及图根测量一般可采用图根导线、GPS-RTK测量等方法。

②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测量应在调查区基本控制点基础上布设加密,直接满足测图需要,一般布设在街巷交叉口及其它有利进行地籍细部测量地方。

图根点密度城区(1:

500比例尺)一般平均6-10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15个点/每幅图。

固定点(包括各等级控制点)城区平均每平方公里16个点,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加密。

③沥青、水泥路上采用长15㎝、φ1.0㎝钢钉作为固定图根点标志,该点必须满足通视要求,便于后续测量需要。

在满足固定点数量情况下,其余图根点可采用小钢钉、水泥钉或木桩等临时标志。

(2)采用GPS-RTK方法测定一级GPS点及图根点

③观测前先求得转换参数,可采用施测D级GPS控制点求得参数,并均匀分布在调查区周围。

控制点数量在4点以上为宜。

同时,在求解基准转换参数时,应采取不同控制点匹配方案,用不同计算方法求得基准转换参数,经比较后选择残差较小、精度较高一组参数使用。

④参考站一般选在地势较高、交通方便、周围无高大障碍物、无大功率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无线电发射站等)和高压输电设备以及影响GPS信号接收反射物(如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有利于卫星信号接收和电台发射GPS控制点上。

⑤观测时流动站卫星接收机安置在脚架上,以保证其接收信号稳定性,当流动站终端(手簿)上显示点位中误差符合要求后进行坐标数据存贮,然后迁至下一站;每个点独立(关机或卫星失锁)观测两次,其坐标点位互差应小于3cm,取中数使用。

参考站到流动站最大距离均不得超过5km。

14.2.4.2地籍测量

平湖市1:

500村庄数字地籍调查项目地籍测量及地形测量作业,要求采用全解析法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所有宗地界址点、地籍要素等必须100%重新测量采集或修测。

地形测量结果要求满足《浙江省1:

500、1:

1000、1:

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要求,并且要及已有城镇数字地籍调查地形图进行接边。

1、地籍测绘

(1)基本要求

①野外各种要素数据采集,应在图根点或各级控制点上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交会法等方法测定。

②采集前首先将各级控制点二维坐标输入全站仪,并进行严格校对。

设置测站,一般以较远控制点定向,用另一控制点作检核,当检核点坐标较差小于±3cm时,方可进行数据采集。

测站点至界址点距离一般不大于150m。

③对用GPS-RTK方法测定图根点,外业采集数据前,应用全站仪检查其正确性,并做好记录。

(2)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按标志位置采集,若标志不清或无标志以及标志有误时,应及时及权属调查者取得联系,并重新确定其点位。

1)界址点精度测量要求见下表。

表:

界址点精度及实用范围

类别

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cm)

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

界址点及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

实用范围

中误差

±5

±5

±10

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

±7.5

±7.5

±15

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村庄内部界址点

注:

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及界址点及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精度要求。

2)检校勘丈

地籍测量成果,依法经土地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要避免出粗差产生。

为防止因观测值错误而产生粗差,在地籍细部测量中,必须有足够多余观测值,供检核使用,这是根据地籍细部测量特点决定。

①使用全站仪进行碎步测量时,定向后应对附近另一个已知点进行观测校核,点位坐标差值不超过3cm。

②对街坊内部界址点、地物点测量,需用支导线方法测定时,总长度不得大于100米,且边数不得超过3条。

③用极坐标法测量细部点坐标时,搬到临站以后,宜重复测量1-2个前测站测量过点,两次测量同一点坐标之差应≦3cm。

④用钢尺丈量细部点之间距离,及按两点坐标反算距离相比较,其差值应满足下列条件:

D≦10cm。

权属调查时,勘丈相邻界址点间距,可以用来对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作全面校核。

(3)地物要素测量

地物要素测量,采用全解析法进行,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使用南方CASS测图软件进行数据编辑。

本项目地物要素采集对象为平湖市两新社区以外规划保留居民点及其他零星村庄。

需要采集要素只有农村居民点及其内部要素。

具体采集对象及采集要求如下:

①房屋以墙基角为准,不得综合,不同性质、不同高度、不同权属房屋应分割表示。

落地阳台(指最底层阳台和地面直接接触)表示,突出部分按实际位置以实线表示,悬空阳台可不表示;附属在楼房等建筑物上门廊、雨罩等不表示;二层以上突出楼房,底层墙基以实线表示,突出部分按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居民地内部小于6㎡偏房、单独小门楼一般不采集,及房屋毗连小门楼可按房屋综合采集。

凡有基础在建房屋均应采集,并用《图式》4.1.3符号表示。

②所有房屋应加注结构性质及层数,注记在建筑物右上角。

对于楼房层数,四周门窗处房檐净高在2.2m以上算作一层,低于上述高度不算一层。

小区建筑物编号注记在建筑物左下角,用2.5mm细等线体注记。

③街道两侧用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搭建不正规临时建筑不采集。

④室外楼梯要采集。

⑤正规厕所、牲口房要采集,并加注“厕”或“牲”。

永久性固定垃圾台应采集。

⑥前出厦房屋两侧有围墙按房屋符号表示。

⑦居民地围墙一般应采集;及权属界址有关或沿街道两侧用于亮化栅栏要采集,当在图上短于1cm时不表示。

⑧加固坎上建有栏杆且无法按真实位置表示时,按栅栏坎符号表示。

⑨划入宗地内台阶要表示,未划入宗地可不表示。

⑩实地大于0.5m门墩依比例尺表示;其他以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2、宗地图编辑

宗地图式土地证书附图,通过具有法律手续土地登记过程认可,是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持有具有法律效力图件凭证,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时具有法律效力文件。

宗地图主要内容:

图幅号、地籍号;本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面积(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及户主姓名;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要求及宗地草图界址点号相同)、界址线及界址边长;本宗地内建筑物、构筑物;临宗地界址线(示意);相邻宗地号、道路、街巷及其名称;比例尺、指北方向、图廓线、制图单位、制图员、审核员及日期等。

宗地图一般用A4纸,宗地过大时,原则上可按分幅图整饰;宗地图必须依1:

500比例尺真实复制;宗地图指北方向必须及相应地籍图指北方向一致。

3、地籍图编辑

(1)图面编辑

①地籍图内容应包括各级行政界线、街道(街坊)界线、地籍编号、宗地界址点、界址线、宗地用途、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地类号(末级地类)、地物要素等。

②将外业采集界址点和地物要素数据,直接传输至电脑内,利用南方CASS软件以相应代码和有关规定进行编辑,形成地籍图图形文件。

③地籍要素分层按国土资源部二次调查数据库标准要求执行,并按建库要求进行拓扑检查,以满足图形入库需要。

④界址点、界址线、线划绘制尺寸及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地类号和其它名称注记字体,按《地籍调查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⑥地籍编号包括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

街道(坊)号注在图幅内适中位置(不得省略),宗地号、地类号必须注在宗地内,如果宗地面积太小可以注在宗地外空白处。

当一个宗地被两幅图或两幅以上图幅分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