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6079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范本.docx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招标编号:

施工招标文件。

1.2、土地整理项目施工图纸。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1.5、《水利建设项目验收规程》(SL72-94)

1.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1.7、《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1.8、《泵站设计规范》(GB/T50256-97)

1.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1.10、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我公司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的履行合同。

1.11、按照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严格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1.12、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施工中发扬创新精神,以科技为先导,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积极寻求为建设单位节约投资的合理化建议,对技术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

1.13、编制目的

在满足建设单位各项要求条件的前提下,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合格,力争施工工期提前,把施工对周边环境破坏和扰动控制在规定要求范围内。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内容包括:

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等。

2.1、工程地质条件

现场为耕作农田,首先根据设计进行平整;部分沟渠需清理后再按设计要求砌筑。

2.2、工程范围及规模

本工程范围包括:

推土机推土方、剥离耕作层、人工作田梗、人工平整田面、局部切填土、修沟渠及涵管、铺设耕作层、修筑田间道路等。

2.3、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2.3.1、清除场区施工水渠、田间道路范围内的植物土、淤泥、积水。

2.3.2、进行施工范围内地质处理。

回填作业前,对田间道路按要求进行碾压。

2.3.3、业主及监理指示的其他工程。

2.3.4、本工程场地宽阔,剥离耕作层、沟渠、田间道路纵横交错、工程量大,工期紧。

2.3.5、场区内有沟、植物土等需进行处理。

2.3.6、施工场地大,开挖、回填、砌筑、筑路等项目相互交叉施工,工程测量复杂,难度较大,需精心施工。

2.4、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工程内容多、交叉作业多、投入的设备、人员多,施工面大、作业较分散,需加强管理,合理组织施工,这是确保按期完工的重点。

沟槽机械开挖的施工组织与协调要求较高。

局部切填土、修沟渠、铺涵管、剥离耕作层及铺设耕作层、田间道路修筑等分项工程的施工须密切配合,需精心施工并减少相互间的影响。

2.5质量目标

招标文件要求为合格以上工程。

根据我公司现有施工机械、技术水平,确定该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工程外观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2.6工期

本工程要求工期为12个月,根据我公司施工能力、设计图纸和现场情况,经过施工方案比较、编排,确定在12个月内完工。

第三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3.1、施工总体部署

3.1.1、施工区域、流水段的划分

本工程面积较大,为便于施工组织管理,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需对本工程划分不同施工区域,分别组织施工。

施工区域划分原则:

各施工区域的工程量基本平衡。

各施工区域均有较便利的出入道路。

利用原有沟渠和拟建立的沟渠作为分区界线。

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本工程工作内容较多,根据设计图纸及招标文件的内容,本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因此、根据工程内容将本工程划分为三条流水线进行平行流水施工。

3.1.2、施工顺序和施工安排

总体施工方向:

各施工区从与主进场道路靠近处开始,按照从近至远的方向进行施工,主要目的是便于施工机械进行工作。

土地平整施工顺序: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挖填方数,确定挖填平衡,土方回填采用平行流水施工法,各施工区之间同时平行施工,区内部实行分段流水作业。

采用分段回填方法减少施工作业交叉,便于土方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排水,对沟渠工程及田间道路施工干扰也较小。

沟渠工程施工程序:

根据设计图纸,测定沟渠位置,机械开挖、沟渠修筑。

田间道路工程施工程序:

田间道路定位后,机械开挖路基,路基完成后夯实,进行路面的修筑。

3.2、施工测量

3.2.1、测量控制系统

本标段面积大,线路长,测量精度要求高,难度大。

拟以业主提交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为基础,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

根据施工控制网,测设轴线,再根据轴线测设各个细部。

开工前测量准备工作包括:

检查和复核测量基准点,增设控制点和水准点、建立控制网、施工放样。

施工测量的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执行。

3.2.2、土方施工测量

根据已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放出各区的边界桩,并在各区边界设置横向及纵向控制桩,每50米设置一个,控制桩用混凝土浇筑,埋深在地面以下20厘米,以控制土面区各区边线和高程。

测设40米×40米的方格网来实施施工放样,且测出方格桩点的地面高程和设计高程,如果地面高程大于该点的设计高程则为挖方,反之则为填方。

将每一个桩的挖填数用红铅笔写在桩上(侧面),填土用“+”号,挖土用“-”号。

为便于挂线找平,在方格网内再增设加桩,将方格分成10米见方的小方格。

如为填方时,则根据填方的高度在桩上挂线好填土;如为挖方时,可在桩四周挖至所需深度。

在填挖过程中,以桩点为准,用尼龙线来检查,校正整个方格范围内标高。

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点进行保护,并经常进行复测,做到准确无误。

3.2.3、测量仪器

平面测量的主测仪器为日产“全站仪”,该仪器技术规格为:

J6级经纬仪测角精度,Ⅱ级测距仪测程1000米,测距精度MD=±(5±5ppm)毫米。

其200米范围内一测回放样定位精度可达±10毫米,可满足本项目的平面精度要求。

高程测量主测仪器为S1级自动安平水准仪。

3.2.4、放样方法

使用全站仪,其200米范围内一测回放样定位精度可达10毫米,仪器提供了极坐标放样等多种功能,因此可计算或从设计文件查出各待定特征要素的坐标值后,输入全站仪进行测量定位。

架设仪器于导线控制点,输入控制点坐标值。

照准后视控制点,输入后视控制点坐标值或方位角。

输入待定点坐标值。

按照仪器所显示的角度和距离放样定位。

3.3、土地平整工程

在土方工程施工前,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放出各区的分界线,原地面的树墩及主根用挖掘机挖除,并把地面上的长草或植物割除,清除地面上的垃圾,把它们堆放在指定的地方,由自卸汽车运到场外。

3.3.1、剥离耕作层

根据设计图纸及招标文件要求,大于或等于200mm的土方挖填才需要进行剥离耕作层,根据测量结果,采用人工开挖方法,剥离的耕作层土方集中堆放,作铺设耕作层的土方。

3.3.2、局部切填土工程

本标段施工现场面积大,局部切填土工程分为三区同时进行,从主进场路开始由近往远施工每个区分三个施工段,各施工段流水作业。

土方的调配:

土方调配时,若土方距施工区较远时,由自卸汽车把土方运到施工区内,再由推土机或人工摊平;若土方距施工区较近或在施工区内时,由推土机直接把土方推到施工区内并摊平。

土方调配的原则:

本工程通过土方计算得出挖方与填方基本达到平衡,因此能就施工现场调配土方,可减少重复倒运。

我们尽量将挖填土方量与运距的乘积之和调配到最小,即总土方运输量或运输费用最小。

划分调配区,根据方格网平面图上划出挖填区的分界线,并在挖方区和填方区划出若干调配区,确定调配区的大小和位置,计算各调区的土方量标注于图上,计算每对调配区的平均运距,确定最优调配方案,绘制土方调配图,标出土方调配方向、土方量及平均运距。

依据拟定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施工顺序,组织车辆运输,避免土方运输出现对流现象,同时便于机具的调配,机械化的施工。

3.3.3、人工作田梗

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根据测量定位的田梗线,用石灰线划出田梗线的位置,采用手推车推运土方,人工堆筑田梗,分层夯实。

3.3.4、铺设耕作层

对于平整完成后的田地,在人工筑好田梗后即可进行耕作层的铺设,铺设耕作层前,对平整完成后的田地进行一次人工平整,对局部超高或超低的部位进行操作;铺作层使用的土壤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然后由人工摊铺。

3.4、农田水利工程

3.4.1、沟渠测量

沟渠测量由一名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控制工作,根据复测核定的导线桩测定管沟中心线,在管沟的起点、终点及转角处设定木桩作控制桩,以管沟的定位中心控制桩为准,放出挖槽线,对管沟底标高每10m以及转角处设水平控制桩控制。

管沟边线设置边线控制桩。

3.4.2、沟渠开挖

沟渠采用人工开挖和挖掘机沟端开挖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标高、轴线控制桩进行检查,其标高、沟渠几何尺寸、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接近沟渠底标高时采用人工配合进行修整,以免超挖。

沟渠开挖前应采用控制水平板复核管沟的中心线,边线及坡度,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开挖时还要对标准桩和水平板注意保护和复测。

开挖时严格按照标高控制桩进行检查,确保标高、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沟渠开挖到沟底时,在沟底补设临时桩控制标高,防止因多挖而破坏自然土层,一般可在挖至接近标高时留出100mm深土层暂时不挖,留至沟渠底砼土施工时清底找平。

开挖时,堆土和机械离沟槽边缘的距离应保持1m,以保证边坡稳定。

3.4.3、涵管铺设

铺设涵管前,应按设计尺寸要求进行排尺,并将沟渠底清理到设计标高,清底时应严格控制坡度和坡向。

涵管及管座严禁铺设在未经处理的松土上,管道支座应构造正确,埋设平稳牢固;支座与管道接触紧密;填土的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

管道安装采用人力将管道卸入地沟的方法,下管时要以承插口在前开始,稳管前将管口内外砼清洗干净,留出不小于3mm的对口缝隙。

下管后,找直拔正,在撬杠下垫以木板,不可直接插在砼基础上,铺设第一节管后,在承插口下铺满灰浆,再将第二节管插入,挤入管内的灰浆应从里口抹平,扫净多余部分,继续用灰浆填满接口,打紧抹平。

3.5、田间道路施工

根据施工图纸利用经纬仪测定具体位置,夯实基础后,再铺筑路面。

3.5.1、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方法:

㈠填方

1、排水工程完工后,恢复道路中心桩及坡脚桩。

为了保证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50cm最后削坡。

2、填土前应将原地面的草根、树根和其他易腐物清除干净。

水坑、树坑等低洼处应先分层填土夯实,将原地面大致找平,经碾压处理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3、填土所需的土严禁使用过湿或含有机物过多的土及垃圾土,土中的大土块应打碎或取出,最大土粒径不得大于5cm,土的含水量在碾压时应接近最佳含水量。

4、在路基总宽度内采用分层方法填筑,每层虚铺厚度按30cm进行控制,采取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平整填土、压路机碾压成型的施工方法。

应按照横断面全宽逐层向上填筑,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一层。

5、碾压工作应自边向中进行,宜先轻后重至表面无显著轮迹、达到要求压实度为止。

碾压时碾轮外侧距填土外缘不得小于50cm,以防发生溜坡事故。

6、为了防止各施工层表面有积水,其表面应自道路中心线向两侧做4%的坡度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及时将雨水排走。

7、填土到最高层后,应恢复并仔细复核道路中线、路基边线及纵横断面,按要求进行路基整修、边坡削坡修整,直至符合设计要求。

㈡挖方

1根据道路中心桩,放出边线。

为了保证路床结构整体性,路床宽度应包括侧石的灰土宽度。

并在不受施工影响的位置引测辅助基线,设平面控制桩,以备施工过程中及时补桩。

2路床开挖大面积采用机械开挖,小面积采用人工开挖。

为了防止机械超挖留20cm左右让人工清挖。

弃土应及时清运,不得乱堆乱放。

3开挖至路床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

其数值可通过试验确定。

一般碾压沉降高度控制在3cm左右。

4路床碾压采用压路机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

先稳后振。

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

道路边缘检查井、雨水口周围以及其它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应采用机夯或人力夯夯实,必须防止漏夯,并要求夯击面积重叠1/4~1/3。

5碾压完成以后,立即测定其含水量和湿密度,计算干密度和压实度,判断是否达到压实度。

标准压实度不合格处应处理至合格,并按设计要求检测路床宽度、标高和平整度,并进行整修。

3.5.2灰土基础

施工中石灰土基层采用现场机械拌和施工,分两次施工。

(1)材料

A石灰:

宜用1~3级的新石灰,其活性氧化物含量不得低于60%,对储存较久的粉状灰应先经过试验,根据活性氧化物含量再决定是否使用,若氧化钙加氧化镁储量小于30%的不宜使用。

采用符合标准的袋装白灰。

B土:

土的塑性指数为7~17为最好,土中不得含有树根、杂草等杂物。

准备采用现场上层垃圾清运后的土质,并将杂物清理干净。

(2)灰土拌和

A路基回填至最下层灰土顶面时,清理基底、路床碾压合格后,先进行试验段施工。

B按事先试验确定土的松铺系数摊铺土,机械、人工配合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摊铺过程中应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拣出。

C对人工摊铺的土层整平后,用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有一定的压实度。

D按比例计算所得的每m2或每袋石灰的虚铺面积,画出方格网,人工按每袋一个方格卸铺白灰,用刮板将石灰均匀摊开,并量测石灰的松铺厚度以保证石灰含量。

E灰土拌和机进行拌和灰土2~3遍,并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

(3)压实

A摊铺好的灰土应争取当日碾压完毕,碾压时执行“先轻后重、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在6~8T两轮压路机碾压1~2遍后即进行找平工作,细致检查灰土基层的平整度和高程,找补时应将原表面翻松8~10cm,然后再填补新灰土,整平后用大吨位压路机压实,直到在全宽、全深范围内都均匀地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以上为止。

B完成压实的表面不得出现高低不同的压实面、隆起、裂缝或松散材料等现象。

如果压实期间含水量不够,应给混合料洒水并继续压实。

C拌和好的灰土宜在初凝前并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并达到规定的密实度,同时表面没有明显的轮迹。

(4)养护

A完工后的底基层或基层一般应养生一周,也可不养生连续铺筑上一层,但不宜用强力震动压路机碾压以免破坏下层混合料已初步形成的强度。

B在铺筑上层灰土时,必须在下层表面洒水以增强上下层间的粘结,以提高整个基层的整体性。

C宜采用湿砂(砂厚度为7—10cm)或草袋覆盖养生,并经常洒水保证在整个养生期间保持砂或草袋的潮湿状态。

D在养生期间,只允许施工运输车辆的路上行驶,其行车速度不得超过15km/h,同时不得急刹车和急转弯,并应使车辆在该层全宽上均匀分布行驶。

E养生期间如发生破坏及时修整到要求标准。

修整不得采用“贴补法”。

3.5.3侧石施工

(1)侧石应在灰土铺设完成之后、水泥碎石稳定层铺设之前进行。

(2)按标准的路边线每10m打一边线桩,标上侧石顶高程和路边线,并按高程和边线人工起槽,清理浮土,检查侧石底高程。

(3)在起好的槽面上铺砂浆按边线位置和高程安砌侧石,并用橡皮锤敲打牢固平稳,使线型直顺,弯度圆润,顶面平顺并符合设计高程,缝宽(0.8cm)均匀。

(4)每100m长检查侧石的位置和侧石顶高程、直顺度合格后进行勾缝。

勾缝要将砂浆填满填实缝隙后勾抹平整,并将缝边毛刺清扫干净。

(5)侧石安装后,对平石前的肥槽用灰土填埋并夯打密实,对侧、平石背后围设计尺寸的砼后背。

(6)及时清理侧石上水泥浆等杂物。

3.5.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及配合比

a:

水泥

采用标号不低于325号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道路硅酸盐水泥。

水泥品质须分别符合GB175-1999和GB13693-92的规定要求。

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须对品种、标号、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检查,并及时取样进行主要品质如水泥胶砂强度、凝结时间等验证试验。

b:

集料

粗、细集料应洁净、坚硬、耐久,其品质应符合《水泥砼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规定的要求。

经确认砼配合比的粗、细集料合成级配满足下表要求后再使用。

筛孔尺寸(mm)

20

10

5

2.5

1.2

0.6

0.3

0.15

各级通过质量

上限

100

70

47

38

30

23

15

10

百分比(%)

下限

90

50

35

25

18

10

5

3

c:

拌和水应采用清洁的淡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建设部标准《砼拌和用水标准》(JGJ63-89)的要求

d:

外掺剂

宜采用缓凝型减水剂,所用外加剂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外加剂》(GB8076-97)的要求

e: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的确定

由水泥稳定碎石拌和站送样到中心试验室。

中心试验室按《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J012-94)确定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

(2)清理下承层:

在摊铺前对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清扫,清除浮土及松散的材料,并对下承层洒适量的水使其表面湿润。

(3)施工放样:

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采用分别在路边和路中心线都多出10om处张拉钢丝作为基准,边线超宽10cm。

每10m打一桩固定钢丝线以控制铺筑高程,充分拉紧钢丝线,以免钢丝线下垂。

施工三天后对超宽部分放线用切缝机切除10cm。

一次放线长度控制在100米以内,摊铺中设专人护理钢丝架以免碰撞钢丝,发现问题及时整平、调直。

(4)铺筑试验段

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正式施工之前,选择100米做为铺筑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确定水泥稳定基层的工艺、松铺系数、机械组合、压路机辗压速度及辗压遍数,核定压实度:

7天强度达到2-3MPa以上,最终确定配合比。

用于指导后期施工。

灰土基础底基层施工后,每20m桩号处测出底基层高程后,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设计高程相比较,机械摊铺的松铺系数按1.15—1.25、人工摊铺按1.3—1.4的松铺系数计算每个桩位处的虚铺高度,做好原始记录。

以确定出确切的松铺系数。

(5)混合料拌和:

采用场外集中拌和的方式。

在混合料拌合之前,根据配合比要求确定出不同生产量下各种材料转速,以保证级配准确,并根据集料含水量和施工现场情况,特别是雨后石料含水量变化较大,应及时调整向拌和室中添加的水量以保证混合料的含水量,在各项指标确定之后,不得随意进行调整,拌和时间为2min。

搅拌机拌第一罐拌和料时,除按原配比用量外,应增加水泥用量2%。

(6)混合料运输: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20T红岩汽车和8T东风自卸汽车运输,在拌和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位,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持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7)混合料摊铺:

混合料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摊铺。

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产量、施工机械、配套设施及摊铺厚度按

(1)式进行确定。

在铺筑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顿的转动,两侧应保持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并保证在摊铺机全宽断面上不发生离析。

在熨平板厚度固定后,不得随意调整。

c:

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时不设纵缝,在中线接缝处预留50cm不碾压;当摊铺一幅长度达到60米时返回摊铺另一幅,预留不碾压部分同另一幅一同碾压成型。

d:

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应用人工反复修整。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用人工局找补(人工找补应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进行):

构造物接头部位缺料

摊铺带边缘局部缺料

表面明显不平整

局部混合料离析

(8)碾压:

混合料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阶段进行。

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

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推移。

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缓慢进行。

压路机碾压长度以与摊铺机平衡为原则选定,并保持大体稳定,压路机每次应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形的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

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

根据现有状况,初压用YZC—12T双钢轮压路机,复压用YZ—15T压路机进行碾压,终压用18—21T三轮压路进行碾压。

混合料从拌和到碾压完成时间应控制1小时以内,压路机碾压速度为:

钢轮初压l.5—2Km/h、最大辗压速度3Km/h,终压2.5-3.5.Km/h、最大辗压速度为4Km/h;振动压路机复压25—3Km/h、最大辗压速度为5Km/h。

水泥碎石成型后,开始测定平整度、复核高程。

(9)养生: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立即开始养生,不应延误。

用洒水车经常洒水进行养生,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并不得少于4次。

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稳定土表面潮湿,不应时干时湿,整个养生期不得少于7天。

在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限制交通。

(10)横缝:

基层铺筑成型后2小时后每20m桩号处切横缝,缝宽3—5mm,缝深3-4cm。

施工缝采用斜坡法。

将已铺并碾压完的水泥稳定碎石高程不合格部分全部切断刨除或用切缝机切除并清洗断面。

3.5.5沥青砼路面

3.5.5.1材料

1、集料

(1)细集料应为干净、坚韧、表面粗糙而棱角的颗料,其石料质量应满足粗集料中的要求。

如果使用天然砂时,其颗粒应坚固、干燥和耐久,并不得含有有机物和其它杂质。

(2)当按JTJ054—94标准试验时,细集料应满足比重大于2.5、硫酸盐稳定性试验损失最大为12%、塑性指数为0的要求。

(3)通过2mm筛孔的混合集料部分应是天然砂或用适宜作粗集料的石料轧碎而成的细料,或者是两者的混合料。

当按适当比例与其他必须的集料、填充料混合时,合成的混合料应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

2、矿粉

(1)应采用石粉做矿粉,矿粉要干燥、疏松,含水量不大于1%,并不得含有泥土、杂质和结块颗粒。

通过0.075mm筛孔的细颗粒含量不得小于80%。

(2)如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低标号水泥也可以用来做矿粉。

(3)按JTJ051—93和JTJ052—93标准所确定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2。

3.石油沥青

(1)要求质地均匀、无水份,当加热到170℃时不起泡沫。

(2)每批托运到现场的沥青都应附有制造厂的证明和出厂实验报告,说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规定的试验结果。

(3)沥青使用前要按规定进行复检试验,提出合格的试验报告。

3.5.5.2试验路面

在路面工程开工前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现场,配备齐投入该项工程的全部机械设备及各种沥青混合料,以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方法各铺筑一段长50m的试验路面,用以证实混合料的稳定性以及拌和、摊铺和压实设备的效率和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的适应性,并写出书面报告,报请监理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

3.5.5.3混合料的拌和

(1)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和供料,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应分开堆放。

应对每个料源的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2)拌合应将集料包括矿粉充分地烘干。

每种规格的集料、矿粉和沥青都必须分别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

(3)沥青的加热温度应在150℃一170℃范围内,石料加热温度应在140℃一170℃范围内,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应在145℃一165℃范围内,并应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30℃。

(4)所有过度加热的混合料,或已经炭化、起泡和含水的混合料都应废弃。

拌和以后的混合料必须是均匀的,集料的所有颗粒都应涂上结合料,不带有花白斑点、离析和结块现象,否则不得用于本工程。

(5)在材料的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