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单元测试docx.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4000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单元测试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单元测试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单元测试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单元测试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单元测试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单元测试docx.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单元测试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单元测试docx.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单元测试docx.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单元测试docx

溶液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

C.蔗糖、面粉都能在水中形成溶液

D.可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2.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3.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B.生理盐水C.医用酒精D.蔗糖水

4.分别取厨房中以下调味品各少量放入水中,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醋D.芝麻油

5.现有一杯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A.加硝酸钾B.充分搅拌C.恒温蒸发水D.升高温度

6.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7.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8.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蒸发水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蔗糖溶液,需蒸发水的质量为

A.90gB.150gC.100gD.80g

9.如图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中含有少量X,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C.t3℃时,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

D.t3℃时,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

10.配制500g0.9%的生理盐水,不需要的仪器是

A.烧杯B.量筒C.玻璃棒D.蒸发皿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根据图回答:

(1)S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在℃时SA=SB>SC;

(2)随着温度的升高,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有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是.

(3)要将B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填冷却或蒸发)

(4)t3℃时,9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物质g.

12.如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①图中“a”点的含义是;

②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③60℃时,将60gKNO3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g;

④60℃的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最简分数);

⑤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提纯的方法是.

13.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个交点A,点A的含义是。

(2)在60℃时,往盛有60g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3)在60℃,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较少的是。

A.氯化钠B.硝酸钾C.一样大D.无法确定

(4)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硝酸钾的方法是(填写“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4.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3)图3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

15.(2013•内江模拟)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⑥,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水的密度为1g/mL).

(5)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16.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变化与水相关。

请回答:

①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

②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常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2)。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3)。

④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I.操作a的名称是(4);

II.三个步骤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5)。

⑤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I.在(6)℃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II.t1℃时,将50g固体甲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g。

III.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由该液体得到固体甲采用的方法是(8)。

IV.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液的质量变大

⑥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丙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I.蒸发前原溶液是(10)(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m的数值是(11)。

II.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12)(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无法判断

17.水是生命之源,扬州是运河之城,也是南水北调的起点。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有关水溶液的问题。

(一)将10克NaOH固体完全溶解在40毫升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某同学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其所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或“偏小”)。

另一位同学称取NaOH时,由于操作不熟练,花了较长时间,那么,他所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或“偏小”)。

(二)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

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填字母序号)。

(4)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8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

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三、计算题

18.(2015秋•滨州校级月考)某品牌碳酸钠试剂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为测定试剂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3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54.4g水充分溶解,再逐滴滴入7.3%的盐酸溶液,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9.某同学对若干块矿石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

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

加入稀盐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

10

5.5

第2次

10

m

第3次

10

1.2

第4次

10

1.2

(1)8g的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克?

(2)如表中m的数值应为?

(3)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到,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其中含有的杂质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高温时不发生分解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取用2克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20克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每次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见表,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见图.

稀盐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克

1.5克

第二次加入5克

第三次加入5克

0.5克

第四次加入5克

0.3克

计算:

(1)分析上述图与表,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克;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2.A

3.A

4.D

5.D

6.AD

7.C

8.C

9.C

10.D

11.

(1)t2

(2)C(3)蒸发

(4)40

12.①60℃时,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10g;

②加硝酸钾或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部分溶剂

③105;④

⑤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13.

(1)22℃时,氯化钠、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6.2g

(2)105g(3)D(4)蒸发结晶

14.

(1)甲;

(2)相等(或甲=乙);(3)30℃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5.

(1)②⑤①④③;

(2)药匙;

(3)18.2g;(4)163.8mL;(5)小于

16.

(1)CO2+H2O==H2CO3

(2)吸附作用(3)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4)过滤(5)玻璃棒(6)20(7)80(8)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9)B(10)不饱和(11)9(12)C

17.

(一)20%偏小偏小

(二)

(1)65g

(2)加入甲物质(或蒸发少量水)(3)adcb(4)不变(5)甲溶解时放热,溶液度增大

18.

(1)4.4g

(2)81.5%

19.

(1)1.2;

(2)3;

(3)18.25%.

20.

(1)1.0

(2)85%(3)7.3%

初中化学试卷

马鸣风萧萧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