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第一章总论.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8307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会计第一章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初级会计第一章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初级会计第一章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初级会计第一章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初级会计第一章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会计第一章总论.ppt

《初级会计第一章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会计第一章总论.ppt(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会计第一章总论.ppt

初级会计学,课件制作人:

朱振东,主讲:

朱振东(副教授)电话:

13844019509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第一章会计总论,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

1、会计的含义及基本职能2、会计基本假设;3、会计核算方法;理解: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会计的计量属性;3、会计基础。

了解: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本章重点:

会计的含义及基本职能会计基本假设,第一节会计体系的发展与构成,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了解)

(一)会计产生:

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1、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物资资料的生产;2、对生产活动,人们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成果。

这种对投入、产出的关注,就产生了会计。

【注】:

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生产活动

(二)会计发展:

会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1、会计从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核算作用(功能)2、发展为对帐务进行审核、检查的会计监督作用(功能),(三)会计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古代会计:

(1494年以前15世纪以前的会计)标志生产职能随带部分,没有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2、近代会计:

(15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的会计)标志复式记帐法运用;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注】复式记账的产生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

复式记账的理论的最大贡献:

一是:

提出了“复式记账法”的会计记录方法二是:

构建了以“日记账”、“分类账”、“总账”三种账簿为基础的会计制度。

3、现代会计:

(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会计)标志:

(1)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运用;

(2)将企业会计划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会计发展简图,(四)我国会计发展1、西周:

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进行记录和计算。

记账司书:

负责财务收支登记监督司会:

负责会计记录的监督。

2、秦汉:

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其计算公式为:

入出=余3、唐宋:

产生了“四柱清册”的记帐法。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4、明清:

使用“龙门帐”记帐方法。

进缴=存该收入支出=资产资本负债5、辛亥革命后:

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6、新中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发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

70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

二、会计的含义,1、什么是会计: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专门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以提高经济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以及相应的知识体系。

【简单说】会计: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的特点: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3)会计核算具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

(一)会计方法的含义和内容1、会计方法:

是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2、会计方法:

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注】各方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密切联系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方法体系。

三、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核算的最基本方法2、复式记账:

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在两个以上的账户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

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借助设置的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方法,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并由有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审核,保证会计记录真实、正确、合理、合法的一种专门方法。

4、登记账簿:

是运用复式记账原理,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上连续、完整、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

5、成本计算:

是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各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对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6、财产清查:

是指通过实地盘点、核对账目,在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后,和账面数进行核对,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报表:

是反映企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

编制财务报表:

是将账簿中记录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综合汇总,并填入相关报表中等一系列方法。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

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2)监督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是会计首要的、基本的职能。

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从数量方面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

为经济管理提供所需要的数据资料的功能。

【注】对会计核算职能涵义的理解:

(1)会计的核算环节:

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2)会计的核算工作:

包括记账、算账和报账(3)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对象与作用,会计核算职能的特征:

(会计核算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

2)会计核算具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注】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体现。

事前核算:

主要形式为预测和参与决策。

事中核算:

主要形式为对计划执行进行检查和控制。

事后核算:

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

3)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连续性对经济业务记录要连续,不能间断。

系统性对会计对象要科学分类,系统加工、整理和汇总。

全面性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应记录和反映,不能遗漏。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和控制。

1)真实性: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的审查。

2)合理性:

财务收支(经济业务发生)是否符合计划及预算要求。

3)合法性:

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监督职能的特征:

1)强制性。

(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进行监督)2)连续性。

会计核算(反映)不间断,监督就要持续。

3)完整性。

即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

(三)核算和监督的关系:

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证。

核算是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监督是保障是核算的继续和补充。

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与可靠会计职能的发展: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实践的丰富,会计职能也不断发展,出现了:

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等新的职能。

1)预测:

预测经济前景2)决策:

参与经营决策3)控制:

控制经济过程4)分析:

分析经济效果(评价经营业绩),二、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

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简单地说:

是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及资金运动。

会计的具体对象包括:

1、企业(生产制造业)的会计对象2、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3、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制造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资金的运动),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资金的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资金的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

也可表述为预算资金及其收支,会计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加强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工作的核心任务。

【注】会计绝不能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必须有科学可行的经营方案,编制配套的财务计划和收支预算,保障单位的经济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3、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注】会计核算贯穿资金进入企业、资金的运用、资金退出企业的全过程,监督企业资产安全、完整。

三、会计的作用,第三节会计目标的确立、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的目标:

是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2、财务会计报告:

是由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报告构成的会计信息体系3、财务会计的目标:

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4、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

1)投资者2)债权人3)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如财政、税务、审计、检察院)4)社会公众等。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作出的合理设定。

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也称会计假设。

2、会计假设包括的内容: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例】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哪些会计工作的前提。

(ABF)A.确认B.计量C.记录D.计算E.分析F.报告,

(一)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为之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和组织。

【注】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它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某一特定部分;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即法人),也可以是非法律实体;可以是一个营利组织,也可以是一个非营利组织。

会计主体应具备的条件:

1、拥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3、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例】会计主体在下列哪一方面对会计核算范围进行了有效的界定。

A.空间B.时间C.空间和时间D.内容E.方法F.会计科目,

(二)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为清算、倒闭、解散而不复存在。

【注】1)持续经营是会计工作在时间上的界定。

2)持续经营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3)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不存在了,那么“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例1】企业是否持续经营,下列选项中的哪些方面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

A.会计理论B.会计工具C.会计准则D.会计等式E.会计方法F.会计制度【例2】按照持续经营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对),(三)会计分期(会计期间)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成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

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客观要求分期核算三层含义:

(1)分期核算的要求:

即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会计期间的界定:

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称为会计年度。

【注】我国是以公历作为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期间一般分为: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3)时间概念的界定。

即期末为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注】1、会计分期越短,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越不可靠)2、会计分期太长,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其的使用。

3、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配比性原则。

才能准确提供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资料,进行会计信息的对比。

【判断】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仍按持续经营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和方法,就不能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营决策。

(正确)【单选】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是指会计()。

A、季度B、中期C、月度D、半年度E、生产周期F、产品周期答案B【多选】我国企业会计期间分为()。

A、年度B、月份C、日期D、中期E、生产周期F、产品周期答案AD,(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

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

【注1】会计计量是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的前提。

货币计量是会计计量的价值尺度(统一尺度)另一个重要前提:

币值稳定【注】在以货币计量前提下:

1、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2、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3、我国在境外开设的企业,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