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5254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重预防机制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双重预防机制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双重预防机制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双重预防机制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双重预防机制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重预防机制基本知识.docx

《双重预防机制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重预防机制基本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重预防机制基本知识.docx

双重预防机制基本知识

煤矿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培训基本知识

一、危险源辨识准备

(一)学习危险源基础知识

学习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学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

1.安全的概念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状态”。

当损害风险超出了法律法规的要求,超出了方针、目标及企业的要求,超出了人们普遍接受程度的要求等,则认为是一种不安全的状态。

因此,安全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

2.危险源的概念及分类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可归结为两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因意外释放而造成事故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在煤矿施工中,使用的油料、油漆等易燃物品就存在能量,机械运转中的机械能,起重及高空作业中的势能,高压气体、高压液体都属于第一类的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在正常情况下,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的释放,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的措施失效,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零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

主要由于设计缺陷、使用不当、维修不及时,以及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例如电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管路破裂引起其中的有毒有害介质泄漏等。

2人的失误:

是指人的行业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不按规范要求操作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原因造成事故。

例如:

合错了开关引起检修中的线路带电;非岗位操作人员操作机械等。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施工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照明、通风等方面的因素,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如潮湿的环境会加速金属的腐蚀而降低结构的强度;工作场所强烈的噪声会影响人的情绪,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发生失误等。

3.其它定义

危险源辨识:

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

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风险预控:

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出现的过程。

不安全行为:

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

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风险管理对象:

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

风险管理标准:

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

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

风险管理措施:

是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二)收集与学习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

学习《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2017试行)》及其它专业标准和要求。

(三)成立危险源辨识工作组1.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危险源辨识工作,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2.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工作组,按专业分成采掘、机运、通防、地测防治水和综合管理等危险源辨识小组,小组成员可由各级生产骨干、技术骨干、安监员、调度员、一线操作人员等组成。

3.确定危险源辨识工作场所及人员分工。

二、煤矿企业危险源的辩识

(一)危险源辨识方法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就是危险源辨识。

要识别矿井覆盖范围内、全过程中的危险源。

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应综合地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询问交谈:

找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能直接指出其工作中的危害,可以初步分析出工作中存在的一、二类危险源。

现场观察:

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较全面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标准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剖析。

――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曾经发生的事故(包括未遂)档案、职业病记录等。

——获取外部信息:

查阅系统内兄弟单位的有关文献资料。

工作任务分析:

分析每个工作岗位中所涉及的危害。

需要有较高的综合安全素质和实践经验。

安全检查表:

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二)危险源辨识范围

本次危险源辨识主要对《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及其它专业标准所管控的危险源,逐条进行辨识。

在辨识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危险源属性,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三)危险源辨识的注意事项

危险源辨识要防止遗漏,要分析两种活动时的危险因素,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潜在的各种危险,分析在约束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后果的危险源。

两种活动:

正常活动和非正常活动;

三种时态:

过去、现在、将来;

三种状态:

正常、异常、紧急;

五种职业健康安全危害:

机械、电气、化学、辐射、热能;五种环境因素:

水体、噪音、资源和能源、其他。

(四)《煤矿安全规程》管控的危险源辨识(井工部分)

1.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的条款内容,辨识出条款管控的危险源内容,

编辑成WOR文档,格式如下:

规程条款

条款内容

辨识的危险源

辨识说明

编号

危险源内容

2.规程条款中遇到m2,mrhm3等带有上标的符号时,因上标的符号在最终的数据中不能以上标保存,编辑时,在“危险源内容”中的相应符号后面,按相应格式加文字描述,并用括号括起,例如:

“大于20nVmin。

”,表示为“大于20mA3/min(立方米/分)。

条款中遇到的表格形式的内容,将表格中的内容用语言精准描述。

条款中使用的“>、v、》、w”符号,在“危险源内容”中以汉字“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替换表示。

其他字母单位可直接适用。

3.表格填写要求

表格所有内容字体为“四号”、“宋体”字。

规程条款:

规程的条款标记,第一条、第二条,不得用数字1、2标识。

条款内容:

规程相应条款的原文,可根据需要分段单独描述,单独描述时,“规程

条款”列要补全条款号。

同一条有多个项时,必须单独列出,并在“规程条款”中标明项序号,如:

“第二十五条井筒设计前,必须按以下要求施工井筒检查孔:

(一)立井井筒检查孔……

(二)斜井井筒检查孔……”

示例:

规程条款

条款内容

辨识的危险源

辨识说明

编号

危险源内容

第二十五条

(一)

井筒设计前,必须按以下要求施工井筒检查孔:

()立井井筒检查孔…

第二十五条

(二)

(一)斜井井筒检杳孔…

编号:

所辨识的危险源序号,数字标识,从1,2…开始。

危险源内容:

依据规程条款内容辨识的危险源描述。

辨识说明:

用于说明规程内容辨识情况。

如果此条内容未辨识,保留规程原文内容,辨识的危险源内容为空,在此说明“此条未辨识”。

如果条款内容的某一句或某一段未辨识,将未辨识的规程原文改为红色字,并在此说明“红色标注未辨识”。

此表扩展为多页时,要注意每页都必须带表头,不要用word的自动加行跨页,否

则没有表头,不便查阅。

4•《煤矿安全规程》中每条款的内容按照段落或逻辑上的完整性,分解到“标准内容”栏目中。

如:

第十六条开凿平硐、斜井和立井时,自井口到坚硬岩层之间的井巷必须砌碹,并向坚硬岩层内至少延深5m

在山坡下开凿斜井和平硐时,井口顶、侧必须构筑挡墙和防洪水沟。

则原则上分段辨识。

如果某条款内容含有多个子项,如:

第二十二条运输巷两侧(包括管、线、电缆)与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建矿井、生产矿井新掘运输巷的一侧

(二)生产矿井已有巷道人行道的宽度……

(三)在人车停车地点的巷道上下人侧示例:

序号

规程条款

其他要求

标准内容

文件名

早节

1

第二十二条

(一)

运输巷两侧(包括管、线、电缆)与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新建矿井、生产矿井新掘运输巷的一侧……

2

第二十二条

(二)

(二)生产矿井已有巷道人行道的宽度……

3

第二十二条

(三)

(三)在人车停车地点的巷道上下人侧……

5.标准内容是从《煤矿安全规程》各条款中分解得到,每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标

准描述,分解的内容不能仅按照逗号简单去拆分。

常见的方法是按照段落、句号、顿号分解,较为复杂时,也可以按照分号分解。

6.如果存在几种前提条件、几种表现形式,表述危险源时,应该全部单独列出。

女口:

“在山坡下开凿斜井和平硐时,井口顶、侧必须构筑挡墙和防洪水沟。

”这一

句应辨识成八个危险源:

(1)在山坡下开凿斜井时,井口顶未构筑挡墙。

(2)在山坡下开凿斜井时,井口侧未构筑挡墙。

(3)在山坡下开凿斜井时,井口顶未构筑防洪水沟。

(4)在山坡下开凿斜井时,井口侧未构筑防洪水沟。

(5)在山坡下开凿平硐时,井口顶未构筑挡墙。

(6)在山坡下开凿平硐时,井口侧未构筑挡墙。

(7)在山坡下开凿平硐时,井口顶未构筑防洪水沟。

(8)在山坡下开凿平硐时,井口侧未构筑防洪水沟。

危险源表述时,可用“未、没有”等否定语句表示,如上面所示“未构筑……”。

出现“和”字时,必须按逻辑组合分别表述,如:

“在山坡下开凿斜井和平硐时,

井口顶、侧必须构筑挡墙和防洪水沟。

”需要将其辨识成八条。

出现“或”字时,按逻辑组合辨识。

7.生成煤矿危险源基础文件,完善危险源相关属性。

《煤矿危险源基础文件》Excel表格格式如下:

煤矿危险源基础文件

序号

规程条款

其他要求

标准内容

危险源属性

风险评估

管理属性

文件名

早节号

编号

危险源内容

专业属性

风险类型

事故类型

可能性

损失程度

风险值

风险等级

适用范围

(地点八、、

管理对象

任务

岗位

责任单位

1

责任单位

2

管理部门

1

管理部门

2

管理部门

3

规范

矿井

煤业

集团

其他

填写要求:

规程条款:

内容及填写要求同编辑生成word文档的“规程条款”。

文件名:

《煤矿安全规程》以外的其他技术规范、标准,公司标准,矿规章、制度

等其他要求的文件名称。

章节号:

其他要求的文件中的章节、条款号。

标准内容:

内容及填写要求同编辑生成word文档的“条款内容”。

默认为《煤矿安全规程》的原文,其他要求文件的内容在相对应的行中。

编号:

条款识别的危险源编号,以数字“1、2……”表示。

危险源内容:

依据规程条款内容辨识的危险源表述。

专业属性:

确定其专业属性,根据危险源专业分为:

矿建、矿井、开采、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防灭火、防治水、井下爆破、监控与通信、职业病危害防治、应急救援,共计17个专业属性。

确定专业属性时,采煤和掘进都涉及的,选择为“开采”,涉及全矿井的,选择为“矿井”,其他按专业确定。

风险类型:

确定风险类型时,要根据危险源产生的原因进行判断确定,包括“人、

机、环、管”四种类型,具体参考下表:

风险类型

具体项目

1.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

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3.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

4.决策失误

5.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

6.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

7.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1.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材料、工具

2.设备、工具选型不符合要求

3.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

4.设备、设施、工具等维护保养不到位

5.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

6.设施、工具不齐全、不完好

7.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

8.机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1.瓦斯威胁

2.水的威胁

3.火的威胁

4.粉尘威胁

5.顶、底、帮的威胁

6.其他自然灾害威胁

7.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

8.工作地点照明不足

9.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

10.作业现场存在设计缺陷(包括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空间不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11.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12.巷道路面质量差,标识不齐全、不正确

13.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

14.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置位置不齐全、不合理

15.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1.组织结构不合理

2.组织机构不完备,机构职责不明晰

3.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合理、不符合实际情况

4.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5.文件、各类记录、操作规程不齐全,管理混乱

6.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不符合规定,贯彻不到位

7.工程设计不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8.安全措施、应急预案不完善、不合理

9.岗位设置不齐全、不合理

10.岗位职责不明确

11.岗位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12.职工安全教育、岗位培训不到位

13.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在确定风险类型时,同一危险源因致其存在的原因不同,其所属的风险类型也不

同。

如果某一危险源同时存在多种风险类型,则应进一步予以分析,分别加以考虑。

(一

个危险源必须明确一个管理对象,因此当管理对象不同时,也应分拆。

管理对象的定义,见下文。

事故类型:

依照煤安字(1995)第50号文《煤炭工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试行)》划分的伤亡事故统计分类标准,将煤炭工业行业生产伤亡事故分为以下8类:

(1)顶板事故:

指矿井冒顶、片帮、顶板掉牙、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矿滑坡、坑槽垮塌等事故,底板事故也视为顶板事故。

(2)瓦斯事故:

指瓦斯(煤尘)爆炸(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中毒、窒息。

(3)机电事故:

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

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4)运输事故:

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

(5)放炮事故:

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

(6)火灾事故:

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

(7)水害事故。

指地表水、采空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透黄泥、流沙导致的事故。

(8)其他事故。

以上7类以外的事故。

注:

对于可导致2种及以上类型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其对应的事故类型确定为“各类事故”。

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采用风险矩阵评估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赋值,确定风险等级。

可能性:

根据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大小(指在一定时期内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的大小),在风险矩阵图中选择合适的赋值。

损失程度:

根据事故发生后损失的大小(假设一旦事故发生,估计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在风险矩阵图中选择合适的赋值。

风险值:

是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

电子文档模版能够自动生成。

风险等级:

与风险值相对应:

风险矩阵图使用:

首先评估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源带来事故的可能性,考虑可能性大小时,应根据企业对此危险源的管理程度和以往事故统计或经验进行综合模糊判断。

不好确定时,可以集体讨论确定。

对不能直接导致事故,但可扩大事故损失程度的危险源的可能性赋值,赋值后,可倒推风险大小,根据矿井实际管控状况和接受程度,重新判断赋值合理性。

对“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确定需要建立的假设的基础之上,即假设在事故实际发生的情况下,估计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

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多个,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取各种后果中最为严重的一个来确定“可能造成的损失”。

采用倒推方式确定可能性和损失程度赋值时,首先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等级,参考如下:

矿井排查出的隐患为C级时,列为中等风险;为B级时,列为较大风险;为A级时,列为重大风险。

作业人员严重三违行为,列为中等风险;一般三违行为,列为一般风险。

公司黄牌标准的隐患,列为中等风险;公司红牌标准的隐患,列为较大风险。

适用范围(地点):

指该项危险源涉及的工作场所等范围。

如该项危险源涉及全矿范围,则填写“矿井”。

管理对象:

是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管理对象应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1、关于危险源描述: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注意事项:

书写规范:

人与管方面:

由动作与对象名称构成,“没做什么……没按要求做……动作+状语。

一般属于人,如“未按规定检查起吊工具”、“未按要求开班前会”;机与环方面:

由对象名称与状态形容构成,物+状态,一般属于机和环。

如“悬

挂钢丝绳不合格”、“上方顶网较松,顶板破碎”。

2、关于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与危险源/危害因素直接关联。

基本原则:

危险源为人,其管理对象就是人;危险源为机,其管理对象就是机,危险源为环其管理对象就是环;危险源为管,其管理对象就是管理者。

人:

如不同工种的员工、班长、当班副区长等具体岗位的人员。

注意:

要从本矿的已有岗位中选择,不要使用简称,如不要用“瓦检员”,要用“瓦斯检查员”。

相同名称的岗位,如果工作内容和要求不同,应该使用不同的名字加以区别。

如“采煤技术员”、“掘进技术员”等,而不要同一使用“技术员”。

机:

就是各种设备、劳动工具、设施的名称等。

注意:

同一个设备上的设施、部件等要使用同一个名称,如采煤机的润滑液、指示灯、开关、控制面版、保护装置等都要“采煤机”这个名称。

另外,也不要用设备、工具这样笼统的词用作管理对象。

环:

就是工作时的空间环境,如有害气体浓度、瓦斯浓度、不安全支护、不平整、摆放不整齐、紧急避险所等。

管:

就是各级管理者。

要写清楚具体的管理者名称,如“班组长”,应写为“采煤班班组长”。

注意:

根据大家最近集体讨论的意见,如果“管”的危险源描述中涉及到“制度、规程、措施、图纸”等内容时,可以将管理对象写为对应的“制度、规程、措施、图纸”等。

3、关于格式规范:

根据以后数据库导入的要求:

在现有辨识表的一栏内,不应出现使用回车将管理对象、事故类型、岗位等断为两行的情况,如存在两个以上的管理对象、岗位等的情况的,请直接用“、”隔开。

管理属性各字段中避免出现换行,如有多个,统一用顿号隔开。

管理对象、岗位统一给出唯一名称,检查核对。

风险类型为“人”时,管理对象应是具体的岗位名称,比如:

采煤机司机、信号把勾工等。

风险类型为“机”时,管理对象应是具体的机器、设备、设施等,而不是设备的某一部件的名称,比如:

采煤机、绞车、风门等。

风险类型为“环”时,管理对象应是环境因素,比如:

温度、风速、淋水、安全

出口等。

风险类型为“管”时,管理对象一般为相应的制度、设计、方案、计划、规划、规程、措施、图纸等及其制定者。

任务:

指和该危险源有关的作业活动,可具体到工序。

岗位:

指该危险源涉及的工种或岗位名称,如危险源类型为“人”,则岗位为责任人所在岗位名称;如为“机”,则为该设备负责人所在岗位名称;如为“环”,则为有责任将“环”恢复为合理状态的岗位名称;如为“管”,则为负责人岗位名称。

责任单位:

指对该危险源进行管控所属的单位。

管理部门:

指对管控该危险源的责任单位负有管理或监管职责的部门。

管理部门不直接负责危险源的管控,而是监督、检查。

如果某一条危险源同时对应两个以上的责任单位、管理部门时,按照主管、协管的顺序来排列。

8.其他规范、标准管控危险源辨识说明除了《煤矿安全规程》外,其他标准和技术规范等管控危险源的辨识与《煤矿安全规程》的辨识方法相同。

一般而言,只在危险源内容上有所区别,其他项目都是一致的。

其他技术规范、公司标准等内容条款单独建立数据库,不在此表中同时列出了,也便于使其管控的危险源相对独立。

此表暂时只列出《煤矿安全规程》管控危险源的内容,不同危险源库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用时,可利用程序根据属性代码和管理要求,进行分析和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