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报告终稿.docx
《规划设计报告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设计报告终稿.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划设计报告终稿
第一部分规划报告
6.1经济效益分析22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
附表57
第一部分规划报告
第一章前言
土地开发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为更好地开展**市土地整理项目工作,特编制本规划。
1.1项目建设背景
**市位于**省东南沿海地区,东临东海,隔**湾与玉环、洞头县相望,南隔瓯江与温州市相对,西接永嘉县,北临黄岩市,东北与温岭县接壤。
**市土地整理项目位于**市乐虹平原沿海地带,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率较高,后备土地资源比较少。
经国土资源部审查,**市土地整理项目被批准为2002年国家投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000.56公顷,涉及4个镇,41个村庄,投资规模为4128.46万元。
通过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而且对确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纲要》的实现,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建设与吃饭的争地矛盾,实现**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1.2规划编制过程
**设计院受委托从2002年3月中旬开始进行**市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历时近两个月,于2002年5月初完成规划初稿。
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制订的有关土地整理的规范和规程,结合项目区的实际,努力提高规划质量,使规划成果能达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在**市土地管理局的密切配合下,项目规划设计组成员对项目区范围内的现有基础设施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实地勘察,并收集了**市及项目区内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林业、水利、相关规划、社会经济状况、各种图件资料等,经过内业整理,为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必要而详细的基础资料。
整个项目规划编制程序如下:
(1)准备阶段设计组到实地进行踏勘,根据当地的实际和要求,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确定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2)收集资料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收集了大量资料、图件和数据,以全面了解该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利交通条件、气象水文特点、自然灾害状况,以及现有的农田排灌设施。
(3)土地整理潜力调查用1:
2000的项目区土地整理现状图,到实地进行土地整理潜力调查,查明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的类型、数量及其分布。
(4)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在资料收集和整理潜力调查的基础上,经室内数据整理和分析测算,编制规划方案,确定格田、道路、灌溉渠道和排水渠的位置、等级;确定产权调整方案;编制土地整理工程预算。
(5)成果编制编写规划设计报告初稿,绘制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
(6)方案论证将规划设计初步成果提交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7)根据修改意见完善规划方案。
1.3规划目的
(1)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产、稳产的标准农田。
(2)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产的稳定性。
(3)改善和创造项目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
(4)增加项目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通过该项目实施,为滨海滩涂区开展土地整理提供示范效应,引导土地开发整理走向社会化、产业化的轨道。
(6)土地整理2000.56公顷,新增有效耕地达200公顷。
1.4规划任务
(1)分析项目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
(2)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合理安排项目区各项用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3)根据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整理潜力调查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确定土地整理目标和整理后土地利用方针;
(4)根据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和林带状况,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工程,确定土地整理工程量;
(5)综合评价规划方案;
(6)制定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1.5项目规划依据
1.5.1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8)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9)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
(10)国土资发[1999]39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11)国土资发[1999]50号《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
(12)《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1.5.2省级有关法律、标准、文件
(1)浙政发(1999)190号《关于开展1000万亩商品粮基地建设的通知》;
(2)浙政办发(1998)91号《关于鼓励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3)浙土法(1998)41号《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通知》;
(4)浙土发(1998)96号《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5)《**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6)《**省森林管理条例》。
1.5.3市县有关文件、规划、计划
(1)《**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
(2)《**市石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
(3)《**市蒲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
(4)《**市乐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
(5)《**市天成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
(6)《**市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区划报告》;
(7)《**省**县土壤志》;
(8)《**市统计年鉴》(1999年,2000年,2001年);
(9)《**市可开发水资源调查报告》(讨论稿)1999年12月。
1.5.4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估意见
(1)《**省**市三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市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电力等各相关单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评估意见。
1.5.5行业技术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7)《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1.6项目规划建设期限
本项目规划建设期限为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条件
2.1.1地理位置与范围
**市位于**省东南沿海地区,东临东海,隔**湾与玉环、洞头县相望,南隔瓯江与温州市相对,西接永嘉县,北临黄岩市,东北与温岭县接壤。
**市土地整理项目区东面频临**湾,南靠乐成镇中心区,北与虹桥镇、南岳镇接壤,涉及到**镇、**镇、**乡、**镇四乡镇的41个行政村,总人口6.24万人。
项目区东西最大跨度为10.57公里,南北最大跨度为9.8公里。
土地总面积2000.56公顷,有耕地总面积1542.53公顷。
其中废弃宅基地10.16公顷、低利用园地23.29公顷,废弃坑塘14.63公顷以及未利用土地200.63公顷,共计潜力248.71公顷。
所在4个乡镇总面积157.69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2.8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80万人。
项目区处于**市乐虹平原沿海地带,位于东经120°42′,北纬28°14′。
2.1.2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貌类型为海积平原,属于乐虹平原的东部。
区内地势平坦,一般在2.1~5.1米之间(黄海高程系),地势基本走向为西高东低。
区内土壤肥沃,境内河网纵横交织,水陆交通方便。
西干河、慎海河(乐涫运河慎海段)、东干河三条主干河呈南北走向,众多支河与之相连接。
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公路交通便利,项目区内有部分机耕路与104国道相通。
2.1.3水文地质
该项目区内平均降雨量为1400~1700毫米之间,7~9月份台风活动往往带来暴雨、大潮,而且风、暴、潮交织在一直危害特别深重。
项目区内径流时空分布与降雨量基本一致,多年平均径流深1047毫米,多年平均潮水位0.26米,最大潮水位5.55米(1994年8月22日),最低潮水位-3.49米。
内河排水受潮水位影响较大。
地下水按埋藏情况,自西向东由潜水逐步过渡到承压水,水网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受地表水水位影响很大,洪水期几乎上下贯通,地表水位即为地下水位。
浅层潜水为壤中含水,其给水度低,水质差,不能作为工农业及人畜饮用,104国道至天成沿海一带分布有深层承压淡水,砂砾石含水层顶面埋深在地表100米以下,层厚10~30米,2~3层韵律层,单井出水量在1000立方米/日以上,矿化度小于1克/升,水质良好,可用于生活及工业用水,年开采量为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但不能过量超采。
2.1.4气候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
整理区多年平均气温17.7℃,多年日平均稳定通过大于0℃积温6480℃,大于10℃积温5350℃,年无霜期为268天,热量资源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二、三熟生长。
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82mm,降雨的类型主要是锋面雨、台风雨和热雷雨,雨量充沛,但分布上不均匀,有两个多雨季和小雨季,深秋至初春(10月~翌年2月)是个明显的小雨季,另一个是盛夏七月小雨季:
一是春末夏初5~6月梅雨期,占全年的22.5%左右;二是台风期(8、9月份)雨量最多,占全年的25.8%~34.7%。
该区盛行风向为春季东南~东,夏季东南~东,秋季西北,冬季西北~西。
表2-1**站多年各月平均气象情况
月份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平均气温(°C)
7.3
7.7
10.9
15.9
20.4
24.1
27.7
27.9
25.1
20.2
15.3
9.9
17.7
最高气温(°C)
24.8
23.4
28.1
28.7
30.7
33.5
35.5
36.6
33.5
30.6
27.9
24.5
36.6
最低气温(°C)
-4.8
-4.9
-0.8
0.4
10.0
15.9
20.5
19.2
13.0
3.9
-1.3
-5.8
-5.8
平均相对湿度(%)
75
79
81
85
85
88
86
83
81
76
73
75
81
降水量(mm)
47.6
76.3
106.1
148.3
229.9
219.2
133.2
216.5
221.6
80.4
57.9
44.9
1581.9
蒸发量(mm)
62.2
55.8
74.5
88.7
104.8
106.1
173.3
178.2
145.1
128.6
98.2
69.8
1285.2
日照时数(h)
129.7
107.0
113.4
115.1
109.0
113.6
219.3
227.1
189.0
175.6
149.6
141.2
1790
2.1.5植被
该市植被属亚热带针阔叶林带,由于砍伐,天然植被已大部分不存在。
整理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分布大量的桉树、榕树、樟树等,道路两侧植有水杉、海提、河岸之侧种植木麻黄、杨柳护堤。
2.1.6土壤
该土地整理项目地处水网滨海平原,即发育汪海沉积母质上的水网滨海平原,属古海湾地形,是人工围塘修建挡潮堤坝后,加建了本区滩涂的成陆过程。
滨海土壤形成之前,因受海潮周期性淹没或浸润的影响,成土地母质含盐量很高,一般为1.5~3.0%。
但经人为围堤,修河道,海潮挡在堤外,海涂脱离了海水浸没,多年在雨水淋洗和经过改良土壤及各种农艺措施作用下,逐渐向脱盐发展,土壤从脱盐过程进入脱钙过程,其盐分明显下降,石灰性减弱。
成土地年代先后从滨海向内陆,年令由小到大,脱盐脱钙和熟化作用逐渐增强,越靠内陆,成土年代越久,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深,土壤发育也越高,顺次分布着涂粘土~咸粘土~淡涂粘土~淡涂粘田~青紫甲粘田。
全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和近几年土壤监测资料表明:
整理区内104国道左侧(石帆镇境内)土壤属脱潜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青紫甲粘田土属,其土壤质地为轻粘土。
该土种植水稻时间久远,成土时间长,耕作层养分含量比较丰富,目前种植作物有蔬菜、瓜果、水稻等作物。
104国道之右乐成镇、蒲岐镇范围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土壤属潴育型水稻土亚类淡涂粘田土属,其土壤质地轻粘~中粘土。
在自然雨水和灌溉、耕作的影响下,土壤已经脱盐脱钙淡化,含盐量均在0.1%以下。
该土耕作时间100~500年,已具备高产土壤的土体构型,土地层深厚,养分贮备丰富,具备高产的潜力和基础。
104国道两侧天成乡范围整理区项目土壤属淡涂粘田约占55%,属青紫甲粘田约占45%。
表2-2项目区土壤化学性质
分布
耕作层厚度
PH
有机质(%)
全N(%)
碱解N(ppm)
速效P(ppm)
速效K(ppm)
石帆镇
0~15cm
6.0~6.6
3.38~4.92
0.20~0.26
131~223
3~10
50~158
乐成镇蒲岐镇
0~15cm
6.3~6.8
3.14~4.28
0.20~0.23
129~198
3~10
80~180
2.1.7自然灾害
据有关资料表明,项目区历年自然灾害中以洪涝、台风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其次是寒潮和冷空气、干旱。
由于该区处于平原河网,其水源主要来自上游山区和平原降水,河道水位受水闸控制,河网蓄水能力较强,而且还有通航和淡水养殖功能。
地势低平而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少雨季节在50~60cm左右,雨季则接近地表,加之土壤质地较粘重,渍涝已成为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
7~9月是台风盛期,过程雨量100mm以上伴随八级以上大风的,严重影响的台风为多年平均1次,每年台风暴雨可造成地表积水,农作物倒伏,致使农田受灾。
项目区内旱灾也时有发生,发生时间往往是伏天。
春寒和倒春寒天气都会产生大面积水稻烂秧和死苗。
2.1.8自然资源
(1)光热资源
该区年太阳辐射量为102.2千卡/平方厘米,日照为1789小时。
该项目区平均气温17.7℃,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7.9℃(8月份)极端最高温36.6℃,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3℃,极低温为-5.8℃,大于10℃有效积温为5350℃。
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品种繁多的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适生环境,适宜水稻、蔬菜、瓜果以及柑桔、葡萄等作物生长。
(2)水资源
该项目区平均降雨量为1400~1700毫米之间,7~9月份台风活动往往带来暴雨、大潮,而且风、暴、潮交织在一直危害特别深重。
但随着二十年一遇标准堤塘建成(五十年一遇标准堤塘已规划),为项目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工程保障。
(3)生物资源
本整理区范围内的生物资源主要有一些防护林及老化园地,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沿海二线塘内及机耕路、河流两测。
2.2社会经济条件
**市是温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之一,是浙南沿海城市群的一个副中心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历年是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商埠之一。
全市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总人口115.5万人(非农人口10.8万人),其中城镇居住人口100.0万人,农村居住人口15.5万人。
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市经济发达的乐虹平原东部,与市区相隔很近,紧邻高速公路和104国道线,交通便利。
项目区所在4个乡镇总面积157.69平方公里,农村人口17.79万人。
整理区所在的乡镇人口稠密,乡镇企业发达,商贸繁荣。
以2000年统计结果,项目区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平均为6909元,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114元,粮食总产值44507吨,占全市粮食总产值的20%。
表2-3项目区所在乡镇主要经济指标
乡镇
总人数(人)
总户数(户)
总产值(工农副)(万元)
人均纯收入(元)
总耕地(亩)
人均耕地(亩/人)
粮食总产量(吨)
粮食单产(kg/亩)
人均粮食(kg/人)
石帆镇
32063
8235
21933
4232
16475
0.51
11538
700
360
蒲岐镇
34192
8760
52056
6280
10110
0.30
6849
677
200
天成乡
18832
5349
34712
4334
8837
0.47
5994
678
318
乐城镇
143592
47851
446402
8506
36541
0.25
20126
551
140
合计
228679
70195
555103
6909
71963
0.31
44507
618
195
资料来源:
《2001**统计年鉴》
2.3土地利用现状
2.3.1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总面积为2000.56公顷。
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面积为1542.53公顷,占总面积的77.10%,其他用地分别为:
园地23.29公顷,占1.16%;居民点与工矿用地43.40公顷,占2.17%;交通用地45.38公顷,占2.27%;水域139.03公顷,占6.95%;林地6.3公顷,占0.31%;未利用地200.63亩,占10.03%。
项目区各片土地利用现状见表2-4。
表2-4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
公顷
规划片区
耕地
园地
林地
交通用地
水域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未利用地
小计
石帆片
745.87
/
/
16.38
68.08
19.78
93.89
944
蒲岐片
324.31
1.11
1.8
11.81
26.18
7.49
51.69
424.39
乐蒲片
472.35
22.18
4.5
17.19
44.77
16.13
55.05
632.17
合计
1542.53
23.29
6.3
45.38
139.03
43.4
200.63
2000.56
比例(%)
77.10
1.16
0.31
2.27
6.95
2.17
10.03
100.00
2.3.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率高,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还有待于优化。
(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扩展速度快,建造占地多而分散,不仅不利于农田水利设施的布置,而且也影响了农村新面貌。
(3)土地生产率较低,中低产田较多,土地肥力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
(4)农田水利设施落后。
项目区内现有的水利设施较落后,影响了农业生产能力,灌溉水利用率低。
据现场踏勘发现,项目区内现有大量土地因缺乏灌排水利设施而生产率极低。
2.3.3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
(1)结构调整
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主要来自于200.63公顷的未利用地;废弃或利用率不高的园地23.29公顷;零星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面积10.17公顷;部分废弃坑塘14.63公顷。
根据**市以往土地整理的经验,整理后的土地当年即可收获,在对项目区进行生产基础设施系统配套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土壤改良和培肥后,项目区耕地可建成高产稳产粮田。
(2)中低产田改造潜力
据调查本项目区有中低产田925.5公顷(见表2-6),占项目区耕地面积的60%,近年来中产田单产310公斤,低产田单产仅260公斤。
中低产田主要是由于缺水、渍涝和冷浸或经营管理粗放造成。
这类水田被各种土堆坟地间隔,田块分散,沟渠不配套,易受旱、涝影响,加上对其耕作粗放,粮食产量较低。
通过灌、排、降工程配套,调节田间土壤水份平衡状况和地下水水位,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使中产田每亩增加产量约100公斤左右,低产田每亩增加产量约150公斤左右。
表2-5项目区耕地质量状况单位:
公顷
项目片
高产田
中低产田
合计
石帆片
298.4
447.5
745.9
蒲岐片
129.7
194.6
324.3
乐蒲片
188.9
283.4
472.3
合计
617.0
925.5
1542.5
占比例(%)
40.0
60.0
100.0
(3)综合生产潜力
对现有的农田实行田、林、路、沟、渠、埠、电的统一规划,将其建成土地平整、田块成方、面积适度、四周林网、路渠成行、灌排分开、适于机械操作、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农田,增强抗灾能力,提高土地生产力。
2.4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2.4.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现有西干河、慎海河(乐涫运河慎海段)、东干河三条主干渠(干沟),三河呈南北流向,河面宽20~35米,底宽10~25米,深1~4米。
西干河河面宽20~38米,底宽10~20米,深2.5~4.5米。
慎海河河面宽20~30米,底宽10米,深3米。
东干河河面宽20~30米,底宽10米,深3米。
区内支渠支河河深1~3米,宽度一般为8~15米。
区内干、支灌排渠系相连,形成较为完善的排灌两用骨干工程体系。
整个渠道工程体系由处于项目区的河道与上游的淡溪水库和上叶水库等供水,通过塘河及主干河由处于项目区东南部沿海排涝闸将多余水量排入东海。
项目区内的主要的水利工程主要有河网,出海水闸,内河控制闸及标准塘等。
(1)项目区内河网总长125公里,水面面积2599.5亩,蓄水量300万立方米,其中主河道蓄水量90万立方米,支河蓄水量210万立方米。
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1047毫米,平原河网作为平原水库。
除天然降水外,项目区水源主要来自上游的淡溪水库和上叶水库等。
整理区内用水主要靠主河道来水,主河道河底高程比支流河底高程低1.5米左右,大旱时常需上游水库供水和从河网提水。
(2)在慎海河的两端建有内河控制闸,由于本项目区中乐蒲片乐成镇境内(慎海)地势低,其功能使其灌排成为单独一片,同时又与乐成水系和虹桥水系相沟通。
另外埠头村以南地势低,为满足整理后水田的灌溉和防止受涝,沿慎海河、西干河另建有内河控制闸7座。
(3)项目区内主要的出海水闸有6座,都建在标准塘上。
其中单孔排水闸有4座,3孔水闸有2座。
具体情况参见表2-6。
(4)堤塘。
项目区东南侧目前已建有20年一遇的标准堤塘。
表2-6标准塘上主要排水闸情况表
名称
所在地
孔数
总净孔宽(m)
设计/实际排水量(m3/s)
闸底高程
建成年月
新塘闸
乐成镇蛎灰窑
1
2.05
3.9
0.90
1976
下新塘闸
乐成镇下塘村
1
1.72
7.5
0.40
1972
三眼陡闸
乐成镇慎海
3
9
84.45
-0.5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