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8621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9年苏州市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

下图示意某年北京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四个日期中,对应夏至日的是

A.aB.bC.cD.d

2.造成北京市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天气变化B.地球自转C.地球公转D.太阳运动

【答案】1.B2.C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夏至时昼最长,因此路灯照明时间最短,B正确。

【2题详解】

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的,C正确。

【考点定位】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原因

【知识拓展】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半球,北(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

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回归线,北(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下图为“2018年8月17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hPa)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图示时刻甲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4.未来两天,乙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下降,阴雨天气B.气温升高,风力减弱

C.出现暴雪、冰雹天气D.雨过天晴,气温升高

【答案】3.A4.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甲地附近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作用,该地刮东北风,选A。

【4题详解】

未来两天,乙地将会受到冷锋影响,受其影响,该地将会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选A。

【点睛】风向的判断:

1、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2、风向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3、无指向标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按照指向标判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下图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和“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气压带位于南半球,其控制下温和湿润B.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C.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印度半岛夏季多雨

6.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苏州以东南风为主B.格陵兰岛陆地冰川面积扩大

C.长江进入枯水季节D.中国容易受到寒潮天气影响

【答案】5.C6.A

【解析】

【5题详解】

通过甲气压带两侧的风向可以判定甲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由此可以判定,乙为西风带,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信风带。

据此,甲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其控制下炎热干燥;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大多温和多雨;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影响,印度半岛夏季多雨。

据此分析选C。

【6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图示大气环流为北半球。

根据图示,气压带位置偏北,反映的时段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苏州以东南风为主,格陵兰岛陆地冰川面积缩小,长江进入洪水季节,中国容易受到冷锋天气影响。

据此分析选A。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原因:

太阳直射点每年沿南北回归线间的来回移动

规律: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点:

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多雨,湿润。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炎热干燥。

信风带控制时,风来自海洋就湿润,来自陆地就干燥。

读“我国某山脉自然带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

7.该山脉位于我国的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D.青藏高寒区

8.影响该山两侧山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相对高度C.海拔D.海陆位置

【答案】7.C8.B

【解析】

【7题详解】

该山东北部山麓地带海拔约1000米,西南海拔约3000米,植被为温带荒漠草原,说明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而且当地降水少。

故C正确。

【8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东北坡相对高度差大,自然带谱复杂;西南坡相对高度差小,自然带谱简单,故B正确。

【点睛】随着山体海拔高度上升,水、热条件改变,植被更替,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差异。

山麓自然带反映山体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9.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10.若图中①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则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A.片麻岩B.大理岩C.板岩D.玄武岩

【答案】9.D10.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示构造形态可以看出,在甲地层褶皱后,甲地层上部遭受到侵蚀而缺失,因此首先受到侵蚀作用;后来发生沉积作用,覆盖了沉积岩②,最后岩浆活动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体存在于甲地层和上覆沉积岩②中,故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发生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据此分析选D。

【10题详解】

图中①处岩石是在沉积岩甲和花岗岩之间,可能是在岩浆的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甲为石灰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故选B。

【点睛】岩石的转化: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下图中穿堂风最显著的是(  )

A.

B.

C.

D.

1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

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房屋最好坐北朝南

【答案】11.A12.D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穿堂风是从后屋植物吹向庭院地面,庭院地面应该是温度高、气压低的区域。

由图可知,房屋背面是植物(升温慢),前面庭院是石子地面(石头比热容小,升温快),增强房屋前后的温差,有利于形成穿堂风,选A。

B、C图中房屋前面都有绿植,房屋前后温差小,难以形成过堂风。

【12题详解】

穿堂风是利用屋前屋内的温差形成气压梯度进而形成了风,由于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南方向上,南北方向上的温差相对较大,穿堂风以南北方向为主,因此,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北半球则房屋最好坐北朝南,既向阳又有风道,选D。

【点睛】穿堂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形式。

由于房屋前后覆盖物不同或屋内屋外的温度不同,从而形成的局地温差,从而形成的屋内外之间的特有现象,适当利用穿堂风,能享受到夏日的舒适凉风。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

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

C.树冠遮荫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

14.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B.风沙C.降水D.蒸发

【答案】13.B14.D

【解析】

【13题详解】

枯树根区没有树冠,不存在树冠积水作用强,A错;没有树冠,无蒸腾作用消耗,B对;没有树冠遮阴,不存在树冠遮荫效果好,C错;枯树根区土壤疏松,下渗作用强,D错。

【14题详解】

梭梭对融雪、风沙和降水影响较小,梭梭根区夏季树冠能够遮蔽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治理,生物在沙漠化治理当中非常重要,能够起到保水护沙的作用。

一位去印尼巴厘岛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

在乌布行走,常能看到随山势修筑的层层稻田,错落有致……走着走着,就会看到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下图为“巴厘岛水系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乌布稻田的分布,有利于缓解(  )

A.水土流失B.农业污染

C.土地沙化D.耕地缺水

16.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照足

B.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

C.以平原为主,海拔低,气温高

D.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答案】15.A16.D

【解析】

【15题详解】

修梯田后田地的坡度减小,水的侵蚀作用减弱,有利于缓解水土流失,据此分析选A。

【16题详解】

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说明热气来自地下,并非近地面受热形成的热气。

该现象说明地下有裂隙,地球内部的热能才会释放出来。

巴厘岛地处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容易使岩层产生裂隙,释放地球内部的热能,据此分析选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水系图”,和“甲湖泊及与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7.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月——自西流向东B.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C.8月——从东北流向西南D.11月——从东流向西

18.据图判断有关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地都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B.甲、乙、丙的水全部来自降水

C.甲湖对乙河起到了调蓄作用D.甲、乙、丙间只存在物质转移

【答案】17.A18.C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方向坐标及图示可知,丙河段呈东西走向,右图显示,夏季是汛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故6-9月从东流向西;冬季湖泊水补给河水,即11月-次年的4月是从西流向东,选A。

【18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丙的水有一部分来自甲湖,并非全部来自降水;甲湖直接调蓄丙河,丙河汇入乙河,故甲湖对乙河也起到了调蓄作用;甲、乙、丙间不只存在物质转移,也存在水体交换等,据此分析选C。

【点睛】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少和年内分配情况,研究河流补给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变化规律,也是河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湖泊对河流有调蓄功能,汛期河水补给湖水,枯水期湖水补给河水。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A.甲—东北平原B.乙—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丙—华北平原D.丁—黄土高原

20.夏季,甲传统民居所在地区

A.新雨山头荔枝熟B.沟壑纵横风雨狂

C.小麦登场雨熟梅D.家家打稻趁霜晴

【答案】19.C20.A

【解析】

【19题详解】

甲图是窑洞,分布于黄土高原一带,乙图是蒙古包,分布于内蒙古草原上,丙图为北方地区的四合院,丁图为云南傣家竹楼。

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甲图分布于黄土高原一带,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受“家家打稻趁霜晴”为南方秋季的景观;“新雨山头荔枝熟”为热带景观;“小麦登场雨熟梅”为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

BCD错误,A正确。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