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五四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5588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五四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东营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五四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东营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五四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东营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五四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东营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五四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营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五四制.docx

《山东省东营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五四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五四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东营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五四制.docx

山东省东营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五四制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贪婪lán猝然chù庇护bì孪生láun

B澄澈dèng镀金dù雏形chú诅咒zǔ

C奢望shē呵责hē倔强jué慷慨kǎi

D点缀zhuì鞭策cè铁锹qiū嬉戏x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孤苦伶仃变化无常海枯石烂津津有味

B德高望重闲情逸致豪不犹豫遥遥在望

C轻歌曼舞恍然大悟各得其所千恣百态

D一页孤舟随声附和骇人听闻神通广大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是值得每位同学学习的。

B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C我国计划2016年发射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必将又是举世瞩目的大事。

D联欢会上,演员们玲珑剔透的服饰、优美动人的舞姿赢得了观众阵阵赞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很快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

B为了预防危险事故再次发生,交警部门加大了巡逻力度。

C七年级五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一个班。

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朱自清—《春》—现代B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丹麦

C吴承恩—《小圣施威降大圣》—清朝D泰戈尔—《金色花》—印度

6名著阅读(4分)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总是熠熠生辉。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乐观、聪明、勇敢。

在《西游记》中,他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的缘由。

①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

7经典诗文默写填空(12分)

(1)“”,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3)《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十二章)

(5),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诫子书》)

(6)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7)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8传统文化(10分)

(1)据课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①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

()(《幼学琼林》)。

②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

()。

(《幼学琼林》)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

(唐李煜《虞美人》)

(2)根据齐鲁书社《传统文化》(六年级)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⑤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我知道的有()、()等。

⑥中国古代书法形式多样、变化多端,从书体上可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五种。

⑦中国传统画从绘画技术上看,有()和写意之分。

9综合性学习(4分)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决定当天下午举办全校“图书漂流”活动,大家互相交换图书,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阅读量,扩大阅读面。

(1)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个宣传标语。

(2分)

(2)小明的妈妈觉得这种活动耽误孩子学习时间,不支持他参加这个活动。

你作为小明的同学,该如何劝说她呢?

(2分)

我会说:

二、课内古诗阅读(4分)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1分):

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1分):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C.本诗结尾两句,与正文的内容有直接关系,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D.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3、阅读(46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2分)

(1)与友期行()    

(2)下车引之 ()        

(3)元方入门不顾  () (4)尊君在不()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2分)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4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中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3分)   

15《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3分)

(二)《济南的冬天》选段(10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6第①段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具体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2分)

17冬天的济南即使下雪,也孕育着朦胧的春意,请选第①段中的一个句子加以分析。

(2分)

18第②段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的“卧”字能否换成“躺”字?

为什么?

(2分)

19第③段主要写济南冬天的水,请概括出济南冬天的水有哪些特点。

(2分)

20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分)

(三)《秋天的怀念》(10分)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1文中划线处“悄悄地”一词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

(2分)

22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抄写下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分

23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4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3分)

(四)带白蘑菇回家(14分)(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

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

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

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

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

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

小鸡?

小鸭?

怎么不听见叫?

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

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

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

蘑菇们平安的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郁闷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

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

快想办法!

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

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又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

我说,这不是更糟了?

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

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

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

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

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

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

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

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终于,北京到了。

我擒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份,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

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

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2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分)

26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以“带白蘑菇回家”为题有什么作用?

(3分)

27为了将白蘑菇保存好,想出了哪些办法?

请列举出来。

(4分)

28文章结尾写“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请问“好”在哪里?

(4分)

四、写作(60分)

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许多多:

亲情、友情、幸福、快乐、成功、善良、丑陋、烦恼……总有一些触动了你的心灵。

缺月变圆,让人明了什么是坚持之后的希望;东归大海的流水,因一往无前,便无可阻挡!

回报让乌鸦懂得反哺,感恩会让人想起跪母的羔羊。

师长的期待,为青春的生命注入无线的可能;同学的帮助,让少年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小小蚁穴,竟让河堤崩塌;无谓的纷争,多由于缺少谦逊礼让......生活事事包含哲理,生活处处都是老师。

请以“生活告诉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②600字以上。

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六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0分)

1C2A3C4B5C

6、①“美猴王”示例:

在花果山上,众猴约定,谁敢先进水帘洞,就拜谁为王。

结果孙悟空率先进去,又把众猴都带了进去,所以众猴拜他为“美猴王”。

②“弼马温”示例:

孙悟空从龙宫得了金箍棒,到幽冥界的生死簿上除了名,被龙王和冥王告上天庭。

玉帝接受太白金星的建议,招安孙悟空上天,封他官职为“弼马温”,让他管天马。

③“齐天大圣”示例:

孙悟空因不满在天庭只做弼马温,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接受独角鬼王的建}义,自封为“齐天大圣”。

④“孙行者”示例:

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孙悟空,听说他已有“孙悟空”的法名,看他的模样像个小头陀,就给他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即“孙行者”。

⑤“斗战胜佛”示例:

唐僧师徒取经功德圆满,如来佛为他们授职,因孙悟空降妖除怪有功,封他为“斗战胜佛”。

(任选两个,写对相关情节、写出得名缘由即可。

一个2分,共4分)7、

(1)吹面不寒杨柳风

(2)思而不学则殆(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淫慢则不能励精(6)尚思为国戍轮台(7)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8、

(1)默写:

①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②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填空⑤《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填写其中两个即对)。

⑥楷书。

⑦工笔。

9、

(1)例:

走进书香,温润心田

(2)劝说内容中应包括称谓、问好、说明理由等。

第二部分课内古诗词阅读(4分)

10、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1、c

第三部分阅读(46分)

(1)课内文言文(10分)

12

(1)约定

(2)拉(3)回头看(4)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3(你的父亲)真不是人!

(你的父亲)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4从无信和无礼两方面去反驳他父亲友人的(2分);从中可知元方是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聪敏、不卑不亢)的孩子。

(1分)

15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

七岁的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

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

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远方距离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反正”之气: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2)课内现代文(10分)

16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空间顺序。

17山坡上,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说明温暖;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让人似乎感受到了春天满山的花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酝酿着春意。

写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2分)

18不能换。

原文采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若换成“躺”字,直挺挺的,缺少了静谧美、画意美。

(意思对即可)(2分)

19“温暖”1分;“清澈或透亮”1分。

(意思对即可)(2分)

20照应题目或呼应前文;抒发赞美之情;总结全文。

(答出一点给1分)(2分)

(三)课内现代文(10分)

21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22第一处:

“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

“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23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4

(1)结构上:

文章以菊花为线索,引起对母爱的赞美。

照应前文,与前文形成对比。

(2)内容上:

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照应前面母亲说的“好好儿活”。

最后说“我”要好好儿地活是说“我”懂得了母亲的遗愿,应该像母亲那样坚强,像怒放的菊花那样,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

以此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四)课外现代文(14分)

25我从青海带白蘑菇回家给妈妈,途中因蘑菇保存问题得到许多热心人的帮助,最终如愿以偿。

(3分)

26

(1)以“带白蘑菇回家”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题目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故事围绕如何带好白蘑菇展开);(3)白蘑菇的保存凝聚了周围人的无私帮助和对“妈妈”的爱,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

(3分)

27

(1)菌根朝上趴在地上;

(2)放进戳有许多梅花形小洞的小纸箱里;(3)把蘑菇晾开铺在纸上;(4)重新装进带洞的纸箱并保持通风。

(4分)

28

(1)好在“白蘑菇炖鸡最鲜”,照应上文;(1分)

(2)好在它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旨:

汤中饱含女儿以及文中那些出谋划策保存白蘑菇的人对“妈妈”浓浓的爱意,也有对心灵美好的陌生人的热情关怀、无私帮助的赞颂。

(3分)(只答主旨,不具体答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只给1分)(4分)

四作文(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