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3200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的,掌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焊接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主要技能,能够胜任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气焊、气割及各种自动化焊接方法的施焊操作;焊接结构生产工艺的实施,焊接设备维修及管理,焊接质量检验等工作的中级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加工企业、个体从事各种金属的焊接工艺,熟悉各种材料的对接技术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

1.具备一定的机械知识、电气知识。

2.具备一定的钳工、车工、电工的初级知识。

3.具备焊接专业知识。

4.具有良好的各种焊接操作技能。

(二)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具有较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工作勤奋踏实,有创业精神。

2.业务素质

(1)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某项专长,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业务。

有初步的现代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知识,具有成本、效益和质量观念;

(2)领会与行业、专业有关的法令法规、安全生产条例,遵守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

掌握行业、专业的有关标准;

(3)整理并保持有序的工作环境,有做工作计划、总结和保持工作或技术记录的习惯。

勤于实践,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反应敏捷,处理问题果断;

(4)善于收集信息,了解行业和专业发展动态。

具有一定的知识面,能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3.文化素质

(1)毕业生具备技工人才所需的文化知识和应用能力,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风严谨,实事求是。

善于观察,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

谦虚好学,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尊重科学,对伪科学有初步的识别能力;

(3)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事物,有主见,勇于创新。

具有较强的参与、竞争和合作意识。

追求效率,时间观念强;

(4)严于律己,能正确对待不同意见,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举止文雅,待人有礼。

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高尚的生活情操和审美素养。

(5)善与他人交流,尊重和理解别人,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4.身体和心理素质

(1)毕业生具有基本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

身体健康,养成锻炼身体习惯,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

能承受一定强度的体力工作。

(2)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规律;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

1.德育(168学时)

(1)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2.语文(108学时)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3.数学(108学时)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英语(54学时)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计算机应用基础(60学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6.体育与健康(必修72学时+选修72学时)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

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增强体能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体育技能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身体健康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心理健康

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

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领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

能有意识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缓解学习紧张带来的心理压力。

6、社会适应

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能主动关心与帮助同伴,共同完成体育锻炼过程,培养“竞争、团结、友谊与合作”的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能力。

7、职业素质

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

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二)专业技能课

必修课程

7.机械制图(90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能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能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

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形成由图形想象物体、以图形表现物体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规范的制图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并能适应制图技术和标准变化的需要;通过制图实践培养制定并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8.机械基础(90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具备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会判断直杆的基本变形;具备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的基本知识,会正确选用材料;熟悉常用机构的结构和特性,掌握主要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初步掌握其选用的方法;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理解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的标注;了解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会正确使用常用气压和液压元件,并会搭建简单常用回路;能够分析和处理一般机械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具备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具备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加机械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尝试对简单机械进行维修和改进;了解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知识,具备改善润滑、降低能耗、减小噪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9.机械加工基础(48学时)

主要学习常用的加工方法的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量具的正确使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即表面粗糙度的初步知识;常用刀具的材料、结构、几何要素和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了解机床的种类、基本组成、运用方式、使用操作方法、加工范围、一般零件的装夹方法等。

10.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60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电容和电感、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用电保护及综合实训等,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相关技能。

11.金属工艺学(48学时)

主要讲授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编号、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热处理以及金属的加工方法和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

主要包括: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钢的热处理、工业用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及金属材料的失效与选用、冷、热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金属毛坯和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等

12.金属熔化焊基础(72学时)

主要讲授金属熔化焊的基础知识,了解熔化焊的原理及焊接方法的应用,要求学生能掌握CO2、氩弧焊等熔化焊的焊接技能。

13.焊接方法与设备(72学时)

本课程为焊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主要讲授关于焊接本质、电弧、焊接热输入、线能量、电弧热效率、熔敷速度、熔滴过渡以及焊缝成形及控制的一些基本概念。

要求学生学习焊接电弧、焊丝熔化及熔滴过渡、飞溅控制、母材熔化及焊缝成形控制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工艺参数的选择、焊缝质量控制、焊接设备选用、维护及使用等。

14.焊接工艺学(72学时)

了解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掌握焊接电弧的基本知识,焊接电源的原理及特点,电源的外特性、动特性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影响,焊接冶金特点,焊条焊剂的选用,了解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焊接安全生产知识等。

15.焊接冶金与金属的焊接性(72学时)

本课程为焊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主要讲授焊接的物理本质、焊接接头的形成、焊接温度场的基本概念。

材料的焊接性概念,焊接性试验及分析方法。

焊接化学冶金;焊接材料;焊接熔池凝固和焊缝固态相变;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各种焊接裂纹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要求学生学习常用的合金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铸铁、铝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焊接性。

掌握可用焊接方法、工艺、焊接材料的选择,会解决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6.焊接结构(48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焊接结构的特点;各种焊接残余变形的定义、经验公式计算以及预防和矫正的措施;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对结构的影响以及调节和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焊缝符号的表示方法;焊接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及工作性能、静载强度计算;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的概念、特征以及预防脆性断裂的措施;焊接结构疲劳断裂概念、特征以及预防疲劳断裂的措施等。

17.焊接检验(32学时)

本课程讲授材料的焊接性概念,焊接性试验及分析方法。

学习常用的合金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铸铁、铝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焊接性。

重点讲授这些材料的可用焊接方法、工艺、焊接材料的选择及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选修课程(学校自主安排)

人文选修课

18.创新与创业(16学时)

19.公共关系(16学时)

20.心理健康(24学时)

21.艺术赏析(30学时)

22.其他

专业选修课:

23.钎焊(32学时)

24.特种焊(48学时)

25.压力容器(108学时)

26.机械制造技术(108学时)

27.焊接生产管理与检测(108学时)

28.AutoCAD(108学时)

实践教学

29.实验

在机械基础、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焊接工艺学、焊接检验、焊接结构、.焊接冶金与金属的焊接性中安排有实验。

课程实验与课程理论教学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学会使用常规仪器、仪表和设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具备一定的测试分析能力。

30.习作实践

(1)钳工(2周)

(2)焊工(每学期4周)

(3)测绘(1周)

(4)机加工(2周)

(5)电工(1周)

31.专业工种培训及等级考核(1周)

32.毕业实践(30周)

焊接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主要技能实践

33.假期岗位实习与社会调查(2周)

学年

学期

思想教育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机动周

学期周数

备注

内容

周数

授课周数

考试周数

习作实践

设计实践

内容

周数

内容

周数

入学教育

0.5

15

0.5

测绘

1

1

21

军训

1

钳工

2

公益劳动

1

12

0.5

电工

1

0.5

20

军训

1

焊工

4

公益劳动

1

12

0.5

焊工

4

0.5

21

军训

1

车工

2

公益劳动

1

11

0.5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1

0.5

20

军训

1

专业工种培训

1

焊工

4

顶岗实习教育

1

顶岗实习

18

2

21

毕业教育

1

顶岗实习

18

2

21

总计

9.5

50

2

56

6.5

124

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供参考)

单位:

备注:

1、学生在3年教育总体安排内除完成规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外,还必须取得以下合格证书方能毕业:

焊工中级等级证书

2.至少通过一种以上专业工种初级或中级技能鉴定

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