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现代文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6732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现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现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现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现代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现代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现代文阅读.docx

《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现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现代文阅读.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现代文阅读.docx

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现代文阅读

四十二、雪之魂

①清晨,推开窗子,一阵沁人心脾的清新扑面而来。

窗外的一片银白渐渐融云,昨日千树万树的梨花已化作涓涓细流顺着树干流向大地母亲的怀抱。

②记得飞雪初临,那漫天飘舞的白色精灵曾以它的素洁与神奇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欢愉。

它精心地装点着一个玉树琼花的世界,一个纤尘不染、令人神爽的世界。

人们和它合影,留下它的芳姿;人们同它嬉戏,堆雪人,打雪仗,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慷慨赠予。

③红日来临,晶莹的白雪化作雪水融入大地。

“嘀嗒,嘀嗒”,这是雪逝去的足音,这足音里分明透着从容与坚定,如一支节奏明快、从容不迫的乐曲。

④雪带着纯净而来,将世界的肮脏与污垢洗涤而去,然后便融入大地。

滋润万物,走完自己无悔无怨的一生的路。

雪悄悄来时,不忍惊醒沉睡的人们;雪默默去时,又给人以绿的生机与渴望。

这,便是雪之魂。

(王嘉华)

(1)从全文看,文章第②段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____。

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文章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全文中“雪之魂”具体指什么?

 

四十三、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诗题中的“人日”指的是哪月哪日?

从诗文中找答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人归落雁后()A.停留B.遗留在后面的

②思发在花前()A.产生B.启发

3.选出对“思发在花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是说自己在花丛前面萌生了回乡的想法。

B.是说自己在花开以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C.是说自己思乡之情随春天到来而萌生了。

D.是说自己回乡的心愿在春天里变得强烈起来了。

4.从诗的内容看,作者人在何方?

所思之处又在何方?

简要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四、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烧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不该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烧到了这般模样。

1.本诗副标题为“眷念祖国的情绪”。

那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青的女郎”在本诗中是实指诗人国内的妻子,还是象征“五四”以后我们的祖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

“炉中煤”与“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分别比喻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诗歌又有意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造成节奏鲜明、回环往复的诗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五、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地静止,

对外界是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1.第一节和第四节把___________的鱼与___________的鱼进行比较,从而说理。

2.本诗同课文《化石吟》相比,在采用的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通过对鱼化石的记叙、描写和抒情,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现实,说说你对“生命在于运动”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六、地震预测的新方法

①地震是自然_______中对人类____最大的____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

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

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异常情况。

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地域。

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上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

例如,1984年3月19日中亚帕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在移动。

如1989年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置在向南移动。

到震前2-3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13.6厘米。

此外,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

 ④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1.根据第①段文字的意思,将“危害、灾难、灾害”三个同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地震是自然_____中对人类____最大的____之一

2.第②段文字中画线部分是一个长句,请改成意思与原句相同的两个短句。

(1)提供了有利条件;

(2)提供了有利条件;

3.第③段文字中画线部分运用了____和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

4.文中“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有:

(1)_______

(2)_______

5.从全文内容看,第④段中“先兆”的意思是________。

6.本文主要说明了(  )

A.地震造成的巨大危害B.预测地震的方法

C.预报地震的方法D.预测地震所采用的仪器设备(l99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四十七、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

它宛如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

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

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

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载下来。

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录,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却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

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

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

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

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

所以六方柱体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

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达80%。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

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

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1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每项答案不超过5个字)

2.第3段中与“它们”相照应的一个词是____。

3.第3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_________。

4.第5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人们对晕有浓厚的兴趣。

B.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C.晕可以分为“短晕”和“长晕”。

D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有风雨之兆。

5.第6段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6.本文依次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描摹色彩解说概念解释成因说明作用B.见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记述实验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记述实验解释成因划分种类D.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四十八、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

其飞行速度每个小时可达120千米,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

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

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

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

因此,它们学会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

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

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

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

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

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

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1.第一段空白处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A.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

B.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

C.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翔技能。

D.燕子还具有高超的飞翔技巧。

2.前三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A.从概括到具体B.从整体到部分

C.从主要到次要D.从现象到本质

3.全文的说明顺序是()

A.由概括到具体B.由现象到本质

C.由一般到特殊D.由主要到次要

四十九、

思考下列文中作者抓住了水貂的哪些特点进行说明的。

水貂的形状像黄鼠狼。

三角形的脑袋与圆滚滚的身体不很相称,四条矮腿支撑着结实的身躯,一条大尾巴左右摆动,惹人喜欢。

鼻子与兔子的相似,鼻子尖没有毛,露出淡红的表皮。

嘴巴与狐狸的差不多,嘴一张就露出雪白的牙齿。

绿豆一般的小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引人发笑。

虽然挺丑,但是很机灵,就是靠着灵敏和一副锋利的牙齿,捕食鱼、虾得以生存。

 

 

五十、蝈蝈

赵丽宏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

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走动、爬动、跳动、舞动]着,两极又细又长的触(xū)_______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qí)_______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

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

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

”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

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小囡家,别瞎说!

”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

“别着急,它一定会叫的!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

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

”他很自信。

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趴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蝈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

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了么,它叫了,多好听!

”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得(ménglóng)_______,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

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

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究竟、果然、毕竟、到底]太响了一点。

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

“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

”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

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

“不!

它是在哭呢!

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大人们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

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

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

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

”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文中[]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②在文中________处,根据拼音或上下文语境,填上最恰当的字词。

③在文中()处,解释加点的词。

2.本文的线索、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

(与开头对应起来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对蝈蝈的态度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老人为什么叹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人说“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

笼子真的是咬破的吗?

有人说蝈蝈是爷爷放的,也有人说是孙子放的,因为孙子一直在说,蝈蝈关在笼子里生气。

你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一、北极昆虫的绝技

①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

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最多,占昆虫总数的60%~70%。

②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

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存在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

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

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

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

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

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

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尽量避免在同一头驯鹿身上下卵过多。

如果在一群驯鹿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

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

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

③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

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

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

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探测器,只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

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多少个世纪。

至于那些蛾子和蝴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能使生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了。

④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

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就能闻到人的气味,便立刻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机似的,使人心惊肉跳。

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友也能叮透,然后深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

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

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泡,肿胀疼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⑤在北极,昆虫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

1.①生活在北极的大多数昆虫遇到了哪些困难?

②它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第②段中“如此深奥的道理’指的是什么?

②这一点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

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介绍的北极昆虫的绝技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自然规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2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五十二、昨天和明天的太空机器人

“太空机器人”可理解为活跃在地球之外太空中的机器人。

最早的太空机器人当首推美国于1967年4月17日发射的“勘测者3号”。

这个重达280公斤的机器人根本不具备入的外形特征,它可在地球科学家的指挥下,在月面“识海”地区蹒跚而行,并用“铁臂钢手”在这亘古荒漠上掘了3个洞穴,开出一条小汽(长10多米,深02米),挖取了若干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月岩和月上进行化验、分析,并把珍贵的资料及时地发回了地球。

自此以后,各种形态的机器人开始活跃于太空:

前苏联的“月球车”8腿机器人在崎岖不平的月面上纵横几十公里;航天飞机上无脚机器人,用它有力的机械手把失效或出故障的卫星抓回机船进行修理,每次都挽回几千万甚至几亿美元的损失,并可按计划回收或发射卫星;“海盗号”上重达1.5吨的庞然大物居然能合理安排能量,使只有3个月设计寿命的仪器在火星上工作了4年多……

介绍的这些太空机器人只是低等的。

随着空间科学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非常需要有多种传感功能、会作分析判断、能自我检查维修的机器人。

美国即将上天的“太空清道夫”、“漫游者”及“海盗3号”即是其中典型代表。

“太空清道夫”的全称是“太空自动处理轨道碎片系统”,专门用以清除对航天活动危害日益严重的“太空垃圾”。

它进入太空后即会自动搜寻猎物--失效的或废弃的人造卫星(包括运载火箭)及碎片残骸,凡其“目力”所及,小的手到擒来,大的则用激光把它们切成小块,再一一装入“肚子”——贮存箱内。

由于经费匾乏,原定于1993年升空的计划已经推迟,倒是专门用以修复卫星的“漫游者”可望于明年服役。

据设计者透露,它有4条灵活的机械臂,装有新颖的空气动力推进系统和大功率助推火箭,可独立飞行,也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轨道和速度。

而“海盗3号”实质上是准备用于火星探测的一辆自动车。

它的外形很奇特,两个直径5米的大车轮各由8个乙烯树脂气囊构成,这辆车可自动前进、后退、拐弯,还能越过1.5米高的障碍,并装有自动回避危险的装置。

由于近年来集成电路精细加工技术不断有重大突破,人们已能把电源、传感器、驱动、传动、自控装置集成于绿豆大小的多晶硅片上,所以到21世纪,微型太空机器人将成为空间探测的又一主力军。

9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已制成很小的机器人。

其中,最小的一种体积只有乒乓球大小,重量不到50克。

去年精工埃逊公司造出的!

“姆休”机器人外型像只小甲虫,前面两根触须似的导线用于供给电源。

“姆休”不仅能循光行走,也可自己行动,人们用它来检查管道内的腐蚀及损伤状况。

所以不少人预测,下个世纪微型机器人将在农业、工业、医学、航海、军事、航天等领域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

到那时候,人们在建造月球基地时,必然会先派遣大量“蚂蚁”式的6足机器人去当“建筑工人”,让它们在月球上挖土、推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在进行火星探测时,又可让成千上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