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最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5288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最新.docx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最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最新.docx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十八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最新

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

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一 近现代科学技术

1.(2015·四川文综,11)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

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

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

“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

”在此,朗之万(  )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解析 材料主旨用“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来形容“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说明郎之万意识到爱因斯坦的移民将导致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故C项正确。

郎之万的评价没有涉及纳粹德国的谴责和战争威胁,故A、B项错误;郎之万评价的是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并不是“科学家全球流动”。

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5·福建文综,22)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

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

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大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

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

A.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D.相对论

解析 材料主旨强调了对宗教神学的冲击和对宇宙世界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结合时间“16、17世纪”可知是万有引力定律,故B项正确。

进化论是在19世纪中期提出,故A项错误;量子论和相对论是在20世纪初期创立,故C、D项错误。

答案 B

3.(2015·江苏单科,15)“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

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普朗克

解析 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1687年,牛顿把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改变了自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相符,故A项正确;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第一次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不符,故B项错误;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与“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不符,故C项错误;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与“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4.(2014·山东文综,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

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解析 哥白尼“日心说”主要探究宇宙,与人无关,故A项错误;近代科学体系形成于17世纪,而进化论是19世纪中期提出,故B项错误;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D项不符合题意;哥白尼“日心说”反对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反对了教会宣扬的上帝造人说,都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5.(2014·江苏单科,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

人们“完

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解析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在当时都没有与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故A、B项排除;瓦特改良蒸汽机主要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不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发明,C项错误。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使发电机产生,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6.(2014·天津文综,5)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

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

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

这种观点(  )

A.正确。

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

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

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

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解析 达尔文的进化论属于自然科学,社会达尔文主义属于社会科学。

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国家、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公然将倚强凌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因此该理论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7.(2013·课标全国Ⅰ,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

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表现,不符合“独立宣言”的特征。

答案 A

8.(2013·江苏单科,17)“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

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据题干材料信息首先判断出理论是相对论,由此根据所学可以直接判断C项正确。

A项是伽利略的成就;B项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D项是量子论。

答案 C

9.(2013·广东文综,21)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

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解析 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在教会和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宗教和神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0.(2012·福建文综,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

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以新情境材料为背景,考查对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判断,主要考查学生辨别历史事物和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

电视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需横渡大西洋,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除③,故①④正确。

答案 B

11.(2011·课标全国,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

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解析 迁移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可推知三位科学家从“太阳中心说”到牛顿力学体系,再到相对论,反映出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12.(2014·课标全国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可知其优点在于集传统科技之大成;结合所学进而推理出其缺点在于总结性多,创造性少的特点;牛顿的科技成果“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然属于科技界突破性成果,其来源于他长期的科学实验与理性探索;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二人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特征和个人经历方面阐述二者科技成果的产生背景。

(2)问,把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对比,结合材料对比归纳其命运不同的原因。

如宋应星“名落孙山,不再追求科举功名”“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等信息,结合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特征归纳阐述;牛顿科技成果的命运则要结合西方近代社会兴起在经济、文化乃至科技领域的状况来分析。

答案 

(1)特点:

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

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13.(2013·课标全国Ⅱ,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

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

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

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

“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

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

开步走!

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

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解析 第

(1)问,归纳原因,注意材料一中的“1919年”“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等信息,由此可联系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及材料中证实爱因斯坦理论的史实。

(2)问,赋分17分,分值之重应引起足够重视,应注意回答评析问题的方法——辩证的方法,从正反两面来回答。

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

(2)态度:

普遍欢迎,引进宣传。

评析: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

态度:

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评析:

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第一次世界大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想。

14.(2012·课标全国,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

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

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

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解析 第

(2)问,提取材料信息,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就,分析其在交通设施中的影响。

第(3)问,从城市交通发展、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化进程加快、改进城市管理水平等角度回答。

答案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或答汽车的增多);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或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或交通更加便利、解决拥挤、有利于人们出行、有利于交通秩序的好转、减少交通事故);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或使人们遵守交通法规)。

考点二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2015·山东文综,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解析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并没有出现启蒙思想家构建的理想社会,使人们对现实失望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因此A、D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兴起了以夸张、变形与抽象为表现方法的现代主义绘画,因此B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兴起了反映生活真实性、具有强烈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

2.(2015·福建文综,23)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

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

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解析 题干材料,“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说明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客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农民的状况,因此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A、B、D项在材料中未涉及。

答案 C

3.(2015·广东文综,21)有文学家宣称:

“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

不再有平民!

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

”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

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位文学家受启蒙思想影响,追求自由平等,充满革命激情,对未来社会满怀憧憬,这符合浪漫主义特征,因此A项正确。

现代主义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B项与材料不符;现实主义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具有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C项与材料不符合;古典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D项错误。

答案 A

4.(2015·江苏单科,17)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

它看不到未来,常

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

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材料中“寄托在空想的世界”“未来理想化”的信息说明该流派是注重情感的浪漫主义美术流派,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注重批判现实,故B项错误;印象主义主要注重光和色的描述,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4·江苏单科,18)“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

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

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

C.《母亲》D.《老人与海》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显示的特点可判断该文学派别为浪漫主义文学,A项符合题意;B项是现实主义文学;C项是无产阶级文学;D项是现代主义文学。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6.(2014·福建文综,20)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

“(他的)伟大之

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

”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

A.拜伦B.巴尔扎克

C.薄伽丘D.莎士比亚

解析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可知这是描述的现实主义文学的注重揭露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

选项中属于现实主义作家的只有巴尔扎克,故B项正确;A项是浪漫主义作家;C、D两项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7.(2014·四川文综,11)右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

影《摩登时代》的主题。

该电影(  )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解析 观察图示可见电影海报上的拿着扳手的工人形象,其身体的一半已经是机器的一部分了,结合卓别林电影的讽刺主题可作出判断。

A、C两项与题意不符;卓别林电影是讽刺喜剧的手法,D项排除。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8.(2013·江苏单科,18)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

下列

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

C.《向日葵》D.《格尔尼卡》

解析 据不主张写实、不用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这些信息可以判断是属于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格尔尼卡》即通过这种手段来控诉法西斯德国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表达了作者的愤怒之情,故选D。

A项是浪漫主义绘画,B项是现实主义绘画;C项是印象派绘画。

答案 D

9.(2012·广东文综,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

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时间信息和艺术特征来判定选项。

浪漫主义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盛行,从题干中的“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因此A项正确;从时间信息和艺术特征上看,B、C两项时间上不符,D项不属于文学流派的创作风格。

答案 A

10.(2014·浙江文综,39)(节选)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

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解析 第

(2)问,本题考查的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20世纪的文学。

比如雨果《巴黎圣母院》;司汤达的《红与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