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6601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docx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docx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常用仪器:

试管、烧杯、集气瓶、长颈漏斗、铁架台、酒精灯

2、量筒(一般能精确到0.1毫升)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液体药品的取用:

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4、滴管的使用:

滴管要保持竖直在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不可把滴管横放或倒持。

5、物质的加热①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约成450角倾斜,加热时,先使试管预热,在对准底部加热。

6、试管破裂的原因:

①试管外壁有水珠②没有预热③试管触及灯芯④加热后骤冷

7、仪器的洗涤: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8、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9、镁燃烧的现象:

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10、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11、前20号元素: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1、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注意事项:

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红磷要过量;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3、实验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N2约占空气体积的4/5,N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4、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氧气有助燃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旺

7、空气污染物:

CO、SO2、氮的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粉尘)

8、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0、分子特性:

①分子之间有间隙;②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③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1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C、P、S等)

13、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14、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7、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X12

一个炭12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19、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表示为Rn+(通常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表示为Rn-(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20、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质子数不同,

22、地壳中各元素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为:

氧硅铝铁钙

23、元素符号意义:

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表示一种单质(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和非金属固体元素)

24、    混合物(多种物质)

物质分类分类     单质:

一种元素

  纯净物  氧化物

(一种物质)化合物:

多种元素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1、氧气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氧、固氧是淡蓝色的。

2、铁丝燃烧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铁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4、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5、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7、氧气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8、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9、实验室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MnO2水+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MnO2氯化钾+氧气

10、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11、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

12、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两种。

13、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三种。

14、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得气体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5、制取氧气的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

16、制取氧气的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会使收集的氧气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17、氧气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

18、氧气的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19、燃烧条件:

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②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20、灭火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②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③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1、燃烧是剧烈氧化、发光发热;缓慢氧化不发光只发热如金属生锈、呼吸作用、堆肥腐熟

22、爆炸:

可燃性气体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需达到爆炸极限)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23、化学式的含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24、单质的写法:

①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②非金属气体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一般为二

25、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一二铜、二三铁,三价铝、汞二价,单质零价要记住

26、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硝酸根NO3-氢氧根OH-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铵根NH4+

27、化合物的写法:

①读法中带个数的直接从右往左写

②读法中不带个数的:

1、从右往左写出原子或原子团

2、在原子或原子团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3、化合价总和不为0的个数要十字交叉

28、化合价命名:

从右往左读

①氧化物:

读作氧化某,C、P、S、N、Fe的氧化物要读出个数

②酸:

以H开头,读作某酸

③碱:

以OH结尾,氢氧化某

④盐:

以Cl结尾读作氯化某,以原子团结尾读作某酸某

29、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30、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31、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x化合物的质量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

1、水的净化方法有静置、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活性炭有吸附性,明矾能使悬浮物沉淀。

2、硬水与软水: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3、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4、硬水软化的方法:

煮沸(生活中)、蒸馏(工业上)

5、水的组成:

A.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B.反应原理:

2H2O===2H2↑+O2↑(负氢正氧,氢二氧一)

6、电解水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水由水分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④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7、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一切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守该定律)

8、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五不变);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改变(两改变)

9、化学方程式:

书写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0、书写步骤:

①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③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④写等号

11、、常见沉淀:

AgCl、BaSO4、CaCO3、Fe(OH)3、Cu(OH)2、Mg(OH)2

1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设未知

(2)写化学方程式(3)找已知量和未知量(4)列比例式(5)求未知量(6)答

第五章燃料

1、氢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燃烧火焰为淡蓝色2H2+O2点燃2H2O

3、氢气具有还原性2H2+CuO△H2O+Cu

4、常见的炭单质有金刚石(硬度最大)、石墨(做电极,铅笔芯、润滑剂)、木炭、活性炭(有吸附性、用于除去异味和除去色素)、炭黑和C60

5、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6、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相似!

①常温下的很稳定性

②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2点燃2CO

③还原性:

C+2CuO高温2Cu+CO2↑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

C+CO2高温2CO

7、CO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8、CO有毒:

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9、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还原性:

CO+CuO△Cu+CO2现象:

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红色

10、CO2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11、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

1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13、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14、CO2验证方法: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CO2验满方法: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集满。

15、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16、化石燃料:

煤(主要含碳元素)、石油(主要含碳、氢元素);、天然气(主要成分:

甲烷)都是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干馏,化学变化;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

S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分馏、物理变化

(3)天然气,是较清洁的能源。

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点燃前要验纯)

第六章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金属特性:

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都是物理性质)

3、合金:

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4、合金特征:

硬度增大、熔点降低

5、金属+酸→盐+H2↑

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6、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

“前换后,盐可溶”)

铁与硫酸铜反应:

Fe+CuSO4==Cu+FeSO4

现象:

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3CuSO4+2Al==Al2(SO4)3+3Cu

现象:

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8、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9、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0、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11、铁的冶炼原理:

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高温2Fe+3CO2

实验现象: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尾气处理:

用酒精灯点燃

1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但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多

13、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O2、水接触。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

14、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

用保护层隔绝空气和水分

15、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

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第七章溶液

1、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透明的混合物

3、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溶剂的温度、溶质颗粒的大小、是否搅拌

4、乳浊液:

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牛奶、豆浆

乳化剂:

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其作用成为乳化作用,如洗涤剂

5、溶解时有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

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

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CaO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

如NaCl

6、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7、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

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8、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①加水②升温(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9、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

①加水②降温

10、溶解度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①条件:

一定温度②标准:

100g溶剂③状态:

达到饱和④质量:

单位:

11、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10、气体的溶解度:

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11、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

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2)结晶法:

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12、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12、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100%

1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①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

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1、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

2、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3、无色酚酞不能区分酸性和中性溶液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范围0——14),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5、pH的测定: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6、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

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7、浓硫酸有强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8、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9、酸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

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10、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氨水(NH4OH)

11、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可用于做干燥剂

12、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3、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

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3)酸+碱→盐+水

(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4、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

氯化钠NaCl俗名食盐、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因水溶液呈碱性)、苏打

15、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6、常见沉淀:

AgCl↓BaSO4↓Cu(OH)2↓Fe(OH)3↓Mg(OH)2↓BaCO3↓CaCO3↓

生成气体:

H+与CO32-;NH4+与OH-

生成水:

H+与OH-

17、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复合肥。

N、P、K;叶果茎

18、铵盐(NH4+)检验:

加入NaOH溶液(微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

1、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

CO2、碳酸盐等

2、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甲烷CH4、C2H5OH(乙醇,俗名:

酒精)、CH3COOH(乙酸,俗名:

醋酸)、C6H12O6(葡萄糖)

3、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有机材料(如:

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和有机合成材料

4、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涤纶、锦纶、晴纶)、合成橡胶

5、用燃烧或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6、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

7、社会主要能源:

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

8、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燃烧)和电能(干电池、锂电池)

9、组成人体的元素包括常量元素(O>C>H>N>Ca>P>K>S>Na>Cl>Mg)和微量元素(Fe、Zn、Se、I、F等)

10、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1、缺钙:

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成年人骨质疏松、老年人易骨折

初中常见化学式

一、常见单质

氢气

H2

氮气

N2

氯气

Cl2

氧气

O2

臭氧

O3

氦气

He

氖气

Ne

氩气

Ar

C

Si

S

P

I2

K

Ca

Na

Mg

Al

Fe

Cu

Hg

Ag

Zn

二、化合物

1、氧化物

H2O

三氧化硫

SO3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碳

CO2

五氧化二磷

P2O5

过氧化氢

H2O2

二氧化氮

NO2

二氧化硫

SO2

氧化钙

CaO

氧化亚铁

FeO

氧化铁

Fe2O3

四氧化三铁

Fe3O4

氧化镁

MgO

氧化锌

ZnO

二氧化锰

MnO2

氧化汞

HgO

氧化铝

Al2O3

氧化铜

CuO

2、其他化合物

硝酸

HNO3

硫酸

H2SO4

盐酸

HCl

碳酸

H2CO3

硫化氢

H2S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钾

KOH

氢氧化钙

Ca(OH)2

氢氧化镁

Mg(OH)2

氢氧化铝

Al(OH)3

氢氧化锌

Zn(OH)2

氢氧化铁

Fe(OH)3

氢氧化亚铁

Fe(OH)2

氢氧化铜

Cu(OH)2

氢氧化钡

Ba(OH)2

氨水

NH3·H2O

氯化钠

NaCl

氯化铜

CuCl2

氯化铝

AlCl3

氯化钾

KCl

氯化亚铁

FeCl2

氯化铁

FeCl3

氯化银

AgCl

氯化钙

CaCl2

氯化镁

MgCl2

氯化钡

BaCl2

氯化锌

ZnCl2

硫酸铜

CuSO4

高锰酸钾

KMnO4

锰酸钾

K2MnO4

氯酸钾

KClO3

碳酸钙

CaCO3

硝酸钾

KNO3

硝酸钠

NaNO3

硝酸铁

Fe(NO3)3

硝酸亚铁

Fe(NO3)2

硝酸铝

Al(NO3)3

碳酸钠

Na2CO3

碳酸钙

CaCO3

碳酸铵

(NH4)2CO3

碳酸氢钠

NaHCO3

硫酸铁

Fe2(SO4)3

硫酸亚铁

FeSO4

硝酸银

AgNO3

硝酸钡

Ba(NO3)2

硝酸铵

NH4NO3

硫酸钡

BaSO4

3、常见有机化合物

甲烷

CH4

乙醇

C2H5OH

葡萄糖

C6H12O6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红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4P+5O22P2O5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2H2+O22H2O

3、硫磺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O2SO2

4、镁条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Mg+O22MgO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6、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完全燃烧:

C+O2CO2

7、木炭不充分燃烧:

2C+O22CO

8、一氧化碳燃烧:

2CO+O22CO2

9、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炭层:

CO2+C2CO

二、分解反应

11、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12、氯酸钾制氧气:

2KClO32KCl+3O2↑

13、双氧水制氧气:

2H2O22H2O+O2↑

14、电解水:

2H2O2H2↑+O2↑

15、碳酸分解:

H2CO3H2O+CO2↑

16、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三、置换反应

17、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u+2AgNO3==2Ag+Cu(NO3)2

18、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Cu+FeSO4

19、锌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20、铝和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