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C19质粒DNA地提取纯化及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295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UC19质粒DNA地提取纯化及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pUC19质粒DNA地提取纯化及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pUC19质粒DNA地提取纯化及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pUC19质粒DNA地提取纯化及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pUC19质粒DNA地提取纯化及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UC19质粒DNA地提取纯化及检测.docx

《pUC19质粒DNA地提取纯化及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UC19质粒DNA地提取纯化及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UC19质粒DNA地提取纯化及检测.docx

pUC19质粒DNA地提取纯化及检测

大学实验报告2013年9月19日至10月3日

 

系年级2011级生物技术组别四科目分子实验学号

同组者题目pUC19质粒DNA的提取,纯化及检测

一、【实验题目】

pUC19质粒DNA的提取,纯化及检测

2、【实验目的】

1.掌握碱变性提取法提取质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各种试剂的作用。

2.掌握质粒纯化的基本原理及各种试剂的作用。

3.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质粒检测分离的原理。

4.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制备和电泳方法。

5.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的观察方法及凝胶成像仪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1.材料

大肠杆菌DH5(E.coliDH5)

2.试剂

LB液体培养基,氨苄青霉素(Amp)母液(20mg/ml),溶液Ⅰ,溶液Ⅱ,溶液Ⅲ,3MNaAc溶液,无水乙醇,70%乙醇,TE溶液,RnaseA,苯酚/氯仿/异戊醇(25:

24:

1),灭菌双蒸水ddH2O,1×TAE,6×loadingbuffer,SupercoiledDNALadderMarker,λ-HindIIIdigestDNAMarker,溴化乙锭(EB)

3.仪器

培养皿,接种环,三角瓶(100ml、300ml),酒精灯,恒温振荡培养箱,50ml离心管,1.5ml塑料离心管(eppendorf管),高速离心机,漩涡振荡器,移液枪,不同型号枪头(10ul,200ul,1ml),电泳仪,微波炉,灭菌锅,吸水纸,记号笔,移液管,洗耳球,PE手套,橡胶手套,滴管,天平,称量纸,冰箱,凝胶成像仪等

4、【实验原理】

1.碱变性法提取质粒及酚、酚/氯仿、氯仿/异戊醇纯化质粒

质粒由于分子小、能自主复制、携带抗性基因、便于分离和提取,经常用在DNA重组中,携带目的基因进入细菌、动物细胞或植物体进行扩增与表达,是基因工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

构建重组DNA分子需要首先从宿主细胞中提取高质量的质粒DNA。

提取和纯化质粒DNA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

碱变性提取法、煮沸法、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EB-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和Wizard法等。

其中,碱变性提取法最为经典和常用,适于不同量质粒DNA的提取。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操作,一般实验室均可进行。

提取的质粒DNA纯度高,可直接用于酶切、序列测定及分析。

碱变性提取质粒DNA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培养细菌以扩增质粒;收集和裂解细胞;分离和纯化质粒DNA。

在细菌细胞中,染色体DNA以双螺旋结构存在,质粒DNA以共价闭合环状形式存在。

细胞破碎后,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均被释放出来,但是两者变性与复性所依赖的溶液pH值不同。

在pH值高达12.0的碱性溶液中,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断裂,但两条互补链不完全分离。

当用pH值4.6的KAc(或NaAc)高盐溶液调节碱性溶液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可以恢复原来的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结构而溶解于溶液中;但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是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形成缠连的、可见的白色絮状沉淀。

这种沉淀通过离心,与复性的溶于溶液的质粒DNA分离。

溶于上清液的质粒DNA,可用无水乙醇和盐溶液,使之凝聚而形成沉淀。

由于DNA与RNA性质类似,乙醇沉淀DNA的同时,也伴随着RNA沉淀,可利用RNaseA将RNA降解。

质粒DNA溶液中的RNaseA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可通过酚/氯仿抽提除去,最后获得纯度较高的质粒DNA。

2.琼脂糖凝胶电泳

电泳是带电物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中会向相反的电极移动。

凝胶是支持电泳介质,它具有分子筛效应。

含有电解液的凝胶在电场中,其中的电离子会发生移动,移动的速度可因电离子的大小、形态及电荷量的不同而有差异。

利用移动速度差异,就可以区别各种大小不同的分子。

因而,凝胶电泳可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之一。

凝胶电泳技术操作简单而迅速,分辨率高,分辨围极广。

此外,凝胶中DNA的位置可以用低浓度荧光插入染料如溴化乙锭或SYBRGold染色直接观察到,甚至含量少至20pg的双链DNA在紫外激发下也能直接检测到。

需要的话,这些分离的DNA条带可以从凝胶中回收,用于各种各样目的的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凝胶为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

这两种凝胶能灌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径,也能以许多不同的构型和方位进行电泳。

选择上述提及的参数或条件主要取决于被分离的DNA片段的大小。

聚丙烯酰胺凝胶分辨率高,适用于较小分子核酸(5~500bp)的分离和蛋白质电泳。

它的分辨率非常高,长度上相差1bp或质量上相差0.1%的DNA都可以彼此分离,这也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DNA序列分析的分子基础。

虽然它能很快地进行电泳,并能容纳较大的DNA样量,但是与琼脂糖凝胶相比,在制备和操作上还是繁琐些。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恒定电场中垂直方位上进行的。

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长链状多聚物,由β-D-吡喃半乳糖与1,4连接的3,6-脱水-L-吡喃半乳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05。

当琼脂糖加热至90℃左右,即可熔化形成清亮、透明的液体,浇在模板上冷却后固化形成凝胶,其凝固点为40~45℃。

琼脂糖比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分辨率略低,但它的分离围更大(50至百万bp),小片段DNA(50~20000bp)最适合在恒定强度和方向的电场中水平方向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琼脂糖凝胶电泳易于操作,适用于核酸电泳,测定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离经限制酶水解的DNA片段,进一步纯化DNA等。

琼脂凝胶糖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溶液中,由于核酸有磷酸基团而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的电泳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下面6个因素:

(1)样品DNA分子的大小:

电泳时,线性双螺旋DNA分子是以头尾位向前迁移的,其迁移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所含碱基)的对数值成反比,这是因为大分子有更大的摩擦阻力。

(2)DNA分子的构象: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构象不同的DNA分子,其迁移速率不同。

在抽提质粒DNA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超螺旋的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质粒DNA的一条链断裂,变成开环DNA,如果两条链发生断裂,就转变为线状DNA分子。

这三种构型的分子有不同的迁移率。

一般情况下,超螺旋型迁移速度最快,其次为线状分子,最慢的是开环状分子。

(3)琼脂糖浓度:

琼脂糖浓度直接影响凝胶的孔径,一定大小的DNA片段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中的泳动速度不同。

通常凝胶浓度越低,则凝胶孔径越大,DNA电泳迁移速度越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越大,选用的凝胶浓度应越低。

(4)电泳所用电场:

低电压条件下,线性DNA片段的迁移速率与所用电压成正比,电压越高,带电颗粒泳动越快,但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不同长度DNA泳动的增加程度不同,因此凝胶电泳分离DNA的有效围随着电压上升而减少。

为了获得DNA片段的最佳分离效果,电场强度应小于5V/cm。

(5)缓冲液:

缓冲液的组成和离子强度直接影响迁移率。

当电泳液为去离子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少,带电颗粒泳动很慢,DNA几乎不移动;而在高离子强度下,导电性极高,带电颗粒泳动很快,产生大量的热,有时甚至熔化凝胶或使DNA变性。

电泳时常用的缓冲液有乙酸盐(TAE)、硼酸盐(TBE)和磷酸盐(TPE)几种不同的电泳缓冲液,通常配成10×或5×的浓缩母液保存于室温下,用时稀释至工作浓度。

电泳缓冲液的工作浓度约50mmol/L,工作pH在7.5~7.8之间。

TAE缓冲液缓冲能力弱,长时间电泳缓冲能力逐渐丧失(阳极变碱性,阴极变酸性),长时间电泳需要更换缓冲液;TBE、TPE缓冲液缓冲能力较强,可以重复使用数次。

TAE缓冲液可以分离数kb长度的DNA,在精制DNA片段以及染色体DNA进行杂交时比较常用。

相反,TBE缓冲液适于鉴定、分离短小的DNA片段。

(6)温度:

琼脂糖凝胶电泳时,不同大小DNA片段的相对电泳迁移率在4~30℃无变化,一般琼脂糖凝胶电泳多在室温下进行,而当琼脂糖含量少于0.5%时,凝胶很脆弱,最好在4℃下电泳以增加凝胶强度。

3.常用的DNA分子标准物的电泳图谱及分子大小

五、【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

配制LB液体培养基,分装至100ml三角瓶中20ml,300ml的三角瓶中50ml,包扎。

另配LB固体培养基,包扎;准备10ul、200ul、1ml枪尖各一盒,1.5ml离心管若干于500ml三角瓶中,50ml离心管2个,移液管,包扎、标记,连同LB培养基一同灭菌。

2.菌体培养

(1)点燃酒精灯,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灭菌

(2)向20ml液体LB培养中加入20ul氨苄青霉素,混合均匀。

(3)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上,用接种环挑取提前活化的含有有质粒pUC19的E.coliDH5单菌落,接种于

(2)的培养基中,之一接种环的圆环处在液壁交界面研磨至菌苔分散进入培养液。

(4)用棉塞塞住瓶口,用牛皮纸包住,并用绳子系紧。

(5)37℃,200rpm振荡培养过夜,约12h。

3.扩大培养

吸取菌液0.8ml转接至含氨苄青霉素的80mlLB液体培养基(Amp100ug/ml)中,37℃,200rpm振荡培养6h。

4.质粒提取

(1)称量一个50ml离心管的重量w1,记录为14.53g。

(2)将35ml菌液转入离心管,标记为2-4-1。

菌液应距管口1cm以防离心时菌液外溢,与其它组同学配平后,于6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

(3)加入5ml溶液Ⅰ打散菌体洗涤,用漩涡振荡器混匀,于6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称重w2为14.69g,所以菌泥重量为0.16g.

(4)向离心管中加入2.0ml溶液Ⅰ,充分涡旋振荡,冰浴5min。

(5)向离心管中加入4.0ml溶液Ⅱ,悬滴快速加入,轻柔颠倒混匀,发现离心管中的溶液变得有一些粘稠,冰浴5min。

(6)向离心管中加入3.0ml溶液Ⅲ,缓慢轻柔上下颠倒混匀,发现离心管中出现了白色絮状沉淀物,冰浴5min。

(7)12000rpm离心15min,将上清液轻轻转入新的离心管2,标记为2-4-2,记录上清液体积V为9ml.

(8)加入18ml冰乙醇,混匀,-20℃静置15-30min。

(9)12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

(10)加入5ml70%乙醇,12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

(11)重复洗涤一次;吸弃上清,37℃风干5-10min。

(12)分次加入1mlTE溶解沉淀并转移到Ep管中,得到质粒DNA粗提物,加入50ulRNaseA,37℃静置1-2h,-20℃保存待用。

5.质粒纯化

(1)向上次得到的粗提物平均分装至两个Ep管中。

(2)用滴管悬滴加入500ulTris饱和酚溶液,振荡混匀,配平后于12000rpm离心5min,观察到溶液分为三层,上层澄清,中间为白色的蛋白,下层淡黄色。

(3)将上清液转入新管,记录两管的体积均为450ul。

(4)用滴管分别向两管悬滴加入450ul苯酚:

氯仿:

异戊醇溶液,颠倒混匀,观察到溶液分为两层,两层均是透明无色,配平后于12000rpm离心5min。

(5)将上清液转入新管,其中1号管体积为400ul,2号管体积为360ul。

(6)用滴管向1号管悬滴加入400ul氯仿/异戊醇,向1号管悬滴加入360ul氯仿/异戊醇,颠倒混匀,配平后于12000rpm离心5min。

(7)将上清液转入新管,两管转移的液体的体积均为350ul。

(8)向上清液中加入35ul3MNaAc,混匀,加入770ul的冰无水乙醇混匀,-20℃沉淀30min。

(9)配平后于12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